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期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663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期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期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期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期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期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期总结.docx

《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期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期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期总结.docx

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期总结

“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期总结

初中部张玲燕

转眼一学期过去了,和学生一起相处的日子总觉得特别快。

学期初,学校开始实施了“学生成长导师制”,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成了两位学生的导师。

我所导的两位学生是初二(7)班的顾涌昀和初二(8)班的何顶立。

“导师”有着双重的身份:

既是学校的教师又是学生生活上的长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一学期来,在与两位同学的相处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个性化原则。

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发展个性。

顾涌昀同学个性老实忠厚,在老师同学面前话语不多,学习态度比较好,只是有时有点懒散。

由于小学时基础不好,所以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有时会流露出自卑心理。

而何顶立同学性格开朗,有时走向极端化。

虽然看上去人高马大,他的言语行为却完全是个小孩子。

在某些事情上,显露出的叛逆心理较强。

他爱好玩电脑,打篮球,特长书法,对学习却不愿投入,表现出一股懒洋洋的劲。

二是亲情化原则。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和学生交朋友,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针对两位同学不同的个性,先从平时下手,从细微之处入手。

平时多关心他们,及时在学习,生活上给与帮助,多找时间和他们沟通交流,及时制止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产生的那些不良行为,帮助解决他们表现出来的各方面的困惑,让他们慢慢接受我,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信任我。

三是渐进性原则。

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

在我和两位同学成了好朋友之后,开始和他们认真畅谈他们的理想和未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两位同学在我所任教的学科—英语上又特别薄弱。

于是,我利用课余休息时间,除了和他们谈心之外,帮助他们补习英语,从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开始,尽量让他们有所理解,有所收获。

慢慢的,他们能够主动找我,有问题就来问我,对英语学习不再排斥。

平时测试成绩有所提高。

虽然不是很明显的进步,但哪怕是一分两分的进步,我都要给与他们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尝试到成就感,而不是挫折感。

四是实效性原则。

加强过程管理,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全面充分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激励学生健康向上取得实效。

其实每项原则都是相互联系,相互递进的。

两位同学和我经过平时一段相处后,已经成为好朋友。

我不仅在学习上关注他们,而且关注他们的每一方面,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对学习,生活都有健康向上的积极态度。

何顶立同学擅长书法,我就找机会让他去显身手。

英语演讲比赛之后,让他去写奖状,让他以另一种方式去感受成就。

平时的工作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做。

对两位同学,我基本上抽空每星期找他们谈心,辅导,也要求他们每周一次向我汇报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和家长联系。

每周至少一次电话家访,一学期至少一次亲自登门拜访。

何顶立同学家住沈家门,比较方便,本学期已经连续三次家访。

顾涌昀同学家住秀山,不是很方便,只是利用假期去过一次,更多的是与他父母亲的电话和书信往来。

通过这些形式与家长沟通,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家的各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取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理解,使家长进一步懂得了孩子的成长,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更要有远大的志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从而确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能够在关心学业的同时询问孩子的表现和进步。

虽然两位同学在学习成绩上进步不是很大,但实施导师制以来,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和同学之间的相处,还有其他方面都已经有了变化。

我相信:

只要我们共同继续努力,他们今后在各方面的表现一定会更好。

我不想让你孤独

张老师是首批德育导师中一位以严格著称的学科教学骨干。

在教学中十分推崇“严是爱,宽是害”这一信条。

因此,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她常常会抱怨个别学生的屡教不改,哀叹自己良苦用心的付诸东流。

或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故吧,在导师和受导学生的双向选择中,生性倔强、“屡教不改”的女生小鱼(化名)偏偏就选中了张老师。

怎么办?

“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后来的交流会上张老师动情地说,“我就不相信自己教育不好小鱼同学。

”可经过一番接触之后,她才发现:

麻烦大啦!

原来,小鱼的父母早亡,家里一贫如洗,可怜的她只能与年迈的祖父相依为命,可命运的多舛并没有让她“早当家”。

相反,自初二年级起她就喜欢上了打架,老师一批评,她不是转身走人,就是闹得要死要活。

进了富春职高之后,班主任对她也是煞费苦心,针对她任性而孤僻的性格特点,班主任老师专门安排她担任班级心理辅导课的课代表。

可令人心寒的是,小鱼不但不领情,反而以为老师怕她,闹得比初中时还要凶。

班主任找她一谈再谈,却总似瞎子点灯白费蜡,尤其是只要一提到她的父母亲,她就马上变得一脸冷漠,再也不理人了。

她为什么会软硬不吃,为什么会如此不近人情?

转变小鱼的切口入又在哪里?

在与班主任老师多次交流之后,张老师又热情地找小鱼谈了许多次,然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依旧一片渺茫。

向来镇定的张老师心里开始犯嘀咕了。

“到后来,我都想放弃她了,真的,”张老师坦诚的说,“要不是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要求,恐怕我第一次德育导师工作就半途而废了。

就这样,张老师一边坚持,一边思考。

寒假里的某一天,张老师终于想到了一个新办法。

第二天一大早,她拉着丈夫去超市买了一大堆礼品,夫妻双双到乡下的小鱼家拜年。

然而,当张老师踏进让很多老师头痛的小鱼家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可怜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贫穷的家里,甚至找不到一把椅子,衰老的祖父只能将生活自理,年龄相仿的邻家少年不少都是无业游民,而传入耳中的只是麻将声声。

看着发呆的老师,小鱼只叫了一声“老师”,便已泣不成声了!

那一刻,张老师什么话也没有说,她只是默默地拆开买去的饼干,默默地抚摸小鱼的头,默默地陪她吃饼干,默默地听她说很多很多的话……临出门的时候,张老师很慢却很确定地跟小鱼说了一句话——“我不想让你孤独。

新学年伊始,班里的同学发现:

自己的身边多了一个文静、讲理的小鱼。

当我们问及成功秘诀的时候,张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说真的,那些最气人的学生,往往就是最无助的学生,我们不能放弃他们,也没有理由放弃他们,我们真的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希望蕴育信心,信心带来动力——导师制案例

不知曾听谁说过这么一句话:

“只要有希望在,就能勇往直前,实现梦想。

”是的,当面对那些学习不好、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时,作为教育工作者,心中必须抱定一份希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造之才,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

我们教师得对这些学生付出更多的诚心、爱心、关心和耐心,使他们从教师的言行和自己努力所取得的小小的成功中看到希望,以此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学有目标,不断进步。

班里就有这么一个学生,曾经是所有的课内不认真学,除了说闲话就是做小动作;所有的作业不认真做,要不空白要不胡做一气;几乎别人的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他只认定自己是一个笨到家的人,老拍着脑门儿怪自己脑子没有用;还经常看到他因急躁而与同学闹矛盾。

看到这些情况,我又是着急又是心疼。

要是都这样下去,这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拨云见日呀?

于是,我决心对症下药,着力解决他的问题。

首先,我得找准“病因”。

为此,我下了好一番功夫:

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不仅了解他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还了解他的身体状况、情绪变化等;在学校生活中,我更是特别注意他的课堂表现、课间活动、人际交往等,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

经过全面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的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这跟他所患的疾病有直接的关系(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在此不便将该生的病情予以公开);他的理解能力相当弱,有时简单到一个字的结构都老半天弄不明白;他易激动,一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就犯急,抱怨自己脑子不开窍;他的交往面很狭窄,只跟一两个同学玩耍;他还特别自卑,总觉得不如别人。

分析上述情况,我确定这孩子的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疾病给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二是心理上一直受压抑、很自卑带来的影响。

其次,我须“对症下药”。

基于对其“病因”的了解与分析,作为教师,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帮助他排除学习的障碍,多关心,多呵护,多鼓励,增强他的学习信心,鼓足他的学习动力,使他走出自卑的低谷。

我就根据以上思考来制定转变这位学生的策略,开出了以下“药方”。

       1、   课内外加强辅导,主要包括学习辅导与心理辅导。

课上,我总是寻找机会多多给予他个别辅导,从字词的掌握、内容的理解到语言的表达等,常在全班交流之前先为他作适当的提示或讲解,让他心里多少有个底,而后在交流时再给他一些发言的机会,即使他的发言确实不怎么样,也尽量从中找出可取之处加以鼓励,让他能常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以此树立他的信心和在同学中的良好形象。

课下,我还常为他安排听说读写背等一些语文学习活动,手把手地给予他最实在的指导与帮助,使他能较为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我总会在他出现解题错误或畏难情绪时给以鼓励,帮他扫除心理上的障碍。

还安排一些优秀学生给他指导与帮助,也因此扩大了他的交往面,使他能更自然大方地面对班里更多的同学。

       2、   带着“放大镜”随时关注他,及时发现他的优点与进步。

可以说,与班里其他成员相比,他的表现几乎没有突出的地方,想表扬他还真不容易。

但是,有了“放大镜”,他的优点就明显了,他的点滴进步都能看得到了,自然,表扬他的机会也就多了。

“你的字有了进步,祝贺你!

”“瞧,某某同学最近上课多认真啊,还经常举手发言呢!

”“你今天的作业完成得不错,继续努力哦!

”“老师真高兴我们班里的某某同学这么负责任,总能把老师交给他的任务完成好!

”“你的发言让老师看到了希望,相信你会越来越棒!

”“你越来越肯动脑筋了,这真是可喜的进步!

”……诸如此类,每天总有几句称赞的话为他而响。

渐渐地,他在学习时,眼睛里有了光彩,上课较之以前可认真多了,作业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原本全班属他最难看的字居然在书法过关中也顺利通过了。

       3、   常给他的家长报喜,增强家长的信心,带动孩子发展。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校合作。

在学校里,教师的劳动能带给孩子希望,带给孩子信心,带给孩子动力。

同样,如果家长能再添一把力,那么效果肯定就会倍增。

因此,我也特别重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让家长也能给孩子的进步添砖加瓦,不断增强孩子的信心,激活孩子内在的动力,使他们进步得更快。

其实,由于这孩子的病情、接受能力及常有的急躁情绪等多方面原因,他的家长也多少对他有些失望,甚至对他的学习表现得比较冷淡。

因此,我在鼓励孩子的同时,也得给他的家长以希望与信心。

于是,我总是及时把孩子的点滴进步反馈给他们,使他们看到孩子发展的潜力,以此鼓起他们对自己孩子的信心,再反应到对孩子的态度上来,使孩子从父母那里也时常能得到一些肯定。

这样,孩子的信心就更足了,学习劲头也更高了,由此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

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这位学生的各方面表现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相信经过师长与学生本人的不断努力,将会取得更大的收获。

虽然这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是令人欣喜的。

我愿意为品尝累累硕果而付出辛勤的劳动,让更多的孩子走上学习的正确轨道,体验成功的喜悦。

“导师制”个案之一

余杭高级中学谢根祥

2002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党总支要求我们每位党员教师联系一位后进同学,开展以导师制形式的结对助学活动。

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党总支的安排,我成为高三(11)班的俞昆明同学的“导师”,有幸亲历了俞昆明同学在导师制之下的转变。

在高三(11)班中,俞昆明同学是一位想学但学习习惯较差、毅力不强又缺乏自律的学生,因此该生对自己的前途特别是高考形势担忧有余但对策不足,常常陷于困惑、苦闷之中。

导师制活动开展后,该生心理趋向稳定,情绪比较积极,学习成绩有显著提升,在高考中还上了专科线。

这一变化,原因固然较多,但导师制活动的开展应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我组织“导师制”的主要活动如下:

第一,分析学生现状,制定《指导方案》。

在确定结对关系后,本人首先向班主任了解该同学的学业水平与平常表现,又主动地与其家长取得联系,了解该生的个性特征、行为倾向,然后与俞昆明同学进行了一次长谈(约2个半小时),交流是坦诚的,因为该同学自我剖析的情况与班主任、家长所述基本相同,由此我也掌握了该同学的特点:

学习上渴望上进,但自律能力较弱,学习的习惯欠佳,特别是不能坚持,所以学习困难较大,并因此心理不稳定,时常陷于困惑、苦闷之中。

据此分析,我制定的指导方案如下:

第一在于心理辅导,使其树立信心;第二是多多交流,加强引导督促;第三是学科辅导,学法指导。

为了使计划产生实效,我把方案告之俞昆明同学,在听取其反映的基础上与其约法三章。

第二,联络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家长,协调行动,达成共识。

教育学生要协调教师、家庭行动,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对身处高三下的学生更需如此,作为“导师”,联络与协调各方责无旁贷。

基此理念,我经常与各任课教师联系,掌握俞昆明同学在各学科学习中的情况,也把俞昆明同学的要求反映给教师,使教、学双方的针对性更强;同时还保持每周一次与其家长的电话联系,通报俞昆明同学在校表现,并向其家长提出配合学校的建议措施,特别是多鼓励,多肯定,以促使其良性发展。

第三,定期交流,重引导也重监督。

鉴于俞昆明同学心理易波动、学习习欠佳又相对缺乏毅力的实际,本人考虑应从抓反复着手。

我们约定,每周五中午作一次交谈,交谈内容涉及一周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等,此外我还在自学课时不定期地观察、督促,以此跟踪监控俞昆明同学的学习、心理问题。

对此,他初期有些不太适应。

记得结对后的第二周中的一天,从班主任处了解到上午数学课缺课,下午自学课我去找他,被同学告之他去打篮球了,当时我真有些生气,当即找到他,严厉地批评他,但他却无动于衷。

冷静思考后,自觉方式可能不对,所以先向他道歉再询问原因,终于他说出了原委:

数学课听不懂,高考肯定考不好,反正成绩上不去,所以就去打球了。

了解情况后,我首先对这一心理作了剖析,告诉其这是一种正常的焦虑心理,许多同学都会产生,但关键要积极面对,解决问题,逃避现实只会致使问题更为严重,然后对学习策略提出了建议,基本上得到了他的认同。

这之后俞昆明同学心理基本稳定,态度也较积极,每周一次的交谈也气氛更好了。

第四,学法指导与学科辅导。

由于时间有限,加上俞昆明同学基础较差,要掌握落实各学科知识与能力显然是不现实的,但高考在即,如何助其一臂之力,使其高考成绩最大化?

根据本人的经验,我要求他必须得到该得的分数,具体是:

主攻各科的基础性内容,大胆许放弃较难较深的内容;在学科关系上,向希望较大的学科倾斜;在习题类型上,多练习客观性试题。

在此同时,我也与各任课教师联系,允许俞昆明同学有选择性的复习内容,并尽可能提供相关建议与资料。

对本人执教的历史学科,我则给予学科辅导,主要是根据当前高考的特点,选择诸如社会改革、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对外交流等热点专题,熟化相关重点,强化练习。

这些指导帮助应该是有效的,用俞昆明同学自己的话说:

“我心里踏实多了,似乎有点底了!

 

以心换心——德育导师制案例

-----林莹

  这个学期我校开展了德育导师制度,“德育导师制”是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建立的,它将学校的德育目标、任务从班主任工作中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

使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对学生德育管理进行优化,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

我时常想,对那些学习不好,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付出更多的诚心、爱心、关心和耐心,和学生“以心换心”,才能成为学生可敬畏的严师、可信赖的长辈、可倾心交流的益友。

今年九月,刚接触(5)班时,就从其班主任老师口中得知,该班有一位在小学时就已小有名气的学生----陈明。

他的有名不是因为品学兼优,而是在小学时已是“劣迹斑斑”——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经常讲话,做小动作,影响老师上课;课后大声喧哗,影响同学休息;作业要么不做,要么抄袭,学习成绩很差;除了他几个“哥儿们”,和其他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是屡教不改;而且还经常与一些不良青少年为伍,行为习惯相当差。

我想,所谓的差生并非天生如此,他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应该也是有其原因的。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积极行动起来。

首先,我想到他的家庭了解情况。

去了之后才知道,他的父母原来常年在外做生意,家里缺人管教。

难得回家一趟,父母看他学习不上进,又有要变坏的苗头,恨铁不成钢,但是又没有好的办法,特别是他的爸爸对他非打即骂。

都已经是十三四岁的半大小伙子了,所以虽然他有时很怕他爸爸,但是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他对他爸爸也非常反感。

所以我觉得导致他行为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

接着,我又接连多次找他谈话。

通过与他的反复交谈,我认为他行为偏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心理尚不够成熟,尽管表面看上去老气横秋,但是实际上可以说要比同年龄段的一般的孩子还要幼稚,脑子里的有些想法非常简单,有时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从不计后果,而且他的自信心不足,所以会导致屡教屡犯的情况出现。

另外,对于他在中午放学后的去向,我也作了细心观察,发现他行为偏差的第三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学校以外的事物的影响,尤其是和一些不良青少年的过多接触,受到他们的鼓动影响,容易出格而违反校规校纪。

经过努力和分析,在终于找到了他小有名气的原因所在之后,我就思考,如何来做进一步的转化工作?

这也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要想浪子回头,除了要对症下药,还要慢慢来、一步一步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在所有的力量当中,父母亲情的力量是最大的,也是无穷的。

我工作的第一步,是立即与他在外经商的父母取得联系,一是要求他们要改变原来非打即骂的教育方法,不要再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的程度。

同时希望他们能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了解他的想法,管制他的一些不良做法,及时与我们学校取得联系。

经过与家长的多次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他妈妈还专门留在家里照顾他。

其次,在学校里我联合其他任课教师,不间断地与他交流,了解他的内心动向,给与他各方面的关心,鼓励。

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努力:

1、以诚心赢得他的信任

  为了获得他的信任,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谈,开始几次他的态度极为冷淡,对我爱理不理。

次数多了,他的态度开始缓和下来,流出了委屈的泪水。

随着交谈的次数的增多,他对老师不再仇视,与老师的距离开始拉近,开始愿意和老师说说心里话,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增强。

2、以爱心抚慰他的心灵

  青春期的学生面临着由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灵的迷茫,我们导师应该有职责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他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

为此,我时刻关注他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

在学习上,让各科的课代表尽量主动去帮助、督促他完成作业;生活上,担心他再去找原来的“哥们儿”,我让同班的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和他一起上学,放学陪他一起回家;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回答;在平时活动中,发挥他爱唱歌爱表演方面的优势,让他尽情表现,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这样,在让他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也使他开始具备集体荣誉感。

3、以关心激发他的热情

  在一次和他的谈话中,他告诉我,想去考警校,以他现在的成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我没有泼他冷水,而是抓住这个契机,与他促膝谈心,提醒他现在应该把握时机,改变陋习,埋头读书,争取实现当警察的理想。

接着我又帮他制订了相应的学习计划,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其他任课老师也纷纷给他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很快,他上课能认真听了,作业也基本能完成了,学习劲头也在慢慢上升了。

现在的他课堂纪律已基本能遵守,课后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人际交往上也远离了以前的那些哥们儿,在渐渐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去。

但仍不免有些反复,对这些反复,一经发现,我就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他将会出现在我们中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