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实习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632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工程实习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土保持工程实习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土保持工程实习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水土保持工程实习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水土保持工程实习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工程实习指导书.docx

《水土保持工程实习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工程实习指导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土保持工程实习指导书.docx

水土保持工程实习指导书

《水土保持工程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003年10月

说明

《水土保持工程学》讲述了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施工管理等,它是建立在多门专业基础课之上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

同时,水土保持工程是小流域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植物措施、耕作措施同等重要,不可替代。

本课程涉及学科很广,它与很多基础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环境科学均有密切的联系,如:

水力学、水文学、气象学、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制图、测量学等,因此,课堂理论学习任务是繁重的。

而且,由于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科学,工程类型很多、特点迥异,要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工作实践能力,需要通过野外实习来加以保证。

云南省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山区省份,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得也比较早,在很多小流域治理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实践中修建了大量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显著的蓄水保土功能,为我们的课程实习提供了理想的场地。

按照就近和多看的原则,场地选择了工程种类多、防护效果显著的东川和大春河流域两个点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实习。

东川所属的小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金沙江段的一条支流,因自然条件差,加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成了泥石流多发区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地区,经过近30年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大春河小流域于1995年被列为“长治”项目第三期治理工程,目前正朝着“云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科技示范园”的目标迈进,园区内的水土保持工作也能够我们实习者带来很大的启示。

一.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扩大知识面。

2.增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的感性认识。

3.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

1.晋宁县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科技示范园。

2.东川大桥河、蒋家沟、深沟、石羊沟。

三.实习时间

一周,按照课程进程表,在课堂理论学习结束后,临近期末前往上述两个实习地点进行为期一周的现场实习。

四.实习内容

(一)大春河小流域:

1.观看实习地点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工程名称、布局、规模等进行调查统计。

大春河小流域目前已修建如下水土保持工程:

坡改梯、蓄水池、沉沙池、水平沟、截水沟、拦砂坝、节水灌溉等。

另外,对其它治理措施也一并作观察记录,如自动控制温室、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经济林。

2.对各项工程措施的布局原理进行分析,并对其发挥的效益进行定性评价。

3.对目前仍处在治理与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二)东川:

1.观看图片展和沙盘,总体认识东川的地形地貌、气候、植物、土壤特征,了解当地水土流失概况和丰富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2.听取当地工作人员的讲述,了解东川的地质简史、多年来东川在水土保持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及其在国内外产生的积极影响。

3.去蒋家沟观看大型泥石流爆发过程录像,加深对泥石流的感性认识。

并对蒋家沟泥石流痕迹及治理措施作现场调查,体验工程治理的必要性与艰巨性。

4.观察大桥河的泥石流排导工程。

认识该排导工程的平面形式、断面特征、拦排效益等。

5.了解“深沟”的演变史,调查水土保持措施种类、布置方法、拦蓄效益等,着重观察沟道治理工程。

思考:

通过综合治理(尤其是工程措施)使深沟发生演变的意义。

6.认识石羊沟泥石流防治的重大意义(东川城区就坐落在该沟的冲积扇上)。

主沟道内设有3座拦砂坝,支沟有8座拦砂坝,31谷坊。

观察沟口处一重力式拱形拦砂坝及其下游的消力坎、排导槽、上游谷坊、坡面水平沟等,对这些措施的综合配置的防护特点及其效益加以分析。

五.实习工具

罗盘、钢尺、皮尺、坡度计、经纬仪、塔尺、绘图板、铅笔、方格纸。

六.实习报告

现场实习结束后,将观察和记录的内容进行内业整理,然后编写实习报告书。

实习报告书的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几部分:

(一)实习地点简介;

(二)水土保持工程名称、位置、建筑材料、大小、作用、目前使用情况;

(三)综合分析工程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地位。

七.成绩考核:

实习成绩按百分制形式计分。

包括实习期间工作表现(20%)和实习报告书(80%)两部分。

1.工作表现:

良好的纪律是实习取得成功的保证。

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实习纪律,讲究时间观念,不迟到早退。

听从老师的安排,不擅自单独行动,不去做有影响人身安全的活动。

要勤学好问,虚心听取现场讲解,及时主动地做好笔记。

凡有违反上述规定者,将影响其实习成绩;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自负。

2.实习报告书:

实习期间应细心观察、勤于动手,认真做好笔记,努力将课堂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加以巩固和消化,积累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将实习内容用书面报告表达出来。

实习报告书要求图文并茂、字迹工整,内容充实有序,结构合理。

报告书完成质量的好坏是一个同学课堂理论学习和实习锻炼收获的综合体现,每个同学应相对独立地认真完成。

附:

材料一:

大春河小流域背景材料

1概况

1.1流域概况

1.1.1地理位置

大春河小流域位于云南省晋宁县宝峰乡境内,距县城15km,东与上蒜乡接壤,南与酸水塘接壤,西与清水河接壤,北与中和铺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3′~102°38′,北纬24°33′~24°37′。

流域内有昆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昆玉铁路通过,交通便捷,与现代新昆明规划的南城区毗邻,生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大春河为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普渡河的二级支流,流域面积31.39km2,海拔在1930m~2404m之间。

1.1.2自然概况

·气候

大春河小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其主要特点是:

气候终年温和,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冬、春季节受印度大陆干暖气流控制,干旱少雨;夏、秋季受孟加拉湾和北部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气温14.8℃,年最高气温29.3℃,年最低气温-3.1℃。

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8.1℃,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19.5℃。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28~2411h。

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30天。

多年平均降雨量905mm,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1955mm,相对湿度80%。

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地形地貌

大春河小流域海拔在1930~2404m之间,流域平均海拔在2000m左右,相对高差100~500m,整个流域为构造剥蚀和溶蚀地貌,呈波状起伏浅切割低山丘陵和低丘洼地。

整个流域地形错综复杂,大部分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呈波峰谷形向滇池倾斜,属东湖盆地高原区。

境内出露地层较为齐全,最古老的地层系元古界昆阳群的黄草岭组、黑山头组、大龙口组、美党组及柳坝塘组。

岩性以板岩、石英砂岩、砾岩和石灰岩为主。

在古生代地层中,出露面积最大的是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的页岩、粉砂岩、富含磷矿。

中生代地层主要出露三叠系上统一平浪群,侏罗系下统冯家河组、中统张河组、上统蛇店组及白垩系石门群,岩性以泥岩及砂岩为主。

新生界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为冲积、湖泊为主的淤泥、砂质粘土、钙质粘土、砂、砾石等。

·土壤资源

大春河小流域内地层较为复杂,岩石矿物种类繁多,岩石主要是砂岩、粉砂岩、页岩。

土壤主要类型有红壤、紫色土、冲击土、岩土和水稻土五大类。

红壤分布于海拔1930~2400m之间的广大地区,土壤肥力较差,石砾含量高,紫色土分布于海拔1900~2100m的沟谷,多与红壤交错分布,土层不厚,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平坝区,包括冲击物、沉积物和坡积物。

土壤pH一般在5.0~5.5之间,底土酸性较大,阳离子代换为20毫克当量/100克左右。

土壤质量一般。

·植被资源

大春河小流域地带性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有滇青冈、炮仗花杜鹃、铁子群丛、黄毛青冈、铁子、地盘松群丛、窄叶青冈、元江栲群丛;落叶阔叶林有栓皮林、云南松、老鸦泡群丛;旱冬瓜林;温暖性针叶林有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林;灌草丛主要有绣叶杜鹃、米饭花、杜鹃灌丛;清香木、地石榴灌丛、火把果(火棘)、川梨灌丛,有大白花杜鹃、马缨花、杨梅等灌木分布。

人工造林形成了较大面积的蓝桉、圣诞树(银荆)、云南松林,藏柏也有小块栽培。

果树主要有板栗、核桃、桃、梨、山楂、柿、杏等种类。

草本植物主要有四脉含茅、云南蕨、野姜、沿阰草、菅草、紫茎泽兰、云南裂稃草、白健杆等。

·土地资源

大春河小流域土地总面积为31.39km2。

耕地面积为6.59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0.35%,其中水田2.669km2,梯坪地1.808km2,坡耕地2.117km2,分布在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的坝区和中低山丘区、半山区;果木林地总面积为0.635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96%,其中果园0.239km2,以梨、李、桃为主;林地总面积为20.34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3.07%,其中有林地4.157km2,疏幼林12.878km2,灌木林2.675km2;荒山荒坡总面积为4.349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3.42%;非生产用地总面积为0.4547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0%;水域面积0.2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0.75%;难利用土地总面积为0.42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31%,包括沙地、裸岩石砾等。

·水资源

大春河小流域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普渡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主要河流有大春河和大沙河,均为东大河的支流。

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85万m3,径流年内分配较为不均,雨季(5~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76.5%,枯季(11月~次年4月)占全年径流量的23.5%。

1.1.3社会经济

大春河小流域内有4个村委会,6个自然村,共有318户,1270人,其中农业人口1262人,农业人口密度39/km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

2002年农民人均年收入2064元,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

1.1.4水土流失情况

大春河小流域水土流失主要为水力侵蚀类型,以面蚀和沟蚀为主。

流域内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坡耕地、荒山荒坡和疏幼林地上,尤其在坡耕地区域的侵蚀沟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根据外业调查资料,大春河小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为18.96km2,占流域土地面积的60.40%,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3.71km2,占流失面积的72.31%;中度流失面积3.04km2,占流失面积的16.03%;强度流失面积2.21km2,占流失面积的11.66%。

流域平均侵蚀模数为2475t/km2·a。

1.2园区发展简史

·1995年,大春河小流域被列为“长治”项目第三期治理工程。

·1996年,晋宁县水保办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下,确定了该流域布局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基础,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三大措施并举,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走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思想。

·1998年,根据云南省水利水电厅文件(云水水保[1999]42号)《关于下达云南省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区建设1998年度实施任务与经费的通知》要求,晋宁县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区项目下达计划任务12km2,由晋宁县水土保持管理站具体负责,对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开展了各项水保科技研究工作。

·1998年,晋宁县水务局水保办抽调管理人员4人,成立了“晋宁县大春河小流域管理所”实行所长负责制,正式迈开了建设水保产业的步伐。

·从1998年至今,在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区内举办过有越南、伊朗、日本等国内外专家参加的各类水保培训班数次,参观人次达1000人次,使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成为了水土保持的一个“活”课堂。

·2000年被列为全国“十百千”示范工程。

·2000年12月4日,云南省晋宁县大春河小流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

·2001年以来,区域内生态环境优美,随着经果林项目的初见效益,由于经果林种植的新、特、优、稀等特点,在每年果实成熟的季节,慕名前来品尝、观光及游玩的人群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8月底人数达2000多人。

·2003年晋宁县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试验示范项目申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现状分析

2.1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1、成土母岩易风化、土壤抗侵蚀性差

小流域内山势较陡,成土母岩多为砂岩、粉砂岩、页岩,易风化,土壤多为红壤、紫色土,粘结率差,这些都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2、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小流域内坡耕地、荒山荒坡面积比重过大,缺乏地被覆盖物,易产生地表径流,冲刷地表,出现水土流失状况。

3、植物种群单一

按植物区划划分,小流域内主要分布为亚热带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活动原生植被破坏严重,次生人工造林形成了较大面积的蓝桉、圣诞树(银荆)、云南松林,植物种群单一,以针叶树居多。

4、落后的耕作习惯

农户大多采用落后的顺坡耕作方式在陡坡开荒种地,造成大量坡耕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蓄水保土能力降低,形成了“低产-扩大耕地面积-低产”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水土流失量不断增加。

5、开发建设项目增多

近几年,在山区开矿、挖沙、采石和其他开发减少项目忽视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合理配合,造成了新的人为的水土流失增加。

2.2水土保持治理现状

针对大春河小流域水土流失形成原因及实际情况,1996年,晋宁县水保办在各级水保部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确定了该流域布局上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基础,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三大措施并举,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走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思想。

县水保办结合自身条件,受让荒山荒坡1880亩,作为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区建设,力求通过典型治理与科技探索,开创出一条治理水土流失新路子。

从1996年到2002年,持续6年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完成了以下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工作:

·坡改梯工程

针对区内坡耕地较多,土质较差等实际问题,进行坡耕地连片改造治理。

回填冲沟坡箐30万m3,增加土地使用面积60余亩,共计改成土坎梯田1026.2亩。

并根据土质情况分片改良土壤,使只能种包谷的“三跑田”变成了既能种花卉,又能种蔬菜的“三保田”。

·种植水保林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种植云南松,进行封禁治理;在荒山荒坡种植水保林450亩,以藏柏防风护埂或作行道树,以蓝桉、黑荆或蓝桉、圣诞树混交。

·种植经果林

在改造好的梯田上种植经果林:

其中日本藤梨60亩,油桃120亩,布朗李12亩,枇杷30亩,银杏50亩,大树杨梅60亩,酸木瓜33亩。

·种植鲜切花

配合节水灌溉技术种植鲜切花非洲菊18亩、玫瑰28亩,还有百合花和水晶花等多种优质鲜切花。

·种植中草药

在2003年开始尝试种植中草药,例如板蓝根、党参、连翘等。

·布置节水灌溉设施

从1999年至今,已实施了高标准节水灌溉项目594亩,包括固定式喷灌、轻小型机组移动式喷灌、微喷灌、喷灌带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灌区被昆玉高速公路划分为东和西两片灌区。

东片布设固定式喷灌197亩,轻小型机组移动式喷灌60亩;西片区大棚种植采用滴灌和微喷灌137亩,露地滴灌160亩,渗灌15亩,喷灌带喷灌25亩。

配套建成泵房4座,装机容量85kw,钢架塑料大棚90个,架设380V输电线1500m。

·搭建自动控制温室

建成了2560m2的WGK80(A)型自动控制温室,作为以金雀花育苗为主的水保经济林种苗基地。

·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修建抽水站一座,蓄水池72个,容积1370m3,沉沙池6个,容积12000m3,排水沟14.3km,拦沙坝6座,拦蓄泥沙13250m3。

铺设管道7.65km,修建区内道路7.15km,其中泥结石路面2.95km。

建设生物防护栏3.744km,管理房16间。

·布设预防监测设施

在撂荒1年以上的荒坡上建成两个坡度15°,垂直投影长度10m,宽5m的标准径流小区。

2.3治理成效评价

大春河小流域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以后,小流域内12km2土地上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流域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1995年的2475t/km2·a降低至710t/km2·a,土壤流失量减少71.3%。

从1995年至2003年,以大春河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做到了治理与开发,治理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相结合,初步形成了水、电、路通畅,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格局,使水土保持与农业开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了5家外来企业投资,6位农户承包荒山,流域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846元增长到2003年的2064元/年·人。

附图:

现状水土保持措施平面图

 

材料二:

东川实习地点的基本情况

一.东川概述

东川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经102°48´-103°19´,北纬25°47´-26°33´。

东邻会泽县,西接禄劝县,南与寻甸县接壤,北与四川省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

全市国土面积1859km2,山地面积97.3%,属深、中切割的高、中山狭谷地貌类型。

东川是我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

由于多年的铜矿开采,加上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原因,千万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68.5%,成为我国雨洪型泥石流发育的典型地区,被称为“泥石流博物馆”。

1975-1963年,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为修建塘子-东川铁路支线,组织专业人员对东川泥石流进行了连续七年的实地观测试验工作。

从1964年起,东川矿务局在蒋家沟建立泥石流观测站和治理工地,进行泥石流活动规律的定位观测研究,并对蒋家沟泥石流堵江危害进行整治。

嗣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成都地理研究所(现在的山地所)、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等单位参与观测试验研究,并由成都山地所延续至今。

在云南省有关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从1964年起拉开了防治泥石流的序幕,首先对威胁市区安全最大的石羊沟进行了整治(主要是排导措施),1975年成立了小江整治办公室(1984年改为泥石流防治研究所),1976年开始了大桥泥石流综合治理,经过多年的治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为在小江流域开展泥石流防治积累了经验,为以后开展大规模泥石流防治奠定了基础。

二.泥石流灾害与环境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饱含泥沙、石块和水混合在一起的两相流体,它和滑坡一样同是山地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危害严重。

它的发生、发展与灾变和山区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密切相关。

1.地质条件大断裂常常是提供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诸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

新构造运动对泥石流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垂直差异性运动地区,泥石流沟集中发育,活动频繁。

大部分泥石流沟分布于新构造运动抬长虹或垂直差异性抬升地段。

东川小江断裂由于两侧地层遭受近东西向断裂的切割而成构造断块,其间发生了差异运动,形成了大断裂南段的东支和西支之间山及此段的东侧地段,成为泥石流极强烈活动区。

2.地貌条件泥石流多发生在高原边缘的陡峻坡面上和深切割的河谷中。

东川山地陡峭,沟谷切割深度和密度大,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3.气象条件温度、风、降水等气象要素对泥石流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作用,但降水在各要素中与泥石流关系最为密切。

东川所处的小江流域,降水特点是:

第一,降水集中,小江流域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而其中又以6-8月的降水更为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

降水集中期,也恰在此时是泥石流暴发的高潮期,如蒋家沟历年泥石流约70%集中在6-8月份发生。

二是多雨区与泥石流形成区吻合。

海拔1200m以下河谷地带是少雨区,海拔2400m以上山区是多雨区,而最大降水区出现在海拔2400-3300m之间,这个最大降水区正好是小江两岸的泥石流沟的形成区。

三是多局地性暴雨。

这是在季风气候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控制面积小、历时短、强度大的局地性暴雨(即点暴雨),表现为雷电交加、狂风冰雹和倾盆大雨齐来的天气,这是形成小江流域灾害性泥石流的主要激发因素。

如1984年5月27日东川市民沟暴发的灾害性泥石流就是由于点暴雨形成的。

著名的蒋家沟每年暴发十几次至几十次泥石流,其中60%是这种降水过程的产物。

四是多夜雨。

夜雨导致暴发的泥石流常于夜间发生。

除暴雨外,连续降水后的大雨,也常能促使泥石流暴发。

4.水文上述降雨特点直接影响着水文特征,其具体反映了暴雨洪水普遍存在于山区,而且来势凶猛,水量集中,历时短暂。

在高山峡谷坡度陡缓,支流短促的小流域内山洪暴涨暴落。

东川地区在每年6-9月间,雨量充沛,且多暴雨,河流是丰水期;10月到次年5月是旱季,此间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河流进入枯水期,这期间河流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据考察表明,泥石流一般发生在50km2以内的小流域,由于流域面积小,植被条件差,岩石裸露多,降水径流系数大,汇流时间短,容易形成强大的径流。

径流有坡面径流与沟槽径流两种表现形式,坡面径流具有强大的侵蚀性,将大量细颗粒物质带入主沟,由坡面径流汇成沟槽径流的过程,也是由清水变成泥浆的过程。

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见到坡面泥浆流。

沟槽径流集中坡面径流后,下切沟床,强烈冲刷两岸的崩滑体前缘,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土壤径流发生时影响侵蚀量的主要土壤特征是土壤分散的难易。

当土壤干而略显著坚实时,初降的雨水引起表土分散,随着降水继续进行,松散土层被侵蚀带走,接着出现的湿而坚实的表层可使径流的强度减低,尽管此时径流量较大,湿土层的抗分散力明显地随粘含量增加而增强。

东川山区土壤处于起伏不平斜面上,雨滴、径流对坡地物质的冲蚀推移作用以及土体自重使之具有下移势能。

加之山区的人为活动及新构造运动等,使山区土壤基底稳定性能差,这又加剧了土体的破坏。

山区土壤含碎屑砾石多,土层浅薄,土壤质地粗、结构差、生物循环作用弱,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低,一量原来处于动态平衡的土壤系统遭到破坏,就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退化,直到基岩裸露,土壤系统瓦解,水土流失纷至沓来。

6.植被东川铜矿已有2000多年的开采历史,至建国前,共产铜100多万t,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时也由于伐木炼铜,大量砍伐森林,消耗木柴约1.5亿m3,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建国后,虽然林业生产有所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森林资源迭次减少,到1985年,森林覆盖率仅为13.3%。

上述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灾害频发,且规模巨大,类型齐全,成了举世瞩目的泥石流博览园。

 

三.实习地点概况

1.深沟简介

深沟是危害我区的灾害性泥石流沟之一,流域面积29.32km2,主沟长9.6km,沟口高程1161m,源头高程4017.3m,高差2856.3m,主沟床平均比降16.67%。

深沟及其主要支沟尼拉姑沟位于城区东北部,整沟自上而下穿越城区,流域范围内有新村、碧谷两镇的5个村公所,10个自然村,总人口2.6万余人,固定资产2.7亿元,我区唯一的佛教活动圣地——祝国寺位于沟内。

历史上,深沟曾数次暴发大型泥石流,清光绪5年、7年,泥石流冲毁官庄民房多处,街道部分遭毁,丧生数十人,大部分老城沦为砂坝;1961年和1964年的两次大规模泥石流,淤埋良田374.7公顷,泥石流冲进村庄和市区街道,对居民及市人民医院、武装部、市委、防疫站等单位产生极大危害和威胁,造成7人死亡,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

深沟有农地305.5公顷,荒山1581.3公顷,崩滑体0.9km2。

可移动量508.5万m3,零星松散可移动量753m3。

深沟的治理始于八十年代,采取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沟床内以工程治理为主,修筑拦、固床坝、排导槽等工程措施,沟帮及坡面则实行大面积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

1987年根据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作的《云南东川城市后山泥石流综合治理规划》进行实施以来,共完成排导槽5590m,修建拦挡坝6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