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943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docx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docx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

一、填空题

1.温毒类温病的卫分证候是以       为主症,并伴有           特征。

2.对温毒类温病治疗时,除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外,尤须强调         法的运用,且在内服药治疗同时,配合       法。

3.烂喉痧初起咽喉红肿而未糜烂者,可用        吹喉。

4.锡类散具有            之作用,适宜烂喉痧之              者。

二、选择题

 

(一)A型

5.将温毒作为九种温病之一,认为“诸温夹毒,秽浊太甚”的医家是(    )

A、吴又可     

B、张景岳   

C、丁甘仁   

D、吴鞠通   

E、叶天士

6.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面红肿,全身酸楚,目赤,咽痛,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其治法是(   )

A、疏风泄热     

B、化湿解毒   

C、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D、泻火解毒,疏风消肿     

E、疏风透表,宣肺利咽

7.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

其治疗最适宜的处方是(   )

A、普济消毒饮     

B、银翘白虎汤      

C、黄连解毒汤    

D、清咽栀豉汤

E、黄芩汤

8.身热如焚,气促而促,烦躁口渴,咽痛,目赤,头面及耳周红肿,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短少,舌赤苔黄,脉数,其治疗宜用(   )

A、普济消毒饮     

B、黄连解毒汤    

C、清咽栀豉汤     

D、调胃承气汤

E、通圣消毒散

9.大头瘟初起,头面红肿热痛而未成脓时,可使用下列何方外敷(     )

A、碧玉散       

B、金黄散   

C、玉钥匙         

D、锡类散

E、珠黄散

10.下列何药不是“三黄二香散”的组成药(    )

A、 黄连     

B、 黄芩     

C、 大黄     

D、 黄柏     

E、没药

11.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状物突起,苔黄燥,脉洪数。

其辨证是(  )

A、卫营同病     

B、邪在卫分,波及营分       

C、气分热毒波及营分

D、气血两燔     

E、气营血证候俱全

12.壮热,汗多,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气道阻塞,声哑气急,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其治疗最适宜的处方是( )

A、普济消毒饮    

B、清咽栀豉汤      

C、黄连解毒汤    

D、清瘟败毒饮

E、凉营清气汤

13.下列哪组药物是普济消毒饮组方成分(    )

A、 黄芩、大黄    

B、 黄柏、黄连    

C、 黄芩、黄连   

D、黄柏、大黄   

E、黄柏、黄芩

14.下列哪个不是大头瘟后期证的症状(    )

A、头面红肿消失     

B、口干唇干      

C、皮肤干燥脱屑      

D、脉细数    

E、舌干

15.患者,35岁,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

其诊断是(   )

A、大头瘟,毒盛肺胃   

B、大头瘟,风热毒邪犯卫  

C、烂喉痧,毒燔气营(血)

D、烂喉痧,温热毒邪犯卫    

E、烂喉痧,毒壅上焦

16.患者,31岁,初憎寒壮热,继而头面红肿热痛,咽痛,经治疗证情好转,头面红肿热痛也消失,但仍有口渴欲饮,咽干,目干涩,唇干红,舌红少津,脉细微数,其治疗宜选用(   )

A、调胃承气汤   

B、增液汤     

C、增液承气汤     

D、七鲜育阴汤

E、翘荷汤

17.患者,5岁,咽喉红肿糜烂,气道阻塞,声哑气急,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渴,烦躁,舌绛干燥,遍起芒刺,形如杨梅,脉细数,其诊断是(   )

A、春温,气营(血)两燔     

B、风温,气血两燔  

C、烂喉痧,毒燔气营(血)

D、烂喉痧,毒壅上焦       

E、大头瘟,毒盛肺胃

18.患者,6岁,初起憎寒发热,继而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溃烂,肌肤丹痧,经治疗后壮热已退,惟午后低热,口干唇燥,肌肤丹痧消退,而出现干燥皮屑,咽喉肿疼糜烂已渐减轻,舌红而干,脉细数。

其诊断是(   )

A、春温,邪留阴分      

B、风温,肺胃阴伤     

C、大头瘟,胃阴耗伤

D、春温,肝肾阴虚      

E、烂喉痧,余毒伤阴

(二)B型

A、三黄二香散       

B、金黄散   

C、玉钥匙         

D、锡类散

E、珠黄散

19.大头瘟初起,头面红肿热痛而未成脓时,可使用外敷药为(   )

20.大头瘟热毒炽盛肺胃而头面红肿热痛时,可使用外敷药为(   )

A、普济消毒饮

B、余氏清心凉膈散

C、清咽栀豉汤

D、凉营清气汤

E、通圣消毒散

21.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

宜选用(    )

22.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状物突起,苔黄燥,脉洪数。

宜选用(    )

A、清气解毒凉营退疹

B、清气凉营(血),解毒救阴

C、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D、清胃解毒,凉血化斑

E、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

23.初起憎寒发热,继而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溃烂,肌肤丹痧隐隐,舌红赤,可见珠状突起,苔白而干,脉浮数,其治疗方法是(   )

24.壮热,汗多,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气道阻塞,声哑气急,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绛干燥,遍起芒刺,壮如杨梅,脉细数,其治疗方法是(   )

A、舌红,苔薄黄

B、舌红,苔薄白

C、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

D、舌红,苔黄腻

E、舌红而干

25.温热时毒气分不解,深入营分,出现毒燔气营(血),其舌象可见(    )

26.温热时毒后期,余毒伤阴,其舌象可见(    )

(三)X型

27.通圣消毒散是由下列哪些药物组成(    )

A、防风、川芎、白芷、银花、连翘      

B、玄参、僵蚕、升麻、柴胡、陈皮

C、牛蒡子、山栀子、滑石、芒硝,生大黄   

D、桔梗、甘草、犀角、葱白

E、大青叶、薄荷、淡豆豉

28.大头瘟,毒盛肺胃的辨证要点有(     )

A、壮热口渴     

B、丹痧密布    

C、头面焮肿疼痛      

D、咽喉疼痛糜烂

E、舌红苔黄

29.烂喉痧、大头瘟后期证相同之处有(    )

A、发热消失     

B、口干唇干      

C、皮肤干燥脱屑      

D、脉细数    

E、舌干

30.温毒类温病邪在卫分,其治疗禁忌为(    )

A、禁宣肺泄热    

B、禁凉营透疹    

C、忌疏风消肿   

D、忌早用纯苦寒  

E、禁辛温发散

三、改错题

31.普济消毒饮是由黄芩、黄连、玄参、连翘、大青叶、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桔梗、升麻、柴胡、银花、生甘草等药组成。

32.初起憎寒壮热,继而头面红肿热痛,咽痛,经治疗证情减轻。

现身热已退,头面焮肿消失,口渴,欲饮,纳呆,咽干,目干涩,唇干红,舌干少津,苔少,脉细微数,其诊断为:

烂喉痧,余毒伤阴,方用薛氏五叶芦根汤。

四、简答题

33.何谓“肌肤丹痧”?

34.请简述“大头瘟”风热毒邪犯卫的临床表现,治法和常用处方的方名。

35.请简述温毒类温病与一般温病治疗上有何不同?

五、问答题

36.请述三黄二香散、金黄散、玉钥匙、锡类散的临床运用。

37.请述烂喉痧、大头瘟后期病机、证治之异同。

六、病案分析题

38.病某,男性,9岁,1月4日突然出现恶寒发热,头面微红肿,咽痛。

症状日渐加重,1月7日来诊时发热(T39.2℃)无恶寒,口渴烦躁,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加甚,身无红疹,舌红,苔黄,脉数。

(请写出诊断,辨证,病情分析,提出治法,拟出处方。

39.病某,女性,10岁,1月2日突然出现恶寒发热,头面微红肿,咽不适,症状日见加甚,1月7日来诊时见高热(T39.1℃)无恶寒,气促而促,烦躁口渴,头面红肿热痛加甚,目赤,双耳周红肿,大便干结,二日未行,小便短赤,舌赤苔黄,脉数实。

(请写出诊断,证型,病情分析,提出治疗方法,拟出处方。

40.病某,女性,8岁,1月2日突然发病,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溃烂,肌肤红色疹点隐约可见。

1月4日来诊时,高热(T39.5℃),汗多,口渴欲饮,烦躁不安,咽喉红肿糜烂,气道阻塞,声哑气急,间见神昏谵语,喉间痰鸣,肌肤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若杨梅,脉细数。

(请写出诊断,辨证,病情分析,提出治法,拟出处方)

答案

一、填空题

1.憎寒壮热  局部肿毒

2.清热解毒  外治;

3.玉钥匙

4.清热解毒,化腐生新 咽喉红肿而糜烂

二、选择题

 

(一)A型

5.D。

答案分析:

吴鞠通《温病条辨》,他认为温毒作为九种温病之一,其临床表现除具有一般温病特点外,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特征。

6.E。

答案分析:

根据恶寒发热,全身酸楚,头面红肿等为辨证要点,此乃风热时毒侵犯肺卫,故疏风透表,宣肺利咽。

7.A。

答案分析:

壮热烦渴,头面焮肿疼痛明显,舌红苔黄等应为大头瘟之毒盛肺胃,故用普济消毒饮。

8.E。

答案分析:

除身热如焚,头面焮赤肿痛等症状外,还有大便秘结,属于大头瘟之毒盛肺胃、热结肠腑,故用通圣消毒散。

9.B。

答案分析:

玉钥匙、锡类散用于烂喉痧;珠黄散为化痰内服药;碧玉散为清热利湿内服药。

10.B。

答案分析:

三黄二香散组成为黄连、大黄、黄柏、乳香、没药,而无黄芩。

11.C。

答案分析:

本证既无恶寒发热、脉浮等卫分证表现,也无斑疹密布、出血等血分证表现。

12.E。

答案分析:

本证既有壮热,汗多,口渴,烦躁等气分证,又有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干绛遍起芒刺等营血分证,应为烂喉痧毒燔气营(血)。

13.C。

答案分析:

普济消毒饮中没有黄柏、大黄。

14.C。

答案分析:

大头瘟无肌肤丹痧的症状,故后期亦无皮肤干燥脱屑。

15.A。

答案分析:

本证无咽喉糜烂,肌肤丹痧等,应属大头瘟,且无表证和营(血)证。

16.D。

答案分析:

本证为大头瘟后期,胃阴耗伤,故用七鲜育阴汤。

17.C。

答案分析:

气分见壮热,汗多,口渴,烦躁;营(血)分见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舌绛干燥,遍起芒刺,形如杨梅。

18.E。

答案分析:

烂喉痧,余毒未尽故低热;肺胃阴伤则口干唇燥,干燥皮屑。

(二)B型

19.B。

答案分析:

玉钥匙、锡类散用于烂喉痧;三黄二香散大头瘟热毒炽盛肺胃而头面红肿热痛。

20.A。

答案分析:

金黄散用于头面红肿热痛而未成脓;玉钥匙、锡类散用于烂喉痧。

21.A。

答案分析:

根据壮热烦渴,头面焮肿疼痛明显,舌红苔黄症状,本证属大头瘟毒盛肺胃,故用普济消毒饮。

22.B。

答案分析:

根据壮热不恶寒,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露等症状,本证属烂喉痧毒壅上焦,余氏清心凉膈散主之。

23.E。

答案分析:

本证属烂喉痧温热毒邪犯卫,治宜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

24.B。

答案分析:

本证既有壮热,汗多,口渴,烦躁等气分证,又有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干绛遍起芒刺等营血分证,本证属烂喉痧毒燔气营(血),治宜清气凉营(血),解毒救阴。

25.C。

答案分析:

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为热入营(血)的舌象。

26.E。

答案分析:

舌红而干为阴液耗伤的舌象。

(三)X型

27.ACDE。

答案分析:

通圣消毒散的组成为:

防风、川芎、白芷、银花、连翘、牛蒡子、山栀子、桔梗、甘草、犀角、葱白、大青叶、薄荷、淡豆豉、滑石、芒硝、生大黄。

没有玄参、僵蚕、升麻、柴胡、陈皮。

28.ACE。

答案分析:

丹痧密布、咽喉疼痛糜烂为烂喉痧的特征。

29.BDE。

答案分析:

烂喉痧后期仍有低热,大头瘟则无皮肤干燥脱屑。

30.ABC。

答案分析:

本病初期早用纯苦寒易遏邪;本病为温热毒邪,辛温发散可助热化火。

三、改错题

31.改为:

普济消毒饮是由黄芩、黄连、玄参、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桔梗、升麻、柴胡、陈皮、生甘草组成。

答案分析:

普济消毒饮无大青叶、银花。

32.改为:

其诊断为:

大头瘟,胃阴耗伤,方用七鲜育阴汤。

答案分析:

头面红肿热痛属大头瘟的特征。

薛氏五叶芦根汤则用于湿温病之湿热之邪未尽。

四、简答题

33.肌肤丹痧是指皮肤布有红色的痧疹,扪之碍手,退后有皮屑。

34.大头瘟邪犯肺卫的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热势不甚,无汗或少汗,头痛,头面红肿,全身酸楚,目赤,咽痛,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其治法为疏风透表,宣肺利咽,方用加味葱豉桔梗汤。

35.温毒类温病是感受风热时毒或温热时毒为患,因其致病因素既有六淫温邪的性质,又有攻冲走窜和蕴结壅滞的特点,故这类温病除了具有一般温病的临床表现外,还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或发斑疹等特点。

因此,治疗既要针对病因审因论治,又要针对肿毒特征注意清热解毒。

此外,其局部症状明显,故要配合清热解毒、行瘀止痛之外敷方,以增强内服药之功效。

五、问答题

36.三黄二香散、金黄散、玉钥匙、锡类散均为温毒类温病的局部用方。

其中,三黄二香散、金黄散用于大头瘟的局部外敷;玉钥匙、锡类散则用于烂喉痧之吹喉。

金黄散多用于大头瘟初起,头面红肿热痛而未成脓之时,有清热消散之效;三黄二香散因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作用,而用于大头瘟头面红肿热痛明显者。

玉钥匙具有清热利咽,定痛消肿作用,可用于喉痧初起咽喉红肿而未糜烂者;锡类散则适宜喉痧之咽喉红肿而糜烂者,具有清热解毒,化腐生新之作用。

37.大头瘟、烂喉痧后期多见肺胃阴伤表现,由于致病温毒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大头瘟由于其营血分传变较烂喉痧相对为少,而以头面红肿为局部特征,故后期一般无发热;烂喉痧后期则常留有余邪而出现午后低热,因其局部症状为肌肤丹痧,后期则表现为皮肤干燥而脱屑。

治疗上,大头瘟以滋养胃阴为主,方用七鲜育阴汤;烂喉痧则在滋阴生津基础上,兼清余热,使用清咽养营汤。

六、病案分析题

38.诊断:

大头瘟

辨证:

毒盛肺胃

分析:

根据其发病季节在1月(冬季)和初起表现为风热毒邪犯卫,尤其具有头面红肿之局部症状,本病可诊为大头瘟。

风热时毒侵犯肺卫,肺卫之邪不解,则内传气分,表现为邪热壅于肺胃。

热毒炽盛,充斥肺胃则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咽喉疼痛加剧;头为诸阳之会,风热时毒上窜,壅结头面脉络,则见头面焮肿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皆里热毒盛之征象。

治法:

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处方:

普济消毒饮加减

黄芩8,黄连3,玄参12,连翘10,板蓝根15,马勃5,牛蒡子10,薄荷5,僵蚕6,桔梗5,升麻5,柴胡5,陈皮4,甘草4

 另用三黄二香散局部外敷红肿处。

39.诊断:

大头瘟

辨证:

毒壅肺胃,热结肠腑

分析:

发病季节在冬季、具有头面红肿之局部症状等,可诊为大头瘟。

病变初起为风热时毒侵犯肺卫,之后病情日见加重,邪从肺卫进入气分,风热时毒壅结肺胃形成毒壅肺胃,热结肠腑证。

肺热壅盛则身热气粗而促;胃热津伤则烦热口渴,小便热赤短少;邪毒壅滞肠腑则大便秘结;肺胃热毒上攻头面则头面焮赤肿痛,咽痛、目赤;舌苔黄,脉数是肺胃热毒炽盛之征象。

治法:

清透热毒,攻下泄热

方用通圣消毒散

防风、川芎、白芷、银花、连翘、牛蒡子、山栀子、滑石各12克,芒硝、生大

黄、桔梗、甘草各6克,水牛角20克,大青叶10克,薄荷4克,淡豆豉8克,每日一剂,复渣。

另用三黄二香散局部外敷红肿处。

40.诊断:

烂喉痧

辨证:

毒燔气营(血)

分析:

病者为8岁患儿,发病于冬季,具有咽喉红肿糜烂及肌肤丹痧等特征,可诊为烂喉痧。

气分邪毒炽盛,则见壮热,汗出,口渴,烦躁;营(血)分热毒炽盛,故见肌肤丹痧,红晕如斑;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等,为热灼营阴之征。

故本病辨证为毒燔气营(血)。

治法:

清气凉营,解毒救阴

方用凉营清气汤

水牛角30(先煎)、鲜石斛10、黑山栀10、丹皮10、鲜生地15、薄荷叶6、黄连6、赤芍12、玄参10、生石膏30(先煎)、生甘草4、连翘10、鲜竹叶6、茅根10、芦根12。

另用锡类散吹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