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塔的方法及意义济群法师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759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造塔的方法及意义济群法师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造塔的方法及意义济群法师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造塔的方法及意义济群法师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造塔的方法及意义济群法师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造塔的方法及意义济群法师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造塔的方法及意义济群法师参考资料.docx

《造塔的方法及意义济群法师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塔的方法及意义济群法师参考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造塔的方法及意义济群法师参考资料.docx

造塔的方法及意义济群法师参考资料

以下是关于造塔法。

和佛像一样,塔也是佛法存在于世的象征,同样需要如法建造,方能令人起敬。

最初建造的塔,主要用以供养佛舍利。

佛陀涅槃后,八分舍利,由迦毗罗卫等八国请回起塔供养。

其后,阿育王又建立八万四千塔以供养佛舍利,法显、玄奘游学印度时仍可见,今已不存。

中国的舍利塔,则有珍藏佛指骨舍利的陕西法门寺宝塔,珍藏佛牙舍利的北京灵光寺塔等。

此外还有为纪念佛弟子及历代高僧、祖师营建的塔。

《四分律》记载,舍利弗、目连尊者入灭后,其弟子希望起塔供养,佛陀应允了他们的请求,并对如何造塔给予详细指导。

在中国,比较著名的祖师塔有少林寺塔群、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陕西兴教寺的玄奘、窥基、圆测塔等。

这些属于灵骨塔。

  另有一些塔是为了供奉佛像或经书,如现存最古老的河南嵩山嵩岳寺塔,就是用于供奉印度传来的佛经。

玄奘西行求法归来,也特别在慈恩寺建塔,供奉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舍利,即现存大雁塔的前身。

此外,还有其状如塔而镌刻经文、佛像的多角形石柱,又称经幢,其信仰源自《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唐宋期间曾盛行一时。

  塔既是信众供奉的圣物,也是佛教的一道风景,遍布南传、汉传、藏传地区,形式丰富,变化多端。

仅汉传佛教地区,塔的形制就有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覆钵式、异型及四面、六面、八面、十二面等种种不同,还有单层到十数层的体量变化。

这些造型各异、技艺高超的佛塔,占中国现存古塔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之多,不仅在佛教史,也在中国古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代表了中国古代高层建筑的杰出成就。

如著名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因全部由木料建造,又称应县木塔),塔高67米而不用一钉固定,屹立千年,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古代木构建筑之最。

  【1.名称说明】

  《杂心》云:

“有舍利名塔,无者名支提①。

”塔,或名塔婆,或云偷婆(此云冢也,亦云方坟),支提云庙(庙者貌也)。

  ①《摩诃僧祇律》卷33  有舍利者名塔,无舍利者名枝提。

(T22-498中)

  介绍造塔法之先,律祖首先为我们说明塔的名称。

  “《杂心》云:

有舍利名塔,无者名支提。

”佛典说:

如果其中供奉有舍利,就称为塔,如果没有供奉舍利,则称为支提。

可见,塔和支提的最大区别不是在于形式,而是在于是否供有圣物。

  “塔,或名塔婆,或云偷婆,支提云庙。

”塔,又叫做塔婆,或者偷婆。

支提就是庙的意思,通常于其上安立佛菩萨形象。

  【2.造塔功德】

  《增一阿含》云:

“初起偷婆,补治故寺,并受梵福。

云何梵福?

如阎浮一洲人功德,不如一转轮王功德。

如是西东北天下,乃至四天、六欲、初禅总多,比一梵主功德。

此为梵福量,当如是学①。

  ①《增一阿含经》卷21  若有信善男子、善女人,未曾起偷婆处,于中能起偷婆者,是谓初梵之福也。

复次,善男子、善女人,补治故寺者,是谓第二受梵之福也……尔时有异比丘白世尊言:

“梵天之福竟为多少?

”世尊告曰: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今当说……计四天下人民之福,故不如四天王之德。

计四天下人民之福及四天王,故不如三十三天之福。

计四天下及四天王、三十三天,故不如释提桓因一人之福。

计四天下及四天王及三十三天及释提桓因,故不如一艳天之福。

计四天下及四天王、三十三天、释提桓因及艳天,故不如一兜术天福。

计从四天下至兜术天之福,故不如一化自在天之福。

计从四天下至化自在天之福,故不如一他化自在天之福。

计从四天下至他化自在天之福,故不如一梵天王之福。

比丘当知,此是梵天之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其福者,此是其量也。

是故比丘,欲求梵天福者,当求方便成其功德。

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T02-656中-下)

  此处引经说明造塔有哪些果报。

  “《增一阿含》云:

初起偷婆,补治故寺,并受梵福。

”初起,新建。

故寺,古寺。

《增一阿含经》告诉我们,若能建造新塔,令信众礼拜供养,或者修理破旧古寺,将之整修一新,皆可感得大梵天王那样的福报。

  “云何梵福?

”那么大梵天王的福报究竟多大呢?

能不能量化呢?

经中接着就以较量功德的方式进行说明。

  “如阎浮一洲人功德,不如一转轮王功德。

”阎浮,即南瞻部洲,四洲之一,是佛教对世界的划分。

就像整个南阎浮提人所积累的全部功德,比不上一个转轮圣王的功德。

  “如是西东北天下,乃至四天、六欲、初禅总多,比一梵主功德。

此为梵福量,当如是学。

”西,西牛贺洲。

东,东胜神洲。

北,北俱卢洲。

而将东南西北四洲人的功德相加,乃至四天王、六欲天、初禅天所有功德相加,其总和都比不上梵天的功德。

如果想要成就梵天这样不可思议的巨大功德,就应该学习造塔、补寺的善行。

关于较量功德的具体内容,在《增一阿含经》原文中有详细解说,兹不赘述。

  【3.恭敬护理】

  《四分》:

“若起塔者,应四方、若圆、若八角,以石墼木作已,用黑泥乃至石灰、白土等。

应安基四边作阑楯,安香华着上,听安悬幡盖物。

不得上塔上、阑楯上,护塔神嗔。

若有所取,与开。

彼安幡盖,不得蹈像上,作余方便梯蹬安之。

若塔露地,供养具雨渍风飘乌鸟不净者,作种种舍覆之。

地有尘,种种泥泥之。

须洗足器安道边,外作墙门安置。

若上美饮食,用金宝等器盛之,令白衣伎乐供养。

若饮食当与比丘、沙弥、优婆塞,经营塔作者应食。

舍利安金宝塔中,若缯绵中。

若持行者,若畜生、若头上、肩上担戴。

若拂,应用树叶、孔雀尾拂。

多有香华罗列基上、阑上、杙上,向中绳贯,悬屋檐前。

有香泥作手轮像,乃至有余,泥地等①。

  ①《四分律》卷52  时舍利弗、目连般涅槃已,有檀越作如是言:

“若世尊听我等为其起塔者,我当作。

”诸比丘白佛,佛言:

“听作。

”  彼不知云何作,佛言:

“四方作,若圆、若八角作。

”不知以何物作?

白佛。

佛言:

“听以石、墼(jī)、若木,作已,应泥。

”不知用何等泥?

佛言:

“听用黑泥,若[卄/告]泥,若牛屎泥,若用白泥,若用石灰,若白墠(shàn)土。

”  彼欲作塔基,佛言:

“听作。

”彼欲华香供养,佛言:

“听四边作栏楯,安华香着上。

”彼欲上幡盖,佛言:

“听安悬幡盖物。

”  彼上塔上,护塔神瞋。

佛言:

“不应上。

若须上有所取,听上。

”彼上栏上,护塔神瞋。

佛言:

“不应上。

若须上有所取,听上。

”彼上杙(yì)上、龙牙杙上,佛言:

“不应尔。

若须上有所取与,听上。

”彼上像上安盖供养,佛言:

“不应尔,应作余方便蹬上安盖。

”  彼塔露地,华香、灯油、幡盖、妓乐供养具,雨渍、风飘、日曝,尘土坌(bèn)及乌鸟不净污。

佛言:

“听作种种屋覆。

一切作屋所须,应与。

若地有尘,应泥。

若黑泥、牛屎泥。

若须白,以石灰泥、白墠土泥。

”  彼须洗足器,应与。

须石作道行,佛言:

“听作。

”彼须地敷,听与。

时无外墙障,牛马入无限,佛言:

“听作墙。

”若须门,听作。

  时舍利弗、目连檀越作如是念:

“彼二人存在时,我常供养饮食。

今已涅槃,若世尊听我等上美饮食供养塔者,我当送。

”诸比丘白佛,佛言:

“听供养。

”不知用何器盛食?

佛言:

“听用金银钵、宝器、杂宝器。

”不知云何持往?

佛言:

“听象马车乘载,若舁、若头戴、若肩担。

”  时诸比丘自作伎若吹贝供养,佛言:

“不应尔。

”彼畏慎不敢令白衣作伎供养,佛言:

“听。

”彼不知供养塔饮食谁当应食?

佛言:

“比丘、若沙弥、若优婆塞、若经营作者应食。

”  时舍利弗目连檀越作是念:

“佛听我等庄严供养塔者,我当作。

”佛言:

“听。

”彼须华香、璎珞、伎乐、幢幡、灯油、高台车,佛言:

“听作。

”彼欲作形像,佛言:

“听作。

”  彼不知云何安舍利?

“应安金塔中,若银塔,若宝塔,若杂宝塔。

若以缯(zēng)绵裹,若以钵肆酖(zhèn)岚婆衣,若以头头罗衣裹。

”复不知云何持行?

佛言:

“听象马车乘辇轝(yú)驮载,若肩上、头上担戴,若欲倾倒应扶持。

”彼自作伎供养,佛言:

“不应尔。

”彼畏慎不敢令白衣作伎供养,佛言:

“听。

”  彼欲拂拭声闻塔,佛言:

“应以多罗树叶、摩楼树叶,若孔雀尾拂拭。

”彼大有华,听着塔基上,若栏上,若龙牙杙上。

若向中,若绳贯,悬着屋檐前。

  若有多香泥,听作手像轮像,魔酰(xiān)陀罗像。

若作藤像,若作葡萄蔓像,若作莲华像。

若故有余,应泥地。

(T22-956下-957上)

  这一段是说明造塔及防护的方法。

《四分律》记载,舍利弗尊者和目连尊者入灭后,他们生前的施主想为两位尊者起塔作为供养,佛陀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但施主们并不知道怎样如法造塔并供养,佛陀就种种具体事宜为他们作了指示。

对照律文可以发现,道宣律祖对相关文字作了极其简要的概括,仅以234字,对原文750字的篇幅作了缩写,但又忠实保留了原有内容。

  “《四分》:

若起塔者,应四方、若圆、若八角,以石墼木作已,用黑泥乃至石灰、白土等。

”墼,未烧的土坯。

《四分律》中,佛陀对弟子们说:

如果造塔,应该造成方形、圆形或八角形,可以用石头、土坯或木头修砌。

造完之后,以黑泥或石灰、白土涂抹表面。

这几点介绍,和目前存世的塔,从形制到建筑材料都是一致的。

  “应安基四边作阑楯,安香华着上,听安悬幡盖物。

”基,塔基。

阑楯,栏杆,纵为栏,横为楯。

佛陀还允许弟子们在塔的四周建筑塔基,使塔身更为坚固。

并在周围营造栏杆起到外护作用,还可在栏杆上安放香花作为供养。

在塔的前面或上面,可悬挂幡盖作为装饰。

  “不得上塔上、阑楯上,护塔神嗔。

”不可随意爬到塔上、栏杆上,以免引起护法神的嗔恨。

因为每座塔都有护法神守护,随便上去会引起不良后果。

  “若有所取,与开。

彼安幡盖,不得蹈像上,作余方便梯蹬安之。

”开,可以开许。

如果是要到塔中拿取或安放物品,允许爬到塔上。

如果要在塔上悬挂幡盖,不可以直接踩在塔或像的上面。

必须通过其它方式,如梯子、凳子等爬上去安放。

  “若塔露地,供养具雨渍风飘乌鸟不净者,作种种舍覆之。

地有尘,种种泥泥之。

”如果塔就在露天,种种供品也都在露天供养,因为风吹雨淋及鸟粪等变得污秽,应该在上面另建塔亭之类的建筑覆盖,起到防护作用。

如果地上脏了,应该用干净的细泥重新涂抹。

  “须洗足器安道边,外作墙门安置。

”按印度礼节,进塔要脱鞋表示恭敬。

但有些人的脚可能不干净,或者是雨天沾上泥土,这就需要在近塔的路边准备洗脚器具,并专门建造一个放置的地方,让礼塔者洗了脚再进去,以免染污塔内或塔的四周。

  “若上美饮食,用金宝等器盛之,令白衣伎乐供养。

”如果是以饮食作为供养,应该用黄金制品等珍贵器皿盛装,并让在家居士以梵呗作为供养。

  “若饮食当与比丘、沙弥、优婆塞,经营塔作者应食。

”这些供养的饮食,比丘、沙弥、居士,包括造塔、护塔的人都可以享用。

  “舍利安金宝塔中,若缯绵中。

若持行者,若畜生、若头上、肩上担戴。

”缯,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

绵,蚕丝结成的片或团。

如果塔中供奉舍利,应该将舍利安放在由金银或其它宝物特制的塔中,并以丝绵包裹。

将舍利迎来的途中,可以用象辇、马车驮载,或是顶在头上、肩上。

  “若拂,应用树叶、孔雀尾拂。

”如果要对塔进行清理,可以用多罗树叶或孔雀尾羽制作的拂尘来拂拭。

  “多有香华罗列基上、阑上、杙上,向中绳贯,悬屋檐前。

”杙,木桩。

可以用香花安放在塔基、栏杆或木桩上,或者用绳串起来,悬挂在塔前或屋檐前。

  “有香泥作手轮像,乃至有余,泥地等。

”还可以用香泥做佛手的千辐轮相作为供养。

如果还有多余的香泥,可以涂抹在地上。

  其中种种细节,《四分律》原文有详尽记载,可作为学习参考。

  【4.造塔处所】

  《僧祇》:

“塔事者,起僧伽蓝时,先规度好地作塔处。

其塔不得在南、在西,应在东、在北(中国伽蓝门皆东向,故佛塔庙宇皆向东开,乃至厨厕亦在西南,由彼国东北风多故。

神州尚南为正阳,不必依中土法也)。

不得僧地侵佛地,佛地不得侵僧地①。

”余如盗戒随相说。

  ①《摩诃僧祇律》卷33  塔事者,起僧伽蓝时,先预度好地作塔处。

塔不得在南,不得在西,应在东,应在北。

不得僧地侵佛地,佛地不得侵僧地。

(T22-498上)

  那么,塔应该造在什么位置呢?

  “《僧祇》:

塔事者,起僧伽蓝时,先规度好地作塔处。

”僧伽蓝,寺院。

《摩诃僧祇律》说,在准备营造寺院的时候,首先应该做好整体规划,预先留出好地作为造塔处所。

而不是在寺院建成后,随随便便找块空地造塔。

因为塔的方向和位置都有一定法度,而且要和寺院整体建筑协调,不可任意为之。

  “其塔不得在南、在西,应在东、在北。

”塔不能造在寺院的南边或西边,应该在寺院的东边或北边。

当然,这是根据印度的习惯而言。

因为“彼国东北风多故”,所以“佛塔庙宇皆向东开,乃至厨厕亦在西南”。

但中国本土的方位讲究和印度并不一致,是“尚南为正阳”,所以律祖对律中所说的方位也有不同观点,认为“不必依中土法也”。

我们今天看到的寺院,多半也是坐北朝南。

虽然各地对朝向有不同习惯,但有一点属于通用原则,那就是造寺前应当做好总体规划,事先预留塔的位置。

  “不得僧地侵佛地,佛地不得侵僧地,余如盗戒随相说。

”僧地,僧寮用地。

佛地,殿堂用地。

营造寺院时,必须对殿堂用地和僧众用地有严格界定:

哪些地方是殿堂区,是佛的用地;哪些地方是生活区,是僧的用地。

不得混为一谈,互相侵占。

具体内容,在《行事钞·随戒释相篇》解说“盗戒”时,有详细说明。

  【5.供养及修治功德】

  以下,引《善生经》说明供养和庄严佛塔的功德。

  《善生经》,又名《优婆塞戒经》,7卷,北凉昙无谶译。

以《中阿含经》卷33《善生经》发展而成,是佛为善生长者说大乘优婆塞戒(在家戒)的经典。

全经内容分集会、发菩提心、悲、解脱等二十八品。

其中,“受戒品”为本经重心,除提出在家菩萨应受的五戒外,更提出六重、二十八轻等大乘独有的戒条。

  《善生经》云:

“善男子,如来即是一切智藏,是故智者应当志心勤修,供给生身、灭身、形像、塔庙。

若于空野无塔像处,常当系念,尊重赞叹。

若自力作,若劝人作,见作生喜。

如其自有功德力者,要当广教众多之人而共作之。

既供养已,于己身中莫生轻想,于三宝所亦应如是。

凡所供养,不使人作,不为胜他。

作时不悔,心不愁恼。

合掌赞叹,恭敬尊重。

若以一钱、一线、一华、一香、一偈、一礼、一匝、一时,乃至无量宝、无量时,若自独作,若共他作。

善男子!

若能如是志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若涅槃后,等无差别。

  若见塔庙,应以金银铜铁、绳锁、幡盖、伎乐、香油、灯明而供养之。

若见鸟兽践蹋毁坏,要当涂治,扫除令净。

暴风水火,人所坏处,亦当自治。

自若无力,当劝人治,或以金银铜铁土木。

若有尘土,洒扫除拂。

若有垢污,以香水洗。

  若作宝塔及作宝像,当以种种幡盖、香华奉上。

若无真宝,力不能办。

次以土木而造成之。

成讫,亦当幡盖、香华、伎乐种种供养。

若是塔中草木不净,鸟兽死尸及其粪秽,萎华臭烂,悉当除去。

蛇鼠孔穴,当塞治之。

  铜像、木像、石像、泥像,金银、琉璃、颇梨等像,常当洗治,任力香涂。

随力造作种种璎珞,乃至犹如转轮圣王塔。

精舍内当以香涂,若白土涂。

作塔像已,当以琉璃、颇梨、真珠、绫绢、锦彩、铃磬、绳锁而供养之。

  画佛像时,彩中不杂胶乳鸡子。

应以种种华贯、散华、妙拂、明镜、末香、散香、烧香,种种伎乐歌舞供养,昼夜不绝。

不如外道烧酥大麦而供养之,终不以酥涂塔像身,亦不乳洗。

  不应造作半身佛像。

若有形像身不具足,当密藏覆,劝人令治。

治具足已,然后显示。

见毁坏像,应当志心供养恭敬,如完无别。

如是供养,要身自作。

自若无力,当为他使,亦劝他人令作助之。

  若人能以四天下宝供养如来,有人应以种种功德尊重赞叹,是二福德等无差别。

”①

  ①《优婆塞戒经》卷3  善男子,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

若于空野无塔像处,常当系念,尊重赞叹。

若自力作,若劝人作。

见人作时,心生欢喜。

如其自有功德力者,要当广教众多之人而共作之。

既供养已,于己身中莫生轻想,于三宝所亦应如是。

凡所供养,不使人作,不为胜他。

作时不悔,心不愁恼,合掌赞叹,恭敬尊重。

若以一钱至无量宝,若以一綖(yán)至无量綖,若以一花至无量花,若以一香至无量香,若以一偈赞至无量偈赞,若以一礼至无量礼,若绕一匝至无量匝,若一时中乃至无量时,若自独作,若共人作。

善男子,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

  见塔庙时,应以金银铜铁、绳锁幡盖、伎乐、香油、灯明而供养之。

若见鸟兽践蹋毁坏,要当涂治,扫除令净。

暴风水火之所坏处,亦当自治。

自若无力当劝人治,或以金银铜铁土木,若有尘土洒扫除拂,若有垢污以香水洗,若作宝塔及作宝像,作讫当以种种幡盖香花奉上。

若无真宝,力不能办,次以土木而造成之。

成讫,亦当幡盖、香花、种种伎乐而供养之。

若是塔中草木不净,鸟兽死尸及其粪秽、萎花、臭烂,悉当除去。

蛇鼠孔穴当塞治之。

  铜像、木像、石像、泥像、金银、琉璃、颇梨等像,常当洗治,任力香涂。

随力造作种种璎珞,乃至犹如转轮圣王塔,精舍内当以香涂,若白土泥。

作塔像已,当以琉璃、颇梨、真珠、绫绢、彩绵、铃磬、绳锁而供养之。

  画佛像时,彩中不杂胶乳鸡子。

应以种种花贯、散花、妙绋(fú)、明镜,末香、涂香、散香、烧香,种种伎乐、歌舞供养。

如昼夜亦如是,如夜昼亦如是。

不如外道烧酥大麦而供养之,终不以酥涂塔像身,亦不乳洗。

  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当密覆藏,劝人令治。

治已具足,然后显示。

见像毁坏,应当至心供养恭敬,如完无别。

如是供养要身自作,若自无力,当为他使,亦劝他人令佐助之。

  若人能以四天下宝供养如来,有人直以种种功德尊重赞叹,至心恭敬,是二福德等无差别。

(T24-1051下-1052上)

  “《善生经》云:

善男子,如来即是一切智藏,是故智者应当志心勤修,供给生身、灭身、形像、塔庙。

”一切智藏,佛的尊称,世出世智无不圆足,蕴含无穷,出生无尽,故喻如藏。

志心,专心、诚心。

灭身,舍利。

《善生经》说:

善男子,如来具备圆满的智慧,是一切智的含藏者。

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一心一意地勤修供养。

佛陀在世时,供养佛陀的生身。

佛陀入灭后,供养佛陀的舍利、佛像以及佛塔、寺院。

因为如来是世间最殊胜的福田,倘能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自然舍不得荒废,自然会积极地开垦、种植。

  “若于空野无塔像处,常当系念,尊重赞叹。

”即使在没有佛塔和佛像的旷野中,也要一心系念佛陀功德。

并由忆念佛陀的无量功德,发自内心地生起恭敬和赞叹。

  “若自力作,若劝人作,见作生喜。

如其自有功德力者,要当广教众多之人而共作之。

”我们不仅自己要供养塔像,也应劝导他人培植福田。

看到有人供养塔像,立即欢喜赞叹,希望更多的人有机会种植善根。

如果自己有一定的威望和号召力,应尽己所能,号召人们共襄盛举,共同营造塔像、寺院,以此作为对三宝的供养。

  “既供养已,于己身中莫生轻想,于三宝所亦应如是。

”供养之后,对自己不能妄自菲薄,要认识到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对完善生命品质充满信心。

对三宝更要保有尊重、恭敬之心。

  “凡所供养,不使人作,不为胜他。

”凡供养塔像的供品及庄严具,应尽量亲历亲为,而不只是吩咐他人去做。

当然,可以在自己做的同时劝请他人一起参与,但关键是自己参与。

在此过程中,是以纯粹的供养心承担,而不是为了超过他人,为了和他人进行攀比,那就是世俗的染污心了。

  “作时不悔,心不愁恼。

合掌赞叹,恭敬尊重。

”做的时候,无论出多少钱、多少力都甘之若饴,欢喜供养,没有丝毫后悔懊恼。

除人力、财物的付出外,还应对塔像时时赞叹,时时保持恭敬,从而圆满身口意三业的供养。

  “若以一钱、一线、一华、一香、一偈、一礼、一匝、一时,乃至无量宝、无量时,若自独作,若共他作。

善男子!

若能如是志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若涅槃后,等无差别。

”佛陀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供养,或大或小,从一块钱、一根线、一朵花、一支香、一个偈颂、一个礼拜、绕塔一匝到无量宝物;或长或短,从一时到无量时;或自或他,从自己做到和大家一起做。

只要能以虔诚心、全心全意地供养佛法僧,无论是我在世或涅槃以后,所得功德都是没有差别的。

  “若见塔庙,应以金银铜铁、绳锁、幡盖、伎乐、香油、灯明而供养之。

”我们见到塔庙之后,应该以金银铜铁及绳锁幡盖等各种庄严具,或者以种种梵呗及香、花、灯、涂、果作为供养。

塔像和佛陀生身一样,也是世间福田。

供养不仅可以培福,更可以此培养对三宝的信心,强化皈依的修行。

  “若见鸟兽践蹋毁坏,要当涂治,扫除令净。

暴风水火,人所坏处,亦当自治。

”如果看到佛塔、寺院被鸟兽践踏毁坏,应当设法修理或粉刷,并将之打扫干净。

如果是被暴风、水火等自然灾害或人为力量损坏,也应及时修整。

  “自若无力,当劝人治,或以金银铜铁土木。

若有尘土,洒扫除拂。

若有垢污,以香水洗。

”如果自己没有力量承担的话,应当劝请有能力的人发心维护,或者购置金银、铜铁、土木等建筑材料用于修缮。

如果塔上有尘土覆盖,应该扫除干净。

如果塔上有污泥垢染,应以配有香料的水进行清洗。

  “若作宝塔及作宝像,当以种种幡盖、香华奉上。

”如果营造宝塔或佛像,应该以种种幢幡、华盖、香花作为供奉,作为庄严。

  “若无真宝,力不能办,次以土木而造成之。

”为了表达恭敬景仰之心,塔像应尽量以上等宝物去做。

如果确实没有这个能力,而不是舍不得,可以用泥土或木头建造。

  “成讫,亦当幡盖、香华、伎乐种种供养。

”无论用什么材料制作,落成之后,都应以种种幢幡、华盖、香花以及梵呗作为供奉。

总之,关键在于供养心而不是物品本身的价值。

只要在我们能力范围内供养最好的即可,而不是不顾自身条件,一定要用什么来做,那是攀比而不是供养了。

  “若是塔中草木不净,鸟兽死尸及其粪秽,萎华臭烂,悉当除去。

蛇鼠孔穴,当塞治之。

”如果看到塔中或四周有杂草丛生,脏乱不净,如鸟兽的粪便、死尸,腐烂的花草等,都要清除干净。

如果塔中及四周有蛇和老鼠等小动物的洞穴,也要将它们驱赶出去,再将洞穴堵住,以防后患。

  “铜像、木像、石像、泥像,金银、琉璃、颇梨等像,常当洗治,任力香涂。

”颇梨,状如水晶的宝石。

任力,尽力。

如果塔中供有佛像,如铜铸佛像、木雕佛像、石刻佛像、泥塑佛像,以及金银、琉璃、颇梨制作的佛像,应当经常清洗以保持干净,并尽力以香料涂抹。

  “随力造作种种璎珞,乃至犹如转轮圣王塔。

精舍内,当以香涂,若白土涂。

”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制作种种璎珞供品,装饰塔身,使之像转轮圣王塔那样金碧辉煌。

精舍之中,也要以香料或白土涂抹,使之庄严洁净,芬芳宜人。

  “作塔像已,当以琉璃、颇梨、真珠、绫绢、锦彩、铃磬、绳锁而供养之。

”塔像完成之后,要以珍贵宝物作为供养,如珠宝钻石、绫罗绸缎及各种铃铛、绳锁之类的装饰品。

  “画佛像时,彩中不杂胶乳鸡子。

应以种种华贯、散华、妙拂、明镜、末香、散香、烧香,种种伎乐歌舞供养,昼夜不绝。

”乳鸡子,蛋清。

华贯,用花朵串成的花环。

画佛像时,颜料中不能以蛋清作为胶合剂。

还应以种种花环、花朵,精美的拂尘、明镜,芬芳的末香、散香、烧香及种种梵呗歌舞,日以继夜地作为供养。

  “不如外道烧酥大麦而供养之,终不以酥涂塔像身,亦不乳洗。

”不要像外道那样烧酥大麦来供养塔,不要用酥油涂抹塔像,也不要用牛奶去洗。

前面说过,按照佛教的做法,应该以香涂,以香水洗。

  “不应造作半身佛像。

若有形像身不具足,当密藏覆,劝人令治。

治具足已,然后显示。

”不可以造半身的佛像,那是不如法的。

如果佛像的身体已经残缺不全,应当收藏在妥当的地方,再找上好的工匠修补。

修补完整之后,才能用于供奉。

因为凡夫的特点就是心随境转,看到不庄严的佛像往往很难生起恭敬心。

如果这尊像确实对人们修习皈依没有多少帮助,甚至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应以恭敬心设法处理。

  “见毁坏像,应当志心供养恭敬,如完无别。

”见到损毁的佛像,同样要供养恭敬,和完整的佛像没有分别。

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前面所说的处理方式进行补充。

我们之所以要将破损佛像“密藏”起来,出发点是为了避免他人见后起不敬想。

但对于自己来说,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像,都应一视同仁,恭敬无别,这是我们作为佛弟子应当具备的基本认知。

  “如是供养,要身自作。

自若无力,当为他使,亦劝他人令作助之。

”对佛像的种种供养,首先要自己做。

如果自己确实没有能力做,也可以请他人做,或者劝导他人和自己一起做。

  “若人能以四天下宝供养如来,有人应以种种功德尊重赞叹,是二福德等无差别。

”如果有人以四天下的所有宝物供养如来,而另一个人对如来的种种功德称扬赞叹,以虔诚心称念“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