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听课的好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511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听课的好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听课的好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听课的好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听课的好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听课的好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听课的好处.docx

《教师听课的好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听课的好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听课的好处.docx

教师听课的好处

一、教师听课的好处

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职责与任务。

经常听课:

(1)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前进;

(2)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能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3)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总之,经常听课,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课程对教师听好课的要求

(一)、新课程要求听课教师态度要端正,要集中注意力。

卓有成效的听课总是听课者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

听课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必须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进入课堂后就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做到的,听课者必须做到。

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

做到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思想开小差,不要随意说话议论,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更不要迟到、早退、衣冠不整或抽烟、喝水、干扰教学秩序等。

如果听课者心猿意马,左顾右盼,或迷迷糊糊地打嗑睡,或嘀嘀咕咕相互讲话,心思全然不在听课上,这种听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听课时长时间的静坐容易使人疲劳和困倦,这就要求听课者用意志来克制自己,使自己自始至终进入角色进入状态,整个意识要随着讲课情境活动而活动,这样才不容易走神。

(二)、新课程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前要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听课要透过现象听出本质,即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不断地涌现。

听课者应不断地关注和学习有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获取新的信息,思考新的问题,从而提高听课的品位,准确地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当前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做到如下转变:

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换意识等。

如果听课者不了解这些新的要求,就不可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课堂教学,就可能出现“听不懂”的现象,甚至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

为此,听课者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

三、新课程听课误区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有些缺乏改革精神和教研教改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听课对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把听课当成一种应付学校检查的任务来完成。

以至于出现在听课时马虎应付者有之,做其他事情者有之,只

么讲,很少有人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等教学原则,要求我们的听课也必须在关注教师活动的同时关注学生活动,在关注教法的同时关注学法。

(六)、听课不能做到跨学科听课。

有些教师认为听课就是听与自己同学科的课,而从不跨学科听课。

跨学科听课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

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打破学科界限,注重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重视本学科知识解决其它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

跨学科听课,无疑是重温或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跨学科听课,有利于教师教学思维的拓展,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使不同的教学内容相互沟通,能从多种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领悟教学的普遍规律,并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获取改进自己所教学科教学的方法。

(七)、听课后不注意交流反思与评课。

有些教师听完课后一听了之,不对课堂实况进行回顾反思,不会带着听课过程中的疑问与讲课教师进行交流,不去进一步了解授课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

其实,通过交流可以更清晰的地分析课堂中的成功与失败,更好地借鉴教师的经验和教训。

有些教师评课时要么一味的说好话,要么一味的挖苦讽刺,不能按照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去评课。

(八)、听课忽略细节要求。

有些教师自己上课能够做到人为师表,但听课时忽略一些细节。

比如听课迟到,甚至于进进出出,影响教师的讲课、学生的学习,听课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不注意场合,随便和他人闲谈乱扯。

四、听课者的角色定位

  听课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听课者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

  1、进入“学生”角色

  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

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2、进入“教者”角色

  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

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

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

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

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

  3、进入“指导者”角色

  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

(1)、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

(2)、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3)、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4、进入“管理者”的角色

听课者如果将自己置身于管理者的角度,就能统观全局,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并能从系统教学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全体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无论听课教师在听课时将自己定位于何种角色,都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

如果把听课者定义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就无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

只有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学习到授课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也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五、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听课的关注点

(1)从偏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如何自主、主动学习。

以前听课,主要是听老师讲课,目光都集中在老师身上,看老师表演式的讲授、提问、示范,看老师如何有条不紊地安排一节课的教学程序,看老师如何控制学生的活动,欣赏老师的板书设计等等。

总之,听课时偏重关注老师的教,而忽视注意学生的学。

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听课的关注点也变了。

教师要更多地观察师生之间如何互动,更多地观察全班的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自主、主动地参与到发现、思维、探索、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2)从偏重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转向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一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的,不能单纯关注几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多应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转向关注在这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情况。

(3)从偏重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转向关注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在学生身上蕴藏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应受到保护。

李政道说得好:

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当更多地培养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提问、质疑,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这方面应当成为教师在听课和自身教学中关注的重点。

(4)从偏重关注教科书内容的解读转向关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注联系社会科技和生活实际。

传统的教学重在教教材,只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讲深讲细讲透就行,甚至有的老师只凭一本教科书,两根粉笔,就可以上讲台。

现在,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呈现了新的特点,新教材具有开放性,它不仅呈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而且重在引导教与学的方式上的改变,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新教材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联系社会、自然、科学和现实生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倾向,新教材强调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听课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课堂上师生能否充分运用新教材提供的自由创造空间,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5)从偏重关注单一化的教学手段转向关注多种媒体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运用。

现在一些观摩课都较多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老师舍得下工夫花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电视、实物展示台等先进设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应当克服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不要认为没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

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

能够根据实际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教学。

(6)从偏重关注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以往听课时不太注重评价这个问题,以为评价是阶段、单元测验或者期中期末考试的事。

在课堂上,最多也只是关注学生课堂练习或当堂小测试的结果,注意力较多集中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结果上。

然而,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其主要特征就是强调过程性评价。

因此,课堂教学中能否发挥教师、学生各自评价主体的能动作用,开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的即时评价,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以及诊断、反思提高作用,理所当然成为听课应关注的重要方面。

六、新课程要求教师掌握听课的基本方法

(一)听课前的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准备和听课内容准备两个方面:

1、思想准备

要做好向同行教师学习、耐心把课听完的思想准备。

必须清楚这时自己是作为一个不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身份听课的。

所谓不能参与教学活动是指在讲课教师讲课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听课者不能高声评论甚至当即指责,不能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能在下面相互议论影响课堂秩序,或者是以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表示不满(比如离开教室等)!

有些教师在听课期间翻阅其它书籍或批改作业,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2、熟悉有关教学内容

可有两个途径:

一是在听课前看看相关教材,熟悉有关内容;二是在听课初再用极短的时间看一看有关内容。

熟悉听课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在听课中,判断讲课教师是否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后面的评价阶段做好准备。

(二)新课程下的听课要明确听课目的

听课者盲目地去听课,和带着一定的目的性,有计划地去听课,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不是简单的拿着听课本,带着耳朵进教室,为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而听课。

要想真正发挥听课的实效,让听课的教师通过听课有所顿悟,带着思考离开教室,带着反思回味,那么每个听课者在听课前都应首先明确听课的目的任务,选好角度,突出重点,使每次听课都有相对的针对性,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

听课目的也就是听课的动机。

不同的听课目的,决定了不同的听课类型,不同的听课类型又决定了要采用不同的听课方式。

按照听课目的划分,可把听课分为六种类型:

学习取经型听课、帮助指导型听课、考查考核型听课、总结推广型听课、调查研究型听课、检查评估型听课。

因此,听课者在听课前必须明确听课的目的,根据听课目的决定听课中应采取的方法。

1、学习取经型听课

学习取经型听课,是以了解学习兄弟学校或外地的教学改革动态、教学改革方法,用于指导本校、本人的教学工作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听课类型。

进行这种形式听课,听课组织者一定要事先选择好听课的单位或教师,听课前要组织听课教师研究,明确取经学习的目的、内容,听课后要认真总结,探索、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经验,以便用以指导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听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虚心好学。

听课者要抱着虚心的态度,坚持认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并要尽可能做到课上听课和课后请教结合起来。

(2)认真观察。

对授课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研究分析,以获取系统的经验。

(3)正确对待。

特别是在取经学习过程中,即使对方的教学出现某些失误,也不应评头论足,而要从中吸取教训,以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2、帮助指导型听课

帮助指导型听课,目的在于发现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这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而进行的一种听课形式。

进行帮助指导性听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听课目的明确。

听课过程中,要明确帮助指导的目的和内容。

比如,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帮助指导教师如何减轻学生负担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质性问题。

听课前,要做好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诊断。

制定计划措施,确定具体方法。

(2)听课态度诚恳。

听课者要以诚心实意的态度投入到听课的整个过程中去,特别要注意表达指导意见时的诚恳态度。

不仅要善于发现被听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告诉教师在授课的每一个环节上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尤其对青年教师更应如此。

(3)工作务实。

听课者在帮助指导教师过程中,要务实、求实。

特别是为了以培养骨干教师或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为目的的听课,要从备课、上课、设计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全过程,对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具体指导。

3、考查考核型听课

考查考核型听课目的是为了对教师在业务能力考核、优质课评选、升级考核、评定职称等时候做出比较客观的鉴定意见。

这是为了比较深入、确切地了解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教态、语言、板书、课堂组织能力等)、教学能力(对教材的理解挖掘的程度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程度)、教学特点及个人的教学风格而采取的一种听课形式。

听这种课要按有关规定的条件,客观、公正、不带任何框框,评议要秉公而论,结论力求准确,最后还要将教者的全面情况,向有关单位提出尽可能客观的书面的鉴定性意见,以供决策时参考。

4、总结推广型听课

  总结推广型听课,目的是帮助有建树的教师总结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

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某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独特性的值得推广的经验,或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试验或大规模的实验后总结出了教研或科研新成果,经有关单位审查通过,决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大面积推广而组织的听课形式。

总结、推广、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是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这种性质的听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要善于发现典型。

即被听课的教师的教学经验应该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推广之后能起到示范作用。

(2)要善于发现帮助总结。

通过听课,不仅要起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的作用,而且要善于在听课中发现问题,并以诚恳态度提出后进行商讨,以使他们教学经验更趋完善。

(3)要注意确定方向。

对于所发现的典型,要根据教学改革的主体方向进行认定。

如在总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那么就应该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去研究、分析、总结。

(4)要注意不能武断决定。

听课时应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共同参与,以保证对经验认定的准确程度,避免由于个人武断而造成不必要的过失。

(5)要注意听课过程的完整性。

不管对发现的典型经验有什么看法,也应该对其所具有的经验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决定这个经验的价值,避免因个人看法有异而半途而废。

特别是对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虽具有一定特点,但还不够成熟,更应完整地去了解、认识、分析、总结,以帮助他们尽快总结出完整、实用且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经验。

5、调查研究型听课

调查研究性听课,是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教学工作或根据某一方面的问题,专题进行的以调查研究为目的的听课。

进行调查研究型听课,在听课前应做好周密安排,如听课的时间,所调查研究问题的初步设想、估计,听课的形式,选取的对象等。

听课后要进行认真总结,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剖析。

并要根据存在问题的程度,制定出改进工作的意见。

若属于对一个区域、一所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调查研究,应客观地分析这个区域、学校教学的现状、优势、不足,为今后制定教学工作的决策从整体上提供有效证据。

调查研究型听课的听课具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强。

所组织的听课,主要是围绕一个问题或一个专题进行。

(2)涉及面大。

进行调查研究性听课,涉及的学校、教师、班级面要大,以便从整体上了解情况,掌握较多的第一手资料,为决策提供有效证据。

(3)形式灵活。

可以是调查组几个人同听一节课,也可以是分散同时听几节课。

6、检查评估型听课

检查评估型听课,目的在于检查学校或教师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情况,了解学校或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是教育教学的领导机构组织的对学校、教师或学校组织的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以检查评估为目的的听课活动。

这种类型的听课,因具体的检查目的的不同,往往采用不同的听课形式。

(1)单一形式:

这种形式适用于因学生对某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反映强烈而采取的听课形式。

这种形式的听课,目的在于检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督促其改进教学工作,因而可事先不通知教师本人。

(2)集中形式:

这种形式适用于对某一年级或某一学科进行教学检查时的听课,以便于进行同级或同学科教学情况的对比分析。

(3)抽查形式:

这种形式适用于上级部门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检查性的听课。

抽查比例视具体情况而定,抽查方式可以是随机抽查,也可以是由学校指定一定比例,检查人员随即抽查一定比例,抽查范围应涉及所有年级的所有学科。

(4)统一形式:

这种形式使用于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检查时的听课,也适用于上级主管部门对一所学校进行的全面检查时的听课。

无论是听何种类型的课,在听课前都应确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听课者也必须明确这些目的和要求,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真实的听课信息,就达不到听课的目的。

(三)、听课的注意事项

(1)听课要有计划

听课是教师的职责与工作,所以要有计划性,不能随心所欲,高兴或有时间就去听,不高兴或时间紧时就不去听。

学期初每位教师要在学校和教研组的统一要求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安排好听课计划。

如,准备听哪些老师的课?

安排什么时候听?

听课目的是什么?

等等,要作周密安排,甚至有可能的话排进课表中去。

(2)听课要有准备

听课前要做到:

①要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②要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③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

这样听起课来就比较心中有数,听课效果就更好。

(3)听课态度要端正

必须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进入课堂后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思想开小差,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

(4)听课记录要详略得当

要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和思考上,不能把精力集中到记录上,变成书记员、录音机。

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教学过程可作简明扼要的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不足的问题可作较详细记载,并加批注。

听课记录本可按上述四点内容设计成专用本子。

一段时间后,听课笔记要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5)听课后要交换意见

课后要及时和上课老师交谈或交换意见(但要经过思考,要慎重)。

交换意见时应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

做到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吃不住的问题不急于下结论,学术上的问题不武断,有创新的要肯定与鼓励,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但要注意可接受性,切忌信口开河,切忌滔滔不绝,夸夸其谈。

(四)听课的基本方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掌握听课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字,即:

听、看、记、想、谈,要做到听、看、记、想、谈有机的结合。

(1)听

①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

具体讲就是听上课老师是怎样复习旧知识的?

是怎样引入新知识的?

是怎样讲授新课的?

是怎样巩固新课知识的?

是怎样结尾的?

是怎样布置作业的?

还要听学生是怎样回答问题的?

是怎样提出问题的?

是怎样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的?

是怎样启发学生思维的?

是怎样进行学法指导的?

只有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听后对本节课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客观分析,才能达到心中有数。

而要做到这些,听课者在听课之前必须有所准备。

首先,要掌握《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其次,要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

这样听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②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活动多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传递信息的。

因而要听教师的语言是否科学准确、言简意明;是否生动有趣、富有感染性;是否具有激励性;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否到位以及课堂随机应变的艺术等。

③听听课学生的发言。

通过听学生的发言甄别教师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智慧的生成。

(2)看

看教师:

主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①看授课者在课堂教学中折射出的教育教学思想,特别是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理念是否相符。

要看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是关注少数学生,还是全体学生,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要看教师是否将学科新课程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能否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还要看教师的教学作风是否民主,学生是否得到“解放”,是否构建和谐课堂等等。

②看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师课堂有效教学和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的试金石。

这里不但要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而且要看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达成,更要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有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情感,收获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收获的是终身发展的能力。

③看授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挖掘和处理,看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整合,看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和突破,看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看课堂教学程序是否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

④看授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巧妙等等。

看学生:

主要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课堂教学中看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主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不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学习,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能否主动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看学生是否善于合作,乐于交流;是否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要看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表现。

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课堂表现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素质。

(3)记

就是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

记听课的日期、节数、班级、学科、执教者、课题、课型;记录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记录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记本节课的教学思想和教材处理,了解课堂上是否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是否兼顾“两头”(优秀生和基础差的学生),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记录对这堂课的简要分析。

听课中的记录要有重点,详细得当。

教学过程可作简明扼要的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不足的问题可作较详细记载,并加批注。

(4)想

听课者在课堂上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

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

教学目的是否明确?

教学结构是否科学?

教学思想是否端正?

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难点是否突破?

注意点是否强调?

板书是否合理?

教态是否自然而亲切?

教学手段是否先进?

教法是否灵活?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

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

教学效果是否好?

“双基”是否扎实?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有哪些突出的优点和较大的失误?

听者听后还要设身处地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这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