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569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docx

《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docx

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测试卷

(二)

(全卷120分,120分钟完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确凿(zháo胡骑(jì)伫立(chù)参差不齐(cī)

B、惬意(qiè)讪笑(shàn)污秽(huì)浑身解数(xiè)

C、归省(shěng)嫉妒(jí)字帖(tiè)鲜为人知(xiān)

D、重荷(hè)嗔视(chēn)炽痛(zhì)气冲斗牛(dòu)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A、签赏菜畦契而不舍人声鼎沸

B、花圃塑气可歌可泣来势凶凶

C、蓦然彷徨义愤填膺妇孺皆知

D、晦暗收敛叱宅风云锋芒必露

3、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个案件很复杂,真可谓扑朔迷离。

B、他炯炯有神地弹奏着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几个字是对市长牛玉儒一生最好的评价。

D、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大家群策群力的讨论,使七

(1)班逐步走向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C、家乡的春天简直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D、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共8分)

5、工整、准确书写每一句诗。

①,云从窗里出。

②深林人不知,。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

④,凭君传语报平安。

⑤,青山独归远。

⑥有约不来过夜半,。

⑦江山代有才人出,。

⑧,寒光照铁衣。

三、古诗词欣赏(每小题5分,共15分)

(一)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7、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2分)

(二)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

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2分)

9、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分)

意象:

意境:

情感:

(三)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11、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四、名著阅读(每小题5分,共10分)

(一)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从那里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了令人兴奋的力量。

 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

“再讲一个!

”“好,好,再讲一个!

“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

“‘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

’”

 讲着,外祖母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和我一起听故事的还有船上的水手们,都是些留着胡子的高大的男人。

他们夸赞外祖母讲得好,要求:

  “再讲一个,老太太!

 还说:

“走,跟我们一起去吃晚饭!

 餐桌上,他们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不过,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因为船上有一个人,禁止所有的人吃水果,他看见了会毫不犹豫地夺过水果来给你扔到河里去的。

这个人穿的衣服有点像警察的制服,上面钉着铜扣子,整天像喝得醉乎乎的,人们都躲着他。

12、上面文字选自 ,作者是                  。

13、文段中的“我”是指谁?

                     

14、这一情节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怎样的生活态度?

(2分)

(二)名著片段阅读,读后回答问题。

(4分)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15、上面一段文字出自名著《》,该名著的作者是。

(2分)

16、选段中的“裙钗”指的是__________(人名)。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请简述缘由(30字左右)(3分)

缘由:

五、课内现代文阅读(共39分)

(一)阅读《邓稼先》节选

“我不能走”(10分)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

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

平沙无垠,敻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

“此古战场也!

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层出不穷。

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几时从父亲口中尝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陷于任人宰割的时代。

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7、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意见什么事?

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

(3分)

18、这段文字开头的《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分)

 

19、请在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它的作用。

(3分)

20、文段结尾的歌词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何作用?

(2分)

(二)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问题。

(11分)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

  ④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⑤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⑥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⑦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⑧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21、选文第一、二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2分)

22、概括选文中体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哪三件事。

(3分)

23、第③自然段中的“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是指声音的高低吗?

你怎样理解?

(3分)

24、请在选文中找出描写闻一多先生形象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3分)

(三)阅读《社戏》节选(18分)

①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B、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点  )开船,在桥石上一( 磕   ),( 退后 )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25、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

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2分)

26、“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27、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A、作用:

 

B、作用:

28、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

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3分)

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29、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下画上横线。

(4分)

第一段:

(活泼 轻松)

第二段:

(急切 焦虑)

第三段:

(惘然 陶醉)

30、第二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

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分)

哪些角度描写景:

景物描写的作用:

六、课内文言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