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人教新版下册总复习.docx
《八年级物理人教新版下册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人教新版下册总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人教新版下册总复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总复习
一.关于“质量”概念的理解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千克。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和毫克(mg)它们与千克(kg)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g=10-3kg;1mg=10-6kg。
2.只要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未改变,则物体的质量大小不因其形状,温度,状态(固态、液态或是气态)以及物体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属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不随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性质,它具有不变的唯一性。
1千克的冰熔化成水后,虽然从固态变成液态但是它质量仍是1千克;宇航员从月球取下的石块拿到地球上石块质量不变;2kg铁块烧热后压成球,它的质量也仍然是2kg。
综上所述物体的质量跟外界条件无关,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质量的大小可以用工具测量,测量工具分两类:
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天平测质量;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是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等。
天平有两种──物理天平、托盘天平,实验中常使用托盘天平。
使用天平时注意
(1)了解它的最大称量──天平允许称量的最大质量;天平的感量──天平能够测量的最小质量。
(2)做到使用五正确:
正确调节、正确放置物体、正确选用砝码、正确判断天平平衡、正确读数[总质量由:
砝码数值、游码在标尺上的数值)二个数值的总和为该物体的质量]。
二.关于“密度”概念的理解新课标第一网
1.通过实验表明,物质不仅有颜色,气味,味道,状态和硬度等特性,而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单位体积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却不相同”这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也可以用这一特性来分辨物质。
为了反映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
我们把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来表示。
2.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相互区别,分辨的一种性质,所以,密度只取决于物体本身,跟由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大小、形状没有关系。
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同物质的密度通常是不同的。
要记住水的密度(ρ水=1.0×103千克/米3)及它的物理意义(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正确理解密度公式
的物理意义。
该公式叫做密度的定义式,它的含义是:
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的比值,称作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ρ。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跟物质本身有关,而跟它所组成的物体的大小(m大小、v大小)无关。
因为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当它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n倍时,质量也同时扩大大为原来的n倍;当其体积变为原来的1/n时,其质量也同时变为原来的1/n,这样,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始终相同,即密度是恒定的。
所以ρ=m/v只是密度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所以物质的密度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所决定的。
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也不能说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10千克铁块的密度跟1毫克铁块密度是相同的。
1米3的水与1厘米3的水的密度完全相等。
同种物质的密度总是一定的。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但是物质密度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当外界条件变化如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物质的状态变化时,密度也会发生变化。
如: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而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
水在4℃时的密度1.0×103千克/米3,水在100℃时的密度为0.9584×103千克/米3,热气球内的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小于周围空气的密度到一定程度时,气球就能升空。
5.正确理解密度、质量和体积之间的三个比例关系。
(1)如果是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则ρ一定,可得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跟它们的体积成正比,这就是说,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也大。
(2)如果是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当它们体积相同(
)时,则
,这就是说,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在这种情况下,质量跟密度成正比。
新课标第一网
(3)如果是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它们的质量相同,即
时,有
,
,则
,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体积反而小,在这种情况下,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以上三个比例关系,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成立的,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6.物质的密度可以用实验测定。
由密度公式
可知:
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测量质量的工具是用天平,而测量物体的体积:
若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长、宽、高等,再由几何公式算出它的体积;若不规则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量筒和量杯都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二者不同之处是,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线是上疏下密,是不均匀的,使用它们测量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弄清量和筒或量杯上刻度的单位,一般它们用的是容积的单位毫升(ml),1升=103毫升,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
②知道量筒或量杯的量程(总容积)和它的最小刻度(每个小格表示多少毫升)。
③测量时要把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应当跟液面相平。
④由于量筒或量杯都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分子对液面分子的作用,盛在玻璃器中的液面,有时呈“凹”形(如水面、酒精、煤油等),有时呈“凸”形的(如水银),这样读数时,凹液面要以凹形液面的底部为准,“凸形”液面应按顶部(最高点)读数为准。
我们常对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测定。
(1)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
其实验步骤是:
①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
②先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
的水,再将用细线拴牢的固体浸没水中,读出这时的总体积
,那么固体的体积
(该方法称之为排液法)。
③用公式
计算出物质密度。
④若要知道该物质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可查密度表与标准值对照即可。
(2)测液体的密度。
其实验步骤是:
①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②再将被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则液体的质量m=m2-m1,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④用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r=m/v
(3)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木块,蜡块等)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节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②用沉锤法测出它的体积。
具体做法是:
在量筒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放入铁块如图1A所示,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线
,再将物体和铁块一起沉入水中,
记下此时水面达到的刻度位置
,如图所示,则
,
③用公式
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
7.密度在生产技术上的应用。
(1)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通过测定密度,工艺师可以很块地判定一件镀金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
地质勘探人员根据矿石的色泽、硬度、密度和其它有关特性判断矿石的品种。
通过测定密度可以判定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密度的特殊用途是根据需要选取不同密度的物质做产品的原材料。
铅可用作网坠,铸铁用作落地扇的底座、塔式起重机的压铁、油般的压铁等,因为它们的密度大。
铝合金用来制造飞机,玻璃钢用来制造汽车的外壳;泡沫塑料制作救生器件,氢气、氦气是气球的专用充气材料,因为它们的密度比较小。
X|k|B|1.c|O|m
(3)利用密度来判断土壤肥力的高低。
(4)密度的概念为我们提供许多简易的间接测量手段:
例如:
用天平“测”体积:
(即用天平测量,由密度表查出密度值,则
。
如形状复杂的体积,极小颗粒的体积,可用该方法);用刻度尺“测”质量(固体)或用量筒“测”质量(液体)(测量大批量矿石、木材、油料的常用的一种方法,将质量测量转化为体积的测量);用天平“测”线材的长度(将长度的测量转化为质量的测量。
根据m=r·V,V=S·l=p·r2·l则
);利用密度来计算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份。
(这是判定工艺品所含各种金属成分常用的一种方法)
力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任一个力都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或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2、力的图示用一有方向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出来的方法。
在图中必须明确力的大小标度(用多少毫米表示多少牛顿的力)、方向、大小、作用点。
在画力的图示时,同学们常常由于粗心漏了选标度或标刻度而使力的图示不规范。
在学习物理时,一开始就要养成考虑问题细心周到,处理问题谨慎等良好习惯。
3、力的分类(力学中)
说明:
(1)不同性质的力,其效果可能相同。
如重力和弹力,都可为动力,也可为阻力。
(2)同一个力按性质命名只有一个名称,按效果命名则可有不同的名称。
如马拉车的力按性质命名只能叫弹力,按效果命名则可叫拉力,也可叫动力。
(3)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
如物体的重力在上升时为阻力,在物体下降时为动力。
(4)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后在受力分析时,只分析根据性质来命名的力,而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
二、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
(1)重力的产生: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竖直方向就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而不要将竖直方向说成指向地心的方向,也不能不加条件地说成是垂直方向;
(3)重力的大小:
G=mg(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值通常为9.8N/kg);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作用在物体的各个部分,从效果上看,跟作用在某一点是等效的,这个点相当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2、弹力
(1)形变新|课|标|第|一|网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常见的有伸长、压缩、弯曲、扭转。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作用力。
①弹力的产生条件:
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
②相互接触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判别物体是否产生形变,这种方法适用于形变明显情况,如弹簧;如果物体存在微小形变,不易判断,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即假设接触的两物体没有弹力,看它们是否符合题意(如静止),如果符合,说明不存在弹力,反之存在弹力;
③弹力的方向:
和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或者说和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④弹力的作用点:
作用在物体的接触面。
3、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①定义: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②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接触且挤压,即存在压力。
②接触面不光滑。
③两物体在接触面间发生相对滑动。
③方向:
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④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它是两个力的比值,因此没有单位,
是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并不总等于物体的重力。
⑤作用点:
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作用在受摩擦力的物体上)。
(2)静摩擦力
①定义: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叫静摩擦力。
②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接触且挤压,即存在压力。
②接触面不光滑。
③两物体在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③方向:
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④大小:
随沿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外力F的增大而增大,但有一个最大值。
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
,其大小等于物体刚要运动时所需要的沿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最小外力。
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与最大静摩擦力
之间,即
。
⑤作用点:
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作用在受摩擦力的物体上)。
说明:
①不能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②当静摩擦力未达到最大值时,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而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
P:
帕斯卡(Pa);F:
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
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
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5×104Pa。
它表示:
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
1.5×104N。
⑸应用:
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
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
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
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
压强计 用途:
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
(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
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
p=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
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
P:
Pa;g:
N/kg;h:
m。
C、从公式中看出: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
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
压强:
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压力:
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 F=G。
7.连通器:
⑴定义: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
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
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说明:
“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
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
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
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6.测量工具:
定义: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
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
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
内容: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
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
内容:
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
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新-课-标-第-一-网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
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
竖直向上,施力物体:
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ρ
。
分析:
F浮 =G则:
ρ液V排g=ρ物Vg ρ物=(V排/V)·ρ液=
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G
不同:
悬浮ρ液=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
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
ρ物=Gρ/(G-F)。
XkB1.com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
F浮 =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
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
(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
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
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
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
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
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
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
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
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
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
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
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
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
F浮=F向上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一、杠杆:
1、 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
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
鱼杆、铁锹。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杠杆平衡是指: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 实验前:
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 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
F1/F2=l2/l1
解题指导:
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
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
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