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是先生弟子记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900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是先生弟子记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公是先生弟子记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公是先生弟子记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公是先生弟子记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公是先生弟子记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是先生弟子记汇总.docx

《公是先生弟子记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是先生弟子记汇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是先生弟子记汇总.docx

公是先生弟子记汇总

公是先生弟子记

公是先生弟子记

  宋·刘敞            

  刘子曰:

“四十而仕为不惑也,五十而爵为知命也,不惑然后可以为士,知    

  命然后可以为大夫。

”                             

  兼近四隅不失其所者,中是也;并总万物不失其元者,一是也;明德制义不    

  失其方者,礼是也。

礼者,道之中也。

                      

  教人以道云乎,岂曰教人以文云乎。

道者,文之本也。

循本以求末易,循末    

  以求本难。

今之所谓作者,笔墨焉尔,简牍焉尔。

                 

  君子之谋也,尽下而用其所长,不以己夺人,故曰:

“功成而已矣,事立而    

  已矣。

众人尽其虑而君子受其名。

”                       

  道之势,似迂阔;道之文,似诡伪;道之情,似刚狷。

势无迂阔则鄙,文无    

  诡伪则野,情无刚狷则荡。

                           

  舜作《九招》。

《九招》者,九名也。

予识其三焉:

祈、徵、角之谓也。

     

  天可顺而不可恃也,鬼神可敬而不可谄也。

                  

  庙中其至矣,百官备,万物具,不言而事行,无为而功立。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春秋变鲁之实也,修己以安人。

         

  治天下其犹作乐乎?

作乐者备八音,八音不同物而同声,同声乃和。

治天下    

  者进贤能,贤能不同术而同治,同治乃平。

是故乐之和,一物不得主焉;天下之    

  平,一贤不能名焉。

                              

  政莫美乎简易。

何为而可?

曰:

“繁矣而后求简焉,难矣而后求易焉。

简之    

  而简者,繁不可如何矣;易之而易者,难不可如何矣。

”              

  儒者之原仁义也,乐工之本律吕也。

本律吕者众,而知律吕者寡;原仁义者    

  众,而通仁义者寡。

律吕之所以乱,淫声乱之;仁义之所以毁,小道毁之。

淫声    

  出乎律吕而非所以正律吕也,小道生乎仁义而非所以明仁义也。

善治声者择乎律    

  吕,善治道者择乎仁义。

天下之道莫大乎学,莫贵乎学。

夫学者,匹夫也而居圣    

  人之业,可不谓大乎?

匹夫也而言王者之事,可不谓贵乎?

(疑是二段)       

  圣人辩必能穷万物而不言,智必能兼万物而不为。

不言者有所止之,不为者    

  有所因之。

                                  

  君人议道,有司守法。

君人议道,故议道者君人之德也;有司守法,故守法    

  者有司之器也。

                                

  古所以治者,当其分也;古所以乱者,违其分也。

当其分而劝,违其分而竞,   

  劝则事立,竞则怨作。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何谓也?

曰:

”德之至也。

‘窈窕淑女,琴    

  瑟友之’,乐也不淫其色。

‘悠哉悠哉,展转反侧’,哀也无伤善之心。

此之谓    

  也。

”                                    

  古之教者,言不足而征,征不足而谕,谕不足而类,类不足而辩。

古之君子    

  言而已矣,辩其末也。

                             

  天有常运也,地有常势也,人有常性也,物有常理也。

是故天地始者,由今    

  日知之;万世后者,由今日知之。

虽有至愚之人而不疑于天,不惑于地,审必然    

  也。

审必然则不可夺以辞。

不可夺以辞者,众人皆然而君子为甚。

是故圣贤之事,   

  出于上古者,虽甚远,必有以信之;虽甚幽,必有以明之;虽甚繁,必有以诏之;   

  虽甚乱,必有以治之。

                             

  书所以纪远,而书未必尽信也,信有理;言所以交近,而言未必尽听也,听    

  有理。

故信理者不惑于书,听理者不惑于言。

不惑于书可以为师,不惑于言可以    

  为友。

                                    

  汉武帝好马,而余吾、渥洼为之出马;叶公好龙,而龙亦下之;高宗好贤,    

  恭默思道,梦帝赉以良弼。

此皆可以谓笃好之矣。

                 

  柱厉叔事莒敖公,不见用而死其难,曰:

“吾以羞后世不知臣者。

”狼覃    

  黜于晋,不肯为乱而死国事,亦以使上知也。

                   

  不肖之君讳言死,亡秦人不敢言死,衰宋之主怒言白也。

            

  赵王杀其良将李牧而作山木之讴;项羽既败,悲歌慷慨,泣下沾衣;李斯就    

  戮东市,嘻吁感动。

使彼早自警,安有此患哉?

                  

  齐灵公淫于崔氏,崔氏杀之,将死,曰:

“请自刃于庙。

”楚成王求食熊蹯    

  而死,赵武灵王、梁武帝探鸟っ而食。

胡亥曰:

“愿为黔首。

”皆不忍平居为善,   

  而希望须臾之生。

                               

  楚灵王闻诸公子被杀,自投车下,曰:

“子杀人子多矣,能无及此乎?

”商    

  君设法残民,及死之日,叹曰:

“为法之敝一至此乎?

”使此两人幸而免,犹自    

  以为行之是也。

楚庄王曰:

“吾以不祥道民,则灾及吾身。

”            

  桀纣可与为善,哀平不可以图存,非桀纣优也,时势失也。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而誓,司徒、司马、司空,此三卿三军也。

诸    

  侯以百乘为军,不以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下天子也。

以百乘为军者,一乘凡八十    

  家,家出一人,其中步卒七十二人,甲士三人,其余以为厮役扈养者。

凡一乘则    

  一右,右皆虎贲勇士也,故武王戎车三百两,则虎贲三百人。

            

  汉武帝初好兵事征伐,故卫青、霍去病、李广、杨仆诸酷吏皆为用。

及后悔    

  之,封丞相为富民侯,而叟粟都尉赵过、平都令光更以务农重谷进,天下亦翕    

  然赖之。

此一君之身终始相反如此,而随其取舍辄皆得人,外则伸威四夷,内则    

  安养百姓,世岂乏士哉?

常患人主不求也。

                    

  礼不以近人为达,乐不以易备为乐,事不以便用为利,味不以爽口为美。

行    

  之似迂远,作之似疏拙,居之似愚朴,安之似淡泊。

化民成俗,俗既已成,偷伪    

  者不能入。

                                  

  物谓之命,生谓之性,道谓之情。

情者,圣人所贵也,诗书礼乐所由作也,    

  仁义忠信所由显也,五帝三王所以有其人民也。

                  

  忘情者自以为达,悖情者自以为难,直情者自以为真,三者异趋同乱,不可    

  以为王伯之民。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曰:

“颜回。

”季康子问弟子好学,子曰:

“颜    

  回。

好之者,乐之也。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此圣人    

  之好学也。

                                  

  齐桓欲用管仲,求之于鲁,鲁施父曰:

“不如杀之。

”卫鞅为秦伐魏,破魏    

  师,魏安王曰:

“吾悔不用公叔痤之言,以诛鞅也。

”夫不忍克己为德而谋害    

  人之臣,犹窃铃掩耳也,智至于自欺而已。

                    

  教民者,礼乐为急。

非谓三王之礼、五帝之乐也,时礼时乐。

礼谕其制,乐    

  谕其功,百姓鼓之舞之,而不敢叛焉。

                      

  教民以学,为将行之也;试人以言,为将用之也。

是故学不可行者,君子弗    

  取也;言不可用者,君子弗询也。

《书》曰: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   

  智不求隐辩,不求给名,不求难行,不求异推。

鬼神虚无、诡听易视、乘人    

  以□,如此者执而杀之。

                            

  民难聚也而易散,难安也而易危。

聚之有道,安之有术,不出于人情而已矣。

   

  叔赣问曰:

“《尚书》记人之功,忘人之过;《春秋》收毫毛之善,贬纤芥    

  之恶。

二者无异乎?

”曰:

“无异。

”“何谓无异也?

”曰:

“忘其过,不忘其    

  恶;贬其恶,无贬其过。

”                           

  仁义礼智信,五者,伯王之器也。

爱之而仁、利之而义、严之而礼、谋之而    

  智、示之而信之谓伯,仁不待爱、义不待利、礼不待严、智不待谋、信不待示之    

  谓王。

王者,率民以性者也;伯者,动民以情者也。

性者莫自知其然,情者如畏    

  不可及。

王者百年而立,百年而备,百年而裕,百年而衰,百年而踣,有过之矣。

   

  伯者十年而立,十年而备,十年而裕,十年而衰,十年而踣,有不及矣。

       

  率人以教人,其政乃纯;率神以事神,其鬼乃神。

政之不纯,教之过也;鬼    

  之不神,事之过也。

教人过于觳,事神过于渎,民不见严而烦是亵非渎乎。

古之    

  事神者,必有则弗征,弗征民弗信也;必无则弗畏。

弗畏民弗从也。

事神若疑,    

  故筮则弗非,盟则弗叛,祷则壹,斋则洁,言则信,令则从,居则谨,行则顺,    

  郊则见帝,庙则见先王,奥则见主,而谁识思乱?

(教人过于觳,觳字难解。

民    

  不见严而烦是亵非渎乎,句亦疑有遗漏。

)                    

  任天下之忧者,相天下者也;苦天下之重者,君天下者也。

任天下之忧者,    

  非忧败也,言以己为天下法;苦天下之重者,非实可苦也,言富贵之非己。

伊尹    

  非忧天下,任天下之忧者也,故举于畎亩而相汤;舜禹非乐天下,苦天下之重者    

  也,故受天下禅也。

                              

  古之君子为义于其学,为功于其业。

义非其学,虽刑不避,为政者有以徇之,   

  则劝事师也。

功非其业,虽赏不就,为政者有以置之,则劝事君也。

事师贵一,    

  事君贵一,一之外毋敢动其心。

人人一以事师,人人一以事君,天下治矣。

义非    

  其学,虽刑不避者,谁欤?

曰:

若齐景公虞人、魏绛、栾氏之臣是也。

功非其业,   

  虽赏不就者,谁欤?

曰:

若董安于、屠羊说者是也。

”               

  五经者,五常也。

《诗》者温厚,仁之质也;《书》者训告,信之纪也;     

  《易》者渊微,智之表也;《春秋》褒贬,义之符也;唯《礼》自名,其道专也。

   

  利己者亡,利民者伯。

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者王。

            

  君临臣丧,以桃先,非古也,周之末造也。

古者教民不倍死,臣已死,君    

  不忍呼其名。

                                 

  事师者北面,言臣之也。

就养无方,死则为三年之服,言子之也。

故受道焉,   

  不敢倍。

倍之者,君不以为臣,士不以为友。

故善事其师者,必善事其亲;善事    

  其亲者,必善事其君。

故人君莫不欲其臣之善师也,故立师保之官;人父莫不欲    

  其子之善师也,故易子而教。

                          

  孟子曰:

“人之性善,人之性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可谓言过其实矣。

人之    

  性善,且有上有中有下。

于上也,又有上焉;于中也,又有中焉;于下也,又有    

  下焉:

九品也。

故上者圣,中者君子,下者有常。

不及乎圣而为仁,不及乎君子    

  而为善,不及乎有常而为齐民。

故性不同也而善均,善不同也而性均。

故人不可    

  以为尧舜,犹尧舜不可为人也。

寿莫如召公,不能至乎圣而止;夭莫如颜子,亦    

  不能至乎圣而止。

使召公而夭,使颜子而寿,其材亦若是而止矣。

此性之不可过    

  也,人何可为尧舜哉?

故开难到之期者,人不能信也;人不能信者,学不能益也。

   

  古之教者,《诗》《书》《礼》《乐》,至仲尼,益之以《易》《春秋》,    

  《乐》自此没矣。

《礼》者,德行之本也;《诗》者,言语之本也;《书》者,    

  文学之本也;《春秋》者,政事之本也。

此四本者,君子之所尽心也。

        

  聚无功之人者,乏百姓之食也。

地不加辟而赋粟倍,民不益进而廪饩广。

贫    

  则不能富也,流则不能止也,殍则不能救也,此率人而使食人也。

人相食则不祥    

  莫大焉。

                                   

  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门人问曾子,曾子曰:

    

  “忠恕而已矣。

”施之己曰忠,施之人曰恕。

                   

  圣人之功与人同也,圣人之德与人同也,圣人之性不可及也。

圣人之功不过    

  治人,圣人之德不过治身,圣人之性不行而至,不疾而速,恶可及哉?

孔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是故举功德以言圣人者,其由不知圣人者也。

   

  有材而不知道,材非其材也;有功而不知道,功非其功也。

           

  古者祭盖必有配,配必有尸。

尸者人道也,非祭人则无尸。

           

  天子七庙,二王后六庙,诸侯五庙,孤卿四庙,大夫三庙,上士二庙,官师    

  一庙,故生异宫者祭异庙也。

                          

  孔子曰: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如何斯可谓之无为矣?

曰:

“因尧之    

  臣,袭尧之俗,用尧之政,斯孔子谓之无为也。

正朔无所改,制度无所变,教令    

  无所易,共已正南面而已矣。

孔子曰: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   

  王者承极敝之后者则新之,改正朔以新其时也,异徽号、易服色以新其目也,殊    

  声音律吕之变以新其耳也,一制度法令以新其俗也,非所谓无为也。

孔子曰:

     

  ‘唐虞禅,夏后继,汤武伐,其义一也’。

”                   

  不王不,诸侯不,及其坛单。

者,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而及其夹室。

                                 

  庙有二昭,汉之失礼也。

古者一昭一穆。

                   

  非学之难,知所学之难也。

非所学之难,知道之难也。

非知道之难,知行道    

  之难也。

知所学者亦鲜矣,知道者吾未之见也。

譬知道者,其犹止水乎?

止水能    

  尽物之形,此之谓一以贯之。

                          

  商贾有千百之利则动,农夫有终岁之食则勉,是其乐之者也。

为道者亦然。

    

  苟得其乐,终身不厌;苟为不得,终身愁苦:

亦勤之而已矣。

如商贾之谋富,农    

  夫之望岁,安有不及哉?

《诗》曰:

“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今之为学    

  者多若此。

勿为名则名随之,勿为利则利随之,故学者去名利之心而已矣。

      

  德之亲民甚于子孙。

子孙天性也。

服有时而杀,庙有时而迁,至于德,或累    

  十世,民悲思享尝之。

《诗》曰:

“岂弟君子,胡不万年。

”            

  《宾之初筵》,饮酒之礼也。

古者非祭祀不饮酒,不至于醉。

《书》曰:

     

  “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

”                         

  秦之亡,不亦宜乎?

多为利者,大夫则君之,妇人则客之。

以是教其民焉,    

  民是以共利之。

为政者慎所以导民,导民于善,其报亦善,导民于恶,其报亦恶。

   

  《诗》曰: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                      

  莫之为仁者,而谓之不可为,犹莫之行而忌远也。

熊蹯之美,不食则不知其    

  美;知熊蹯之美者,必其食之者也。

先王之礼,其犹熊蹯乎?

            

  庶子为后,为其母不敢贰尊者也。

庶祖母之丧三年,非礼也,吾未之闻也。

    

  圣人之治天下,结之不以恩惠,威之不以刑罚,不为而治者,民自治也。

一    

  曰宗族,二曰师友,三曰宾客,四曰祭祀,五曰丧纪。

               

  所谓命者,道而已矣。

生死贵贱贫富,道之制也,君子以为命。

所谓天者,    

  人而已矣。

人归之则为诸侯,诸侯归之则为天子,人之制也,非己制也,君子以    

  为天。

知道者,其知命也;知人者,其知天也。

                  

  孙不后祖,故有嫡子,无嫡孙。

嫡孙者,继嫡子者也。

为嫡子三年,为嫡孙    

  期,祖不以孙为后也。

祖不以孙为后,孙亦不敢后祖也。

然则孰后?

后嫡子。

嫡    

  子死,有子则庙,庙则以昭穆治之;无子则不庙,不庙则不以昭穆治也。

孙后祖    

  者,唯始封君及始为大夫之嫡子前死者,子未为后,其孙代之。

于是乎为祖三年    

  后者,后宗庙也。

庶子不为长子三年,言不为后也。

《礼》曰:

“祖卒然后为祖    

  后者服斩。

”此之谓也。

                            

  或问曰:

“太公治齐,尊贤而尚能,周公曰:

‘后世必有篡夺之臣’。

周公    

  治鲁,尊尊而亲亲,太公曰:

‘后世寝弱矣’。

若是乎圣贤之无益于治乱之数也?

”  

  曰:

“否,此非圣贤之语也,致功兼并者文其过之言尔。

齐不用太公之法,故齐    

  夺;鲁不用周公之政,故鲁弱。

尊贤尚能非所以启篡也,尊尊亲亲非所以致弱也。

   

  齐桓公修太公之法而伯天下;鲁僖公修周公之政,诗人颂之以此,三王恶在其无    

  益于治乱也?

”                                

  或曰:

“人有言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伯禽封于鲁,三年而报政。

周公    

  喟然叹曰:

‘呜呼!

鲁后世其北面齐乎。

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    

  民则归之。

’信有诸乎?

”曰:

“否,此非周公之语,致功兼并者欲速之言耳。

    

  孔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古之人岂不    

  欲简易哉?

又恶欲速?

速非所以简易也,简易者未尝速也。

民之为道,信而后可    

  使,富而后可教,安而后可保,此所以为达也,三年之为亟矣。

齐先鲁亡,何鲁    

  之北面哉?

孔子曰: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             

  吴起可谓知战矣,亲与士卒最下者同其劳苦。

曰:

“是何足以言知战也?

子    

  见夫乞人乎?

叫号偃仆乎康庄之间,其声可哀也,不若是不足以济其身。

若乃家    

  丈人者五十可以衣丝,七十可以食肉,子孙者奉之。

尔父母之仇,不与共天下;    

  兄弟之仇,不与共国。

非虚加之也,然后称于人情。

视民如子者,民报之如父;    

  视民如弟者,民事之如兄。

无所仇云尔,有则争先致力焉。

子弟岂待父母与己均    

  其苦,然后为用哉?

故用民者,矫之以身,徇之以爱,济之以术,苟一时之胜而    

  已矣,恶可以久哉?

《诗》曰:

‘服其命服,朱芾斯皇,八莺锵锵。

’道上不失    

  度,下不失节也。

‘驾彼四牡,四牡癸々。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君子之所    

  依而小人以为已腓,安在其毁上下之节哉?

”                   

  或曰:

“仁者寿,颜渊何以不寿?

”曰:

“死生,命也,非人之所益。

”     

  “然则仁者寿,非君子之言乎?

”曰:

“固君子之言也。

所谓寿者,言无以增其    

  年而已矣。

通是道者,内自得于心,虽殇子犹彭祖也,有言彭祖而非寿者乎?

”    

  请问知乐者,曰:

“通是道者,内则得于心,虽穷居犹南面也,乌有南面而非乐    

  者乎?

”请问仁智动静,曰:

“诚而明之,静也;明而诚之,动也。

”        

  孔子曰:

“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

不迁怒,不贰过。

”            

  君子之事君也,谏不用则去。

谏不用而去者,道也,先其未乱也。

见乱而去    

  是逃也,死之可也。

                              

  君子之不去其君也,不忍也。

何不忍也?

曰:

“不忍其君之无与为善。

”曰:

   

  “庶几乎若此哉?

故不听则谏不已,其有利之之心焉。

是贪也,非不忍也。

”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所谓文学也,行所谓德行也,政事主忠,言语主信。

   

  君子之不言利也,恶其号也。

曰:

“利于己,不言可也;利于国、利于天下,   

  不言不亦病乎?

”曰:

“天子之有天下,犹诸侯之有国;诸侯之有国,犹大夫之    

  有家;大夫之有家,犹庶人之有室。

大者治大,小者治小云尔,非异物也。

利之    

  天下则谓之公,利之家则谓之私;利之国则谓之廉,利之室则谓之贪:

是亦不知    

  类也。

《诗》云: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                  

  上之所贵,而下为之,则善事上也;上之所贵,而下不为之,则不善事上也。

   

  欲治民而责其善事上,非也;责其不善事上而恶其效己于利,难矣。

如恶之也,    

  则莫若不言利。

                                

  君以人为天,人以君为天,天以人为天。

人之所归号之曰“天与之”,人之    

  所去号之曰“天夺之”,非君以人为天欤?

君安之则安,富之则富,生之则生,    

  死之则死,非人以君为天欤?

世治,人曰天也;世乱,人曰天也。

天非实治之也,   

  天非实乱之也。

有曰治,有曰乱者,非天以人为天欤?

               

  君子畏幽则小人畏明,君子畏明则小人其无畏矣。

《诗》云:

“よ不畏明。

”   

  性者,受之天也;道者,受之人也。

受之天者,己虽欲易之,不能易也;受    

  之人者,人虽欲易之,不能易也。

鱼不可使去渊,鸟不可使去林,天也。

出处、    

  语默、隐显之不齐,人也有所受之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