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728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x

《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x

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预习中自学重点字词并掌握其音 、形、意。

因地制宜、自出心裁、重峦叠嶂、俯仰生姿、嶙峋、镂空、别具匠心、斟酌。

2、学生可以在文本中找出美感的字词句并体会其中的美。

3、教师讲解及文本细读提升学生对建筑物的鉴赏能力,了解中国“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4、学生能努力运用贴切的形容词对图画般的景物进行细致描绘,体现这种图画美。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当堂检测完成对基础字词的积累。

2、运用粗读、精度相结合的方式圈点勾画出文本体现的建筑美,运用旁批完成对体现美的词语的品析鉴赏。

3、运用多媒体及古筝乐曲配以精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典的审美追求,提升自身对于建筑物的鉴赏能力,加深对于“美”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中国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能懂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依据课文行文思路以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江苏有这样一句俗话: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究竟有多美,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苏州园林》,了解苏州园林的美。

说到园林,你们应该都不知道吧,我来告诉大家:

园林,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或居住的环境。

你们想像一下你心中的园林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近美丽的苏州,真实的感受一下苏州园林之美。

请大家欣赏苏州园林图片资料。

苏州城历史悠久,苏州有的园林距今2600多年, 经过历代修建,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

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

 1997年12月,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ní焕之》。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三、整体感知

1、注音、

轩榭( xuān xiè)池沼(zhǎo)对称(chèn)重峦叠嶂(luán)(zhàng) 

 丘壑 (hè)模(mú)样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镂(lòu)空

 阑干 ( lán       )鉴赏(jiàn shǎng)斟酌(zhēn zhuó)

2、解词

鉴赏  :

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

因:

依据;制:

制定;宜:

适当的措施。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 :

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

轩  榭:

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池沼:

天然的水池子。

 

败笔 :

 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 分。

 

对称:

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重峦叠嶂:

重重叠叠的山峰。

峦:

连着的山。

嶂:

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阅历:

由经历得来的知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丘壑  :

山丘和水沟。

比喻心中构思好的腹稿或设计样式。

模样:

表示约略的情况

雷同:

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俯仰生姿:

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相间:

 一个隔着一个。

嶙峋:

 枯瘦的样子。

镂空:

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3、结构层次

第一段(第1、2节),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第二段(第3——9节),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其中,第3—6节是第一层,围绕四个”讲究”分别加以具体说明;第7——9节是第二层,从园林角落、门窗图案、屋室装饰等方面说明也没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第三段(第10节),总说苏州园林该说的还有许多。

四、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和影响,请同学们找找看?

苏州园林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

讨论明确:

标本”一词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影响和作用。

总的印象是: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讲读第一段(第2节):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或共同点是“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做的?

讨论明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

其中,“布局”指整体,“配合”、“映衬”指部分,“层次”指次序。

这些词语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建造时很重视整体上的安排,局部上景物的分工配合,远、近景色的次序这些问题。

3、学习第二段第一层(第3—6节)

老师谈话:

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总体特征的详细说明。

3---6小节是从整体上来介绍园林的,7----9是从局部来介绍的,所以我们可以把第二段分为两层来学习。

现在学习第一层。

1).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

讨论明确: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加以说明。

把古代的宫殿、现代的一般住房与苏州园林相比较,并把前两者比成是图案画,后者是美术画,突出了苏州园林之美。

2).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的?

讨论明确:

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重峦叠

嶂”写出了假山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

“高低屈曲”状写出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

艺术不可复制,技术通过努力可以学到,这两个词生动准确的说明了苏州园林的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讲究各种景物的配合的?

讨论明确:

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俯仰生姿”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

“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作者先作正面解说,一个

“俯仰生姿”,道出了各种树木的美丽姿态,两个“相间”,说明这里鲜花不败春常在。

这些词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4)、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

讨论明确:

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4、第三段,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作者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5、第四段:

分析说明层次。

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

艺术追求的是“活”、是灵动,最忌讳“死”。

因自然本身不是整齐划一、工整呆板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品貌各异、个性纷呈,变化无常,曲折万端。

其次写池沼。

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动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

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本段采用 总分式结构形式。

6、第5自然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逐句分析:

第一句是中心句。

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

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

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穿插了描写和议论。

如二、三句即是描写,后面的“古老”“盘曲磷峋”“满眼的珠光宝气”等也是描写性的。

这些描写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自然之趣,富有画意。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这句是议论,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符合中国的绘画艺术美。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的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7、第6自然段:

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正是在这隔与不隔之间,体现了深邃幽远含蓄之美。

给人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惊奇感。

又给人以“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自然之趣和幽深之思。

这便是“隔而不隔、界而不界”美之所在吧。

8、课文第3、4、5、6段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这是重点,故作详细说明。

9、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

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

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

(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10、讨论第7自然段首句的作用。

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1、末段结尾有何特点?

用寥寥数语作结,留有余地,引人回味,从而更好地表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12、讨论本文说明的顺序

      从全文看:

整体——局部;总说——分说;概括——具体。

      从部分看:

主要——次要; 大处——小处

13、本文的结构形式:

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多方面加以说明。

  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各段中也有显示,可任选一段作分析。

14、探究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1).打比方:

如第3段“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的特点——自然之趣。

第5段:

打比方:

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2).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如第5段以“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蔓,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第7段:

列举了三例:

“阶砌旁边……”,“墙上……”,窗前……。

举例时注意使用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

一个“栽”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蔓延”一词表现爬山虎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3).作比较,第1段:

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第3段作者还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4)摹状貌。

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5)分类别 

   第2段: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6)作引用:

第4段: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5、重点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1)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以第5段为例分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第l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

      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相映成趣的情态,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

      第4句是议论,阐明了这样栽种的理由及艺术效果。

      第5句描写了几个园里古老的藤蔓,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再举出课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进行分析。

  如第l段中的议论、第7段中的描写等,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2)用词准确、精当、周密

    A、准确运用副词、动词、数词及附加语: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大多”“极少”用得很有分寸,不因其“多”或“少”而忽略例外的情况,哪怕这个例外是个别的,也要在文字中表现出来。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

因为要求得“完美”,所以用了“务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总”“一切”等准确的词语,因为要构成“完美”的图画,所以“绝不容许”“伤美”“欠美”。

这样准确说明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

    B、用词严密,紧扣中心,前后呼应:

第3段: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第7段的中心句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接着用“阶砌旁边”“墙上”“墙壁”紧扣“每个角落”,用“栽”“蔓延”“补”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匠师们心机之巧,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又紧扣“图画美”的中心,突出了苏州园林处处是画,美不胜收的特征。

第9段: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C、用词精当,概括性强:

      第l段中“标本”一词,准确地概括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第2段中“务必使……完美的图画”一句在内容上高度概括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结构上又充分体现了领起下文的作用。

   (3)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排比(第2段) 设问(第3段) 比喻(第3段)

     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正是因为作者在说明中运用了形象的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油然而生“眷念”之情。

小结:

本文的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从而可以看出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是充满情趣的。

五、写作特点

1、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凡说明文,总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说明。

在这篇序文中就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⑴比较说明:

在介绍布局的时候,把苏州园林跟宫殿和一般住房相比较,一个绝不讲究对称,一个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样一比较,苏州园林不对称的布局特点就更加鲜明了。

文中介绍园林中的花草树木,“没有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

”这既是比喻又是跟外国式的花园相比较,写出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表现了我们民族的特有风格。

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的时候,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这是因为在它的周围有苍翠的树,鲜艳的花卉,使人在幽静闲适的环境中依然有丰富多彩的感觉,所以没有彩绘的必要。

如果这本画册是彩色的,读者一定会同意这样的指点。

⑵比喻说明,这种形象化的手法便于读者理解和欣赏画面。

作者把整个苏州园林比喻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如: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在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又如:

“有几个园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引人入胜的画面一幅接着一幅,在作者文字说明的指导下,园林和画,游览者和园林似乎已融为一体了,使我们深深地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在介绍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时,作者又用图案画和美术作比喻,强调苏州园林在布局上追求的是自然之趣,虽为人工建造,却尽量任其自然,不露斧凿的痕迹。

这又提醒读者如何进一步欣赏苏州园林,欣赏这本画册。

⑶引用说明:

在写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观赏池沼里养的金鱼或各色的鲤鱼时,作者引用了《汉乐府·江南》里的诗句:

“鱼戏莲叶间”,我们仿佛看到清澈的水中,鱼儿嬉戏着,似与游者相乐;同时又感到游览者以鱼自比,悠然自得的情趣。

⑷分类说明:

作者在总述园林特色的(3~9)七段文字中,就是从建筑布局、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和廊子、角落、门窗、颜色等方面层次分明地介绍了各个侧面,使我们对园林的全貌有了完整具体的印象,为我们提供了鉴赏图片的角度和线索。

2、构思缜密,脉络清楚: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逐步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对景物布置分类剖析,先作鸟瞰式的叙述,后作局部景物的详细说明和生动勾勒,前后提挈,互相照应,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

文章先指出苏州园林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即让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以此总领全文。

然后时时紧扣这一特点,逐层展开说明园林的画意主要是从讲究景物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这四个方面体现出来,还表现在局部景物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和屋内陈饰的色彩美这三个方面。

这些分析处处照应开头,经过反复说明,园林处处皆画这一特点已经被清楚揭示出来,至此文章也就戛然而止,显得刚劲挺拨,干脆利落。

3、说明准确,叙述生动

本文旨在对苏州园林作一般介绍,因此它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特点,并以精炼的语言加以说明,既有提纲挈领式的概括,又有条分缕析式的叙述,把苏州园林的特色说得非常透彻,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文章不象游记那样,站在固定的观察点赏览景物或者移步换形,景随人迁。

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描述景物时,时间上纵观一年四季变化,空间上俯瞰全园每人角落,既不说明观察的特定时间,也看不出特定的观察点,好象中国画中透视画法一样。

这样写便于更全面地介绍苏州园林,突出苏州园林的总体形象,符合说明文的特点。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用词准确,表现力很强。

如写廊子和花墙: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砖砌”说明质地,“各式”说明花样,“镂空”说明种类,清楚地说明了图案的样子。

“无所依傍”形象地写出了廊子外形。

类似这样的例子,全文触目皆是。

4、叙议互见,记中寓理

文章在叙述园林景物布置的时候,常常以中国画绘画原理分析它的建筑艺术,又以建筑艺术印证绘画原理,有叙有议,叙议互见,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建筑成就,也学会怎样欣赏美,受到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

例如,文章分析了苏州园林怎样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树木的映衬,这实际上跟绘画中使不同景物互相衬托、彼此辉映是同一道理。

在绘画中,不同景物的比较对照,常常会收到相辅相成、相反相生的巨大的艺术效果,更有助于揭示千姿百态、争奇竞秀的自然面貌。

文章说的是园林,观众却由此可以晓悟绘画原理,丰富了知识,受到美的陶冶。

六、全文总结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之美,充分显示出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苏州园林,源远流长,闻名全国,誉满世界,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七、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