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观课议课》资料及作业思考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874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观课议课》资料及作业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效观课议课》资料及作业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效观课议课》资料及作业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效观课议课》资料及作业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效观课议课》资料及作业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效观课议课》资料及作业思考题.docx

《《有效观课议课》资料及作业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观课议课》资料及作业思考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效观课议课》资料及作业思考题.docx

《有效观课议课》资料及作业思考题

《有效观课议课》作业思考题

专题一理解观课议课

1、你理解“观课”与“听课”、“议课”与“评课”的不同主要有哪些方面?

这么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听课”和课后的“评课”。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把目光更多的集中在授课教师身上,关注更多的是教师的表现。

因此,这些年来,老师们在把握了这一规律后,再出来上公开课,都是使出浑身解数,尽力表现自己,而台下听课的教师也只是重点地记录授课教师的语言和表现,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所得。

这样一来,听课教师更多的是从他人身上学到了作秀的方法,而失去了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课堂上我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授课教师的语言,用眼睛看授课教师的表现,我们还应透过耳朵的听和眼睛的看,用心灵去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在观课中,除了授课教师的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及师生的精神状态,都应成为我们观察感受的重要内容。

在以前评课时,我们会对授课教师下评语“教态大方,板书工整,普通话流利”等等,或者提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甚至看领导态度决定评课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课质量。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两个字的改变却意味着教研文化的重建。

课程改革的实质是教育文化的重建,而教育文化的重建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

变革教学的观念和方式,变革学习的观念和方式,变革管理的观念和方式,变革评价的观念和方式,变革教研的观念和方式……其中教研观念和方式或者说教研文化的重建是教育文化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教研文化的重建,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文化重建。

习以为常的“听课”换成了“观课”、“评课”换成了“议课”。

那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

观课与听课的区别:

1、观课与听课比较,虽然听课也涵盖了观察,但“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我所谓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

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

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2、观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

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

3、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益;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前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

4、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

5、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的最后。

议课与评课的区别:

1、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作课教师在评课活动中“被评”的地位和失语的状态。

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

“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评课者一般会说:

“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2、议课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地交流,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课的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

3、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课的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作课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评课需要在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4、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

议课则是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而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

 

1、你理解“观课”与“听课”、“议课”与“评课”的不同主要有哪些方面?

观课与听课的不同主要有:

(1)听课的对象主要是师生间的语言;而观课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是观课的对象。

(2)观课要求观课教师与讲课教师必须做提前沟通,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目的去听课的。

听课不强调提前和讲课教师沟通,听课不带着明确目的。

(3)观课有明确目标,观课教师对自己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听课可往往跟着感觉走,不知道要在哪方面着手。

(4)观课教师要尽量坐在学生中间,以更好的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听课则坐在学生后面,看讲课教师表现。

议课与评课的不同:

(1)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到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与讲课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改变授课教师在评课活动中“被评”的地位和没有发言权的状态。

评课侧重于对课的好坏下结论。

作判断。

(2)议课以改进、发展作为主要取向,不怕讲课教师出现问题。

评课将表现、展示作为主要取向,讲课教师重在展示教学长处,不轻易露出问题。

(3)议课强调集中话题,深入对话,共同成长。

评课是把讲课教师看做等待帮助的对象。

2、为什么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评”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就是“鉴定”和“评价”。

对课进行鉴定并非没有价值,但它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只是对课分出等第的赛课,分出等第来,评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而平常的教研活动并非为了分出等第,而是为了研究,为了改进。

基于研究和改进的目的,更有效的方式是“议”。

从“评”到“议”是从鉴定过去的批评性和封闭性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评”的危险在于课不仅仅是课,它是开课教师的心血,课里有开课教师的梦想和期望,课被评判意味着心血被评判,理想、信念、追求被评判,日常教学生活被评判。

对一节课的否定,可以看成开课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被否定,它可能导致这位老师今后的成长进步被否定。

面对这样的风险,当然,我们可以只用“欣赏宽容的目光”,只说好话,只说鼓励的话,但这样的好话又不能起到教学研究的真正作用,不能达到帮助参与者改变的真正目的。

在两难的处境面前,尽管我们“如履薄冰”,但也难免“心头充满愧疚、后悔和难过”的时候。

不能简单地“评”,还在于课堂具有“模糊不清”性。

佐藤学说:

“在某种立场看是完满的实践,在另一种立场看来往往是全盘否定的。

这样,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导致了绝望的‘不确定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远也难以猜透的谜,我们只能不断接近,只能说“可能这样更好,更理想”,永远也无法说“我读懂了课堂,教学就是这样的,就应该这样办”。

因此,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

从这种意义上,我们都缺乏评定和裁决的资格。

 

2、为什么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答:

评课过程中存在着四个问题:

(1)评课过程形式化:

评课重在评价教师教学优劣,对于教师的个人声誉问题严重产生影响,因此评课时发言者少,旁观者多,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

(2)评课内容表面化:

评课只是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现象就事论事,不能对课堂现象深入研究,这种表面化的评课对上课及评课教师的触动不大,帮助也不多。

(3)评课结论两级化

一是唱赞歌,不讲问题;二是否定为主,它挫伤了几十的积极性,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

(4)评课效果零散化

评课由于缺乏明确而集中的关注焦点,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不能就经验谈经验。

而议课有明确的目标,重在研讨具体问题,不直接谈教师教学的优劣,议课时对于教学中得具体问题,容易做到畅所欲言,并容易形成比较宽松、和谐的研讨气氛。

因此应少评多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在活动中得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观课议课的对象主要是什么?

(学生)

有人问一位课改专家什么是新课改?

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

专家想了一下说,学生敢说,敢问,敢做就是新课改。

仔细想来专家说的甚是精辟,一个“敢”字不正准确体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吗?

“说”,“问”,“做”也是一种技能,同时也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过程与方法,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这一句话的主语可是学生。

因此我们在观课,议课时千万不要忘了学生,忽略了学生就无从谈起新课改,再好的课也是失败的。

观课者议课者再认真再仔细所做的工作也是不完整的,也可以说是徒劳无益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观课,议课的对象应该主要是学生。

我还有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新课改期间师生关系应该是:

鲜花和绿叶的关系。

当然了,学生应该是鲜花,老师只能是绿叶。

鲜花有了绿叶才能更美丽,绿叶有了鲜花才更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把学生当作主体,把学生放在了首要发展的位置,我们的教学才算是成功的教学,所以在观课议课时,在观议老师的同时,更主要的是看看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诸方面是否合理、是否进步、是否有更大的成效。

我们要关注绿叶,这是美好的过程,但是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鲜花,因为我们的生活是因为有了鲜花才更美丽的啊!

第二、一节好课的标准是:

学生是否能紧张有序的学习。

结合当今教育形式,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一节课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上好一节课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一节好课呢?

有人说,一节好课的标准是:

看学生能否能紧张有序的学习。

我同意这种说法。

既然我们关注的课堂效果又是主要在学生身上体现,那么我们在观课议课时就更没理由不关注学生了,我们要特别注意班里的学生,看他们是否学习吃力、对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容易接受、学习效果是否满意等,在议课的时候,一定要把课堂上发现在学生身上的问题指出来,和授课老师共同探讨,取得更好更完善的解决办法,达到尽快帮助学生进步的目的。

第三、“水”的变化。

本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提法是:

学生要有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九十年代我们的提法是:

学生想要水,老师要有长流长新的自来水;新课改期间我们提出:

学生想要水,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水。

从“水”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我们教学的方式在发生着质的改变,由以前的以教师“教”为中心变为现在的学生“学”为中心。

所以在观议课时,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观议学生的找水过程。

看学生是否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轻车熟路的找“水”,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定要关注我们的学生,只有他们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只有他们才是新课改的希望。

 

专题二准备观课议课

1、为什么要提倡“进行有主题的教学研究”?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学心灵》中说:

“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

……我所指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

……诸如此类的伟大事物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聚集点。

正如原始人一定曾经聚集在火堆周围,透过聚集在它们周围并尝试去理解它们,我们成为求知者、教师和学习者。

若我们处于最高境界,表现出色,那就是因为伟大事物的魅力诱发出我们的美德,赋予教育共同体最佳、最优的状态。

观课议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一个“伟大事物”来凝聚,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围绕这个“伟大事物”互动和共舞,在互动和共舞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这个“伟大事物”就是观课议课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所发现的课堂上的有讨论价值的事实和现象。

提出主题,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教研目标”。

2、观课前让做课教师做观课说明有何意义?

课前说明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观课前让做课教师做观课说明的意义:

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

观课议课针对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协商,使授课教师和观课者课前达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以引导观课方向,促进议课深入和深刻。

一般来说,课前的观课说明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介绍教学背景(包括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以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

二是在议课主题下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三是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以避免参与者带着约定俗成的观念和想法来观察和研究课堂;它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授课老师采用迎合听课老师口味和习惯的教法,促进教师更加大胆地尝试教学创新。

3、观课教师为什么要提前进教室与学生沟通?

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策略是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需要“到同学身边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学生会能对教师的观察行为作出能动的反应,为了避免“到同学身边去”给学生学习带来负担,观课者最好提前进教室,通过与落座周围的同学寒暄和聊天,了解和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等方式,舒缓学生可能的紧张和压力。

在建立彼此合作、接纳的相互关系之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就可能以更自然的方式参与学习,观课者观课中收集的信息也就可能更加真实和有价值。

4、结合你的观课实际,什么是一次完整的观课议课活动?

一次完整的观课议课活动应该是一次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动。

大体而言,可以分成这么几步:

一是观课前的沟通。

沟通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献课教师的献课取向,并就观课议课的主题、方式、时间达成一致,以便获得共同的议课话题。

根据观课主题和目的。

观课者要做好观课工具的相应准备。

二是课堂观察。

根据观课需要。

观课者携带观课工具进入现场。

在观课活动中,观课者把关注焦点集中在预先设定的主题上,围绕相关主题尽可能全面收集课堂信息,梳理“行为”、“效果”、“关系推测和意见”等内容。

三是课后议课。

参与者平等对话,描述课堂中的现象,判断行为效果,探寻教育理念,推测相关因素联系,提出改进可能。

四是行动规划阶段。

参与者要反省观课议课活动。

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从中选择自己的改进行动,或者针对观课议课中新的问题和困惑,选择相关内容深入学习,或者再就相关问题准备下一次观课议课活动。

 

专题三有效观课

1、观课时为什么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穿在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

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

2、“站在做课教师的角度想一想”与议课效果有何关系?

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

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专题四有效议课

1、你如何认识和理解议课中的“倾听理解成全”?

我们提倡观课议课从倾听开始:

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关怀,我们需要通过倾听来成就表达者,帮助表达者实现自己。

要传递关爱和理解,倾听就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专注于对方的话语,适时做出回应,不仅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话,还要努力去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这样,议课中的倾听就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探询和发现。

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捷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同情性的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立场和心情感同身受。

《论语》有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恕”道,也就是“同在共行”。

有谁不渴望表现和实现自己呢?

现在需要你先放弃自己的表现,把舞台让出来,先让他人表达,激发他、启发他,让他在自我发现中享受成功和快乐,从而赢得自尊和自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是立人,启发他而不是改造他,让对方享受成功的快乐和荣耀,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修炼!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仁道,需要我们共同修炼。

2、为什么议课时要“在‘最近可能区’建议”?

在“最近可能区”建议的议课策略,借鉴了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

其核心是立足实践的实际,给需要建议的老师“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是在建议时“看人说话”,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实际,比如有的是新教师,教学常规还很不熟悉,课堂纪律可能是有效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有的老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师生关系处理方面;有的教师则可能在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另外的教师的主要目标又是教学创新和特色形成。

显然,对新任教师提出教学创新的建议可能会使他无所适从;而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如果议课的建议集中在课堂常规和教学管理,则可能被授课教师嗤之鼻……“最近可能区”建议即针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建议既立足实际,又使建议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前面。

4、学校层面如何有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

如何实现教师的发展?

宏观上讲教师要实现“教、学、研”合一,而最有效、最直接的发展途径就是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科学开展“观课议课”活动,为所有教师提供展示交流、快速成长的平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学校开展的“观课议课”活动,往往是“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涵”,缺乏发展意识,缺乏科学规划。

我认为作为学校首先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教师培养与发展规划,成立学校课堂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专题活动。

可以按照以下四个层面进行。

(1)基于青年教师培养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

主要以1—3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为培养对象。

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实行目标追踪管理。

以教学素质的提高、课程标准的理解、教材的把握、教法的运用等为重点,由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对每个青年教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

先对培养对象进行全面观课,摸清整体基本情况,然后选择重点培训培养对象,根据其学科特点和教学行为特征,对其进行追踪“观课”,再通过议课活动,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2)基于薄弱学科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

以历次统考中成绩落后的学科组为指导对象。

首先,开展学科教情、学情调查,将统计结果反馈至学科组每位教师,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制定整改计划。

其次,由学校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对每位教师开展“观课议课”,进行集体“会诊”,作出综合评价,找出制约学科组成绩差的根源和因素,形成整改建议和计划。

(3)基于薄弱班级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

以历次统考中成绩落后的班级为指导对象。

首先,对班级从班风、学风、基础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组织班级协作组教师召开分析会,先自查落后原因。

其次,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对班级协作组每位教师开展“观课议课”,把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师生关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精神状态、学习风气等作为“观课”重点,每周组织一次班级协作会,除了全体任课教师、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外,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共同分析查找班级成绩落后的原因,制定出提高班级成绩的计划、目标和措施。

(4)基于特色推广的“观课议课”活动

学校涌现出的“名师”、“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优秀学科组,是学校的一笔巨大财富,如何使他们的教学艺术、教学特色成为学校的共享资源?

“观课议课”活动是一条捷径。

学校课堂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应有计划地选择确定出推广对象,然后分阶段开展活动。

先由推广对象将自己认为的教学特色用书面形式总结出来,然后学校课堂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组织部分人员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在此基础上大家形成共识,总结出推广对象的教学特色,最后在全校范围内予以学习推广。

通过这种方式,既有效地实现了名师带动和辐射作用,又避免了优质资源的浪费。

5、有效观课议课的具体策略是什么?

第一,建设进取、合作、民主、创新的学校文化

实现观课议课是建设一种新的学校和教师文化。

建设进取、合作、民主、创新的教师文化既是观课议课的目标,又是有效观课议课的基础。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指出:

“(学校改革)最为重要并且是中心的课题,是围绕创造性教学和教研制度形成作为专家的教师们之间互相培养的‘合作性同事’之间的关系。

这种合作的同事之间的关系一日不形成,学校的改革就一日不能成功。

”观课议课需要打破“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画脚。

‘我不会对别人的事说长道短,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我的工作’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都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有效观课议课需要培养教师直面问题的勇气,对自己的问题保持接纳和拥抱的态度。

(即有效观课议课的策略之一就是直面问题:

人是不完美的。

但与其他物种比较,人知道自己不完美,承认不完美,努力追求完美。

人的不完美现实与追求完美的实践是推动人自身不断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动力。

迈克尔·富兰说:

“问题是我们的朋友。

……回避真正的问题是有成效的变革的敌人。

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并取得突破。

”发现问题有利于认识不足并加以改进。

暴露问题、认识问题、预测问题发展方向能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面问题既是观课议课取得实效的前提,又是推进工作的困难所在。

在具体操作上,最核心的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培养教师的自我批判和反思精神,使教师能始终对自己教学“不满意”并立志改进。

第二,不能把教师在观课议课中的上课表现和讨论中的意见作为奖惩依据。

“课”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没有问题和困惑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没有必要为课堂中的问题大惊小怪。

第三,充分尊重教师的参与需要,致力于建设有利于围绕问题对话交流的语境,为教师创造安全的、能充分敞开的献课和自由发表意见的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

我的体会,最好的交流环境是一室之内两位朋友的促膝晤谈。

第四,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

培养教师的对话交流能力,议课时针对现象,与人为善,赤诚待人。

)观课议课是一种对话。

就彼此对话而言,它需要参与者有沟通与合作的意愿;需要对话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彼此接纳;需要彼此间的积极互动与交流。

就自我对话而言,议课要致力从“他人提问”引向“自我提问”,在自我对话中追求自我改变和自我超越。

专题五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

1、观课议课中的“慈心”和“慧眼”指的是什么?

有慈心首先是爱自己之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其次是有一颗爱学生之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慈心生出慧眼,用心教育学生,用教育假设——教育实践——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得到关于自己,关于学生,关于教,关于学,关于教材等方面的新的认识,并改进教育实践,以谋求更理想的效果。

2、观课议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观课议课可以促成专业引领。

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十分渴望得到专家的引领,或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或观摩名师的示范课,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裕时间,教学经费紧张,没有外出机会等原因而无法成行,只能看专家的课堂实录,观看的名师录像课,只能学习专家的授课模式,学习名师的教改经验,而无法与专家、名师直接、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这样缺乏专家的“零距离”引领,效果是有限的。

如果能够依托本土人力资源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着力打造一支能够有效进行专业引领的“土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雁”作用,就能使大部分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或新任教师在观课议课活动中,通过“传、帮、带”,使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以适应角色和环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