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浙江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772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浙江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浙江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浙江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浙江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浙江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浙江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

《语文浙江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浙江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浙江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

语文浙江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浙江省五校联盟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豆豉(chǐ)菡萏(hàn)肱动脉(hōng)嗜痂之癖(jiā)

B.鸣啭(zhuǎn)嵯峨(cuó)小妮子(nī)缘悭一面(qiān)

C.嗾使(sǒu)玉钏(chuàn)体己话(tī)心肌梗塞(sāi)

D.珐琅(fà)逋欠(bū)节骨眼(jiē)微创手术(chuā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杭州是他梦开始的地方,如今他的乒乓球教练生涯在这里告别,只能说是冥冥中的一种缘份。

周树森说:

“身在异乡,最想念的就是杭州的菜,炒年糕、油焖笋等,现在终于可以抚慰一下自己这思乡的肠胃了。

B.博爱县柏山镇马营观村村民钟和钢和杜晓玲夫妇在电话中说,他们家养鸡厂附近的排涝河最近被有关部门修成了景观河,河两岸、河底都被硬化,致使排水不畅,造成大批鸡死亡。

C.麦秆的顶端生长着一片又大又长的叶子,从茎秆向上慢慢地舒展开来。

麦穗就藏在这片叶子中间,隐隐约约露出尖尖的头。

嫩绿的穗子上长满又细又长的直直的须毛。

麦粒就发育在这些须毛下的皮壳中。

D.目前,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部署地方进一步做好相关数据的核实工作。

同时抓紧研究建立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遇警机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B.人们说他是雷锋式的好青年,一向乐于助人,真正做到了从善如流,相关事迹还在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C.12月30日,我县首部乡镇志书在风景秀丽的古镇汤池正式面市,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政府各单位领导同志参加了出版发布会。

D.温岭是全国首个实现村务电视全公开的县级市。

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村实现了村务电视公开全覆盖,每个村民都可以随时打开电视查村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很多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这些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

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为拆除的依据。

B.2012年5月1日起实施的《快递服务》国家标准规定,快递公司收派员将快件交给收件人时,应告知收件人当面验收快件,这意味着快递公司将无权要求消费者“先签字后验货”。

C.不管网络游戏是以软件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某种数字化的形式、在线的形式或者其他任何形式出现,都只具一种技术的属性,这改变不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容的本质。

D.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5.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3分)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几年前就已引起关注的“民工荒”现象,在今年表现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地图的悄然变化,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

重庆市多家企业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处,通过拉横幅、发传单、现场咨询等方式做宣传,希望返乡过春节的农民工能在春节后,留在重庆上班。

昆明有些机构发出慰问信,承诺“有充裕的工作岗位,有收入的保障,有公租房、子女入学等政策环境,而且能就近照顾老人和孩子,免去亲情的牵挂和旅途的奔波,获得家的归属感”。

与中西部地区积极挽留老乡相对应的是,东部城市对农民工同样“求贤若渴”。

许多东部的城市为了解决用工荒的问题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包括提高工资待遇,解决子女就学问题,降低就业门槛,甚至调整临时户籍政策等等。

面对家乡的就业机会,农民工究竟何去何从?

根据目前的调查,东部城市仍然是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地区,但已经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途径,未来的情况尚难判断,然而农民工的就业选择会越来越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

6.下面这个图形是在许多饮料包装及分类垃圾箱上常见的标志,请你写出它所表达的含义。

(4分)

答:

7.近年来,随着电脑进入千家万户,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许多人的购物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网上购物,足不出户,轻点鼠标,交易在转瞬间完成。

网上购物快捷,轻松,确实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方便。

然而随着网上消费的流行,烦恼也如影随形,某些计算机病毒集团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程序控制计算机来窃取别人财物,把网购人群当作摇钱树。

最近发布的《2010-2011中国互联网安全研究报告》显示,每月新增网购木马数量近3000个。

针对上述现象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100字左右)(5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8.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9.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10.文章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是如何理解的?

(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乡下的秋天

汪红琼

当太阳在豆荚里结籽的时候,秋光就像叶子一样薄了。

踩着阳光的经脉,一群打枣的小手在空中飞舞。

成熟的枣儿不熟的童心,挺着几竿竹棍,把秋色摇落。

那枣子,胖嘟嘟的,喜气洋洋地滚满一地,那欢声笑语,轻快明亮,像鸟叫一样直啄我心。

我扔下手中的赶鸡篙说,妈,我不给你赶鸡了,我想去玩。

妈说不行,这几天的日头一溜就没得了,谷不晒干怎能卖钱给你买花衣服穿。

我说我管你呢,你把谷晒这里让鸡随便吃得了,反正我今天不帮你赶鸡了。

妈不多和我理论,拿耙子围着禾场把谷划拉一圈后说,给你两角钱买东西吃,你再帮我赶一天鸡,好不?

望着她手中的钱,我站在那里磨蹭许久,又默默地接过来。

但心中,恨透了那些鸡们,扬起竹竿就是一阵猛追紧打,直到满天鸡飞叫,落下一地毛才住手。

麻雀已经啾儿啾儿地向禾场洒下了一片激越的叫声。

  空气里流淌着秋天咝咝的声音。

我孤单地坐在半块砖头上,看树上的秋虫怎样发出最后的喘息,看远处人们起伏不断的身影。

秋空明净而辽远,我小小的心灵已经衰草离离。

那个肩头飘扬着彩色气球的货郎怎还不来?

我捏着两角钱,捏着一把汗,心里咚咚不停地拨着妈教给我的小算盘:

五分钱一根的管子糖,两角钱可以买四根,等货郎来了一定要他卖五根,万一他不肯,就不买他的了。

妈每次给我钱的时候,都这样叮嘱我、教导我。

直到如今,每当我去买东西和人家砍不下价来时,总忘不了迸一句“我不买你的了”。

  我很小气,像我妈。

奶奶在世的时候,这样说过,为了篱边桔树上那挂满枝头的桔子。

奶奶刚伸手去摘的时候,我喝住了:

“不给你吃,你去吃鸡屎。

”秋风顺着篱笆根溜过,把零落的柴屑吹得像小动物一样走动。

妈在屋里一边把反复翻晒过的谷物归仓,一边传出尖叫来唤我:

“叫老婆子来背她的口粮!

”老婆子就是奶奶,是妈对奶奶的称呼。

妈每年秋天给奶奶口粮时,总要数落,说我和哥哥小的时候,老婆子不肯抱我们,经常睁着一双大眼看我们坐在地上摸鸡屎吃。

老婆子现在老了,动不得了,每年却还要吃她几百斤粮食。

妈对老婆子感到无可奈何,我也跟着不喜欢,虽然我早已忘记了鸡屎的味道。

  我去喊奶奶,弓着小脚背,在屋门前凸凹不平的路上,在铺着柴草的禾场上,上下乱蹦,像一只误入歧途的蚂蚱。

透过淡淡的暮霭,我看到了那一面熟悉的土坯墙,还有那从墙上浸透过来迎接我的微弱的灯光。

我喊奶奶,奶奶颤动着小脚颠出她的小屋,孑立的身影像一根衰草在摇晃。

我说奶奶我妈让你去背你的口粮,奶奶的老脸便笑开了,深褐色的老人斑仿佛枯叶牵着枯叶在地上走,那一棵棵在秋风中无力摇动的白发,使我牢牢地记住了秋天的暮霭,那幽蓝的林梢是怎样地降下了奶奶一生的大幕。

  天空高了又高,日子凉了又凉。

凉凉的月光,一下子泻下来,小小的村庄,就淹没在月色里了。

草丛里的蟋蟀合唱团,唱的还是往年的那首老歌,和我的童年一起,被田野上刮过的一阵风吹着,轻盈、悠忽而散漫。

11.简析第二段中的“儿童打枣”场景描写的作用。

(3分)

答:

1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

①我捏着两角钱,捏着一把汗

答:

②还有那从墙上浸透过来迎接我的微弱的灯光

13.赏析文章划线的段落。

(4分)

答:

14.“妈妈”和“奶奶”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她们的关系又很耐人寻味,试作分析。

(5分)

答:

15.有人说将本文的标题改为“乡村的秋天”味道就变了,试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篇文章标题和主题的理解。

(5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答李端叔书

(宋)苏轼

轼顿首再拜。

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①,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②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③、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

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

其实何所有?

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

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

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

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

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

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

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

抑将又有取于此也?

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

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

必喻此意。

岁行尽,寒苦。

惟万万节哀强食。

不次。

【注】①斩然在疚:

卧病在床。

②递:

驿站传递。

③昌歜:

菖蒲根的腌制品。

又称昌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仿佛:

好像。

B.无一字见及见:

动词前,表示自己。

C.复创相推与与:

称赞。

D.必喻此意喻:

明白、理解。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足下终不弃绝终苟免而不怀仁

B.遂欲以移之众口曼辞以自饰

C.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念谁为之戕贼

D.以取妍于人其制稍异于前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于李端书对自己的殷殷关切而作此文,又谆谆告诫他,各人自有喜好,不必受别人的影响而对自己赞誉有加。

B.作者认为自己以往那些品评古今人物、纵论为政是非的策论文章,其实都不过是书生的泛泛空论,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恰恰是应试科举养成的毛病,实在不足称道。

C.谪居期间,作者唯恐为声名所累,混迹于普通百姓中间,别人不识则喜,李端书赞誉则忧,足见因写文章获罪一事对他心灵的打击很大。

D.本文感情真挚,主要采用直抒胸臆方法,表达了自己已厌倦官场游戏,淡泊利禄声名,醉心田园山野的乐趣。

三处比喻手法的运用也通俗、贴切,形象生动地传达苏轼丰富的内心情感。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3分)

答:

(2)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

抑将又有取于此也?

(4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摄山秋夕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

屈大均,广东番禺人,清兵陷广州后,投身抗清斗争。

失败后,削发为僧。

32岁还俗,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力图恢复大明。

此诗写于北游途中,摄山,又名栖霞山。

21.这首诗颔联中的“疑”字特别精当,极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

(3分)

2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子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礼何?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

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23.孔子的《论语》中的“礼”是指什么,请简要解释。

(2分)

答:

2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的关系。

(3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砭人肌骨;,山川寂寥。

(欧阳修《秋声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