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标施工质量自检报告改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048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4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标施工质量自检报告改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标施工质量自检报告改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标施工质量自检报告改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标施工质量自检报告改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标施工质量自检报告改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标施工质量自检报告改2.docx

《2标施工质量自检报告改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标施工质量自检报告改2.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标施工质量自检报告改2.docx

2标施工质量自检报告改2

1、工程概况及合同范围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大渡河沙湾水电站枢纽工程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葫芦镇,距葫芦镇上游约1.0km,为大渡河干流下游梯级开发中的第一级。

枢纽区上游11.5km为已建的铜街子电站,下游为规划的法华寺电站。

该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和下游航运功能。

电站装机容量480MW,设计水头24.5m,正常蓄水位432.0m,设计引用流量2203.2m3/s,保证出力154MW,年利用小时数5054h,年发电量24.26亿kW•h,总库容4554万m3。

本枢纽工程由左岸非溢流面板坝、泄洪冲砂闸、发电厂房、储门槽坝段、右岸接头坝及库区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

1.1.2尾水渠特性

尾水渠全长9015.0m,尾水渠出口在祝湾坝下游约500m河段。

(1)断面及衬砌型式

尾水渠主要沿右侧河床接近岸边走向为其线路,局部经过河流漫滩、心滩、一、二级阶地等地貌,根据沿渠地面高程,尾水渠开挖深度10~30m,渠道部分基础为基岩,上面为砂卵石覆盖层。

依据地质建议,选用天然稳定边坡的梯形断面,渠堤边坡坡比1:

1.60。

根据电站正常发电引用流量Q=2203.2m3/s,经过水力学计算,尾水渠正常水深8.12m,底宽91m,电站最小发电引用流量Q=550.8m3/s,尾水渠最小水深5.31m。

尾水渠左堤尾1+700.0m以下、右堤距渠底9.0m高程处设置宽2.0m马道,以利于运行当中的一般巡视和检修。

尾水渠左堤顶宽5.0m,右堤结合堤顶永久交通要求,顶宽6.0m。

尾水渠靠河床侧设计防冲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根据模型试验,考虑到河床水在一定工况下,会向尾水渠渗漏,为了满足堤身渗透稳定要求以及控制渗漏量,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厚0.4m。

尾水渠纵横向每12m分一结构缝,缝内充填沥青杉木板。

堤身填筑料指标在施工图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1.3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

1.1.3.1水文和气象条件

1、基本气象条件

大渡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受山势地形的影响,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受西风带气流影响,寒冷少雨;夏季受东南暖湿气流控制,温湿多雨。

在季节上具有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等特点,并多低温、秋雨绵绵天气。

根据大渡河下游乐山市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高气温36.8℃(1988年5月3日),极端最低气温-2.9℃(1976年12月29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1323.2mm。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

多年平均风速1.3m/s,历年最大风速17.0m/s(1975年8月9日),相应风向NNE。

2、水文条件

大渡河流域内的径流主要由降雨补给,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与降雨特性基本一致。

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小,枯季径流较为稳定。

据铜街子水文站1937~2002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1490m3/s,系列内最大年平均流量为1990m3/s(1949年),最小年平均流量为1130m3/s(1987年),相差仅1.76倍。

径流在年内的分配较不均匀,丰水期5~10月水量占年水量的80.1%,11~4月只占19.7%,而最枯的2月份仅占约2.09%。

年最小流量一般出现在2月。

1.1.3.2工程地质

1、基本地质条件

尾水渠位于大渡河右岸,起点接电站厂房尾水,经渔洞坝、谭坝、沫江坝至祝湾坝止,全长9015m(以IP1为0+000m起点)。

进口底板高程398.23m,正坡长度为8150m,比降1/8000,出口底板高程400.01m,渠道断面为梯形结构,设计底宽91m,顶宽147~184m。

渠线主要途经河流漫滩、心滩、河心岛、Ⅰ、Ⅱ级阶地等地貌单元,部份地段经过现代主河道。

除岸坡地段因阶地发育呈阶坎状外,其余地形大都平坦。

区内冲沟不发育,仅在白鹤林一带发育一冲沟—龙圈沟,长约4km。

渠道沿线地层大多为第四系冲积(Q42al、Q41al)和冲洪积(Q3al+pl)松散堆积层,岩性为漂卵砾石夹砂、砾卵石夹砂、粘土、粉土等,仅局部地段可见少许基岩出露,岩性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之灰岩、泥质白云岩及白云岩和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之泥质灰岩、灰岩等可溶性岩石。

区内物理地质作用微弱,无大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育,主要表现为岩体风化。

受岩性及岩溶发育程度的影响,岩体风化差异较大,岩石强风化带厚0~10m,弱风化带厚7~16.8m。

区内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和成因类型,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和基岩岩溶水两种类型。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河床、漫滩、Ⅰ级阶地,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部份低漫滩地段,也接受河水的补给,地下水位随河水的涨落而变化。

据钻孔抽(注)水试验表明,Ⅰ级阶地渗透系数一般为2.0×10-3~6.5×10-2cm/s,河床、漫滩渗透系数一般为2.2×10-3~4.2×10-2cm/s,属强~中等透水层;据钻孔压水试验,基岩透水率一般为3~65Lu,个别达132Lu,以中等~弱透水层为主,局部为强透水层。

据地表测绘和钻孔揭示,段内可溶性岩石中,岩溶发育较微弱,地表岩溶仅在白鹤林一带有小规模的溶蚀洼地及落水洞发育,地下岩溶形态主要表现为溶孔、溶隙和少量溶穴,溶穴直径以1~40cm为主,大多充填粘土、钙华等;岩溶主要发育在较纯的白云岩、灰岩以及与泥岩、泥灰岩界面附近的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内。

2、尾水渠工程地质分段

按尾水渠通过地段的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和开挖型式以及边坡高度对渠道进行工程地质分类。

表1-1渠道类型一览表

大类

亚类

边坡高度

(m)

类型

代号

分布桩号

长度

(m)

占总长比例

覆盖层

(Ⅰ)

挖方段

(1)

>20(a)

Ⅰ-1-a

0-076.5~0+000

76.5

(为厂下反坡与尾水衔接段,未记入)

半挖半填

(2)

Ⅰ-2

0+000~0+570

7+420~9+015

2165

24.02%

覆盖层

/基岩

(Ⅱ)

挖方段

(1)

10~20(b)

Ⅱ-1-b

0+570~1+630

3+110~4+740

5+630~6+530

3590

39.82%

半挖半填

(2)

Ⅱ-2

1+630~3+110

4+740~5+630

6+530~7+420

3260

36.16%

1.1.4对外交通及场内交通条件

1.1.4.1对外交通

本工程枢纽区距乐山市城区44.5km,对外交通便利,成昆铁路在本电站下游约7.0km处之轸溪车站通过,坝址区有省道S103线通过。

1.1.4.2场内交通

业主沿尾水渠右岸提供一条场内公路主干道,其余场内施工公路由承包人修建。

1.1.5建筑材料

本工程所需水泥、砂石料供应、柴油、粉煤灰和钢筋由发包人以不变价格供给。

交货地点为现场承包人指定仓库,承包人负责卸车、转运、保管并承担相应费用;

1.1.6业主提供的其它条件

(1)施工场地的征用、搬迁和移民安置;

(2)发包人负责将10kV输电线路架设至施工场地,承包人负责从供电点终端杆接线并自备变压器、配套设备及计量装置等设施以及输电线路设计、安装、维护、管理并承担其费用。

1.2合同范围

1.2.1合同范围

本合同为四川大渡河沙湾水电站尾水渠工程三标段的土建施工,本合同名称:

四川大渡河沙湾水电站尾水渠工程,合同编号:

SW/CⅡ-2。

本标的工作范围为尾水渠(桩号尾3+200~5+400)的土建工程,施工主要项目:

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填筑、高喷灌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混凝土、砌石等以及为完成本标工程施工所需的临时工程。

本标预计开工时间为2005年8月1日,预计完工时间为2007年9月30日。

SW/CII-2标段上接SW/CII-1标,下接SW/CII-3标。

1.2.2合同工程量

土石方开挖5029152m3

土石方填筑204847m3

混凝土浇筑109660m3

钢筋制安529.8t

砌体工程46368m3

高压旋喷灌浆23581m

2、工程进度及已完工程形象面貌

四川大渡可沙湾水电站尾水渠SW/CⅡ-2标于2005年12月进场,2006年12月3日正式开工。

2.1工程进度及节点工期完成情况

2005年12月施工队伍进驻现场

2006年12月3日监理工程师下发开工令

2007年1月23日开始第一仓砼浇筑

2007年3月完成左渠堤砂卵石填筑

2007年4月7日完成左堤外面板、趾板砼浇筑

2007年4月20日开始左堤防渗墙施工

2007年8月31日完成左堤砼防渗墙施工

2008年5月30日完成右渠堤砂卵石填筑

2009年2月27日完成左堤马道以下面板浇筑

2009年2月28日开挖全部结束

截止2009年2月28日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2.4万m3,右堤马道以下面板混凝土浇筑完成6600m3,右堤马道以上浆砌石砌筑完成6400m3。

2.2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截止2009年2月28日,本标段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砂卵石开挖:

2667146m3;

石方开挖:

1589494m3。

河床疏浚:

1038477.78m3

砂卵石填筑:

270565m3m3

混凝土浇筑;9.5万m3

M8浆砌卵石:

6400m3

钢筋制安:

425.11T

砼防渗墙:

36235.86m2

2.3主要工程形象面貌

2.3.1地基开挖及处理工程

该分部工程于2006年12月3日开工,到2009年2月28日全部开挖结束,施工段共计817天;主要完成工程量为:

尾水渠内砂卵石开挖267万m3,尾水渠内石方开挖159万m3,河床清淤103万m3;

2009年3月1日完成分部工程验收签证,质量评定为优良。

2.3.2混凝土防渗墙工程

该分部工程于2007年4月20日开工,到2007年8月31日完工;主要完成工程量为:

砼浇筑36235.86m2;

2009年2月20日完成分部工程验收签证,质量评定为优良。

2.3.3渠堤砂卵石填筑工程

该分部工程于2007年1月28日开工,到2008年5月30日全部结束,施工时段共计456天;主要完成工程量为:

砂卵石填筑:

270565m3;砂卵石垫层:

6936m3;反滤料填筑:

37196m3。

2009年3月1日完成分部工程验收签证,质量评定为优良。

2.3.4混凝土工程

该分部工程于2007年1月23日开工,目前还未完工;完成主要工程量为:

C15混凝土浇筑:

6.0万m3;C20混凝土浇筑:

1.8万m3;C25混凝土浇筑:

1.7万m3;钢个筋制安:

425T。

截止2009年2月28日,剩余混凝土工程量为:

C15混凝土浇筑:

0.7万m3(底板及右堤马道以下面板),C20混凝土浇筑:

0.3万m3(右堤顶)。

2.3.5浆砌石工程

该分部工程于2008年3月1日开工,目前未完工;主要完成工程量:

M8浆砌卵石:

6400m3;

截止2009年2月28日,剩余浆砌石工程量为:

0.7万m3。

2.4蓄水有关工程项目未完工程进度计划及质量保证措施

2.4.1未完工程进度计划

1、底板混凝土

截止2009年2月28日,底板混凝土浇筑目前剩余220仓(5500m3),按近期施工进度(每天浇筑完成20仓底板混凝土),剩余底板混凝土确保在2009年3月15日完成;

2、右堤马道以下面板混凝土

截止2009年2月28日,右堤马道以下面板混凝土目前剩余35仓(1500m3),安排3支队伍进行浇筑,每支队伍每天完成2仓面板混凝土施工,可在2009年3月14日完成。

2.4.2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针对未完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并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教育。

2、对混凝土浇筑的工序进行控制,特别是工作面的清理、原材料检测、拌和楼的拌和控制、砼振捣及砼养护等工序,做到全过程监控。

3、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3.1质量保证体系

安蓉建设总公司于2000年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8月已完成ISO9001标准2000版的转换,现已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内部质检体系的设置及人员的配备比较合理,能够满足施工质量控制的需要。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自始自终坚持水利水电建设监理制,对工程施工质量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的措施。

建立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项目部复检的内部三检制度,事后由业主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四方联合终检。

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范、设计文件、施工合同文件标准和要求,对整个施工过程是的各道工序进行全面质量控制。

我公司质量控制保证体系框图见图3-1

 

 

图3-1质量控制保证体系框图

3.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质量管理组织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组织保证。

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适宜、有效地运行,在项目部建立与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项目相适应的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项目经理兼任,副主任由总工程师兼任,质量安全科、工程技术科、合同财务科、物资科、实验室、综合办公室以及各个施工队负责人为委员会成员。

质量管理委员会直接受项目部领导,为工程质量的业务管理机构和决策机构。

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工程质量分析会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分析会,针对施工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质量隐患及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有效性,对不符合(不合格)情况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加强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控制能力,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

项目部设置的专职质量检验试验部门和人员有质量安全科、实验室、测量队、各施工队专职质检员、试验员,此外,还有施工班组的兼职质检员。

项目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见图3-2

 

 

3.3施工质量控制程序

(1)、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后由班组质检员自行检查,检查合格后,通知施工队专职质检员进行复检。

(2)、施工队专职质检员对班组完成的工序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填写办理相关的质检签证表格,通知项目部质安科工程师进行三检。

(3)、项目部质安科工程师对施工队完成的工序项目进行三检,经检查合格后办理相关的质控签证手续,通知业主、监理、设计对完成的工序项目终检。

(4)、施工单位项目部完成的工序项目经三检合格并签证后,由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四方联合终检,终检合格后各方对相关的质控表格进行签证,由监理单位通知施工单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对基础工程和关键部位由监理单位出具下道工序开仓证后,施工单位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对工程中的质量问题,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主要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在施工过程中主动接受和配合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同时做好各项质量检测的原始记录,按照有关规范规程、设计图纸、合同要求,严把质量关。

质量控制流程图见图3-3;

测量工作控制程序框图见图3-4;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程序框图见图3-5;

施工过程控制程序框图见图3-6;

 

 

 

 

 

3.4质量管理措施

3.4.1以人为本,教育为先

在管理工作中,人是第一要素。

把质量安全教育培训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采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对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监督层进行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和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做到计划、组织、教材、人员、培训、时间六落实。

深入开展群众性的质量教育。

在质量管理上要求全员以思想为先,做到:

常想事,事事在前;敢管事,事事较真;不忘事,事事落实。

在公司中广泛开展质量现场观摩,质量知识竞赛,质量月等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坚持每周上一次质量技术课,定期举办质量知识培训,使员工明确岗位特点、掌握基本技能、熟悉规程规范和操作程序,具备工程规范施工的基本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操作水平、临危应变能力和质量意识,激发责任感。

使每个人懂得所从事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质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想上深刻理解“千年大计,国运所系”、“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内含;在工作中做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酿造质量管理“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良好氛围。

3.4.2健全质量自检制度,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本标段设专业质检工程师岗位4个,施工作业队均配备专职质检员2~5名,每个作业班组设兼职质检员1~3名,组成项目质量三级自检制度。

质检员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坚持旁站制,在现场进行质量跟踪检查,加强对各道工序特别是关键部位或技术复杂部位的专职检查,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有关人员纠正,对在施工中发现的问题作好记录,达不到质量要求或工艺要求的工序不得进入到下道工序。

3.4.3建立和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

(1)项目部执行公司认证的ISO19001标准体系《质量文件》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办法》的有关技术管理办法。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设计文件会审制、技术交底制、开竣工报告制、测量三级复核责任制及资料文件档案管理制。

(2)依据设计图纸、招标文件、施工规范和施工措施及公司的《质量体系第三层次(管理性)文件》,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制订各分部分项工程过程控制图及质量控制点,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细则和岗位责任制等,对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控制,确保整个施工过程连续、稳定地处于受控状态。

管理制度主要有:

①岗位责任制度;

施工复测制度;

技术交底制度;

开竣工报告制度;

材料检验制度;

试验室抽样制度;

隐蔽工程检查制度;

工程负责人质量评定奖惩制度;

工程自检、互检及旁站制度;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3)对关键和特殊工序制定详细的并落实到人的施工过程控制和操作细则,并对技术人员按专业分工负责,专业技术人员既是该工序技术质量负责人,又是工序施工负责人,有效防止因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责任不清而导致的质量缺陷。

(4)开展质量“三检制”和“联检制”。

施工过程坚持施工队班组自检、工区质检员复检、项目部质量安全科质检工程师终检制度,在三检合格的情况下由质量安全科质检工程师将检验合格证呈交监理工程师,质检工程师、质检员与监理工程师一起,对申请验收的部位进行联检,联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建立隐蔽工程“专业联检制”

对于隐蔽工程,在覆盖前必须遵循严格的质量检查程序,施工中组织各专业的质检工程师对隐蔽工程进行联合检查验收。

3.4.4预防为主,过程受控,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

(1)严把图纸关。

首先组织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复核,了解设计意图。

其次严格按图纸和规范要求组织实施,并层层组织技术交底。

(2)严把测量关。

由公司内取得测量资质的测量队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控制数据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成果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及对施工放样进行抽检复核,厂队测量组负责施工测量放线。

(3)严把材料质量及试验关。

由委托的七广联营体试验室提供混凝土的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对每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按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并按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管理,杜绝不合格的材料及半成品使用到工程中。

(4)严把工序质量关。

严格按照技术图纸、规范及技术措施进行控制。

施工过程中做到“六不施工,三不接交”。

“六不施工”是:

不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和资料未经审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联合签证不施工;未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或批准的工序不施工。

“三不接交”是:

无自检记录不接交;未经监理工程师或值班技术员验收不接交;施工记录不全不接交。

(5)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

对施工过程中违反技术规范、规程的行为,质检人员有权当场制止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对不重视质量、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的人,质检人员有权要求行政领导给予严厉处理,并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3.4.5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制度

按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作业,实行定人、定点、定岗施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施工现场设立标识牌,明确施工区域负责人,接受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除严格按程序控制外,还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坚持念好“政策、考核、兑现”六字经,切实做到质量确认、否决、奖惩到作业班组,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和具体岗位上,做到:

“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

4、原材料质量控制及混凝土配合比

4.1原材料供应

(1)、钢筋为四川川威集团有限公司及陕西略阳钢铁有限公司生产的φ14Ⅱ级螺纹钢,由业主以不变的价格供给,供应地点为本标段工地主仓库。

(2)、水泥由业主以不变的价格提供,供应厂家为娥眉山水泥厂,供应地点为工地主仓库(拌和站),2008年6月1日之前提供的水泥品牌为“峨胜”牌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2008年6月1日之后提供的水泥品牌为“峨胜”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3)、粉煤灰由业主以不变的价格提供,采用乐山市宁辉建材公司生产的“东电”牌II级粉煤灰,供应地点为工地主仓库(拌和站),

(4)、砂石骨料由业主以不变的价格供给,供应地点为本标段拌和站料仓。

(5)、外加剂自行购买供给,2007年9月份之前使用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JM-Ⅱ型高效减水剂,2007年9月份以后使用山西永红建材化工有限公司成都一分公司生产的NF-1型高效减水剂。

4.2质量控制程序、控制措施

4.2.1原材料质量控制程序

本标段原材料检测委托给七广联营体试验室进行,项目部设立专职的试验员,负责各种原材料的取样,然后送试验室进行检测。

原材料试验程序框图见图4-1。

取样试验工作程序框图见图4-2

 

 

4.2.2质量控制措施

(1)试验人员全部持证上岗,试验仪器必须由国家有关部门标定认可、并定期检定。

(2)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展检验试验工作。

通过工艺试验,选用最佳工艺参数,指导施工,同时对现场工艺参数进行检测控制,并及时反馈各种数据。

(3)配足现场试验人员,对现场检测项目及时取样,对不负责任的现场试验人员坚决予以清退。

(4)根据《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对现场材料及时进行标识,发现使用没有标识的材料,对现场试验人员进行重罚。

4.3各种原材料检测成果统计及质量评价

4.3.1水泥检测成果统计及质量评价

本标段水泥由甲供材料,项目部按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对每批水泥进行取样检测,检测取样以同品种、同批次200~400t为一个取样单位,检测项目包括水泥抗压、抗折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及细度等试验。

其中“峨胜”牌P.O32.5共抽检17组,“峨胜”牌P.O42.5共抽检24组,水泥各项检测指标合格率为100%。

表4-1尾水渠II标水泥品质检测结果统计表

水泥品种

统计参数

细度

(%)

标准

稠度

(%)

安定性

SO3

(%)

烧失量

(%)

凝结时间(min)

抗压强度(MPa)

抗折强度(MPa)

初凝

终凝

3d

7d

28d

3d

7d

28d

“峨胜”牌P.O32.5

检测组数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最小值

1.0

3.4

153.0

193.0

17.2

35.9

4.1

6.3

最大值

4.2

4.4

185.0

245.0

19.6

39.3

5.3

7.6

平均值

1.8

3.8

169.1

220.5

18.3

37.7

4.5

7.1

合格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峨胜”牌P.O42.5

检测组数

27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