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检测试题学习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441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检测试题学习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检测试题学习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检测试题学习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检测试题学习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检测试题学习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检测试题学习精品.docx

《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检测试题学习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检测试题学习精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检测试题学习精品.docx

教育资料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学习精品

检测试题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1、2、3

4、5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6、7、8

9、10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11、13、14

12、15、16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17、18

19、20

综合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B.拱卫王室统治

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D.扩大统治范围

解析:

B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2.汉语对长辈和晚辈的称谓,非常强调突出辈分,注重“尊卑有序”,常会出现有些年龄大的人称呼比自己小得多的人为“爷”“叔”等现象。

这反映了(  )

A.古代任用官员不拘一格

B.宗法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C.上下级官员间官官相护

D.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削弱

解析:

B 长辈、晚辈之辈分,以血缘而非年龄为划分依据,体现了宗法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故选B。

3.《中国人史纲》中说: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分封制B.宗法制

C.察举制D.世袭制

解析:

B 从材料“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可以看出材料中的问题是权力分配的问题,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由此解决了权力继承纷争的问题,故选B。

4.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

A.浓厚的宗族色彩B.强烈的等级意识

C.浓重的神权色彩D.发达的礼乐制度

解析:

B 周代礼制的“亲亲”和“尊尊”意为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

“亲亲”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互相爱护团结,体现出带有浓厚宗族色彩;“尊尊”不仅要求在家庭内部执行,贵族之间、贵族和平民之间,都要讲尊卑关系,讲秩序和等级,故B项正确。

5.“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这表明(  )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解析:

C 材料中“贵族色彩”“共主”“地方分权体制”等信息反映了西周形成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分封制,故选C。

“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符合商王统治的特点,A项错误;B、D两项中“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属于秦朝的政治特征。

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

“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

C.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D.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

解析:

D 材料体现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但题目的要求是回答背景,A项错误;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是该制度实施的影响,不是背景,B项错误;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C项错误;秦实现统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前提,D项

正确。

7.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解析:

C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C项

正确。

8.在中国历史上,全国各级政府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

其历史源头应当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解析:

B 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地方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对“天下共主”的周王尽一定的义务,而周王直接控制王畿地区,并未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故A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故B项正确;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的郡国并行制存在分封的诸侯王国,与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不符,故C项错误;从元朝开始在地方实行的行省制不是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的历史源头,故D项错误。

9.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

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D.疆域规模的扩大

解析:

A 秦朝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打破了贵族政治下的血缘传承,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A项正确;皇权的至高无上是皇帝制度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郡县制是地方制度,而三公九卿是中央官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疆域规模的扩大是推行郡县制度的因素,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无关,故D项错误。

10.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曾发现大量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

正面:

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蜜衿(蛮荆)。

背面:

鞫(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

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

B.秦朝郡县制得到全面推广

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

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

解析:

D 从该秦简信息看,秦统一六国之后,派官吏对今天的湘西一带加强管理,推广秦律,强化对少数民族的约束,一些少数民族不堪苛政和严酷的法律而反抗政府。

这说明秦朝制度推广引发了矛盾冲突,故选D项。

秦朝统治范围南至南海,故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反映了秦朝对今天湘西的管理,而非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11.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

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

这一局面的形成(  )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

D.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解析:

C 由材料关键信息“汉武帝”“中朝”“外朝”,可知考查的是汉代“中外朝”制度。

它的目的是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C项符合题意。

A项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错误,秦朝郡县制的推行使官僚政治已经形成;D项“避免了”说法错误。

12.《朱子语类》云: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这一分工(  )

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相互牵制影响行政效率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解析:

D 材料体现的是三省的工作流程,结合所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政令的草拟、审核和执行,各自独立,相互制约,长官分列丞相,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D正确。

A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监察制度在唐朝是由监察御史承担的,本题未体现,排除B;三省分工负责,提高了行政效率,故排除C。

13.下图是古代中国某一朝代的中枢机构图,该朝代是(  )

A.秦朝B.西汉C.唐朝D.北宋

解析:

D 图片中“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反映的是二府三司制,是北宋为加强君主专制,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的表现,故D项正确。

14.“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

这种“制度”是指(  )

A.分封制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D.九品中正制

解析:

B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有文才的人……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分析,科举制是考试选官制度,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情形,平民通过考试也可以步入仕途,故B项正确。

分封制体现的是贵族政治,与材料中平民可以步入上层不符,故A项不正确;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不能体现材料中文人优势以及平民可以步入上层,故C项不正确;九品中正制使得选官权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不符合材料意思,故D项不正确。

15.唐代学校分六种,其中“四门学”招收低级官员的儿子和普通民家的聪明子弟,学校来的“生徒”是其取士的主要来源之一,“生徒”能通一大经以上者都给官做。

由此可知(  )

A.唐朝官员的入仕途径多样B.平民有机会步入社会上层

C.唐朝的“生徒”人数众多D.官僚体系已出现膨胀趋势

解析:

B A项与材料“主要来源之一”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招收……普通民家的聪明子弟”可知,平民有机会步入社会上层,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生徒来源,与生徒人数无关,故C项错误;“‘生徒’能通一大经以上者都给官做”反映唐代重视人才,而非强调官僚体系出现膨胀趋势,故D项错误。

16.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解析:

D 从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君主的权力受到了丞相和谏官等的制约,故A、B两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可见宋代谏官对皇帝负责、监察宰相,故C项错误;从唐宋谏官的职责变化,可见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明显高于唐代,故D项正确。

17.《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

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

解析:

A 根据题干可知,《百家姓》无论是宋代还是明代都是皇帝姓氏放在首位,体现了皇权独尊,A正确。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B。

材料只强调了皇帝地位尊贵,没有涉及其他等级,无法体现等级制度的森严,排除C。

文化专制是指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专制政策,D与本题无关,排除。

18.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  )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解析:

A 题干信息“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反映出内阁官员参政议政的权力提高,A项正确。

设立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B项错误;材料无从体现政治腐败,C项错误;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D项错误。

机械工程师工作内容19.据载,长翅帽(如图所示)的发明者是宋太祖。

有一次,在听取大臣奏章时,他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心里非常不痛快。

之后,他传旨在官帽后两侧分别加上长翅(以后越来越长)。

从此大臣上朝,只能面对面交谈了。

这一改变有助于(  )

描写学习态度的成语A.增加决策透明度B.提高议事效率

C.缓和大臣间矛盾D.加强专制皇权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解析:

D 官帽的改变体现的是皇帝对官员的控制加强,反映了皇权的加强,故答案为D项。

“长翅帽”并不会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排除A项;大臣只能面对面交谈不会提高议事效率,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大臣之间的矛盾问题,排除C项。

20.下面文字内容节选自一则民间收藏的清代圣旨。

该圣旨的撰拟机构应是(  )

  新法之施于民亦大利也,钦命康有为入京专心拟其新纲,力求创新以尚吾天颜,钦此。

光绪二十年九月八日

A.中书省B.内阁

C.军机处D.吏部

解析:

C 根据材料,圣旨颁布时间为光绪年间,这一时期的中枢机构是军机处,负责处理内政外交日常军国大事,并根据皇帝旨意草拟圣旨,C项正确;明代就废除了中书省,A项错误;清代内阁已经没有实权,B项错误;吏部无权草拟圣旨,D项错误。

数字语文资源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机械工程师工作内容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材料一 裴姓是伯益的后代,周代被封于非(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后代因此以非为氏。

后来他们的后裔(六世孙)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称裴氏。

——《裴氏世谱》

提出全面改革总目标的会议是材料二 据《裴氏世谱》载,河东闻喜(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在封建社会时期,七品以上官员,达3000余人,官居宰相之人高达59人。

欧洲西部教学反思第3位宰相,裴绾:

裴氏家族第十七世,汉献帝时官居尚书令。

教育调查报告小学第41位宰相,裴度:

裴氏家族东眷第十八世,唐穆宗时官至中书令。

新初一语文第59位宰相,裴定,裴氏家族第四十一世,宋仁宗时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材料三 《裴氏家记》历代均有人撰修,父死子继,子死孙承,呕心沥血,锲而不舍,最终成书。

虽名曰家族谱牒,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谱的范围。

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同社会历史问题相联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兴衰更替的真实纪录。

(1)据材料一,概述裴姓形成的原因。

(6分)

(2)指出材料二中三位宰相所在部门的主要职能。

(8分)

(3)据材料三,概括族谱的现实意义。

(6分)

解析:

(1)问,“周代被封于非乡”反映了其姓氏来源于分封制,“后裔(六世孙)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说明后人徙封解邑,进行文字改造。

(2)问,裴绾“汉献帝时官居尚书令”,属于汉朝内外朝制度中的内朝,是决策机构;裴度“唐穆宗时官至中书令”,属于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主要起草诏令;裴定“宋仁宗时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宋朝的宰相,只管行政。

第(3)问,族谱本身就有凝聚宗族的作用,“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同社会历史问题相联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兴衰更替的真实纪录”表明族谱具有传承文化和反映历史的作用。

答案:

(1)原因:

分封制的封地;后人徙封解邑,进行文字改造。

(6分)

(2)裴绾所在部门:

决策;裴度所在部门:

起草诏令;裴定所在部门:

只管行政。

(8分)

(3)现实意义:

凝聚宗族;传承文化;反映历史。

(6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2.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

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

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

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8分)

(2)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

(6分)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6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很容易确定是郡县制,郡县制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

(2)问,根据材料“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可以得出特点;行省制的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巩固统一、后世影响等方面回答即可。

第(3)问,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总体评价,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是因为其目的始终围绕中央集权的加强。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做法:

全面推行郡县制。

影响:

巩固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混合体:

郡国并行制。

(8分)

(2)特点: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积极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6分)

(3)理解:

始终维护中央集权(或始终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

认识:

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系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

(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