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丙洲G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787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9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1 丙洲G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表1 丙洲G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表1 丙洲G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表1 丙洲G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表1 丙洲G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1 丙洲G方案.docx

《表1 丙洲G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1 丙洲G方案.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1 丙洲G方案.docx

表1丙洲G方案

第一章船机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及进场方案

第1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地点、范围及概况

丙洲海域综合整治工程G标段位于同安湾西侧,其起点位于丙洲海域综合整治工程F标段,大致平行于环东海域滨海旅游道路往东北延伸,与环东海域旅游路平行间距100~700m不等,终点止于海堤。

整个丙洲海域陆域形成总面积为270.9公顷,吹填标高为6.5m,共分四个标段实施,标段号为E、F、G、H(简称“E标”、“F标”、“G标”、“H标”

)。

标段划分结构采用砂被棱体,陆域形成围堰称为“吹填隔堤”,溪流侧围堤由内部砂被棱体填砂组成,称为“溪流围堤”,围堤标高为5.4m,在上部再设置临时面层结构,厚度为0.6m,围堤顶部设置袋装土临时挡堰,子围堤高度视吹填材料不同而不同。

主要工程内容

本合同段主要工程内容有以下三大项:

l、造地面积:

98.1万m2;

2、吹填淤泥:

605.9万m3;回填砂:

636.7万m3;

3、真空预压:

66.2万m2;

4、排水板:

579.6万m.

工程特性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气象

1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1374.0

2

多年平均气温

20.7

3

最大风速

m/s

38

二、自然条件

1、自然条件

1.1、地理位置

同安湾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金门湾内,厦门岛的北侧。

周边的东、西北侧均为同安区、南侧为厦门市。

湾的口门位于东南部,北起同安区的奥头,南至厦门室的五通道,宽度为3600m。

口门外有大、小金门岛作屏障。

湾内水域平静,水深分布不均,深水区主要分布在湾口附近,最大水深达22m,其余较深水域均以水道形式向湾的西和北部呈掌状延伸。

本工程建设地区处于同安湾西北段,水深较浅,大多是鱼塘和虾池,区域范围内塘梗纵横交错。

1.1.1、气象条件

(1)气温

根据同安县气象站1955~1980年实测资料统计

多年平均气温:

21℃

极端最高气温:

38.5℃(1962年8月1日)

极端最低气温:

-1.0℃(1967年1月17日)

最热月出现在7月,月平均气温28.5℃

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12.7℃

(2)降雨

本地区降水主要集中于4~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

多年平均降雨量1432.2mm

年最多降雨量2296.4mm(1959年)

年最少降雨量1030.8mm(1957年)

月最多降水量737.0mm(1958年7月)

日最大降雨量262.1mm(1956年9月19日)

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12.0d

(3)、风况

厦门东部港区分为五通和刘五店两处港址,五通站的测风数据可基本代表两港址的风况。

经对厦门气象站风况记录与五通站的同步资料相关分析:

五通比厦门最大风速略大1~2m/s,平均风速约大0.1~1.6m/s;设计风速略大2.1~2.5m/s。

两站的常风向都为偏东向。

统计结果如下表:

 

观测点

项目

厦门东渡狐尾山

(1980~1999)

厦门东渡狐尾山

(2001.8~2002.9)

五通

(2001.8~2002.9)

多年平均风速(m/s)

3.8

2.3

2.4

常风向E

E

ESE

ENE

对应频率%

16

12

19

次风向

NNE

ENE、E

NE

对应频率%

14.3

10

13

强风向

NEW

NNE、SE

NE

对应实测最大风速(m/s)

23

10

14

次强风向

ESE

SSE

ENE

对应实测最大风速(m/s)

19

9

13

风速≥6级大风天数(d)

27(1994~1996)

12

14

代表港区

厦门老港区

厦门老港区

五通、刘五店港区

工程所在海域的常风向为东北和南风,全年大风(≥8级)日数较小,多年平均为5d,其中7~9月平均约为1d/月,大风日数占全年的60%。

其他月很少。

年最多大风数为22d,出现在1959年。

每年7~8月为台风季节,1955~1975年、1975~1980年在同安登陆台风都为2次,影响台风分别为124次和147次,年平均5.9次和5.7次。

(4)、雾况

多年平均雾日数10.6天,

历年最多雾日数为23天,出现在1962年6月。

(5)、相对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月最大平均相对湿度为91%,出现在1962年6月。

1.1.2、水文

(1)、设计水位(黄海零点基面)

设计高水位:

3.16m

设计低水位:

-2.69m

极端高水位:

4.38m

极端低水位:

-3.44m

(2)波浪

1)波况

厦门湾湾口朝向SE,风区较长。

湾口处波浪较强,主要受外海涌浪影响,波高由湾口向湾内逐渐减小。

由热带气旋或台风引起的风浪以SE向居多,由冬季寒潮大风引起的波浪大多为NE向。

风浪的季节性变化异常明显。

本工程位于厦门东部同安湾海域,其SE、ESE、E向为主浪向,由于湾外有大小金门岛的屏障掩护,外海波浪难以直接影响围堰工作,对本工程有影响的风浪主要为有限风区产生的风成浪,大浪一般在台风期间,平时风浪较小。

2)设计要素

本工程区域范围内,目前没有相应的测波资料,根据厦门气象站的实测资料推算出的设计风速经与五通测站同步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后得出设计风速,采用《海港水文规范》中的有限风区风成浪的计算得出规划工程区域前沿五十年一遇,设计高水位时的波要素如下:

设计高水位波要素

波要素

位置

主浪向

H1%(m)

H1/10(m)

T(s)

五通

ESE~SE

4.32

3.75

6.8

ENE~NE

3.48

3.04

5.9

S~SSE

4.54

3.94

7.2

奥头

ESE~SE

4.18

3.63

6.8

S~SSE

4.66

4.08

7.2

刘五店

S~SSE

3.98

3.46

6.6

本围堰工程与上述三点之间均有一定的距离,故设计波要素也有一定的差异,同时,本工程围堰建成后,围堰前的大面积滩涂将被作为回填料进行挖除,挖除后,前沿泥面将由现在的零米左右加深到-4.0m左右,故工程地点的设计波要素在缺乏资料条件下,先参照上述表中的数值取用。

(3)潮流

根据厦门同安湾水域内多次水文测验资料分析,本海流以潮流为主,径流影响很小,潮流性质属于正规半日潮,涨潮流向西北,落潮流向东南为典型的往复流。

据2003年6月同安湾水域112条垂线大小潮水文测验资料分析:

湾口区域和湾内涨落潮流接近,同为6小时左右,大小潮规律相同:

五通~刘五店近湾口海域的大潮期间落潮流历时接近,而小潮期间涨潮流历时长于落潮流历时。

实测海流大潮流速小于小潮流速,最大流速,最大流速多出现在表层和0.2H层。

海域实测海流最大涨潮流速109cm/s,流向319°;实测海流最大落潮流速104cm/s,流向137°。

1.1.3、动力地貌

(1)动力地貌特征

同安湾自高集海堤建成后,基本上是半封闭海湾,湾口朝向东南,口门宽3.6km,口外有大、小金门岛作屏障,海湾总面积91.66km2。

同安湾是沿NE、NW向断裂发育的潮汐汊道型港湾。

港湾形态和岸线走向与NE、NW向断裂方向一致,沿岸陆域只要为红土台地,间有小型海积平原低地和基岩残丘,湾顶北侧为河口冲击平原。

刘五店至奥头段东南-西北向延伸,水道顺直,宽4km左右,五通~奥头处最窄,宽约3km,主槽水深一般在10~15m,沿岸潮滩较为发育,多为平缓泥滩、砂泥滩,水域多礁石。

刘五店以北水道分汊,呈树枝状深入内陆达20m,中下枝主槽水深5~10m,沿岸潮滩宽阔,常为潮沟分割成片,低潮时大片淤泥潮滩出漏。

(2)泥砂特征

同安湾属强潮海湾,潮差由湾口向湾内逐渐递增,平均潮差4m。

湾内水域宽阔,纳潮量大,五通~奥头断面周日大潮涨量约8亿m3,潮汐动力强劲。

除湾口外,湾内基本不受外海波浪的影响,潮流是主动力,以往返流为主,潮流流速不大,属于水动力不太活跃的海区。

根据2003年6月水文测验资料,同安湾湾口断面深潮区流速最大,一般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

同安湾泥砂来源主要有河流供沙及陆域坡岸侵蚀来沙、海岸侵蚀供沙和海域来沙。

入湾河流主要有东溪和西溪等小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4亿m3,多年平均输砂量6.02万吨,而周边陆域侵蚀来沙年输入海湾的泥沙量为9.92万吨:

海岸侵蚀来沙年输沙量约为22.43万吨;海域来沙甚微;总的说来,湾内泥沙来源较少。

根据多年水文测验及卫片所示,同安湾总体含沙量小,一般情况下水体清澈,大风天时水体变得浑浊;平均含沙量具有大潮小于小潮的特点,从含沙量平面分布看,湾内各处相差不大,含沙量沿水深分布符合底层大、表层小的一般规律。

根据2003年6月实测资料统计分析:

测点最大含沙量为0.201km/m3,平均含沙量为0.042kg/m3。

同安湾旋沙颗粒组成以粉沙和粘土质粉沙为主,中值粒径变化范围为0.0078~0.0218mm,该海湾处于稳定、低能的动力环境。

同安湾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在潮坪浅滩和湾口深水区以细颗粒沉积物为主,主要物质为淤泥质混沙和粉沙质沙等沉积物,这种分布与湾内水动力环境是相关联的。

潮坪浅滩和湾口深水区水动力较弱,趋于单向积淤环境;潮汐通道和溪流入海河口水动力相对较强,具有冲刷分选能力。

(3)岸滩稳定性

同安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继同安汀溪水库之后,又于湾顶东溪和西溪口河建闸,入海径流减少:

自1964年以来,湾内进行大面积围垦,累计围垦面积33.99km2,减少纳潮面积达27.4%。

同安湾沿岸围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60年代)围垦面积14.11km2;围垦地点主要集中在同安湾东岸上游段,对同安湾的海洋水动力、沉积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落潮流速减少,细颗粒泥质沉积物回淤,滩地与水道年积淤达2~5cm,大片海底为淤泥覆盖。

第二阶段(70年代)围垦面积14.095km2,围垦地点13处,对同安湾的海洋水动力、沉积和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阶段(80~90年代)围垦面积3.43km2。

第四阶段根据厦门市建设需要,已围及拟围面积2.35km2。

同安湾的滩槽地貌类型单一,主要地貌类型为潮滩和冲刷槽,塑造该地貌类型的动力因素主要是潮流,其次是径流。

从上个世纪30年代至今,同安湾滩槽的基本格局没有大的变化。

根据水下地形图对比,同安湾西南部即高集海堤和东海域,滩槽自1955年高集海堤建成以后,一直处于缓慢淤积状态;湾北部的三个潮汐汊道,在大量挖沙与滩涂围垦的双重影响下,总体出现微冲的趋势;鳄鱼屿岛东西两侧自1938年至今,一直处于微冲状态,这可能与海域采沙有关;鳄鱼屿至湾口区,从1938~1975年出现微冲刷趋势,1976~2003年局部海域出现弱积淤趋势;湾口外海域自1938年以来,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同安湾具有有利的水深条件,是维护深水港的基本保障,天然状况淤泥轻微。

同安湾属低泥沙海湾,年来沙量不足40万吨,水体平均含沙量为0.042kg/m3。

地形对比表明,天然状态淤积轻微,以缓慢淤积为主,为缓慢淤积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卫片显示,海域水体悬沙主要来源于湾内沿岸小溪流携带泥沙,数量有限;刘五店~奥头段的海岸线和主槽位置稳定,深槽区潮流流速较大,泥沙不易沉降,使深槽得到较好的维持。

同安湾为天然深水良港规划围堰区域是同安湾潮汐涨落潮末端区域。

经数十年自然调整,受围垦建闸影响区段的水下地形与动力环境基本适应,淤积趋势趋缓。

综上所述,由于同安湾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且海域水体含沙量低,工程区域内基床开挖后泥沙回淤将比较缓慢。

1.2、工程地质

1.2.1、勘察地质量

根据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天津市地质工和勘察院和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06年5月编制的《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发展项目-围堰工程,工程地质斟察报告》(勘察阶段:

初步勘察)中的资料显示,区域内工程地质概述如下:

(1)地质构造

本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闽东燕山断裂带的长乐一诏安断裂带中段。

区内构造主要受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围堰沿线大多被第四系地层所覆盖。

据区域构构造资料,外围断裂构造主要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近东西向次之,其中与线路相距较近的主要有:

天马山北东向断裂,杏林湾北西向断裂及大帽山近东西向断裂。

(2)岩土特性

根据围堰沿线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沿线岩土体主要由素填土(Qme)、第四系全新统海积(Q4m)流泥,淤泥(淤泥混沙)、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l-pl)冲沙混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pl)粉质粘土、淤泥质土、第四系残积(Qel)粘性土、强风化花岗岩等组成。

1素填土(Qme):

分布在沿线西岸、道路及鱼塘岸埂(为人工修筑),厚度0.4~8.3m。

灰褐、灰红、灰黄等杂色,稍湿~很湿,松散状为主,由粘性土活泼少量硬化的淤泥土回填修筑而成,局部见有少量砖、瓦屑碎屑及有机质。

该层在部分已建堤、路、埂段已受过碾压作用,但大多数属高压缩性土,基本无强度。

2流泥(Q4m):

沿线广为分布,主要分布在表面,常年受海水水流的作用,海水退潮后,就地沉积下来,其厚度一般为0.2~0.5m,呈灰~浅灰色,流塑状、饱和、成分由粘、粉粒组成。

该层属高压缩性土,基本无强度。

3淤泥(淤泥混沙)(Q4m):

沿线均有分布,本次揭露厚度一般为1~3m,(其中ZK3最厚为7.9m),灰~深灰色,流塑为主,成分由粘、粉粒及约含30%~50%的砂颗粒组成,见有腐殖质及贝壳。

该层属高压缩性土,强度低,容许承载力f=30~50kpa。

4砂混淤泥(Q4m):

围堰沿钻孔ZK51、ZK53、ZK74~83、ZK86孔中有分布,,厚度1~3m最大(3.6m),呈灰~深灰色,流塑状,成分由粘、粉、砂粒组成。

含泥量一般小于30%。

该层属高压缩性土,强度低,容许承载力f=50~70kpa。

5中砂混粘性土(Q4al-pl):

线路内部分钻孔有揭露(ZK30、ZK35、ZK39、ZK74、ZK75、ZK77~83、ZK87),揭露厚度一般1~3.9m。

呈灰黄~灰白色,可塑状,成份主要由约30~40%粘粉粒和约25~35%中粗砂石英砂等组成,局部砂含量梢有变动,该层属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一般较高,容许承载力f=170~200pa。

6粉质粘土(粘土)(Q3al-pl):

线路大部分钻孔分布,揭露厚度一般1~3m。

属高压缩性土,呈灰黄或灰白色,硬塑状为主,成份主要由粘粉粒及约10%的粒砾和约15%中粗粒石英砂组成,局部地段相变为粘土,另外因生成环境不同,于ZK4、ZK8两孔分布有软塑状的粘土。

该层属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一般较高,容许承载力f=180~220kpa。

粘土(Qel)(6a):

沿线仅集美段的ZK4、ZK8分布(分布在⑥层中)厚度分别为6m、3.3m,顶板埋深分别为3m(标高-2.75m)、1.3m(标高-1.53m),灰色为主、软塑为主、成份主要由粘、粉粒组成,手捏无砂感,刀切面光滑。

该层属高压缩性土,强度低,容许承载力f=130~160kpa。

7残积粘性土(Qel):

围堰沿线均有分布(绝大部分未揭穿),揭露厚度一般大于3m,变化较大。

呈紫红、灰黄或灰白色,可塑状,该层系花岗岩风化产物,成份主要由长石矿物风化的粘、粉粒、石英砂和少量云母碎屑组成,其中粒砂颗粒含量10~30%不等,中粗砂颗粒含量10~20%,该层天然状态下力学强度一般~较高,容许承载力f=180~210kpa。

但该层又属特殊性土,具有泡水易软化、甭解,使强度降低的不良特性。

8强风化花岗岩:

本次勘察仅在潘涂处的ZK74~ZK77、ZK81~ZK83等孔有揭露,地层埋藏较浅,为4~5m,呈灰色等为主的花斑色,母岩成份中大部分长石已成为粘性土状,部份石英也有风化,钻进取芯为砂状,该层从成理来说:

与残积土相近,也同样也具有泡水易软化、甭解,使强度降低的不良特性。

该层天然状态下力学强度一般~较高,容许承载力f=350~450kpa。

根据地质报告,工程区域除表层有软弱淤泥、淤泥混沙等层外,下卧良好的持力层⑦残积粘性土,残积粘性土的顶标高一般在-3.0~-6.0之间,可作为围堰结构的良好持力层,但该层又属特殊土,具有泡水易软化、甭解,使强度降低的不良特性,为此要求基槽开挖后,尽快进行基床回填,缩短地基的暴露时间。

1.2.2、地震

厦门地区位于华南地震区北部,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段,但历史上区内未发生过破坏性的地震,遭受震害主要是区外强震的波及。

自公元963年以来,外围对厦门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强震共有6次。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区划一览表,本地区位于抗震设裂度7度区,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建筑物地震设防烈度按7级设计。

三、工程结构概况

3.1、结构选型

G标:

东接F标、西接环东海域滨海旅游道路(凤林至后田段)工程,北至同集路以南区,总面积为98115m2,共分12个区(G-1~G-12)。

该区域陆域形成采用吹填淤泥、砂,地基加固采用排水固结预压法,竖向排水通道采用施打设塑料排水板,预压荷载为真空预压。

四、工程用水、用电

4.1、工程用水

本工程周边邻近城市和村镇,水资源丰富,其水质和水量均能满足本工程要求。

业主提供的施工用水接口在本工程现场范围内,施工用水管径为100mm。

4.2、工程用电

本工程施工用电比较便利。

业主提供的施工用电接口在本工程现场范围内。

此外我们将自备250KW发电机30台。

五、交通情况

丙洲海域综合整治工程G标段东接F标、西接环东海域滨海旅游道路(凤林至后田段)工程,北至同集路以南区,总面积为98115m2。

可通过附近道路直接进入城市交通网。

本工程临海,施工船只可直接进入取砂现场,十分方便。

第2节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方法

丙洲海域综合整治工程F标段施工内容多、技术含量高、施工工期紧,要求施工的人员数量及机械设备种类多、材料用量大、施工质量高,因此,我单位一旦中标本合同段,将把该工程作为全单位重点,保质、保量完成本工程施工。

一、人员动员

若我单位中标,我们将利用1天时间进行施工总动员,主要内容为:

讲述本合同段的施工概况、工程特点、总体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施工计划和注意事项,明确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强化工期、质量意识和安全环保意识,强调本合同段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具体要求,做好前期技术准备工作及船机设备调遣准备工作。

施工动员将逐级进行,普及全体职工,确保参加建设本工程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士气,按期、优质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我单位人员已基本在全单位范围内选择确定,主要人员均参加过诸多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

项目部先遣人员20人,将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2天内到场,进场后立即进行首级控制网复测、临时结构加工准备、驻地建设、电力线路建设等工作,并联系购买材料等为临时工程和主体工程的顺利展开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及附近村民的关系。

后期主要施工人员将按照劳动力计划分批如期到场,并尽快展开工作面,确保后进场人员进场后即可满负荷工作。

二、机械设备动员

若我单位中标,本工程所需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将主要从我单位内部调配,部分为租赁和新购,并将根据施工进度设备分期分批进场,另外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增加。

同时,我单位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5天内,将组织第一批施工先期使用的机械设备到场,首批设备主要包括测量、试验仪器等,进场后迅速进行测量放样、场地清理等工作。

在收到中标通知书的7天内吹填船到达施工现场,随后的施工设备均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半个月进场,主要机械设备包括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电焊机、砂浆机、发电机等,以满足不同阶段施工需要。

详见附表一及附表二。

三、人员进场

参加本项目施工的人员将在全单位范围内选调,其主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均参加过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具有较为丰富的围海造地施工的经验,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人员将分期分批进场。

四、设备进场

为确保工程质量,根据施工现场条件、气象条件及施工工期要求,我单位将利用自身力量调用适应于本合同的施工大型施工机械,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分批分期进场,均采用水上和陆上运输至施工现场。

详见附表二《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五、材料进场

土工布、土工格栅、塑料排水板等材料经市区道路运至施工现场。

 

第二章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材料)情况描述及进场计划

一、总体安排规划

本回填造地工程项目大,所需材料种类多、量也大。

我单位长期在厦门施工,日积月累,已经形成了非常庞大的物资采购网络。

因而,材料采购供应是有保证的。

对于工程所需的地材如块石、土、中粗砂、碎石等,我单位在当地有较多的地材供应合作商,地材来源也有保证。

二、投入的主要物资情况描述及进场计划

2.1水泥及砂石料(水泥稳定碎石层用)

这三种材料均是浇注混凝土时所需,本工程共有水泥稳定碎石402726m3,数量较多。

拟直接在现场进行拌制。

计划是从工程开工后第3个月开始,历时55天。

2.2回填材料

本工程所需回填材料较多,因此若一旦我单位中标,我公司便开始着手联系地材供应商,勘察料场的材质情况及规模,确定块石、回填中粗砂、土的来源。

 

附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材料)进场计划表(见下表)。

物资

名称

块石

(m3)

中粗砂

(万m3)

水泥(t)

碎石

(m3)

土工布

(万m2)

排水板

(万m)

密封膜

(万m2)

土工

格栅

(万m2)

竹笆

(万m2)

回填土(万m3)

第1个月

550000

100

25

4

第2个月

150

30

14

第3个月

50

10100

98560

9

30

第4个月

70

10100

98560

0.7

第5个月

50

45

35

第6个月

80

200

60

35

第7个月

40

60

250

50

38

10

第8个月

6208

60

75

114

70

第9个月

26.7

22

15.6

12.4

230

第10个月

460

第10.5个月

100

 

第三章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描述及进场计划

一、总体安排规划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投入的工程机械设备应能满足工期的需要,又能充分考虑到大型工程机械设备进出场费用的摊销与该设备在现场工作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

因而,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及进场计划与施工计划及各自承担的工程数量密切相关。

1.1、主要船舶进场方案

本工程取砂区距吹填区的最短排距6公里,最远排距8公里。

为满足工程要求,拟同时投入一艘3500m3/h绞吸式挖泥船、一艘1450m3/h绞吸式挖泥船、2艘8m3抓斗船到该项吹填工程施工中。

在开工后7天之内4条作业船舶进场,进行定位、接管等施工准备作业工作。

当排距为5公里时,由一条3500m 3/h绞吸式挖泥船单船施工,将从取砂区开挖的泥土,通过6公里的排泥管线,直接排入吹填区。

当排距为8公里和10公里时,采用一条1450m 3/h绞吸式挖泥船和1艘13m3抓斗船、2艘8m3抓斗船,配以6条500m3自航泥驳运输,二次接力的方式,将泥土排入吹填区。

二次接力的存砂坑布置在G标段的取砂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