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套导学案.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套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套导学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套导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套导学案
必修一导学案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一宇宙
1.河外星系和同一级别。
地球
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183℃。
请分析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2.2009年7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象。
日全食发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2007年上海)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
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例2](2008江苏)读“示意图”回答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三)太阳是太阳系的天体,它的占整个太阳99.86%。
太阳.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活动强烈时可扰乱地球层,影响地面通信。
②太阳③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地球两极上空大气发光,形成现象。
[难点探究]读P6图1-1-12:
(1)太阳活动:
黑子层耀。
1.人们接打手机有时发生信号断续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2007年上海)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的太空探测器拍摄到太阳三维图像,人类首次可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
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五、冲A+高峰
一选择题
1.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地球约有
A.8万光年B.1亿千米C.100亿光年D.150亿光年
A.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于扰D.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读“太阳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
AC,。
2用箭头在公转轨道上表示地球的公转
3小行星带在星和星填字母轨道之间。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昼夜更替及晨昏线。
3.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一地球自转1.地球自转的方向从三个方面来:
从看;从北极上空看,地;从南极上空看,地球。
.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3.地球自转的速度
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点。
2线速度因的不同。
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
昼夜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是个的球体
(2)晨昏线昼夜交替的周期晨线和昏线的判
(3)晨昏
①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②晨昏线只在春秋分日时经线重合。
③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地球自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1)地转偏向的规律(3)地转偏向力: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难点探究3]读P13图1-2-5:
(1)判断地转偏向时关键是物体“前方”运动。
我们可以用左右手定则来判别:
展平手掌(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使四指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则大拇指方向为物体实际运动方向(偏转方向)。
四、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纬度相同的地区,高山顶上与山下相比,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同吗?
2.我国已有四个卫星发射基地(酒泉、太原、西昌、海南文昌),文昌基地有什么优势?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2008广东)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理解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2.了解时区的划分,理解区时和日界线的含义。
3.能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三产生时差
1.地方时概念:
经同经度每隔,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1°,地方时相差分钟。
.时区
1全球个时区经度。
2中时区也叫零时区,以经线为中央经线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依次划15°依次.国际标时
1.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吗?
2.有一对双胞胎,人们从出生时间上看,发现弟弟比哥哥还大一天。
这种情况可能吗?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关于地方时,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A.地方时是因地理纬度而变化的时刻B.地方时是因地理经度而变化的时刻
C.上海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的时刻要早D.北京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
[例2](2003年江苏高考题)读北球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
A.8时B.9时C.15时D.16时A+高峰
(一)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2.一架飞机由我国上海东区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8区,飞行14小时到()
A.10月2日15B.10月2日3时C.10月115时D.10月13时
.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
A.季节相同B.自转角速度相同C.昼夜长短相同D.地方4.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完成下
1地球表面的自转角速度,除外,其余
2请在图右下角弧线一端添画箭头以表示地
3地球表面各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变化规律。
4图示各点中,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5.读图回答:
1A点所在地的经度此A点是点2图中B点
3A点向B点运动时,先是向4自转一周,A比B所路程,A的线速度比B6.读“太阳光示1①和②2经线①为度,②为
3A点所北京时间为时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3.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方向自向
2.公转轨道1形状:
接近正圆的,太阳位于其中的一2近日点和远日点:
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7月初,地球与太阳4.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65日69分10秒,。
北极上空极上空间的夹角2.有人说北极星对于地平面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你能证明一下吗?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当地球运动至图所示的甲处时,是北半球A.春分日?
B.夏至日?
?
C.秋分日?
D.冬至日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三)正午太阳高度
1.一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纬度变化规律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90°向南春、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两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距离太阳直射点纬差相同的两地,正午太阳[难点探究1]读图1-3-6:
①说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就意味着当地当时的地方时为点。
太阳直射点总是位于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上。
②通过右图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
春秋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③计算某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
两地间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例如:
夏至日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2)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包括赤道)。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包括赤道)。
春分日和秋分日:
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为。
[难点探究2]分析P22图1-4-7:
(1)春秋分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其地理纬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与春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当地,哪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哪一天达到最小值?
上课的今天之后的一段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还是变小?
2.正午的时候,我们的家乡树影朝哪?
哪一天正午树影的长度最长?
哪一天最短?
3.为了高效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面板要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
哪一天面板与地面的倾角最大?
4.为了保证每一幢楼的底层住户都能得到充分的光照,南北两排楼房之间要保持足够的间距。
这个间距的长短决定于哪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以我国为例)?
南京与北京相比,哪个城市的楼间距应该大一些?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2007江苏)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图1为该地“某日太12:
40,树影遮挡地-5题。
.该地位于
A.45N,110EB.2134′N,110°E
C.45N,130ED.2l34′N,130°E
(2).这一天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掌握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1北半球夏半年:
①时间是自日至夜;③夏至
2北半球冬半年:
①时间是自日至夜③冬至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赤道上,全年昼夜赤道上,全年昼夜
1.上课的今天,我们当地处于冬半年还是夏半年?
昼夜长短状况怎样?
日出是在6点之前还是6点以后?
日落呢?
2.今天往后,昼长在变长还是变短?
日出日落时刻如何变化?
3.日出时刻=夜长/2=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2006高考综合卷)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南北移动造成了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下图中的斜线部分表示黑夜,其中能反映上海地区白天最短的是[例2](2008江苏)读“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此时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A.正北0:
00B.正北12:
00C.正南0:
00D.正南12:
00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及五带的划分方法。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五)四季的更替2.地区差异:
1低纬度地区:
2高纬度地区:
3中纬度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昼正午太阳高度,昼1]四季的天文意义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太阳高度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太阳高度的季节;春秋季是冬夏季的过渡季节。
[难点探究2]四季的气候意义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候均温≥22℃);冬季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候均温<10℃);春秋季是冬夏季的过渡季节。
(六)五带的划分
1.五带是指。
2.划分天文五带的界线是和。
3.五带的天文特征:
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温带则上述现象都没有。
[难点探究3]读图1-3-11:
(1)我国传统四季的划分是以、、、为起点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位于春夏秋冬四季的中点。
(2)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吻合,并便于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北温带的国家将月划为春季、月划为夏季、月划为秋季、月划为冬季。
1月和7月分别是冬季和夏季气候的代表月份。
[难点探究4]读P19图1-3-12:
(1)天文五带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哪一带?
(2)五带的范围大小决定于黄赤交角,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了,则五带中,带范围将变大,带范围将变小。
(3)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上哪些地理现象将不存在?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在天文五带中,哪一地带比较适于人类的生活和居住?
2.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是相反的。
现在北半球是什么季节?
南半球是什么季节?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下列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例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速度:
快一慢一快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
大一小一大
C.南半球昼长的变化:
短一长一短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
大一小一大
A+高峰
(一)选择题
1.当太阳直射在11N上时
A.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B.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
C.南纬79南有极夜现象D.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分和秋分,全球昼夜等长B.夏至日与冬至日,分别是北半球与南半球昼最长的一天
C.昼夜变化最大的地方是南北两极D.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昼最长
.下列四幅图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我国某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3534′,春分日,热水器集热板的最佳倾角a应为
A.3534′B.3lC.59D.5426′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5题。
地点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5.(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
1判断、D地的地理纬度:
C,D。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夏至日北京时间下午1时整,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地观测到旗杆的影长最短,并测得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735°。
完成下列要求:
1该地的纬度是,经度是。
2图是太阳高填代号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1.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判断两点之间的方位关系以及河流流向、道路走向等。
2.学会利用罗盘,能读出罗盘上的方向与方位角。
3.学会利用太阳或北极星辨别方向,知道不同季节日出日落的方位不同。
4.学会利用手表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判断正南方向。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一)利用地图辨别方向
1.地图上无任何方向标记,遵循“上下,2.利用“指向标定
指向标是地图上专门用来标明地图方向
3.在经纬网定向
经线指示方向。
纬线指示方向。
二利用罗盘辨别方向
照准――保持仪器水平――读数。
即:
在保持罗盘水平状态下,将刻度盘上的0指向目标。
根据指北针在刻度盘上的读数,确定目300°,记作300°,表明目标位于观测者的西北方三利用辨别方向
1.
1.今天,我们当地日出时太阳位于什么方向?
日落呢?
2.晴朗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你知道北极星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吗?
3.在野外还可以利用树木断口的年轮来判别方向,树木年轮与方向有什么关系?
4.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民居正房大门通常都是朝向什么方向的?
为什么?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1.下面图中,A在B的方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下是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
1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
AB的BC的走向。
2甲村位于乙村方向上。
3右图中公路走向变化是:
由AB的BC的走向。
4在右图中甲村位于乙村方向上。
一单元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
A.我国北方城市电扇脱销B.公转速度较慢
.沈阳冰雪路面行走困难D.大连海滨游泳者络绎不绝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此时
A.M地的昼比N地昼长
B.M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N地
C.M地的自转线速度比N地小,但角速度大
D.N地在一年中的昼夜变化比M地大
3.如下图能正确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正午4.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地点自转速度都相同B.南北极0,其余各处向赤道方向逐渐增大
C.地球自转线速度广州比沈阳快,角速度相同D.纬度不同,自转的线速度一定不同
.当太阳直射北纬10,地球上正午太阳高
A.北纬30B.南纬40C.北纬40D.南纬50如图中弧线表示晨昏线的一段,阴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45W.2326′S
B.45E.0C.45E.2326′S
D.45W.0.上图中的晨昏线转绘到以极地为中心如下图上,正确的是8.右图为地球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
此时,赤道与晨昏度分别为A.45E、135WB.0、180C.135E、45WD.60E、120W二综合题9.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用字母A标出太阳直射点。
2此图所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日,太,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的纬
3此日自南极圈向北极圈昼越来越,现象。
4再过几天,地球将运行到公转轨道的近或远点附近,这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越快或。
.下甲、乙、丙三图反映了地处不同指北半球,下同的阳A或B表示。
回答问题:
1根据阳光照射方向判断,图所示房图所示房屋地处北回归线
2甲图中反映冬至日阳光照射情况的A或B;乙图中阳光反映的是冬至日阳反映的是冬至日阳11.读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后回1甲图期为,晨线的经度是。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3此刻,上海的区时为点,此日北京。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学习目标1.三大类岩石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1.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知道三大类岩石。
3.了解矿物及岩石名称。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圈层特点。
2.三大类岩石。
3.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二、知识体系构建
(一)地球的圈层构造
1.地球内部三大圈层:
、、。
分界线:
和。
2.软流层:
位于,由物质组成,是的重要发源地
(二)岩石圈的组成
A.岩石按成因分类:
1.岩浆岩:
例如:
、成因:
2.沉积岩:
例如:
、成因:
3.变质岩:
例如:
、成因:
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就是三大类岩石之间的过程,即由岩浆形成各类,又到形成新岩浆的过程。
三、重、难点突破
1.辨析:
地壳、地幔、软流层、岩石圈的相互关系
2.三类岩石的区别
⑴能记录地球历史的是,该类岩石具有和,被分别称为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该类岩石是各类岩石或沉积物在(内力作用或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⑵岩浆岩一定是冷却凝固而成的。
⑶变质岩是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变质作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⑷三类岩石可相互转化。
如石灰岩变质成,页岩变质成,花岗岩变质成。
(P28)
3.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
四、典题剖析
[例1](2005年上海高考题)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花岗岩、玄武岩B.石灰岩、砂岩C.石英岩、大理岩D.大理岩、石灰岩.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例3](2009江苏)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Ⅱ、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题。
.北京奥运金牌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③C.④D.⑤
.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B.Ⅱ――③.Ⅲ――⑤D.⑥――I
五、学后反思――(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不足、缺憾)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学习目标1.地表形态变化内外力因素
2.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3.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3.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4.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2.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二、知识体系构建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外力作用2.地质构造P32
褶皱之背斜:
岩层,地貌上常形成;褶皱之向斜:
岩层,地貌上常形成;地形倒置后,背斜,向斜,原因。
断层常形成和。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地下水在处较易找到,隧道、水库等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
3.外力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流水作用①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易形成或
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和风力作用冰川作用三、重、难点突破
1.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的辨证关系2.背斜、向斜与地形的辨证关系;
3.外力(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与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表现形式的辨别;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不可忽视
四、典题剖析
[例1]2008江苏必修测试读图,完成~题。
1.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①?
?
?
?
?
?
?
?
?
B.②?
?
?
?
?
?
?
?
?
?
C.③?
?
?
?
?
?
?
?
?
D.④.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
?
?
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
?
?
?
D.流水堆积第节
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学习目标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组织学生利用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做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二、知识体系构建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P35
1.低层大气主要成分的作用: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水汽与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对流层:
主要直接热源是,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天气现象。
3.平流层:
大气增温的原理,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天气现象。
4.高层大气:
该层80―500KM高空有,人类用之。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
⑵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能量集中在部分(长波辐射)
⑶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的部分
(三)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1.近地面大气(主要是和)强烈吸收地面释放的;
2.大气通过把热量还给了地面,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三、重、难点突破
1.对流层的特点(主要直接热源―温度垂直变化―大气运动―天气状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重点理解热量传递的主要环节)
3.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抓住最关键环节---大气逆辐射)
4.辨析天气状况对气温的影响(例如:
昼晴夜晴温差较大)
四、典题剖析
[例1](2008江苏必修测试)读图4,完成~题。
.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
?
?
?
B.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