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惠南中学1819学度度高二年第四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361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惠南中学1819学度度高二年第四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惠南中学1819学度度高二年第四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惠南中学1819学度度高二年第四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惠南中学1819学度度高二年第四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惠南中学1819学度度高二年第四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惠南中学1819学度度高二年第四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语文.docx

《福建惠南中学1819学度度高二年第四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惠南中学1819学度度高二年第四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惠南中学1819学度度高二年第四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语文.docx

福建惠南中学1819学度度高二年第四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语文

福建惠南中学18-19学度度高二年第四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2018.7.2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 苟非吾之所有,                    。

〔苏轼《赤壁赋》〕

(3)                    ,相逢为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4) 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6〕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

为童子时,尝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

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

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

道人乃耳语甫曰:

“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

”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

“不愿也”。

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

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

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因此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

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

“臣不才,愿以死自效。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

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

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

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

既败,京师震恐。

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

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

因此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

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

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媐〔xī〕:

嬉戏。

②瘗〔yì〕:

埋葬③窭〔jǜ〕:

贫穷。

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道人濒行濒:

临近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

寄居

C.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

步兵D.因此权贵人争咎甫咎:

责怪

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甫失败缘故的一组是〔〕3分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④⑤D、③④⑥

4、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兵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情愿学习。

B、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特别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C、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叔伯门客尽管喜爱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

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

乞其术,师事之。

〔3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6分〕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作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1〕颔联景物描写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2分〕

答:

〔2〕请从虚和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妙处及表达的情感。

〔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子夜》〕〔10分〕

7.以下各项中对作品故情况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面对朱吟秋丝厂遇到的困难,吴荪甫为挽救民族工业,及时出手相助,要求杜竹斋在原来借出的8万之上再借7万给朱吟秋,但要以干茧抵押,三个月为期。

B.冯云卿濒临破产时,何慎庵登门拜访,献上“美人计”,即劝说女儿冯眉卿去探听赵伯韬的隐秘,以便翻本赚钱。

这与冯云卿的打算不谋而合,再加上姨太太说女儿在外不检点,更坚决了他的打算。

C.屠维岳用反间计宣布开除姚金凤,提升薛宝珠,结果薛被认为是真正走狗,姚回到工厂接着充当屠的走狗,工潮得以平息。

D.玛金和蔡真是闸北丝厂总罢工的领导者,在陈月娥汇报了裕华丝厂车间的情形及姚金凤家会议之后,她们认识不统一。

蔡真决定先罢工再冲厂,玛金认为还要再考虑。

E.在交易所里,听到王和甫报告说——开盘公债又涨了,吴荪甫便大喊抛空,情急之下,昏厥过去,被救醒之后,依旧要求抛空。

孙吉人不管吴荪甫怎么样坚持不肯走,硬是把他送到家里去。

8.简答题〔5分〕

请描述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景。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论语》中的两那么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6分〕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

子曰:

“子欲无言。

”子贡曰:

“子如不言,那么小子何述焉?

”子曰: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许多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2分〕

〔2〕依照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那么,并加以评析。

〔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2题。

〔9分〕

文化交流中,我们欠缺什么

盛宁

国内常听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此一种说法。

这应该是指文化的价值表达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假设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差不多存在价值。

也正是在那个意义上,全球化时代仍需要的是文化的多元、文化的差异和文化的互动。

然而,当我们认识到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差异性之后,我们假如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认为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这可能又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一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缺乏一种深层次、辩证的思考。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之因此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不同文化之因此能够交流,我觉得是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确信还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

毫无疑问,中国具有她的一个独特而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但我们必须明智地承认,这一文化事实上并不具有一种为其他民族欣然领受和仿效的妨碍力。

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文化、包括在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将那些不仅具有优秀的民族特点、而且能将这些民族特点上升为具有普世性精神价值的文化遗产发掘、清理出来,让如此的文化加入到今天能够为世界大多数民众所认同、欣赏,并化为己有的价值体系之中,那么这些文化才能变成是“世界的”共同文化财富。

在此我不禁想到我们长期以来的对外文化宣传。

不管是我们走出去办文化展览,依旧在家里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宾朋游客,几乎是千篇一律的长城、故宫、兵马俑、京剧、烤鸭、熊猫……而当我们看到外国友人对我们的大好河山,对我们种种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啧啧赞美的时候,我们便自得地以为人家对中国文化表示了认同。

殊不知,这种第一眼的赞许事实上与真正的文化认同还有相当的距离。

真正的“文化认同”是什么?

在我看来,那应该是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所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感召力和妨碍力,它应该表达为一种普世性的价值观,一种能让人心悦诚服、欣然领受、乐于付诸实践的价值观。

长城、故宫、兵马俑、丽江古城和苏州园林等这些文化遗产和景观,当然美轮美奂,令人赏心悦目,然而,所有这些历史的文化遗产,却并不能自然地等同于你今天的文化实践和文化妨碍力。

遗憾的是,我们——特别是负责文化宣传的有关部门和机构——关于这一点还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

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谈及他亲历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和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感受。

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依照当地的民意测验,中国馆在“最想去看的馆”一项中排在第二位。

然而,那次世博会上的中国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些中国风景名胜的照片灯箱,再确实是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一个中国人登上月球的幻想式模型,最后是一具标注着针灸穴位的人体模具,边上放了一些中药。

结果,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几乎特别少有人在馆内的某一个角落停下脚步,都只是用了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

而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中国馆显然也是做出了努力,但在宣传理念上依旧没有太大的改观。

当时,世博会的大门口有一个电脑屏幕,上面标示出如今此刻到哪一个国家馆需要在门口等候多少时间,那块屏幕不啻成了各国文化魅力的一块竞赛牌,譬如,法国三小时,韩国三个半小时,日本四小时,而中国馆门口却差不多不需要等候。

余秋雨说,这两次世博会上的窘境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的几个重大弊病:

〔1〕自以为特别懂中华文化,却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吸引人的中华文化的象征图像,找出来的都那么枯燥和简陋;〔2〕几乎不明白当代国际的高层审美趋向,把各国观众都幻想成了“爱国老华侨”;(3)连那些最发达的国家也小心翼翼地请出了全国一流的文化智者来设计自己国家的文化窗口,而我们显然变成了某政府部门下属的一个行政行为,越是层层审查就越是平庸刻板;(4)盲目高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以为展馆的主体内容——满壁浮雕、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珠算和出土文物会让各国观众停步仰望。

因此,我们与德国馆相比,缺少了智慧的巧思;与法国馆相比,缺少了自嘲的幽默;与日本馆相比,缺少面对以后的创新;与韩国馆相比,缺少通俗的亲切和漂亮……加在一起,中国馆严峻地欠缺智慧,欠缺创新,欠缺想象,欠缺亲切,欠缺互动。

这诸多的“欠缺”合在一起,反映了我们在认识上缺乏一种文化的自觉,这确实是忽略了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结果有意无意地将民族价值置于人类普世价值之上,造成了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障碍。

10.从文本上看,以下不能表达“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说法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文化的价值表达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假设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差不多存在价值。

B、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因此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

C、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展出的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

D、世博会德国馆所表达的巧思、法国馆所表达的幽默、日本馆所表达的创新、韩国馆所表达的通俗的亲切和漂亮……

11.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汉诺威世博会期间,观众“排队”进中国馆,说明对中国馆有期待;“匆匆走过”说明他们对中国馆的展出内容不认同。

B、尽管也做出努力,但因在宣传理念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外国观众对中国馆一点也不感兴趣。

C、余秋雨认为,政府部门层层审查的行政行为导致的文化窗口设计的平庸刻板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缘故之一。

D、余秋雨认为,盲目高估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缘故之一。

12、在对文化价值的认识上,作者不完全认同“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这种观点,从文本中看,缘故是什么?

〔3分〕

〔二〕文学类、有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此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乙)有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张露

假如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

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特别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

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他的学生,闻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大师在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

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意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

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

执教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差不多功。

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纳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进展,人们也可不能不记得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了艺术团体“春柳社”。

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

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观赏。

他说看了那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

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间的20多首诗词编成书卷。

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许多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

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

“叔同先生词,那么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丏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

“做一样,像一样。

”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奇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那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13.以下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表达出他的“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主张。

C.李叔同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奇的血液。

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在教课时采纳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D.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如此的现实,李叔同终于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诗词创作中能够看出来。

E.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

他严谨但并不拘泥,对此,作者的评价是“做一样,像一样”。

14.文中夏丏尊先生说李叔同“做一样,像一样”。

哪些地方能表达出那个特点?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15.文末说:

“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作者如此说的缘故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3分〕

在先秦,要紧有这几种人格理想: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孔子人格;锋芒必露、正义在胸的孟子人格;独往独来、不〔lìn〕去留的庄子人格。

这些人格是值得后人效尤的。

项目

指出原处

回答以下问题

错别字

锋芒必露

订正:

拼音

lìn

填写:

用词不当

效尤

订正:

17、依照下面的内容,为下面这那么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2个字〕〔3分〕

据台湾媒体报道,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的愿望回到台湾。

宋楚瑜说,这次访问期间看到大陆的特别多变化,也看到大陆乡亲和我们一样,都情愿追求和平。

答:

18.阅读下面两那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7分〕

材料一:

据《信息时报》12月25日报道,为让学生珍惜生命,广东近年来陆续开设死亡教育课程,授课的内容不仅有写遗书、立遗嘱、撰墓志铭,学生还要到殡仪馆、敬老院、临终关怀病区等场所去实地感知、考察、了解死亡面貌。

材料二:

《齐鲁晚报》11月3日报道,某中学老师让高一学生集体写遗书,引起轩然大波。

在我国“死亡”关于人们是避讳的。

在家庭中,人们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死亡”,确实是为了防止孩子目睹死亡而引起焦虑、不安与恐惧。

针对上面两那么材料,提出自己观点,并简要分析。

〔150字左右〕

答:

【五】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依照要求作文。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那么有一段妙谈: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能够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话虽说得刻薄一些,但也大体不差,现代社会,缺了这片“树叶”,还真是寸步难行。

但看现在的招聘广告,你假如没有一两片像样的“树叶”,人家理都可不能理你。

无怪乎时下真文凭大贬值,假文凭满天飞,文凭买卖红红火火。

但也有网友在网上如此发帖:

事实上文凭只是是一张火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

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明老板并不太关怀你是如何来的,只关怀你会干什么。

依照以上两段材料,请你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许多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惠南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第四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

语文答题卷

命题者:

张淑秀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2018.7.2

题号

1-5

6

7-8

9

10-12

13-15

16-18

19

得分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2〕

〔3〕〔4〕

〔5〕〔6〕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3、〔〕4、〔〕

5.〔1〕〔3分〕

〔2〕〔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1〕〔2分〕

〔2〕〔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子夜》〕〔10分〕

7、〔〕〔5分〕

8、〔5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1〕〔2分〕

〔2〕〔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

10、〔〕11、〔〕

12、

 

〔二〕文学类、有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选〔〕13、〔〕〔5分〕

14、〔4分〕

 

15、〔6分〕

 

【四】语言运用〔13分〕

16、〔3分〕〔1〕错别字订正:

〔2〕lìn

〔3〕“效尤”订正:

17、〔3分〕

18、〔7分〕

 

【五】写作〔7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