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课时4 19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341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课时4 19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课时4 19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课时4 19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课时4 19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课时4 19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课时4 19世.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课时4 19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课时4 19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课时4 19世.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课时419世

课时4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产生背景、特征及代表作品。

2.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产生背景、特征及代表作品。

3.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4.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主干梳理]

考点一 文学成就

1.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2)特点:

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同情下层群众,强调用人道主义道德感化改变世界,极富感召力。

(3)代表

①拜伦

②雪莱

③雨果

④海涅

2.现实主义文学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①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交易成为衡量事物的标准,社会矛盾尖锐,促使人们反思社会现实。

②代表

③特征

(2)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①背景:

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②代表:

俄罗斯作家高尔基的《母亲》成为奠基之作。

③特征:

通过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歌颂工人阶级不畏强暴、坚持革命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3.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

(2)特征

(3)作品:

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考点二 19世纪以来的绘画艺术

1.印象主义绘画

(1)特点:

追求画面中的“光”与“色”的效果。

(2)代表:

莫奈的《日出·印象》《干草堆》《鲁昂大教堂》;凡·高的《向日葵》;塞尚的《埃斯泰克的海湾》。

(3)雕塑:

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代表作品《思想者》。

2.现代主义美术

(1)特点:

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2)成就:

西班牙人毕加索,作品有《坐在椅子上的女人》和《格尔尼卡》等。

考点三 19世纪以来的世界音乐

1.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1)背景:

18~19世纪之交是启蒙与革命的时代。

(2)特点:

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

(3)形式:

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

(4)作品:

九部交响曲,如《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等。

(5)影响:

被称为“乐圣”,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

2.印象主义音乐:

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等。

考点四 影视艺术

1.电影

(1)产生: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

(2)发展

2.电视

(1)产生:

20世纪20年代,英国工程师贝尔德试验成功。

(2)特点:

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特点。

(3)功能:

传播资讯;开展远程教育;娱乐;展示优秀艺术品。

3.影响

(1)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

(2)使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悄然改变。

(3)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巧学妙思]

[深化理解]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和现实主义作家所反映出的政治态度

(1)浪漫主义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将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封建残余,同时也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2)现实主义作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强烈的控诉,深切同情处于苦难中的劳动人民。

[易错易误]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

现实主义文学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中的罪恶现象;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与痛苦。

[名师指津]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评价

(1)积极作用: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存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2)局限性:

它只是指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并没有给人们指出一条正确的出路,同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所宣扬的“自由”和“幸福”也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幸福,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构图解史]19世纪以来的文学

[辨析比较]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

现实主义美术并不是现代主义美术,二者虽一字之差,但有很大区别:

现实主义美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现代主义美术(即立体派)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概念辨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1)浪漫主义:

产生于人们对资本主义“理性王国”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内容上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注重人的情感世界,抒发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现实主义:

是19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在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

由于它批判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现实,因而也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3)现代主义:

是20世纪以来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思潮,又称现代派。

它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扭曲。

它采用荒诞、寓意的或抽象的表达方式,反映人们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体现消极、悲观、失望和虚无主义情绪。

[构图解史]19世纪以来的美术发展

[深化理解]影视艺术对社会的双重影响

(1)正面影响:

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知识,服务大众,影视广告促进经济发展、拉动消费等。

(2)负面影响:

在人们业余生活中所占比重大;“垄断”民众的精神生活;语言图像的直接性导致人们想象力下降,一些节目价值取向误导民众;暴力色情等腐蚀青年。

1.史论概念——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体。

2.史论概念——印象派

印象派是于1860年代法国展开的艺术运动、画风。

印象派的命名源自于莫奈于1874年的画作《印象·日出》。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3.史实概念——摇滚乐

摇滚乐,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早期摇滚乐很多都是黑人节奏布鲁斯的翻唱版,因而节奏布鲁斯是其主要根基。

摇滚乐分支众多,形态复杂,主要风格有:

民谣摇滚、艺术摇滚、迷幻摇滚、乡村摇滚、重金属、朋克等。

主题 人类文艺长廊里的“瑰宝”——近现代以来世界的文学艺术成就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大型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这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的思想。

——摘自《中学教学参考》

史料二 《死魂灵》发表于1842年,是俄国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

作者通过描写“诡计多端”的投机家乞乞科夫遍访各地地主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罗斯外省地主肖像画廊。

《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将形形色色地主的贪婪愚昧,官吏的腐化堕落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摘自《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史料三 ……电视的兴起,在人类文化史上是一次革命,它以强大的传播威力,高度的逼真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形成电视时代的一种文化氛围。

史料四 在打开的电视机面前,我们退返到无邪的婴儿状态,我们的头脑成为一个被动而畅通的频道,不经过大脑的思维转换,连绵不尽的直观形象不断直接轰击我们的视网膜。

——史料三、四均摘自: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用书

1.史料一以概括总结的方式介绍了文学作品。

说明了《巴黎圣母院》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2.史料二揭露了19世纪上半期处于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下的俄国的社会现实。

3.史料三反映了电视的魅力及特点。

4.史料四反映了电视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1.根据史料一,指出《巴黎圣母院》的创作手法是什么?

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答案 

(1)浪漫主义。

(2)特点:

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情调,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2.根据史料二,说明《死魂灵》体现的创作手法是什么?

试举与其相类似的两部俄国文学作品。

答案 批判现实主义。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3.结合上述史料中,你如何理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史论归纳]

1.各种文学流派体现的主题思想

(1)浪漫主义文学:

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体现反叛精神和对理想主义的追寻。

(2)现实主义文学:

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意细节的真实。

(3)现代主义文学:

用怪诞的手法集中表现自我,反传统、反理性,表达苦闷、迷惘、变态的心理。

2.影视艺术产生的条件及影响

(1)条件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为影视艺术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

(2)影响

①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②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它融各种艺术于一身,具有综合性,同时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③影视艺术流通速度快,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强,雅俗共赏,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

④电视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真题研析]

考法 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考题】(2016·课标全国Ⅲ,34)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四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解析 观察可知,第一幅图是新古典主义,第二幅图是现实主义,第三幅图是印象画派,第四幅图是现代主义,四幅图片展示了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故选择D项。

传统美术流派不会被淘汰,故A项错误。

题干材料反映不出理性思维的深化,故B项错误。

C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答案 D

【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文学艺术发展趋势。

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史料实证

从四幅近现代世界美术作品要求考生判断近代以来美术发展的趋势。

[连线历史专家]

【命题素材】环境对艺术的影响

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这一点已经由经验证实,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以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

——[法]丹纳《艺术哲学》

【解读观点】作者认为艺术是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的产物。

从历史的深层原因分析,艺术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特征注定要打上时代烙印的,而这种烙印是由当时的主观和客观等因素作用的结果。

【命题预测】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文学艺术领域也是如此。

试归纳当今世界促进和阻碍文化全球一体化的各种因素。

点拨 从政治、经济、科技传媒、价值观等角度归纳促进因素;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及地区经济模式等角度归纳阻碍因素。

答案 促进因素:

经济全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