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943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docx

《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docx

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

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叶轮为入口轴向进气,工质为理想气体,总温总压入口条件为Pt=1atm,Tt=288K,叶轮设计转速为14000rpm,设计流量为5.31Kg/s,设计压比为2.0。

叶顶间隙为前缘0.5mm,尾缘0.7mm,出口直径为400mm,叶片数为20。

数值计算选择cfx软件,指定网格数为60万,设置壁面y+为4,最终生成网格数为721160,最终网格如下图所示。

选择k-e湍流模型,设置总温总压入口,流量出口。

三、总体性能对比

3.1三个工况点性能对比

由下表可看出,在转速14000RPM下,三个流量点的压比和效率偏差均较大,且对比几何结构,

工况点

流量

总体性能

实验值

计算值

偏差

4.53

总压比

2.086

1.977

-5.22%

绝热效率

86.5

92.6

7.05%

5.31

总压比

2.094

1.949

-6.9%

绝热效率

88

92.7

5.36%

6.09

总压比

2.061

1.916

-7.03%

绝热效率

86.8

92.1

6.1%

3.2总压特性

在转速14000RPM的情况下,出口流量超过7.31kg/s后计算不能收敛,改用压力出口计算,出口静压从5000pa降低至-20000pa,出口流量只能到7.31174kg/s,即cfx计算的阻塞流量偏小,但同一流量点处流量出口和静压出口计算结果偏差较大,故只用流量出口的计算值绘制性能曲线。

四、流场细节对比

叶轮的子午流道,相关尺寸及测量面位置如下图和表格所示。

测量面

0.08

0.43

0.59

0.87

1.01

4.1压力场分析

4.1.1叶轮流道内静压分布

下图为流道内压力场分布,cfx的静压为相对压力值,本文设置的参考压力为大气压,对比文献中的压力图,可知压力的范围及分布基本一致,在0.4~0.7倍叶片弦长方向,靠近轮盖和吸力面侧出现低压区。

 

4.1.2叶轮出口总压

下图为在M2工况点下,叶轮出口附近截面

绝对总压分布,对比M1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可知在吸力面和轮毂侧(A),压力面靠近轮盖侧(B)处存在高压区,在轮盖侧绝对总压均较低,从压力面到吸力面变化不是非常明显,使高压区B位置比实验数据稍微远离轮盖侧。

A

B

C

u

SS

PS

Hub

shroud

4.1.3机匣上静压分布

下图为设计点轮盖静压分布,对比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轮盖上静压分布和幅值均与实验数据吻合,在吸力面入口区域存在低压区,由于此区域内发生流动分离。

u

SS

PS

4.1.4叶表静压分布

下图为设计点叶表静压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叶轮前部负荷较小,后部负荷较大,在叶轮前部压力面上,沿叶片展向静压分布比实验叶轮略有变化,越接近轮盖静压越大,在吸力面的低压区域静压没有实验值小,计算叶轮载荷更均匀,由于模拟叶轮尾缘后掠,减小了叶片应力,在叶片尾缘负荷略低于实验数据。

4.2速度场分析

4.2.1流道内周向速度分布

下图为流道内周向速度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叶片表面流体同叶片无滑移同速转动,而有较高的周向速度;在叶轮后部压力面及轮盖侧存在高周向速度区;叶轮后部叶顶区域速度等值线较密集,即该区域叶轮周向速度梯度较大。

4.2.2流道内子午速度分布

由下图可以看出在叶轮后部轮盖侧子午速度明显减小,且速度等值线较为密集,此区域即为叶轮的尾迹区。

4.2.3各测量面子午速度分布

4.3二次流分析

下图为叶轮流道内的二次流分布,由于叶顶间隙的存在,在压差的驱动下使得气流从压力面向吸力面流动,形成叶顶泄漏二次流。

在叶片表面,由叶轮流道内静压分布图可以看出,叶片表面沿径向压力梯度较小,而通道内径向压力梯度明显大于叶片表面值,在离心力和径向压差作用下,在叶轮折转区流体出现径向流动趋势,形成叶表二次流。

叶顶泄漏二次流

吸力面叶表二次流

压力面叶表二次流

4.4尾迹区

下图为bladetoblade表面速度矢量图,可以明显的看出尾迹区开始位置及由于射流尾迹而造成能量损失,使得速度减小。

5熵分布

下图为叶轮流线方向各截面的熵分布,可以看出在叶轮后部由于尾迹区的存在而出现高熵区。

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