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 张世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048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险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 张世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会保险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 张世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会保险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 张世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会保险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 张世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会保险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 张世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保险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 张世诚.docx

《《社会保险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 张世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险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 张世诚.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保险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 张世诚.docx

《社会保险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张世诚

《社会保险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

主讲人:

张世诚

引言:

大家上午好,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社会保险法的一些主要内容。

因为社会保险法内容比较多,而且现在我们社会保险制度至少从1998年以来大学各地都搞了一段时间了,国务院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有些到了地方按照国外的政策在办,也就些地方在做一些调整,涉及的一些内容,我想就现行的社会的保险法,我们有些规定,因为毕竟社会保险制度搞了十几年,如果往长说更早一些,从一些试点地方开始的话,和现行的做法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现行的做法当中有些同志也说,为什么我们这些包括国外的一些文件里边也反复提的,你们的法里边又没写,这是不是有什么考虑,我把这些内容跟大家介绍一下。

一、社会保险法的重要意义

社会保险法应该算是去年的10月份通过的,社会保险法经过了四次审议,现在回过头来看,包括今年我们机关自己搞年终总结,我们也说社会保险法应该说在我们国家立法史上,或者说我们国家法治建设的历史上应该说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现在回过头来说,如果要理解社会保险法有什么意义,我想我觉得第一点意义就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险法制度属于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立法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

有些同志总结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觉得也不算言过其实,确实意义重大,因为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民生立法当中最重要的,从社会保障方面大体包括三个方面。

一个叫社会福利,一个叫做社会救济,再一个就是社会保险,而其中应当说,大家也可以理解,从社会救济也好,从社会福利也好,它涉及的至少在我们国家目前来说,涉及的人群还是比较少的,而社会保险的一个制度,应当说它涉及的人群利益是最为广大的,所以这个法在这个方面制定出来以后,应当说我们国家社会保障立法或者说民生立法方面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它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为什么这么说?

可以说我们国家没有这方面的立法,《社会救济法》、《社会福利法》,这些都没有,国外一些文件的规定,社会保险制度我们应当说就这方面的立法,如果现在算起来,从1993下半年,1994年上半年,我们就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有关部门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就社会保险的立法进行调查研究,开始着手起草社会保险法。

我记得当年1993年搞劳动法的时候,1993年劳动法常委会审议,1994年常委会通过,在常委会审议劳动法的时候,当时《劳动法》其中有一章叫劳动合同一章,按照当时《劳动法》的设想,是劳动合同制度要在全国普遍实施,但后来常委会在审议制定《劳动法》的时候,最后在附则上添了一笔,添了这么一条,说劳动合同的实施要省自治区加人民政府去制定,它实施的方法,实施的步骤地方去定,应当说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修改,体现了一个什么思想,就是常委会在审议劳动法的时候,认为劳动合同制度在全国普遍实施不具备条件,一些常务委员就说,你搞了劳动合同有订立就有解除,有解除以后这些人怎么办?

当时我们国有制度企业也在改革,大量的下岗人员,我们没有一个社会安全网,没有一个社会保险制度,你都普遍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能不能够实行得了,当时又提出这个疑问来,所以当时就也提出来要加快社会保险法的制定,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都把社会保险法作为常委会立法规划当中一个要完成的一个项目,当然应当说八届、九届都没有完成,到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会领导给国务院领导写信,说按照中央提出来的要到2010年建立起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求国务院十届全国人大时候,要任期之内,要按期向常委会提醒社会保险法立法。

从道理上来讲,我们讲立法的程序,立法道理来讲,作为提醒常委会审议法律草案,这应当说提醒议案单位的权利,它认为这个方面我要立法,而且我也认为立法的可行性必要性都存在,我草拟出草案,按照立法法、宪法的规定,那些机构可以向常委会提醒法律草案意见,这是他的权利,我提醒常委会审议,如果国务院认为我现在社会保险制度需要立法了,条件也比较成熟,我搞出个草案提醒常委会,常委会在这方面,我自己体会应当是被动的,但是我们毕竟整个国家立法工作都是在党的领导下。

党中央十五大就提出来了,2010年要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法应当说是在我们整个法律体系当中具有支架性作用,所以常委会领导给国务院领导写信,你要如期提过来,当然涉及两部法律,一个是《食品安全法》、一个是《社会保险法》,这两部法律都是我们来负责的,所以到了2007年12月份,可以说十届常委会任期当中的倒数第二次会议,到了2008年的2月份还有一次会,这个应当说十届人大常委会任期就到了,在倒数第二次会议的时候,国务院提醒常委会审议。

这期中有几起几落,1994年我记得搞完《劳动法》的时候,我就跟着当时的劳动部一块到了陕西、山西搞社会保险法的调研,当然搞出几稿,大家都认为条件不成熟,都没有按照计划完成,所以从整个这部法的制定过程来看,我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不容易,如果要说理解社会保险法,我自己体会它应当是我们国家民生立法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

社会保险的建立,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城乡的全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对于我们来说,可以说是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我自己理解的一点意义。

第二点意义我的理解应当是,《社会保险法》制度对于促进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应当说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从上个世纪开始,各个地方都在搞,各地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好的做法,但是应当说有些制度还是比较零碎的,有一些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保险法的制定,我们今后对于我们社会保险制度它有一个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我记得在常委会修改过程当中和有关方面都经常交换意见,国务院的有关领导看了这个修改草案以后,它说按照现在来讲,今后我们只能往前走,我们再退了,因为法都定下来,其实有些制度我们还没有,或者说尤其也是在个别的地方,比如说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现在我们没有,在以前来讲,我们都叫劳动保险,那都是国有企业和一些大的集体企业有,退休以后有保险可以拿点养老金,当然叫退休金,一般的企业都没有,一些年纪大一点的同志都可能知道。

现在我们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业没有在搞起来,但是法律也确定了,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要有,国家要建立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也要有,这也就是覆盖城乡一体化,我们将来可以说每个公民都要享受的养老保险制度都要建立起来,这样说就只能推动着我们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一步一步往前走,所以里边还有一些其他规定,当然涉及到大家利益比较大的,比如说养老保险这一块,只能往前走了,对于推进我们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建立,进一步完善,让人民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应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我的体会。

第三点意义,我自己体会就是,《社会保险法》制定对于我们社会法律体系的建立,应当说有着重要意义。

因为中央提出来了,刚才我也说了,201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要建立起来,后来一些领导讲话也说至少具有支架性作用的法律应该有吧。

像《社会保险法》大家无疑都认为这是具有支架性作用的法律,《社会保险法》的制定应当说对于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建立,初步的完善起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应当说我们从去年,就相继开了几次会,今年可能1、2月份我们还要开个会,吴邦国委员长我们还要开个会,吴邦国委员长也要正中的宣布,包括今年3月份开大会期间,吴邦国委员长都要正式宣布我们法律体系要建立起来了。

当然学业界,包括社会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认识,但是我们机关大家在总结这方面的时候,我们也曾经提出过一些不同的想法,我们领导说作为立法人,中国30年的立法,我们大体上都是亲身经历过来的,而我们应当对我们中国的法治建设的成就应当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深刻的认识,也确实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300多部法律,我们亲历亲为过很多,所以也确实非常的不容易,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现在回过头来看,和我们国家经济建设一样,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所以对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形成,我们也应当在这方面多说一些,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文明的发展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我就简单说一下。

二、《社会保险法》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社会保险法》中的一系列规定

下面我就把《社会保险法》的一些主要内容,包括我们有哪些规定,怎么规定,有些为什么这么定?

实际在做的我们又没写,对这些问题我向大家介绍一下。

《社会保险法》草案当时2007年提请常委会审议的时候,当时按照常委会现在工作的一些做法,是要把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现在叫公开征求意见为一般的原则,个别的可能不征求,但绝大多数都要征求,当然我们就想把这个草案拿出来征求意见,听听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但是总觉得那个稿子拿出来,至少我们自己感觉拿出来怕大家意见挺多,因为我们自己看那个稿子也觉得问题挺多的,所以这样我们2007年常委会审议了一次以后,我们做了一些功课,一是听听各部门的意见,搞一下调研,另外我们大体用了一年的时间把这个稿子重新写了一下,没有把国务院那个草案拿出来公开征求意见,我们自己写了一个稿,一个大的变化就是把原来草案里边的五个险种混在一起说,我们觉得这个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清楚,我们给它重新写了一下主要的调整,把五个险种单独成章。

也就是我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单独成章,从结构上做了一个大的调整,将现行的一些做法我们能够充实进行的尽量充实,这样从结构上做了调整,条文也做了大幅度的增加,原来只有50、60条,现在变到了90多条,所以做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

用了一年的时间,这样的话到了2008年的12月份,提请常委会审议以后,我们把我们改的那个稿子拿出来公开征求意见,让大家对我们那个稿子评论一下,征求意见用了50天的时间,收上来的意见七万多条,和劳动合同法比起来少多了,《劳动合同法》将近20万条,这样的话,到了2009年又议论,我们在征求意见基础上又改了一条,常委会又议了一次,这样经过三次审议,本来计划到2010年上半年出台,按照工作我觉得大体差不多了,因为有些东西你想写也不见得能写的上,实际上做法现在还不很成熟,你都写死了也不行,后来又考虑到,看看国务院去年能不能还有一些新的举措,如果有新的举措,能够在法律里边写进来,就在写一些,所以我们又等了一段时间,等到了下半年,到了去年的10月份四次审议通过,一个大的调整就是单独成章,我们当时一个修改的想法就是,使老百姓拿着这个法以后,大体上能看明白自己要履行什么义务,同时享受什么权利,这是我们当时的一个基本想法。

履行义务很简单,就是交钱,但是交完钱以后,我能享受什么权利,我们想写清楚,或者尽可能的写清楚,但是现在是不是都达到这个目的了,可能也很难说。

这里边最重要的一个险种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我们下的功夫也比较大,做的一些新的规定,充实的一些条文也比较多,各方面的争论到目前来看也是比较大的,现在我们的养老保险覆盖的范围,从职工这一块大体上基本覆盖职工是2.5亿人,在农村这一块大体有1亿人了,现在每年是按照计划,每年扩大面10%,实际上现在进度要比这个快的多,在逐步的扩大农村的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这一块有些城市刚刚起步,应当说经验还不很多,做法还很不一致,所以我们也就没怎么写,包括新农村的居民养老保险,具体内容都没说,但是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这个我们尽可能想多写一些,所以现在我们至少从法律规定上来讲,我们的覆盖范围应当说是全得覆盖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都覆盖了,但是从整个制度的完善来说,农村居民大体上有一个基本模式,城镇居民模式还不是很清晰,各个地方各个城市做的不一样,有些地方财力比较好的话,做的就好一些,比如说北京,一个人只要你过了60岁,一个人就给200块钱,有些地方还给280块钱,现在还在涨,这些多多少少有点不是保险的意味了,是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意味,但是作为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个是我们规定内容比较多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最初起源于我们50年代的劳动保险,它和职业相关,所以养老保险本身,从国外的发展来看,它和职业相关,有了一份职业,有了一份工作,要开始进入这个制度,进入这个所谓的养老保险体系里边来,它和职业相关,一些学界的同志也批评我们说,你这儿不叫社会保险法了,社会保险法说了这么多,新农保也说了,城镇居民也说了,完全是一个社会保障的方面的立法,应当说这个批评也有道理,讲社会保险,养老保险最主要应当是跟职业相关,有一份工作,才履行这方面的义务。

但是我们目前从覆盖范围上来说,都包括进来了,力图使我们整个的社会保障制度往前进一步,这个我简单说一下,关于它的覆盖范围,应当说是一个比较大的举措,从法律上来说,所以国务院领导也说,不能再往后退了,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

(二)公务员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社会上反映比较多的,关于公务员的问题,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时候,大家意见比较多,说一看你这个社会保险法都管的是企业,这和我们原来的管理体制息息相关,原来搞了一摊子事,人都是劳动部的,他们最初和搞企业这方面比较熟,现在养老保险在逐步扩大,要逐步扩大到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现在搞了五个省的试点,试点阻力不能比较大,大家都觉得进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里边,得不到什么实惠,因为企业养老保险这一块,大家都感觉待遇不特别好,事业单位的待遇现在还实行退休制度,至少退休制度目前来讲,从学校这一块退休制度改革改的还不错。

看现在稿子来讲,企业是在这里的,事业单位里边写了也要进来,但是公务员的没有,公务员为什么不进来,有些意见说的比较幽默,说你们公务员是外星人啊,干嘛不进这个制度里边来,显然你们公务员要搞特权,所以对这个问题社会上讨论比较多,也比较敏感。

向常委会汇报的时候,我们就再三的斟酌,就是跟常委会说不说这个问题,你说这个问题吧,肯定常委会工作都是公开的,社会上都又在说,不说吧好像跟常委会没有交代也不行,挺为难,公务员到底进不进,怎么进,这些问题至少在目前制度上还没做,能不能进,从长远看,我自己认为,大家都要进到这个制度来,这可能是我们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但是目前至少从实践上来说,主要是针对的企业,包括一些非企业的这种民营企业,可以说以企业为主干的都要进来,事业单位怎么办,我们觉得现在应当进来,因为事业单位也在改,将来分类改革以后,根据它的不同职能来看,事业单位怎么处理,有些事业单位现在完全体制化了,大家比较熟悉,比如出版业,它就应当进来。

但是,有一些事业单位,它的公益性比较强,国家财政可能还全包,或者包大头,或者包一部分,像学校、医院,所以要根据它的分类改革来看,但是我们现在说事业单位也要进来,一些事业单位同志有点不同的看法,开会的时候跟我们说,说我们事业单位我就绑定你公务员了,说你公务员要进,我们也进,你公务员不进,我们就不进,凭什么你们不进,我们要进,而且他说你公务员都是制定政策,你肯定要为你自己考虑,那政策都是对你有利的,所以我绑定你,我不会吃亏,现在事业单位的改革方案基本上已经确定下来了,但是这要一步一步推进,公务员这一块怎么考虑,其实有不同的做法。

国外有些是进到统一的制度里边来,有的国家的公务员也是单搞,不一样,不是都搞一个制度,因为我自己体会公务员为什么可以不进,当然我们不说现实的做法,为什么可以进来,因为对于公务员的养老来说,谁来做担保?

是以国家财政作为担保,因为国家公务员的开支都是国家财政,如果一个大的企业,世界500强在金融危机都会出现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国家一般的来讲,一个国家的财政,它的抗风险能力怎么也比一个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当然现在欧洲一些国家也出现破产危机了。

但是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国家财政它作为担保,它的抗风险能力还是强的,你企业可能现在企业好,发的钱挺多,将来企业会破产,或者没了,但它毕竟在市场经济当中它都有很大的风险,所以要搞一个社会保险制度,有国家来建设这个制度,有国家把这个钱连起来,来对国家今后的养老有一个保障。

而作为国家财政如果要交费的话,实际上也是这么个意思,财政要拨出一笔钱来,财政从这个兜里边掏到那个兜里边去,这一掏就要多一道手续,多一堆人去管,当然我们不说这里边有什么问题,至少有些人觉得有没有这个必要,至少国家财政部还说,公务员这一块我们来保着有没有必要,但是从长远看,我自己的观点,都要进入统一的制度里边来,单位交一部分,自己交一部分。

现在的问题在那儿?

大家对这个事业单位,对公务员有意见,并不是说进不进这个统一制度里边来,问题是在待遇上边有区别,待遇差别有些还不小,现在进入到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当中,这个养老保险按照我们搞养老保险的同志说,他领这个待遇水平和原来的工资相比,它的替代率比较低,40%多,在以前搞计划体制下,一说退休大家都知道,我原来挣100块钱,我工作20年,我拿这个工资的百分之几十,工作25、30年、35年,拿比例是多少,都非常清楚,当然至少要拿到60多,但是现在我们的替代率只有40多,不足50%,所以我们这个现在统一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它的替代水平比较低,而事业单位显然要比这高一些,公务员退休以后待遇又会高一些,大家只是对待遇这方面有分歧,今后可能我觉得从我们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当中,大家领取的待遇都应当大体一致,但待遇会不会有差异,会有差异,差异在哪儿?

在你平时搞的一些其他的补充养老保险,比如说现在一些好的企业,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的企业,它都搞企业年金,前一段时间报道一个保险公司老总退休了,一个月能拿几万块钱,它都搞了一些补充保险,包括自己搞一些商业保险,将来的待遇差别在这儿,好的企业要搞一些补充保险,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可能就搞不起这个,将来事业单位这一块,国家可能也要考虑给他搞一些补充的养老保险,对于公务员来讲,如果要进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里边来,也要搞一些补充养老保险,从国家搞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当中,大家待遇水平基本差不多,它主要和你缴费的年限和缴费的多少息息相关,退休以后,大家都拿一样的钱,但待遇会有差别,是体现在其他方面,因为坦率地说,这个福利是刚性的,只能上不能下,你说现在公务员,像我退休一个月拿4000块钱,将来你要退休了给2000块钱,我肯定不干,政府就要想办法,通过其他的途径保证你,在给你补一块,还要让你拿这么多钱,但是一个大学老师退休了,教授退休了,也大体上让你维持这个水平,不能说现在一退休进入到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和前面退休的人一比落差很大,差100、200大家也不干。

前一段时间中山大学这些老师就说,如果按照现在这种政策,我一退休,我能拿多少钱啊,是不是我现在赶紧退休就合适了,有些大学老师想赶快早点退休,实际上我觉得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关键是要解决待遇差别的问题,而且主要应当解决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你不能降低别人的,你只能逐步提高。

今年国务院不是又下文件了,企业的养老保险要提,平均每人提140,大多数都要提200多块钱,那天我听一个人说,他退休能拿两千多块钱,我说拿两千多,真是比在职的有些打工的人拿的都多,所以这个待遇水平要逐步提高,当然在我们国家目前显然就变成一个似乎有一些社会政治方面的问题,老觉得你公务员搞特殊。

其实我觉得公务员进来,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有它的好处,当然这个例子举的不好,如果一个公务员是一个贪官的话,58岁给党干了一辈子,到58岁出了事了,出了事以后它退休以后一分钱没有。

而现在我们的基本养老职工保险制度,它要不和其他的法律关系挂钩,就是你只要履行了缴费义务了,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你该退休了,你就能够按月领钱,当然我们涉及这个制度,也是有它的道理,你要勤勤恳恳的老老实实的干一辈子,你要是出了事,你的养老金就没了,所以从另外一方面当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要真的进来了,至少那补充保险不给它,它一份基本的养老还是有的,其实包括公务员的流动,包括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相会流动都会好一些,而现在由于制度不一样,中间流动起来也存在一定障碍,所以公务员这一块,从长远看,在我们研究过程当中,是一定要进来的,要进入到统一的一制度当中,待遇问题通过其他的办法来解决。

所以我们写了一笔,公务员这一块怎么办?

国务院另行定怎么办,其实我体会,在这个法里边写这么一笔,就想表明一个意思,将来是要进入到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里边来,这是关于职工养老保险当中的范围。

(三)养老保险的模式

养老保险的模式,现在我们国家中央文件确定的,包括我们社会保险法确定的叫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这么一个模式,这个模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描述,叫做现收现付略有结余,从国外来看,社会保险基本模式有两种,一种就是现收现付模式,再一种就是积累模式。

我们国家如果要说,取了二者之长,既有现收现付,也有部分积累,大体是这么一个模式。

部分积累体现在那儿?

我们社会统筹这一块按照我们现在缴费的模式,用人单位要交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要交个人工资的8%,我们通常说的20个点、8个点就是这个意思。

用人单位要缴工资总额的20%,个人也要交一部分,按照个人工资的8%来交,20%进入到社会统筹,也就是现收现付,8%进入到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这一块也就是用于积累的,所以我们叫做现收现付略有结余,结余在哪儿?

结余在8%,8%是积累的,所以我们又有现收现付,又有积累的模式,国外来看大体上有这两种模式,我们应当说是两种模式都借鉴了。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个人账户8%这一块,应当说从90年代开始搞这个制度以来,8%从道理上来说,大家应当体会到,我交出我个人工资的8%,存入到我的个人账户,那意思就是说,我银行这个存折每个月存100块钱,一年1200,存了10年,应当有12000,这就叫做实账,我银行上有多少钱,我账户上都能体现出来。

但是实际上现在比较专业的术语叫之做空账,为什么叫空账?

应当说当时我们搞这个社会保险制度过程当中,按缴费比例交上来以后,尤其一些老的工业基地,比如东北三省这一块,他们有一些老的职工退休比较多,20%社会统筹从现收现付收上来以后,现在按照职工工资的20%收上来了,我要全部用于当期的发放,所以现收现付我收上来多少钱,我今年马上就要发出去,全部用于当期的支付还不够,还出现亏空,因为退休的老职工比较多,收上来这些钱不够发放,于是怎么办?

就把个人账户里边的8%给挪过来了,甚至8%用了还不够,中央财政还要贴,地方财政也要贴现,所以这个说是个人账户上有8%存着,但实际上是一个空账。

现在大体全国空账有多少?

大体上来说有一万五千亿,意思就是说有一万五千亿在那儿存着,但实际上没有这个钱,都用于当期发放了,于是现在大家日子又过的比较好一点了,于是现在提出来说这空账太危险了,能不能把空账做实,那就是老百姓说你说这快有我钱,但你没我的钱,实际上你给我花了,所以要做实,提出这么一个命题,同时来讲,从我们来讲,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老龄化的规模速度都非常快,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为什么有些国家搞积累模式?

以新加坡为典型,它主要的一个理由,包括诗世界银行比较推荐这种模式,它也是因为积累模式认为能够应对老龄化,我们国家又有老龄化的问题,现实支付了问题也很突出,所以我们搞一个现收现付略有结余,搞一些部分积累,既能解决当期的支付,也能够应对老龄化。

中央也几次下文件,原来说个人账户要做实,大家很关注这笔钱,所以东北三省说个人账户有这个钱,你要让我看到有这个钱,你不能空账啊。

现在一万多亿空账,做实这几年只是在逐步试点,有些地方个人账户先还是做实3%,原来应当有8%,有些地方先做实5%,有些地方说能不能一次到位都做实8%,这几年试点下来,做实了多少?

做实在了1600亿,也就是一万五千亿,一个小零头做实了,老百姓在这一块要求很强烈,有些部门也主张要做实,而且中央的文件,包括国务院的文件,也要逐步扩大试点,所以各方面从上上下下的要求,都说要把个人账户做实,这个问题比较突出,写不写我们挺费周折,到现在大家来看,说为什么没写?

反复研究,我们觉得这玩意写上,我们也不踏实。

从国外来看,最早搞养老保险制度的是德国,德国搞了一百多年,搞的就是现收现付的模式,应当说人家搞了一百多年,这种现收现付的模式有没有问题,每个制度都有一些问题,但是应当说没出大的问题,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我们这种养老保险,社会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