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调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337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调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衡水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调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衡水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调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衡水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调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衡水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调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水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调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衡水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调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调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衡水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调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衡水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调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理综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1.新版人民币的发行,引发了人们对有关人民币中化学知识的关注。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制造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用于人民币票面方案等处的油墨中所含有的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

C.防伪荧光油墨由颜料与树脂连接料等制成,其中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遇假钞呈现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A正确;

B.Fe3O4是磁性物质,有磁性,故B正确;

C.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

D.葡萄糖遇碘不变蓝,故D错误;故选D。

2.已知C8H11N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有很多种(不考虑立体异构),苯环上有一个侧链,二个侧链和三个侧链的种数分别是

A.596B.566

C.397D.467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如果含有1个侧链,则应该是-CH2CH2NH2、-CH(CH3)NH2、-NHCH2CH3、-N(CH3)2、-CH2NHCH3,共计5种;如果含有2个取代基,则可以是乙基和氨基或甲基和-NHCH3或甲基和-CH2NH2,其位置均邻间对三种,共计是9种;如果是3个取代基,则是2个甲基和1个氨基,其位置有6种,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同分异构体判断

3.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NO和2.24L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15NA

C.加热条件下,1molFe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生成NA个SO2分子

D.0.1molNa2O2与足量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Cl2溶于水发生反应H2O+Cl2HCl+HClO,是一个可逆反应,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A,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LNO和2.24LO2混合,发生的反应有:

2NO+O2==2NO2,2NO2N2O4,所以混合后的气体分子数小于0.15NA,B错误;C.加热条件下,Fe与足量的浓硫酸反应生成+3价的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应生成NA个SO2分子,C错误;D.0.1molNa2O2与足量的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即被氧化又被还原,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

4.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里推注射器

通过观察液面差判断该装置的气密性

B、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

C、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涤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说明常温下Ksp(BaCO3)

D、

C2H5OH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不能检验制得气体是否为乙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利用压强差检验装置气密性,向里推注射器,试管中压强增大,如果气密性良好,导管内液面上升,否则,气密性不好,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选项A不选;

B.氢氧化镁和氯化铁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镁,能实现除杂目的,选项B不选;

C.浓度商大于溶度积时产生沉淀,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碳酸钡的浓度商大于溶度积,所以产生沉淀,实际上Ksp(BaCO3)>Ksp(BaSO4),选项C选;

D.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将得到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之前应该先通入水中除去乙醇,防止乙醇干扰乙烯的检验,选项D不选;

答案选C。

5.短周期元素R、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X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W元素和Z元素同主族,且Z元素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Y是地壳中除氧外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W与X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B.Y、R、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

Z>R>Y

C.W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Z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低

D.Y与W形成的化合物YW2的熔点高、硬度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短周期元素R、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R是C元素;X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X是Na元素;W元素和Z元素同主族,且Z元素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W是O元素,Z是S元素;Y是地壳中除氧外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Y是Si元素。

A.O与Na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分别是Na2O和Na2O2,它们的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A正确;B.Si、C、S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

S>C>Si,B正确;C.O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元素,所以O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S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高,C错误;D.SiO2是原子晶体,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点,D正确,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

6.如图a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由碳粉,二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等组成的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a图b

A.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MnO2+eˉ+H+==MnOOH

B.利用干电池,高温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如图b,则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1

C.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氯化锌和氯化铵,两者可以通过重结晶方法分离

D.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碳粉和MnOOH,欲从中得到较纯的二氧化锰,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正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MnO2+eˉ+H+=MnOOH,A正确;B、根据装置图可知阴极水、二氧化碳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和CO。

阳极是氧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氧气,反应式为H2O+CO2H2+CO+O2,因此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

1,B错误;C、氯化锌和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同,两者可以通过重结晶方法分离,C正确;D、在空气中加热时,碳粉、MnOOH可被氧化,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锰,所以欲从中得到较纯的二氧化锰,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D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电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7.室温下,用0.1mol·Lˉ1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mol·Lˉ1HCl溶液和HX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X为弱酸

B.M点c(HX)—c(X-)﹥c(OH-)—c(H+)

C.将P点和N点的溶液混合,呈酸性

D.向N点的溶液中通入HCl至pH=7:

c(Na+)﹥c(HX)=c(Cl-)>c(X-)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未滴定时,0.1mol•L-1HCl溶液pH为1,由图可知0.1mol/LHX溶液的pH>5,则HX弱酸,故A正确;B.M点为等浓度NaX、HX混合溶液,且溶液呈碱性,说明X-的水解程度大于HX的电离程度,由物料守恒可知:

2c(Na+)=c(X-)+c(HX),结合电荷守恒c(Na+)+c(H+)=c(X-)+c(OH-),联立可得:

c(X-)+c(HX)+2c(H+)=2c(X-)+2c(OH-),整理得:

c(HX)-c(X-)=2c(OH-)-2c(H+)>c(OH-)-c(H+),故B正确;C.P点溶液中NaCl、HCl物质的量相等,N点为NaX溶液,NaX物质的量为HCl的2倍,混合后为NaCl、NaX、HX混合溶液,且溶液中NaX与HX的浓度相等,由于X-的水解程度大于HX的电离程度,呈碱性,故C错误;D.根据电荷守恒:

c(Na+)+c(H+)=c(Cl-)+c(X-)+c(OH-),溶液pH=7,则c(Na+)=c(Cl-)+c(X-),由物料守恒可知c(Na+)=c(X-)+c(HX),联立可得c(HX)=c(Cl-),而溶液为NaCl、NaX、HX的混合溶液,相同浓度下X-的水解程度大于HX的电离程度,由于溶液为中性,则溶液中c(NaX)<c(HX),故溶液中c(Na+)>c(HX)=c(Cl-)>c(X-),故D正确;故选C。

考点:

考查水解原理、弱电解质电离、离子浓度大小判断。

二、非选择题

8.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28℃~13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CH3CO)2O]为主要原料合成阿司匹林,反应原理如下:

制备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如下表所示: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或沸点(℃)

水杨酸

138

158(熔点)

微溶

醋酸酐

102

139.4(沸点)

易水解

乙酰水杨酸

180

135(熔点)

微溶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阿司匹林时,要使用干燥的仪器的原因是_____.

(2)合成阿司匹林时,最合适的加热方法是_____.

(3)提纯粗产品流程如下,加热回流装置如图:

①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控制加热的温度,防止_____.

②冷凝水的流进方向是_____(填“a”或“b”);

③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

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选项字母).

a.此种提纯方法中乙酸乙酯的作用是做溶剂

b.此种提纯粗产品的方法叫重结晶

c.根据以上提纯过程可以得出阿司匹林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低温时大

d.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判断产品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水杨酸

(4)在实验中原料用量:

2.0g水杨酸、5.0mL醋酸酐(ρ=1.08g/cm3),最终称得产品质量为2.2g,则所得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_____(用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

(1).醋酸酐和水易发生反应

(2).水浴加热(3).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4).a(5).防止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6).abc(7).84.3%

【解析】

【详解】醋酸酐和水杨酸混合,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浓硫酸,摇匀后加热至85℃,然后冷却、过滤、水洗得到粗产品;

(1)醋酸酐和水易发生反应生成乙酸,生成的乙酸抑制水杨酸和乙酸酐反应,所以需要干燥仪器,

故答案为:

醋酸酐和水易发生反应;

(2)合成阿司匹林时要控制温度在85℃~90℃,该温度低于水的沸点,所以合适的加热方法是水浴加热;

(3)①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28℃~135℃,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控制加热的温度,防止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

②采取逆流原理通入冷凝水,充满冷凝管,充分冷凝回流,冷凝水从a口进,从b口出,

故答案为:

a;

③趁热过滤,防止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减少损失,

故答案为:

防止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

④乙酸乙酯起溶剂作用,趁热过滤除去水杨酸,再冷却结晶析出乙酰水杨酸,说明低温时乙酰水杨酸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较小,利用水杨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