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524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

认识角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课时安排

课时

主备人

曾茶花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出示主题图:

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

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

角的初步认识

探究体验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教师画出角。

问:

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

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

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

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

问:

你发现了什么?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

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

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课堂小结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课堂作业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

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

这些图画美吗?

美在哪儿?

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

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认识直角

教学内容

 课本P40、41,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课时

主备人

曾茶花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

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探究体验

1、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

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

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

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

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

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

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

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

并汇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

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

1、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

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

并汇报说明画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42、43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握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课时安排

课时

主备人

曾茶花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探究体验

1、完成第42页练习八第3。

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为什么?

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完成第42练习八第3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4、完成第42练习八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是否是直角。

学生活动。

5、完成第43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课堂小结

从今天的课堂中,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

1、完成第43练习八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

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教师作必要的指点。

2、完成第43练习八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

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44~4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棒、练习本、题卡

课时安排

课时

主备人

曾茶花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这是什么地方呀?

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探究体验

1、出示插图数一数:

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

怎样数?

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

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几个1相加?

20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

3)2+2+2+2+2+2+2+2+2+2=20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

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

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

“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

板书:

各式的乘法算式

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

读做20乘1,1乘20,5乘4,4乘5,2乘10,10乘2即:

几个几相加写作:

几×几读作:

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课堂练习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

2、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

3、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

2、书上的主题图。

你们瞧,他们正用小棒在桌上

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呢,都有些什么图案呢?

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想一想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呢?

谁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并写出算式

学生板演:

刚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

14+6这与其他算式有什不同?

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内容

 课本p46页。

例2、例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知道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要准备气球、梨和熊猫图,学生准备红花、小圆形、梨和熊猫的学具卡片。

课时安排

课时

主备人

曾茶花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教师让学生用红花摆4个2,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

有几个相同加数?

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并读出2乘以4,表示4个2相加。

2、教师让学生用小圆形摆,自己想摆成几个几都可以。

摆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最后教师挑选不同摆法的学生,要他们说出:

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

有几个相同加数?

读出乘法算式。

探究体验

1.教学例2。

教师摆出一幅有5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1个5,

再陆续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

出四幅气球图后,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

5+5+5=15

5×3=15

教师应该对照连加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单地加以说明:

5乘以3表示3个5连加;

相同的加数是5,5就是因数。

有3个5相加,或者说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也是因数,5乘3得15,15是积。

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例1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拿出如右图的卡片。

练习时,先出示4+4+4+4+4+4+4+4+4=36,

让学生读加法算式,说出相用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

然后让学生看着加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后,再出示4×9=36,读出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的卡片,应制成不同内容的多张卡片,以便反复练习。

 

课堂练习

做课本第47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看图,按照图中的内容,分别填出:

相同的加数是几,就用几做因数;有几个相同加数,就用几做因数,最后写出乘法算式。

做练习九第3~8题。

第3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先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

一共有几个几只?

再按照书上的要求填数。

第7题,可以联系乘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必须是几个相同数连加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另外,也可能有少数学生把3+3+3+2改写成3×3+2,这个式子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可给以鼓励,但这是乘加两步运算的式子,开始学乘法不要求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式子。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课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

教学难点

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练习本

课时安排

课时

主备人

曾茶花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1、爬梯比赛:

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高。

3+3+3+2

4+4

5+5+5

1+1+1+1+1

2+2+2+2

3+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1、赛龙舟:

出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

指导练习

1、一共有多少个圆圈?

 

○○○

○○○○○○

○○○○○○○○○

乘法算式:

()×()或()×()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7+7+7+7=()×()

(2)3+3+3+3+3=()×()

(3)8+8+8+8+8+8+8=()×()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个9相加。

()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

()

6和4相乘。

()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课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练习九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会根据名称书写算式

教学难点

熟悉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教师要准备学具卡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

课时

主备人

曾茶花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5个4相加2和7相乘

2)3个9相加,和是()。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练习指导

1、读一读。

4×56×35×23×4

2、看图写算式

★★★  ★★★  ★★★   ★★★   ◆◆◆◆◆  ◆◆◆◆◆

算式是()×()算式是()×()

读作()乘()读作()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课堂作业

指导完成书本7~11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

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在长条纸上画5个格,5根小棒,学生每人准备25根小棒。

课时安排

课时

主备人

曾茶花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 )   二二( )   一三( )   

四四( )一四( )   二四( )   

二四( )   三三( )

探究体验

1、教师出示主题图并提问。

你们看,小丽和她的伙伴有在摆小棒了,他们在拼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没摆一个要用5根小棒)

2、指导学生操作,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摆学具好吗?

1)请大家用小棒摆出一把小伞,你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

就是几个5?

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1×5=55×1=5)

2)再摆出一个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

大家看到这,我们用小棒摆出的两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请你来解决好吗?

板书:

5+5102×5=105×2=10

4、教学口诀“二五一十”刚才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诀来表示。

一起读口诀。

那么1×5=55×1=5

   口诀怎样编?

试一试一五得五

教学其余口诀。

1)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

2)问:

这时有多少根小棒?

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0+5153×5=155×3=15

3)引导学生编口诀。

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

4)用相同的的办法教学最后两句口诀。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5+5204×5=205×4=20四五二十

20+5255×5=25五五二十五

课堂练习

1、1、开火车。

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

2、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一五得五

()()()()

()()()()

3、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3+3+3+3=□×□5+5+5+5=□×□

6×3=□+□+□=□+□+□+□+□+□

4×5=□+□+□+□+□=□+□+□+□

4.教师出示

教师任意指圆中的一个数,让学生回答5乘以这个数等于多少。

5、让学生做练习十的第l~3题。

课堂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诀共有几句?

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

把你的好办法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5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5的乘法口诀,记住5的乘法口诀。

2、学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会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课时

主备人

曾茶花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对口令

一五()()()()一十四五()()

三五()()()()二十五二五()()

探究体验

一、基础题

1、写乘法算式

正正()×()=()

正正正()×()=()

正正正正()×()=()

2、填口决。

三五()()()()一十

四五()()五五()()

()()二十五二五()()

3、计算

5×3=5×1=1×5=5×5=5×2=4×5=5×4=2×5=

5、看图写算式。

△△△△△△

△△△  △△△

二、实践题

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算式。

三五()

二五()

四五()

课堂小结

齐备5的乘法口诀

课堂作业

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书本第54、55页的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准备

小棒16根

课时安排

课时

主备人

曾茶花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开火车,对口令

一五…三五…五五…四五…二五……

2、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对口令活动。

探究体验

1、教学例2

教师让学生先看课本插图:

小聪和小娟他们种的向日葵已经发芽了这下可高兴了!

多可爱的小苗啊!

你发现每棵幼苗上面有几片小叶?

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制口诀。

1棵幼苗上

有2片叶子,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2×l=21×2=2。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问:

“1个2得数是2,我们可以说成'一二得二'。

”并板书:

“一二得二”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看2棵幼苗,问;“这是几个2?

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

”教师指着乘法算式,说:

“2个2的得数是4。

我们可以说成'二二得四'。

”并板书:

“二二得四4×5=205×4=20四五二十。

2、教学例3

出示例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每行有多少棵向日葵?

可以说成几个3?

要求一共有多少棵幼苗,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

可以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

板书:

一三得三。

如果有2行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

口诀是什么?

如果有3行呢?

2)引导学生对2和3的乘法口诀进行记忆。

引导学生归纳出口诀;“二三得六”。

   教师让学生再摆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自己想,自己写,最后归纳出口诀:

“三三得九”。

3、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到相应的乘法算式和结果。

板书:

1×4=44×1=42×4=84×2=83×4=124×3=124×4=16

2)引导学生编制乘法口诀。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想一想:

1×1=?

同桌交流板书:

一一得一

教师引导学生想:

“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应该是1。

相应的乘法口诀是:

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那么,1乘以1得1,口诀应该是-一得一。

课堂练习

l.做教科书第一2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第1、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

   第3题,是对口令游戏题。

可以用来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训练学生记熟每一句口诀。

   第4题,让学生看乘法算式写出乘法口诀,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

如果某个学生乘法口诀不熟,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回家背诵

2、3、4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2、3、4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学内容

 书本第57~58页的2~6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悉2、3、4乘法口诀,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课时

主备人

曾茶花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开火车,对口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