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三字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492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docx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三字经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docx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三字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其中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 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几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师范读,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这几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5、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

6、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1)你认为那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

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7、请学生思考问题:

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

(说明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扩展活动: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4.过渡:

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

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吗?

(听《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3)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

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

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

说说理由。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师小结: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教学目标:

1. 讲解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内容,理解含义。

2. 朗读并背诵三字经前三课所学句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并背诵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

曹操、孟子等~)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二、新授:

 

1、自读“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师讲解。

(1)问:

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是谁?

父亲应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

介绍岳飞,讲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请老师教育孩子的问题。

(3)讨论:

小孩不肯好好学,固然是不应该的,但作为家长和老师是否也应找一下教育的方法或方式存在问题?

师小结:

孩童是有聪慧,拙笨之分,勤奋,懒惰之别。

“人之初,性本善。

”但不同的学习环境会使其产生好坏差别。

不同类型的孩子应有不同的施教办法。

2、熟读背诵“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3、朗读复习并背诵三字经前三课所学句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教学目标:

1. 讲解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内容,理解含义。

2. 朗读并背诵三字经前面课所学句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感受其中的深刻意义。

一、复习背前几节课所学内容。

1、指名背,检查所学过的内容。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二、新授:

 

1、自读“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师讲解。

(1)理解字、词意思。

琢:

雕琢。

器:

有用的材料。

义:

道义,伦理。

少:

年少。

 

亲:

亲近、尊敬。

师:

老师,

师长。

礼:

礼貌。

 

(2)【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从他们那里学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前和石头没区别,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2、师小结:

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

本课的学习就是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地经验积累和学习,才能让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3、熟读背诵本节课所学句子。

4、复习背诵前四课所学句子。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教学目标:

1、诵读《三字经》原文“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一段,达到熟读成诵。

2、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播放多媒体课件:

《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 你喜欢黄香和孔融吗?

为什么?

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那。

二、 配乐诵读、品读解意 

1、师配乐范读、领读(出示《三字经》原文: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各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 

2、 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教师相机点拨: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背诵比赛。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情感。

1、你觉得黄香是个怎样的孩子?

孔融又是个怎样的孩子?

2、 你还知道那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

3、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

学习了今天的《三字经》内容,你有什么打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