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5讲常考的10个中国命题热点微观地和不同尺度域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432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5讲常考的10个中国命题热点微观地和不同尺度域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5讲常考的10个中国命题热点微观地和不同尺度域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5讲常考的10个中国命题热点微观地和不同尺度域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5讲常考的10个中国命题热点微观地和不同尺度域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5讲常考的10个中国命题热点微观地和不同尺度域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5讲常考的10个中国命题热点微观地和不同尺度域学案新人教版.docx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5讲常考的10个中国命题热点微观地和不同尺度域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5讲常考的10个中国命题热点微观地和不同尺度域学案新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5讲常考的10个中国命题热点微观地和不同尺度域学案新人教版.docx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5讲常考的10个中国命题热点微观地和不同尺度域学案新人教版

第45讲 常考的10个中国命题热点微观地区和不同尺度区域

[考纲解读] 我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及发展。

考点一 北方地区的微观区域

                   

1.京津冀都市圈

京津冀位于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张家口、承德和石家庄,以汽车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为主,是全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北京的定位:

“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为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协同发展,把京津冀打造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天津重点发展研发、北方国际航运,河北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京津冀提供生态环境支撑。

2.三江平原

“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江平原位于我国领土的东北角,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野生动物繁多,素以“北大荒”著称。

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今后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林、牧、渔全面发展,以防涝为主,旱涝兼治,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建立沼泽景观和珍禽、名贵鱼种的自然保护区。

2008年,三江平原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

3.秦岭南北两侧的差异

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

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高3767米。

秦岭—淮河是1月份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线,冬季,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季,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也就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

1.(2014·上海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在多种区位因素影响下,汽车制造业发生空间集聚与扩散。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汽车制造具有链条长、关联企业多的特点,既有整车生产企业,又有与之相配合的上游各零部件生产企业和下游销售服务企业,它们共同组成庞大的汽车生产链。

图1 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企业密度分布变动情况

(图中高密度区主要为核心企业集聚区,中密度、低密度区为关联企业集聚区)

图2 汽车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示意图

(1)分析从1996年到2010年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企业高密度区和中密度区的空间拓展方向。

(2)图2显示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一般过程,如图2a所示,在市场等因素的驱动下,在中心区域形成汽车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关联企业都集聚而来,形成由核心企业—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

读图2的b、c图,进一步阐述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过程和原因。

(3)从市场、土地价格、集聚三个方面,分析区位条件对京津冀都市圈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

(1)从1996年到2010年,中密度区明显向都市圈北部拓展;高密度区由京津及其周边地区进一步向外扩展,都市圈东部、南部也出现若干高密度区。

(2)图2b显示,在市场等因素的吸引下,中心区域又出现了新的核心企业,同时与该核心企业相关的上游的关联企业也集聚而来,形成由两个核心企业—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

图2c表示,集聚在中心区域的核心企业和部分关联企业,为了开拓新的市场或为了降低成本,向外扩散,同时集聚了一批新的关联企业。

(3)京津冀都市圈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汽车销售市场广大;京、津市区土地价格较高,但该都市圈地域广大,京、津、冀郊区(县)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原有工业基础较雄厚,制造业门类齐全,水平高,有利于形成众多的上游关联企业,从而可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已有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协作与创新。

因此,京津冀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域之一,且汽车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京、津郊区县或河北省的一些中心城市附近。

解析:

(1)题,两图比较可见从1996年到2010年,中密度区明显向都市圈北部拓展;高密度区向周边地区进一步向外扩展,都市圈东部、南部也出现若干高密度区。

(2)题,图2b比较图2a多了一个核心企业,并由此产生更多关联企业,仿照材料可以分析得出答案。

图2c较之a、b图又向中心城区外扩散,并集聚了一批新的关联企业,城区外成本更低。

第(3)题,京津冀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多,汽车需求量大,故市场广阔;从土地价格方面,京津冀地区地价高,但范围大,郊区地价相对较低;从集聚方面,利用该地原有区位优势:

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集聚使成本降低,利润提高。

考点二 南方地区的微观区域

                 

1.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也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根据国务院2010年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并致力于在2018年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海域有我国第一大渔场——舟山渔场,其成因有:

(1)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流交汇处,鱼的种类多。

(2)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

(3)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2.川渝经济圈

川渝经济增长带和环北部湾经济增长区、云贵经济增长带是我国近年来在西部重点培育的三个经济增长带,是“西西合作”战略的重要内容。

“西西合作”包括西南六省区市合作、西北六省区的合作以及延伸出来的西部与沿海省市的合作。

进入国家区域规划范畴,可以获得更多政策、资金支持。

培育经济增长极的措施涉及如何利用西部土地资源优势,吸引东部产业转移;东部企业如果到西部创业、安家,可享受哪些具体优惠;如何支持西部民营企业发展等。

按川渝经济带构建设想,成都、重庆将是经济带的两大“双子星座”。

成渝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川渝两地的91%,四川电子产业很发达,而重庆的强项是制造业,两地互补性强,为两地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合作、打造西部经济增长带打下了基础。

川渝经济圈需克服三大难关:

基础设施不完善、未形成区域大市场、产业合作处于低端水平。

(2015·浙江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

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

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图1

图2

材料二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

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1)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

(2)长江江苏段________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说明利用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

(3)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

如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

若不迁移,其需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1)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地势低平;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等。

(2)北 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运;用水量较大,沿长江分布,用水便利;环境容量较大。

(3)变化:

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

措施:

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

(1)题,图1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所以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工业经济发达,消耗水总量多;因此需要众多引排工程保障用水的安全。

(2)题,用图中数据判读岸线资源条件的优劣。

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原因要从岸线资源的优势方面考虑。

第(3)题,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注意从迁与不迁两方面考虑。

如迁移到安徽,则是因为安徽劳动力工资水平低,生产成本降低;但迁入地区配套不完善,距市场远,运输成本上升。

如不迁移,则应从降低生产成本角度入手分析。

考点三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微观地区

                 

1.“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

古丝绸之路,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经此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途经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天山与昆仑山融化的冰雪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为防止冰雪融水很快被蒸发或渗入地下,丝路上的新疆当地居民修建了坎儿井。

由于气候干旱,加上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加大,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等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沿线荒漠化严重。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

走廊内主要河流有疏勒河、黑河、石羊河,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被称为“西北粮仓”。

2.天山周边

天山北麓是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开发大西北的重点地区,生产力高度集中,自然条件优越,北疆铁路和高速公路横贯其间,设有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吸引海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理想之地,是新疆现代工业、农业、交通信息、教育科技等最为发达、城市最密集的核心地区,对全疆经济起着重要的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

天山北坡森林带以下的草场(山麓地区),冬季气温较上部(山腰处草场)气温高,宜作冬季牧场,森林带以上的草场因冬季气温低,宜作夏季牧场,选择轮流利用草场,可以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

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是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由于深处内陆,群山环绕,湿润空气难以进入,极为干旱。

盆地四周高山冰雪融水使山麓地带形成绿洲,聚落因此呈点状或者带状分布在盆地边缘。

由于人为不合理的经营活动不断增多,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沙化耕地大量出现。

天山西部的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湿岛”,北、东、南三面环山、向西开敞的喇叭形谷地,可以接受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水汽,在山前地带形成丰富的降水,每年春、夏季湿润的西风气流进入伊犁河谷,迎风坡可达到600毫米~800毫米,成为新疆最湿润的地区,加上土地肥沃,伊犁河谷的冲积平原成为新疆粮仓。

草原辽阔,物产丰富,享有“天马故乡”之美誉。

河谷兼有南北疆特点,既有牧场,又有农耕地,旅游资源特色分明,优势显著。

在伊犁河谷有特大型金矿。

3.河套地区

河套平原位于37°N以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的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

前套平原主要指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一带的平原,古称“敕勒川”“土默川”;后套平原指乌拉山以西的平原。

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银川平原(银川平原和青铜峡以南的中卫平原合称宁夏平原)。

因地理位置重要,临近关中、中原,河套自古为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兵家必争之地。

河套曾以水草丰美著称,土壤肥沃,灌溉系统发达,适于种植小麦、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作物,一向是西北最主要的农业区,被称为“塞外米粮川”。

河套地区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也很发达,煤、铁、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丰富,故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但现今生态环境已大不如前,荒漠化严重。

4.雅鲁藏布江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是大致呈东西走向的、同山脉平行的构造谷地。

雅鲁藏布江在95°E附近的大拐弯处,切穿喜马拉雅山脉,流向发生完全相反的转折,即先东北流,切穿山脉后转向西南流。

这段河床坡降非常大,水力资源特别集中而丰富,是世界罕见的大峡谷。

南流以后进入印度。

谷地地势平坦,日照长,辐射强,多夜雨,夏暖冬温,因海拔较高原面低,热量条件较好,发展了青藏高原上最具特色的河谷农业,是青稞的主要产地。

近几年来,在此谷地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西藏的主要城镇也多分布在这里。

(2013·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西藏年楚河河谷(下图)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答案:

年楚河河谷(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纬度低、地势高,作物(油菜)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

解答本题应从自然条件中的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方面进行回答。

该地区纬度低,海拔高,所以气温较低,农作物的生长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所以太阳辐射强,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有机物的积累;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考点四 不同尺度区域

                 

1.跨省区域:

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东北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黄土高原

长江沿江地带

东北地区

位置和

范围

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起长城,南至秦岭;包括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范围内

地处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吉、辽3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

地形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以平原、丘陵为主,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

黄河

长江,河湖众多

黑龙江、松花江、辽河

资源

煤炭(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煤、铁、水能、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农业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

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农业发达、鱼米之乡

全国重要的农林牧业基地,水稻、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工业

以煤炭工业最为突出,已成为最具有全国意义的专业化部门,机械、冶金、化工、电力等部门也较有基础,但轻工业比较薄弱

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形成了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和纺织、造纸、制糖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续表

黄土高原

长江沿江地带

东北地区

城市

城市多分布在煤炭产地(如山西大同、太原等)和黄河谷地(如甘肃兰州、宁夏银川等)

四大城市密集区:

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城市群、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市的分布:

南部和东部多,北部和西部少。

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辽阳等市及其近郊工业点在内的密集的东北城镇群

2.省级区域:

北京市、台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特征

北京市

台湾省

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

位置

西南面为黄土高原,西北面为内蒙古高原,南面为黄淮海平原,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

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

亚洲中部,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相邻

地形

以平原为主,西面、北面为山地

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

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农产品

小麦、玉米、蔬菜

稻米、甘蔗、茶叶,热带、亚热带水果,樟脑

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甜菜、葡萄、西红柿、石榴、枸杞等

工业

电子产业、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为主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油气开采、畜产品加工

人口或城

市分布

外来人口是人口规模膨胀的主要原因

西部平原及沿海地区

塔里木盆地周围及天山山麓地带

3.我国五大经济圈的发展条件

地区

发展条件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长江三

角洲经

济圈

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发达,投资环境完善,进出口工业发达,有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农业基础好,腹地广,靠近市场,浦东开发和世博会的拉动

能源、矿产资源缺乏,环境污染较重,产业结构趋同,缺乏核心技术

珠江三

角洲经

济圈

靠近港澳、东南亚,交通便利,多侨乡,利于引进外资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开放的市场观念,产业链、制造业和外贸发达;大珠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的建立

能源、矿产资源不足,用地紧张,腹地小,环境污染较重,缺乏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环渤海

经济圈

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有统一的电网,靠近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接华北、东北地区,农业基础好,信息发达,高素质人力资源丰富,奥运会的拉动

水资源供求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市场化程度低

西三角

经济圈

能源(水电)、矿产资源丰富,水运便利,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三峡等工程建设的拉动

交通不便,观念落后,外贸环境差

东北

经济圈

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重工业基础好,农业发达,振兴东北的政策

能源、水资源供应不足,设备落后,计划经济色彩浓厚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回答1~3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B.海陆分布

C.地形D.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3.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答案:

1.C 2.A 3.B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是台湾岛。

台湾山脉纵列中东部,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随着地势升高而降低。

第2题,台湾岛东部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西部多;西部的①④两地中,①地相对于④地,受偏南风影响小,年降水量最低。

第3题,①地和④地降水较少,且位于沿海平原,开发程度高,森林较少。

③地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喜温喜湿的樟树生长。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福建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材料二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百姓同根,血脉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

福建和台湾有着“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关系,决定了福建在发展两岸关系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海西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等城市为中心,以福建为主体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域经济综合体。

这里人口稠密,是我国较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

(1)简述福建省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2)分析福建省自然地理环境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海西经济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

(1)空间分布规律:

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增加,在中部地区出现多雨区。

时间分布规律夏季多,冬季少。

(2)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是汛期;②冬季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③植被茂密,河流含沙呈少;④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落差大,流量大,水能丰富。

(3)①与台湾隔海相望,文化相近,便于交流合作;②靠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市场广阔;③(海岸线曲折)多港湾,海运便利;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⑤国家政支持;⑥水能等资源丰富。

解析:

(1)结合我国气候,等降水量线圈来解释。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水夏秋多,冬春少。

受地形抬升,降水呈大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加。

(2)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影响河流水文特征(水呈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结冰期、水力资源等)。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是汛期,冬季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少,地形以低山丘睦为主,落差大,流量大,水能丰富。

(3)从影响工业的区位条件分析,海西地区与台湾隔海相望,文化相近,便于交流台作;靠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市场广阔;(海岸线曲折,)多港湾,海运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国家政策支持;水能等资源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