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试题集最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930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试题集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科学试题集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科学试题集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科学试题集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科学试题集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试题集最新.docx

《小学科学试题集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试题集最新.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试题集最新.docx

小学科学试题集最新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2、凸透镜有放大、_、_的作用。

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_、_三部分。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

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_、_五种营养成分。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

_、_和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

(二)、选择(10分,每题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萼片、雄蕊、雌蕊、花瓣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鸟类B、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D、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白糖、油B、食盐、沙C氧气、白糖D、白糖、沙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先看后闻再尝B先看后尝再闻C先尝后看再闻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

、科学方法。

3、

4、

5、

6、

7、

8、

9、

1、

A、

C、

2、

A、

3、

A、

4、

A、

5、

6、

A、

7、

A、

8、

A、

9、

A、

它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

分)

()。

B、萼片、花瓣、雌蕊、

D萼片、

雄蕊、花瓣、

()。

昆虫

()。

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C辐射现象D、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五种B、六种C七种D无数种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无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中间和两端B中间或两端C

D萝卜

()。

两端D、

雄蕊

雌蕊

()。

()。

直射现象

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

(三)简答。

(40分,每题8分)

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

()。

从正面盖上灯帽从侧面盖上灯帽从侧面盖上灯帽

1、

2、

3、

4、

5、

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四)、案例分析(10分)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

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

"不,老师,应该是15颗。

"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

"不,是16颗。

"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

"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

"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

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

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

(一)、填空

科学精神、科学概念、

成像、聚光

杨利伟

叶片、叶柄、叶脉

温度、温度计、液体热胀冷缩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袁隆平

沉淀过滤消毒

1、

2、

3、

4、

5、

6、

7、

8、

9、

 

(二)、选择

1、A2、D3、C4、A5、B6、A7、C8、D9、C10、C

(三)、简答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答:

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

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答:

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天空中的云,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

4、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答:

植物的叶子中的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

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意义:

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答:

《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

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

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润,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

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四)、案例分析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

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

的说法:

"不,老师,应该是15颗。

"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

"不,是16颗。

"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

"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

"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

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

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

(说明:

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

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参考。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1、自然科学课程体系的中心概念是

A环境保护B、人与自然C、科学、技术与社会D、科学方法

2、现行的浙江省自然科学教材共有六册,其中第六册分必修本和选修本两类。

每一册的编写都有一个主题,下列那一个主题最适合第二册

神奇的大自然B、物质和运动C、生命运动D、自然原理的运用兴趣、态度、意志等等属于自然科学课程的哪一教学目标认知B、技能C、科学方法D、思想情感根据对科学教育本质功能的认识,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B、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自身下列不属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的是自然界的层次结构B、自然界的无限发展自然界的相互作用D、人类要征服自然为了研究用基因重组方法所产生的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有人计划进行如下的实验:

A、

3、

A、

4、

A、

C、

5、

A、

C、

6、

第一步:

从癌症患者身上取得癌细胞,并培养此种细胞第二步:

给培养中的癌细胞添加干扰素第三步:

观察干扰素是否对癌细胞的生长带来变化上述的实验计划存在不足之处。

下列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法中,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①观察在培养时没有添加干扰素的癌细胞生长情况

③直接给癌症患者注射干扰素,进行临床实验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③

7、如图所示是将铁(相对原子质量56)、锌(65)、铝(27)、银(108)分别插入足量的CuSO4

溶液后,金属溶解的质量与析出金属的质量关系。

图中直线a表示

A锌B、铁C、铝D、银

8、在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当

P片从a向b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A、

B、

C、

D、

9、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值的变化倍数各不等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将变大,两者的比值不变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将变小,两者的比值不变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值的比值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到“热”,下面三句话中的热各表示什么物理量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

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你如何理解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并运用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案例来阐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

C、

D、

二、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每空3分,共30分)

11、《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对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均作了具体规定,其中认知目标分为了解、和;技能操作目标分为练习、

12、自然科学课程是综合课程,其学科知识体系与原来分科的学科体系相比,有了本质的不同。

自然科学的内容安排以“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线索展开。

具体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时,课程安排了横向的三个水平和纵向的三条线索。

横向的第一水平为

第一册,让学生综合地认识;第二水平是第

册,用分析的方法分别学习生命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第三水平学习现代综合科学的基础知识,是更高层次上的综合。

纵向的第一条线索是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包括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的特性和物质结构;第二条线索是对的认识,包括运动的普遍性、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运动

的前进性以及运动状态的量度——能量;第三条线索是

三、问答题(本题有2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30分,共40分)

13、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和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观都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请简要地评价这两种观点。

14、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界定为:

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

方式?

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展探究性学习

 

D10

二、简答题(本题有

11、理解掌握初步学会学会接受

12、保护自然,保护自身自然形态和自然现象(或自然界)

二、三、四自然界物质运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三、问答题(本题有2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30分,共40分)

13、略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念试题及参考答案

原州区教研室李萍芳

一、填空

1、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2、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3、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和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4、传统的科学教学目标一直以(认知)为中心,教师大多关注怎么教可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达成度,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

5、探究法的基本程序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6、科学中的实证意识即(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的结论是经得起证实,也经得起证伪)。

7、“示范—模仿”教学法属于与(习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教学方法。

8、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

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9、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方式)。

10、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科学习惯)。

11、逻辑思维就是(指科学都是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经得起实证的检验,也经得起逻辑

的检验)。

12、质疑精神是指(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它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向前发展)。

13、教学方法的施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

14、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15、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16、科学课程资源,广义地说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7、合作学习中我们一般需要制订(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交流)等规则。

18、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

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19、英国学者将教学方法定义为:

教师为促进学生的(学习),组织全班学生,向学生进行(讲解)与应用(教学媒介)时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20、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而定。

21、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22、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克拉克)和(斯塔尔)把教学方法定义为:

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的方法,分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两部分。

23、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步骤是选择问题、(提出假说)、(实施探究)、解释结论、评价反思。

24、知识发现式探究式学习,就是要学生亲历知识“发现”的过程,主动参与知识构建。

一般程序是:

从已知的学习内容岀发f(收集信息)f处理信息f分析综合f(得岀结论)。

25、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演示法、观察法属于通过(直观)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

26、对于科学本质的界定,就小学科学课而言,它从(实证意识)、(逻辑思维)、(质疑精神)三方面体现科学本质。

27、课时教学目标设定时应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来表述。

教师)和(学生)

28、20世纪80年代苏联对教学方法定义为:

为达到教育目的而调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

29、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讲授、谈话、演示属于以(教师的传授)活动为主的方法。

30、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方式有:

(问题讨论式)、知识发现式、(实验探索式)等。

31、语言传递法、直观显示法、实践操作法分别是以(语言)、(视觉形象)、(动觉刺激)为信息载体的。

3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33、《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岀: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34、((情境)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属于与调节情感活动有关的教学方法。

35、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步骤:

(选择问题)、提岀假说、(实施探究)、解释结论、评价反思。

36、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岀解释的各种方式。

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37、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

制订(规则)。

组织教育活动的规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简洁)越好。

38、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层次。

39、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习方式。

40、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异和互补性。

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

41、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的(团队)意识。

可操作)性,即选择问题要适合

42、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

所选择的问题要具有自己的(实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

43、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44、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最大的发展。

45、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标准)。

46、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

(组间同

47、合作教学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首先遵循(组内异质)、质)的原则。

)而制定的教学

48、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教学任务)之上,为实现(教学目的

方案。

二、简答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涉及哪三方面?

答: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涉及这三方面:

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对与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怎样才能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答:

一、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

三、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3、《教育大辞典》对教学方法的定义作岀了哪两种解释?

答:

《教育大辞典》对教学方法作如下两种解释:

①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实践的统称。

可运用于一切学科和年级。

②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4、判断课堂生成教育资源是否有益的标准是什么?

答:

一看其是否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是判断是否与本来的教学活动相关

三是分析它可能产生的教育意义、价值是否与原来的教学目标一致,或者说是否能产生更大

的教育意义或价值。

5、教学方法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

第一类:

以教师的传授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讲授、谈话、演示等。

第二类: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读书、讨论、实验、实习作业、研究等。

6、交流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

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为集体智慧。

a、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

答:

交流是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即

它带来视界的敞亮。

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

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

“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岀来,让别人理解。

这种“说”的能力包括:

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提供练习的机会。

b尊重别人的发言

尊重别人的发言,就是“听”,就是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听”是一种涵养,也是一种学

习的技巧。

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岀别人说的重点、问题。

C、小声交流

小声交流的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互相干扰。

7、教学方法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哪三类?

答:

第一类:

通过语言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

第二类:

通过直观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演示法、观察法等。

第三类:

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信息的方法,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法等。

也有人以语言、视觉形象、动觉刺激为信息载体,依次分得与上述相同的三类:

语言传递法、直观显示法、实践操作法。

8、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指哪些?

答:

主要指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

9、为什么课时目标设定时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

10、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方面?

答:

关于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国内有学者对此作过专门的论述,有六个方面:

①教学任务;

②教学内容;③教学允许的时间;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

平等);⑤教师本人的特色(善写、善说、善于用实验说明问题等);⑥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经济状

况。

17、在小学科学课材料准备中,后续材料有什么作用?

答:

后续材料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并使学生在逐渐复杂的问题中思维活动步

步深入,步步推进,继而给人以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发现。

那么教师可以从哪几方

18、只有让学生置于互动式的合作学习氛围中才能实现有效的合作,面关注学生的互动?

答:

教师可以从这几方面关注学生的互动:

一是关注学生的表达;二是关注学生的倾听。

19、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以提出(发现)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以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认识作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以事实和证据作为科学解释的依据;以合作学习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以全方位的开放作为探究学习的前提;以探究的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

所以通过学生倾听别人的想法,等等。

20、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倾听?

答:

因为在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

之间的相互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

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此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倾听。

21、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教师倾听学生”?

答: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学生的个人知识),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

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介绍;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

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实际上,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概念辐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