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743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珠海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珠海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珠海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珠海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海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

《珠海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珠海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

珠海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珠海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答题卡、作文卷分开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踹门颛臾揣摩用力挣揣惴惴不安

B.裸露窠巢漯河裹足不前一摞图书

C.秸秆反诘桔梗开花结果佶屈聱牙

D.怅然伧俗疮痍为虎作伥悲怆不已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依山傍水,秀色可餐,名不虚传,可在“5·12”特大地震中却变成了一片废墟,几乎面目全非。

B、“5·12”大地震发生后,互联网及手机短信中流传着用三个“8”攻击北京奥运会的谣言,始作俑者是境外的“法轮功”邪教组织。

C、在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着《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鬼斧神工。

D、李明博就任总统百天前的2019年5月31日,数名韩国人手持李明博的头像出现在首尔抗议进口美国牛肉的队伍中。

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言辞激切,兴之所至,上下其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对珠江西岸城市的走访中,本报将着重围绕珠海落实纲要过程中在产业发展、交通规划等方面与珠江西岸其他城市的合作空间与模式,珠江西岸其他城市可供珠海借鉴的经验等内容展开,为我市落实纲要提供参考。

B、去年,我市各级统战部门共邀请接待了近2000人次的回乡旅外乡亲、港澳同胞及港澳知名人士来珠海参观考察、交流。

C、上午,与会同志先后考察了TCL液晶模具工厂、联想科技园、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中海油惠州冶炼工厂等,大家明显感受到了惠州产业升级步伐正在加速。

D、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杰日前透露,继“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升空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下一个目标是月球探测。

4、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

⑤便成死症⑥便太浅显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

娶陈氏。

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

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

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

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

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

“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

此乾隆乙末七月十六日也。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

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

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

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

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

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

“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

”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

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

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

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

“淑妹速来!

”芸急闭门曰:

“已疲乏,将卧矣。

”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

“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

”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节选自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

5、对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已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

B、四龄失怙失去父亲

C、芸既长,娴女红女孩化妆

D、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斜眼看

6、下列划线字的意义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

A、刺绣之暇,渐通吟咏/知寿夭之机此已伏矣

B、王衡挤身而入/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

C、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

D、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乃藏此专待汝婿耶?

7、下面句子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同类的一项是:

()

A、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B、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

C、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D、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

8、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复幼年先与金沙于氏订婚,于氏八岁夭折,所以陈芸是第二位与沈复缔结婚约的女子。

B、沈复十一岁时,因堂姐出嫁而随母归宁,第一次见到比自己长十个月的表姐陈芸,为其娴雅聪慧所吸引,一见倾心,并对母亲誓言:

“非淑姊不娶。

C、文中“窃恐其福泽不深”“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以及“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知寿夭之机此已伏矣”等句,似意在暗示陈芸今后之命途多舛。

D、文中“藏粥待婿”一事,既写出了陈芸的体察入微与善解人意,也写出了沈陈二人的两情相悦与纯真无嫌,充满生活意趣。

9、断句与翻译。

(共11分)

(1)用“/”给文言文段最后一句断句。

(4分)

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

(3分)

2.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

(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

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

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

(2分)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孟子《鱼我所欲也》)

(2),。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自居易《琵琶行》)

(4)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文化:

不能逃避之担当

在汉语里,“文化”这个词最早大概是“以文化之”的意思,和“武化”相对。

用文明去感化别的部族,和用武力去攻打别的部族,是建立威望的两种不同方式。

也就是说,“文化”最早是用来探讨怎么和自己以外的他者相处的,是一个用于区分的概念,而不是想象中那样用于包容的概念。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

当一个罐子没有和杯子、碗等不同容器摆在一起的时候,它叫什么其实并无所谓。

回想起来,我其实相当怀疑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先祖并没有什么文化的概念。

他们读经、治学、吟诗作对、饮酒、喝茶、过他们的小日子——但是他们没觉得自己干的这些事是在生产文化。

一直到英国使节来到乾隆的大殿上,不肯下跪,才多多少少让满清的官员们觉得这些化外之民跟咱们不是一个东西。

1840年之后,那些闲来遛鸟听戏的中国传统读书人被打到家门口的坚船利炮一下子弄懵了,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些个玩意儿,才知道自己跟人家是不一样的。

“文化”这才一下子成为整个民族的关键词,一会儿说要中体西用,一会儿说要全盘西化,五四以降的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七嘴八舌,总之是焦虑,没有了1840年之前的神定气闲。

这样尴尬的局面倒并非只有我们在面对。

地理大发现之前,各种不同的文化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相对独立发展,就好象临湖的少年那喀索斯,只看到自己,就越看越顺眼。

而一旦殖民运动把全球联结为一个整体,那喀索斯抬起眼一看:

哟!

林子里还这么多人哪!

他就不得不以别人为参照,重新审视自我。

因此文化的问题,其实是文化间的问题,是思考在多元的文明生态中如何自处的问题。

历史的强力就在于后世将永远不能不面对已然发生的变故,那喀索斯们一旦相遇就永难分离,他们将拥抱、争斗、亲吻、残杀、亲如兄弟或互为仇雠。

无法再渴望1840年之前的单纯生活,自那以后的每一代青年,若要求得在历史当中的自立,就必须思考文化的问题,必须在他人与自我之间作出选择或求得平衡。

而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不是分裂和疏远了各种文化样态,反而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和混乱。

紧接着到来的全球化时代更使得多元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处变成一个越来越复杂的问题。

即以语言的变迁观照现实世界:

“文化”这一词汇的含义在几十年来变得越来越驳杂,与它相关的词组不再仅仅是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之类;还有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网络文化、酒吧文化、青年亚文化,甚至浴室文化、厕所文化,等等等等。

后现代光怪陆离的文化现场,要求我们这一代青年更加复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

它呼唤激情,同时也呼唤理性。

这样的历史使命,让人几乎难以承受却无处推脱。

面对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或许迷茫,或许不知所措,或许感到空虚乏力,正如在发现了林子里其他的身影之后,那咯索斯的那种痛苦。

但是既然树林已经向我们敞开,我们就必须一步步向林中走去。

否则只会在对自己身影的迷恋中一头栽入湖中。

对于文化这样宏大的概念,我们即使从未懂得,也必须保持思索。

惟有思索,而能担当。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化”这个概念最初是用非武力的方式去感化别的部族,建立自己部族威望的一种方式。

B.在清朝之前,我们的先祖读经、治学、吟诗作对等,他们并没有从事生产文化的行为。

C.英国使节来到乾隆的大殿上不肯下跪这件事点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起了清政府的恐慌。

D.鸦片战争以后,“文化”成了中国社会的焦点话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思考与关注。

E.全球化时代让多元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处变得越来越复杂,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化。

F.既然世界已向我们敞开胸怀,我们就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个开放的世界,而不是逃避它。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文化是多元的”的是()(3分)

A.中国人见了皇帝要下跪,英国使节来到乾隆的大殿上却不肯下跪。

B.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使各种文化样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和混乱。

C.“文化”这一词汇的含义在几十年来变得越来越驳杂,越来越多样。

D.临湖的少年那喀索斯,只看到自己,就越看越顺眼。

14.怎样理解“文化的问题,其实是文化间的问题”?

(4分)

15.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题。

考生任选其中一组作答。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半张纸

[瑞典]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

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

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

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

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

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

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

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

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

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

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

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

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

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

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

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现在这对新婚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

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

什么修女?

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

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

这是他的岳母。

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

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

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

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

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

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

是这家女主人不在了吗?

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

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

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

这已足以说明一切!

——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

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

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

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16.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

请作具体分析。

(5分)

17.“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这是小说很关键的一句话。

你如何理解。

(4分)

18.从小说结尾可以看出“年轻房客”是个怎样的人?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我们仨(节选)

  杨绛

  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我们两人每天在起居室静静地各据一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

我们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处“探险”,或在院子里来回散步。

阿瑗回家,我们大家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赏。

阿瑗的石子最多。

周奶奶也身安心闲,逐渐发福。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

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

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

“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锺书最小。

”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

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阿瑗常说:

“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我又变为最大的。

锺书是我们的老师。

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

他可高大了。

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

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

“狗窠真舒服。

”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

“妈妈有点笨哦!

”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

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

其实锺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

我们会取笑锺书的种种笨拙。

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

我说:

“她像谁呀?

”锺书说:

“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

”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

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

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

“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

”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

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

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

她两个指头,和锺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锺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一九八七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钱瑗是建立这个项目的人,也是负责人。

在一般学校里,外国专家往往是权威。

一次师大英语系新聘的英国专家对钱瑗说,某门课他打算如此这般教。

钱瑗说不行,她指示该怎么教。

那位专家不服。

据阿瑗形容:

“他一双碧蓝的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像猫。

”钱瑗带他到图书室去,把他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

这位专家想不到师大图书馆竟有这些高深的专著。

学期终了,他到我们家来,对钱瑗说:

“Yuan,youworkedmehard.”但是他承认“得益不浅”。

师大外国专家的成绩是钱瑗评定的。

  我们眼看着女儿在成长,有成就,心上得意。

可是我们的“尖兵”每天超负荷地工作——据学校的评价,她的工作量是百分之二百,我觉得还不止。

她为了爱护学生,无限量地加重负担。

例如学生的毕业论文,她常常改了又责令重做。

我常问她:

“能偷点儿懒吗?

能别这么认真吗?

”她总摇头。

我只能暗暗地在旁心疼。

  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锺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

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

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锺书的小说改为电视剧,他一下子变成了名人。

许多人慕名从远地来,要求一睹钱锺书的风采。

他不愿做动物园里的稀奇怪兽,我只好守住门为他挡客。

  他每天要收到许多不相识者的信。

我曾请教一位大作家对读者来信是否回复。

据说他每天收到大量的信,怎能一一回复呢。

但锺书每天第一件事是写回信,他称“还债”,他下笔快,一会儿就把“债”还“清”。

这是他对来信者一个礼貌性的答谢。

但是债总还不清。

今天还了,明天又欠,这些信也引起意外的麻烦。

  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

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静!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

“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

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

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

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周奶奶早已因病回家。

锺书于一九九四年夏住进医院。

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菜,送汤汤水水。

阿瑗于一九九五年冬住进医院,在西山脚下。

我每晚和她通电话,每星期去看她。

但医院相见,只能匆匆一面。

三人分居三处,我还能做一个联络员,经常传递消息。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

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

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

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19.根据选文,请分别概括“我们仨”的人格魅力。

(5分)

20.作者说,“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又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为什么?

(4分)

21.杨绛先生的作品在选材和语言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6分)

(1)选材:

(2)语言: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下图是戴姆勒·奔驰轿车的商标,此商标是戴姆勒公司和奔驰公司合并后产生的。

试根据这一商标,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这一商标的创意。

   (2)结合这一商标,为奔驰轿车写一广告语,不超过20个字。

23、阅读下面一则启事,完成下列各题。

(6分)

启事

①我公司应征网页制作人员和平面设计人员各20名。

②凡我市二十一至三十五周岁、身体健康、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男女青年均可报名。

③贵公司地处市中心地带,交通方便,环境优美。

④待遇优厚,最低月工资七百元。

⑤路途较远的职工公司负责安排食宿。

⑥愿者请带身份证到本公司的人事科报名,⑦经考试后即可录用。

⑧试用期三个月。

诚信网络广告公司

(××市人民路168号)

二00八年九月十日

此启事全文有五处毛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锻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请以“非走不可的弯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

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珠海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

2、D(A秀色可餐:

形容女子非常美丽或景色非常优美。

此处取后一义项。

B始作俑者:

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C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与句意不符)

3、D(A、去掉“在……中”;B“港澳同胞”与“港澳知名人士”互为包含,不能并列;C、在“等”后加“企业”,否则“考察”一词缺宾语,“步伐”不可与“加速”搭配)

4、A(本题可从音韵和谐的角度来解析。

“营”、“成”、“整”、“成”、“症”等字押韵。

同时,“水到渠成”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

5、C(“女红”应指妇女所做的刺绣、纺织活计)。

6、A(A、两个“之”均为助词“的”;B表修饰/连词,并且;C代词“她的”/代词“它”,代“枣脯”;D副词、就/副,竟然)。

7、B(B句与例句都为定语后置句;A为陈述句,C为判断句,D为省略句。

8、B(“因堂姐出嫁而随母归宁”不对,沈复此前曾随母归宁,第一次见到芸;此为第二次)。

9、

(1)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每处1分)。

(2)母亲也喜欢她的温柔平和,就脱下金戒指缔结了婚约。

(3)我见他的鞋绣得很精巧,一问,原来是她自己做的,才知道她的聪慧不仅仅在写字吟诗上呀。

10、

(1)答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2)答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

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