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集合五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974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集合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集合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集合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集合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集合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集合五篇.docx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集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集合五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集合五篇.docx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集合五篇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集合五篇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1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

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岁首。

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

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

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

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

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

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

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

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

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

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

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

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

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

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

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

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

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

年终于来临了。

  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忙碌,一直忙到腊月三十日,过年便正式开始。

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整,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

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

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

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

在守岁的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

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财神就先光临谁家。

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

同家分居的人,便开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达旦,直到初一早上。

  安康人从初一到初十,还有以观看天气的好坏预测五谷六畜是否兴旺的习俗。

相传每天天气都有预示。

即:

初一观鸡,初二观狗,初三观羊,初四观猪,初五观牛,初六观马,初七观人,初八观谷(庄稼),初九观果(果树),初十观菜。

俗称“新春十日晴,丰年乐太平,新春十日阴,谷米贵如金”。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2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

“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是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__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

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非常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

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非常苦恼。

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

“希望你能够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

“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

“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3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__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

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

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客家人的传说)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4

  中国的节日有很多,节日里的故事也不少。

我最爱春节,因为那里有我盼望的零花钱,馋嘴的年夜饭,还有香甜的鱼丸。

  “好叻,晚上过来啊!

”楼下的张大爷一大早起来就出门锻炼了,顺便给大伙拜年,再拉亲朋好友吃年夜饭。

再说徐嫂,一早就听到她那带着苏北腔的“新年快乐”的祝福声。

还有陈哥,他家的包子铺今天多放了几个油纸袋,他说:

“年夜饭嘛,多吃几个包子也可以饱啊!

”一大早就忙着调肉馅。

这节日里的气氛和平常可真不一样。

  至于我们家,一上午忙着做鱼,“年年有余”,大家希望过个好年。

  “加少许盐,少许水,挤姜汁于其中,用筷子打,打得越久越好,打成糊状。

”妈妈在厨房制作鱼丸。

妈妈娴熟的技艺跃然显在灶台上,未熟的鱼丸就如珍珠一样躺在台板上。

“你小时候特别爱吃鱼丸,你记不记得小时候那家卖鱼丸的店排满了长队……”

  老妈不停地说着,我不禁回想起许多年前的一个春节,妈妈才会做鱼丸嚷着要让我尝尝。

但是我们以前总是去楼下的鱼丸店购买食材。

那家店是这条街上最红的店了,不仅为了买鱼,更为了观摩他们做鱼丸。

一颗鱼丸,不大,撒上葱花,浇上清汤,出锅时如同豆腐一样。

  尝一尝——鱼的鲜味,汤的香味,姜的辣味交织在一起爆出无比的清香。

那清香在我身体里冲撞,弥漫,让我的身体充满了能量。

所以,我每周都去称上一些。

那年春节老妈试着给我做了几个鱼丸。

夹了一个放在嘴里,吞了下去,生一股粘中带腻的甜味。

我不满的将鱼丸给了妈妈:

“不好吃,下次还是买店里的吧!

”那以后,妈妈便很少再做鱼丸,每次都从外面买,只要我喜欢,出处何所谓?

  去年我独自在外吃了一次鱼丸。

一颗鱼丸,不大,撒上枸杞,浇上鱼汤,出锅时也香气扑鼻。

夹起鱼丸吞了下去,也是一股甜味。

但我并没有觉得难吃。

又夹起一个,暖暖的,很纯正的甜。

我望着天边的满月,尝着香甜的鱼丸,仿佛看见一副江南水乡的画儿:

妈妈在月光下淘洗着几条大鱼,然后揉着,鱼丸就成型了,甜的鱼丸在思念中,在爱中游弋……

  “出锅了!

”老妈做的鱼丸出锅了。

我回过神看那鱼丸,不大,撒上枸杞,浇上鱼汤,作风清月朗状。

在满桌的年夜饭中也算是锦上添花。

我立刻夹起一个,生一股甜中带腻的甜味。

但我不觉得难吃,因为嚼着嚼着甜味儿就钻入心中,这也是春节里鱼丸的真谛——家是温馨的,家是充满爱的,家的味道是甜的。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5

  春节走亲戚是家喻户晓的习俗。

在这个期间,人们都是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享受着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喜悦。

  我们乡下也有这个习俗,大部分都是自己做一些具有家乡特色的食物,在春节走亲戚时,亲人们就会互相赠送、互相品尝。

这些食物里面,还具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保佑亲戚之间身体健康、万事顺利。

  往年都没有回家乡过春节,自然没有体会到这个习俗的喜悦。

上一次过这个习俗已经是三年前,士别三日都完全不同,何况是三年?

这一年春节是去表伯父家,第一次去也是三年前的春节。

  三年前,我们一家人冒着寒风刺骨走了几十里的山路才到表伯父的家。

表伯父只是以自家制作的荔枝干和龙眼干招待客人。

当时表伯父一家六口人都是住在祖屋里面的,屋里面的灯光很暗,就算是在白天,而且也亮着灯,都还可以看见自己长长的影子。

屋子并不很大,刚可以坐下我们一家和表伯父他们一家的人,但可以很温馨,让人完全感受不到当时天气的寒冷。

  三年后的春节再回去,果真让人大吃一惊……

  汽车完全可以从大马路一直驶到表伯父家门前。

在车还没到达时,淳朴的田野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远方的“花海”更是壮阔,直使人感觉自已身处一个全是花的世界;一幕幕的金黄的水稻田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

  到了表伯父家,眼前尽是一栋有四层的楼房,外面也已贴上泛白的瓷砖。

进到屋里,显得更加豪华:

耀眼的水晶吊灯,美轮美奂的客厅,像外国设计风格的房间。

看到这些,我几乎都忘了表伯父是朴实不过的农民,而是家财万贯的大老板。

这再也不是以前的简陋的屋子,而是三年前的另一个天堂!

  表哥要去山上摘野果,我出于好奇,也跟去了。

眼前,一望无际的清新碧绿,密密层层的柔嫩牧草,平展着,延伸着。

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

  表哥跟我说,现在许多农民都可以盖楼,包括表伯父在内,是因为现在又不用纳粮,而且政府肯补贴钱给农民,所以农民都很勤劳。

这还要感谢党设立的革新政策,在实行的这些年,老百姓都过上了舒适的生活。

  我疑虑,表哥没有读过书,怎么会说出这些有文理的话呢?

表哥看出了我所想的',就回答着:

“这话乡下的人们都会说。

  这一年的走亲戚记忆特深,可能下一次春节走亲戚又要等三年……但我会把走亲戚的所见所闻真真实实的刻在脑海里。

  虽然春节走亲戚很传统,但收获的并不比生活中小事所获的要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