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讲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683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讲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讲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讲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讲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讲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讲述.docx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讲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讲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讲述.docx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讲述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

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泰安仕全兴涂料有限公司生产过程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绝大部分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因此,该单位生产装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

另外,还有可能存在机械伤害、电伤害、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噪声及震动、粉尘、淹溺、坍塌等危害。

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如下:

火灾、爆炸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助燃物(氧和氧化剂)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

可燃性物质:

助燃性物质:

点火源。

爆炸是物质的一种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规定,二甲苯、200#溶剂油属于3.3类闪亮点液体。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易燃、易爆物品,一旦发生泄漏,达到一定的浓度或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便存在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

物质的危险性

(1)二甲苯:

其蒸发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集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2)200#溶剂油: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醋酸乙酯: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4)醋酸丁酯: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2)点火源

(1)电气

由电气原因(包括电气设备和线路)引起的火灾爆炸,在火灾爆炸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如电气运行中和故障状态(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漏电等)时所产生的电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未能按场所的危险区域等级和爆炸性混合物的类别、级别、组别配备相应的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防火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未能设置过载、过电流、漏电等电气保护装置等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静电

静电的电量一般不大,但电压往往很高,容易发生火花放电而引起火灾,这些物质点火能小,更容易形成火灾。

静电往往产生在这些物质的输送、灌注、高速喷射、人体活动等许多过程中。

如输送速度过快,管道又未能进行等电位连接,灌注时冲击过大,泵或法兰泄漏时,物质高速喷出,操作人员未穿防静电服等。

(3)雷电

雷电的能量极大,可对避雷设施不良的建筑、电路等造成大面积严重破坏,往往引起易燃易爆物质出现火灾爆炸危险,未安装防雷装置或质量差,平时维修不良,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雷雨天可出现雷击失火现象,进一步引起易燃易爆物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4)明火

明火是指敞开的火焰、火星等。

主要由生产过程中的,维修用火及其他火源,设备检修时的电气焊,原料产品的运输车辆,烟头、火柴、打火机等都存有明火源。

(5)高温表面

因表面温度超过可燃物的燃点时,与可燃物接触可能一触既燃。

在生产过程中如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内设置表面温度高的照明灯具,如卤钨灯、高压汞灯、白炽灯泡等,电气设备积尘太多,散热不良也可产生高温表面。

(6)摩擦与撞击

摩擦运转设备的转动不接触不良、介质流速过快等多有产生火花可能。

铁器之间的强力碰撞、穿钉子鞋、铁门窗等都可产生撞击火花。

(三)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油漆生产过程由配料、研磨、调色、过滤、包装等工序组成。

油漆生产中从配料、预混到分散、研磨等整个操作过程都是散开进行的,研磨中漆浆温度可达到50-60℃,有大量的溶剂蒸气逸散在车间内,存在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和毒害性。

同时,搅拌机、研磨机等高速运转的设备产生的摩擦热,加大了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当开启含有稀料、半成品的大桶时,若用铁质工具容易产生火花而引起火灾爆炸。

洒在地面上的油漆,如用含有化纤织物的纱布用力擦拭,容易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燃爆。

油漆装桶属于开口操作,大量溶剂挥发,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

(四)运输过程中的危险性

二甲苯、200#溶剂油、醋酸丁酯、醋酸乙酯等原辅材料及产品木器漆均依靠汽车运输,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下列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运输的物料发生泄漏,遇点火源可能发生火灾、爆炸。

(1)人的因素:

从事运输化学品的工作人员,如驾驶员、押运员、装卸管理人员,其中有不少法律意识淡薄,文化素质低。

从业人员对危险化学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很少,有的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违章运输,甚至非法运输;对所装运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也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点常识也没有。

一旦货物发生泄漏或引起火灾等事故他们就不知如何处理,不能再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态扩大。

还有些驾驶员、押运员责任心和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他们对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的规定缺乏了解;疲劳驾驶,盲目开快车、强行会车、超车,过铁路岔口、桥梁、涵洞时不减速,还有的酒后驾驶。

这些都极容易引起撞车、翻车事故。

还有点装卸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野蛮装卸,不安规定装卸,多容易导致事故发生,造成灾难。

(2)车辆的因素:

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的安全状况是引起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车辆技术状况的好坏,是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基础,如果状况不好会严重影响安全行车安全,导致事故发生。

(3)客观因素:

交通事故的发生,很多时候与一些客观因素有关,如与道路状况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当汽车通过地面不平整的道路时会激烈震动,使汽车机件损坏,还会是所载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之间发生碰撞而损坏;在泥泞的道路上,在山道、弯道较多的路段都容易发生侧滑而引发事故。

天气状况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大雨天、大雾天或冰雪天都因为天气状况不好、视线不清、路滑造成车辆碰撞或翻车而引发事故。

高温天气运输易燃易爆物质,汽车槽车在太阳下暴晒,使槽车内液体温度升高,导致内压增高,有可能发生槽车罐体发生泄漏,遇点火源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

(4)装运条件因素: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装运条件如包装、配装货物等因素对事故发生也有影响。

危险化学品包装是保护产品质量不发生变化、数量完整的基本要求,也是防止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着火、腐蚀等灾难性事故的重要措施,是安全运输的基本条件之一。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包装容器强度不够,或者包装衬垫材料选用不当,可能导致容器破损,化学物料泄漏,引发事故。

使用的槽车无防波板,车辆运输过程中易燃易爆液体与罐壁产生撞击,产生静电,静电积聚发生火花,造成火灾、爆炸。

(五)检修使用的氧气、乙炔发生火灾、爆炸

检修过程中使用氧气、乙炔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乙炔泄漏遇点火源会发生火灾、爆炸;使用过程中氧气、乙炔气瓶之间的安全距离不足也可能引发火灾、爆炸。

(六)化验时可燃物质的火灾、爆炸

对原料、产品进行分析化验时,采用电炉及其他加热设备等,可燃物质挥发或者其他操作不当,有可能导致可燃物质发生火灾、爆炸。

中毒、窒息

(1)有害物质的危险性

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的规定:

200#溶剂油、乙酸乙酯、乙酸丁酯、醋酸树脂属于Ⅳ级毒害物质;二甲苯属于Ⅲ级毒害物质(具体毒性详见物质特性)

(2)上述有害物质泄漏或人进未置换干净的设备内检修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限值,人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3)生产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不按照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时间内操作人员会接触空气中的毒物,造成慢性中毒。

(4)如果作业环境通风不良,泄漏的有害物质会积聚,浓度过高有可能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甚至死亡。

(5)容易发生液体泄漏的作业场所若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设备设施以及无强制通风设施或未定期进行通风处理,人员进入该区域会造成人员中毒窒息,严重时造成人员死亡。

(6)在生产车间及仓库一旦发生泄漏,如果生产场所通风不畅,缺乏必要的应急防护措施,对现场人员都可能造成中毒或窒息事故。

触电危害

生产所用的风机、泵、照明灯用电设备,电气设备线路绝缘老化、损坏或漏电,绝缘保护层被损保护接地(零)失效,设备外壳没接地,将造成触电事故。

电气维修保护不当,安全管理不严,非电工作业人员装修电器设备和线路,违反操作规程,检修前不实行验电及先挂标志牌制度,或电工日常作业时不穿绝缘鞋、选用安全用具不当(过期或不合格)极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所有电器、设备设施过载易发生短路击穿保护层造成触电事故。

高处坠物及物体打击

凡在坠物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称高处作业,高处作业时发生坠落事故叫高处坠落。

(1)该项目中有高层工作场所(调漆罐),在工作平台损坏、围栏高度、强度不够、无防滑措施、无踢脚板等情况下都有高处坠落的危险。

(2)电工、机械维修人员高处作业未带安全带等防护措施,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

(3)装置中有平台、爬梯或者脚手架等,职工在操作及检修交叉作业中,有受到物体打击的危险。

噪声及震动危害

该项目噪声设备主要有泵等。

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可引起耳鸣、耳聋、头晕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并可引起暂时性听闻位移,永久性听闻位移直至噪声性耳聋等症状,并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规定,工作场所的噪声不得超过8dB,无通讯要求是为75dB.

震动可导致人体焕发震动病,主要表现为足的损害,还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车辆伤害

原辅材料以及产品依靠汽车运输,这就存在车辆碰撞、挤扎、擦刮设备与管线等事故的危险,同时也有可能发生人员受到车辆伤害的危险。

常见的车辆伤害事故有:

车辆行驶中引起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造成人员伤害;车辆运行中碰撞建筑物、构筑物、堆积物引起建筑物倒塌、物体飞溅下落和挤压地面而产生物体飞溅等造成的人身伤害。

发生撞车、翻车等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安全知识教育,作业人员精力不集中、麻痹大意,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以及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缺陷。

机械伤害

生产装置中有多种转动设备,人体触及这些设备的运转机件,可能造成机械伤人事故。

当转动部分缺少护栏、护罩时,操作、擦洗时职工触及可能发生撞击、衣物或长发被缠绕而造成伤害。

检修过程中如果未配备监护人或监护不当,检修作业场所没有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易发生误操作造成伤害事故。

淹溺

该厂区设有消防水池,若水池周围无安全防护栏杆、警示标志、防护设施存在缺陷等,操作人员就有可能跌落水中,发生淹溺事故。

坍塌

该项目原辅材料及产品临时堆放高度过高或不合理,均会发生坍塌的危险,对搬运人员造成伤害。

另外由于建筑质量问题及地震等因素有可能造成各建筑物坍塌,不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其内或周围人员伤亡。

粉尘危害

该项目粉尘危害主要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助剂及其他粉料生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能较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时间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粉尘沉着症和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其中尘肺是我国危害接尘工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

粉尘长时间作用于呼吸道粘膜引起其病理改变,粉尘还可以一起赌塞性皮质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检修、施工工程的危险性分析

在检维修、施工过程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执行各类作业票证,特别是动火、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等,否则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

高低温危害

高(低)温能引起人体能量代谢等生理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人体的作业能力。

高(低)温环境会引起人体中暑(冻伤)。

高温设备(物料)接触人体可造成人体皮肤发生烫伤。

人体在过低气温或过高气温的环境中,接触时间越长,温度越低或越高,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因此,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要落实高(低)温防范措施,作业人员在高(低)温环境中作业时要佩戴防护用品,减轻高(低)温危害。

该项目建设地夏季气温较高,在烈日暴晒下会使易燃易爆介质铁桶内部温度升高,增加挥发损失;散发的蒸气易引发其他事故。

在寒冷的冬季,如果设备、管线的保温工作做不好,也会因为低温造成设备、管线冻裂,使有毒、有害物料泄漏,引发事故。

其他伤害

其他伤害指除了上述之外的伤害,如生产过程中的摔伤、扭伤、刺伤及非机动车碰伤等。

公用工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电气系统

(一)电气火灾

该项目电气设备、照明设施以及电气线路等低压配电系统存在电气火灾的危险。

(1)过载是指电力线路和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通过的电流超过安全载流量或额定值的现象,由于电流的发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过载时,发热量往往大大超过允许限度,轻则加速绝缘层的老化,重则会使可燃绝缘层燃烧而引起火灾。

(2)短路是指电气线路或设备中相线与相线之间短接,或相线与大地、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短接现象。

发生短路时,电源电动势被短接,短路点阻抗变小,造成电气回路中电流突然增大,在短路处可产生高达700℃的火花。

单元

危险部位

危险物质

主要危险、危害

对于措施

变压器

绕组绝缘

绝缘油交流电

绕组绝缘短路,强度不够、匝间短路、过负荷、套管爆破、变压器喷油引起火灾。

设备选型应选质量高、安全性可靠、制造工艺可靠的产品,订购前应索取做过突发短路试验的变压器、试验报告和抗短路能力计算书,使用中严格按说明书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及早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本体内部

绝缘油交流电

过负荷(正常运行中和事故状态过负荷)都会严重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按设计标准运行,防止过负荷。

温度计

绝缘油超高

严重过热造成变压器故障失火

检查温度及冷却装置,加强通风冷却,调整下降负荷,根据事故处理规程的规定停运,检查检修。

油位指标

绝缘油

油位不正常(明显下降或上升),明显下降可能是变压器漏油,油位明显上升若严重时溢油也会引起火灾。

停止运行,检查检修。

检查是否因油温高而油位上升,加强冷却,恢复油位防止溢油,并查明是否出现假油位,配备适当灭火器材。

高压配电装置

断路器灭弧室

绝缘油交流电

油质劣化、油温过高、缺油、缺气、断路器故障、操作人员误操作等,使灭弧室烧毁,烧伤或击伤操作人员

选用优质可靠断路器,经常检查油质、油为、油温,定时维护保养,杜绝误操作,加设具有“五防”功能闭锁装置。

高压开关柜、母线、电流互感器、隔离刀闸、接地线刀闸

高压交流电

设备缺陷或操作人员未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误操作(误分误合断路器,带负荷拉合隔离刀闸,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误入带电间隔)造成弧光短路,烧毁开关,烧伤电伤操作人员,甚至死亡

搞好维修,保证设备完好备用,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倒闸操作“六要十二步”高压开关柜加装有“五防”保护能力的闭锁装置,并且有效,使用合格安全用品。

电缆

电缆

绝缘物交流电

电缆敷设没有按规定设阻燃设施,电缆沟洞、竖井、穿墙等没做好封堵,电缆就地敷设或埋地敷设或与热体管道、油管道近距离敷设,易引起火灾或沿电缆就地敷设,易给以后不知情人员挖土刨地工作时,以金属硬物击伤电缆,造成设备事故及人员触电事故。

按规程及设计要求敷设电缆,不得就地敷设,不得无序乱放置,作好分段阻燃,采用封、堵、隔、涂、包等办法避免火灾蔓延,电缆应远离油管、热体架设,并做好阻燃措施、

低压配电装置用电设备

带电部分及外罩

交流电

设备老化或缺陷、漏电接地线接零保护缺陷或违章作业造成工作人员触电伤害。

检修消除设备缺陷,进行接地接零保护设施普查测试,完善接地保护设施,严格执行规程制度。

电动工具器具

带电部分及外罩、导线、开关

交流电

破损、老化、无漏电保护器或不合格,或违章作业,造成工作人员触电伤害。

淘汰不合格工器具或检修鉴定合格后使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安装接入漏电保护器。

电气安全用具

操纵杆、绝缘手套、绝缘携带式接地线

交流电

安全用具不合格或长期不鉴定,电压等级不符,使用方法不对,造成操作人员触电伤害

购买经省、部级认定的生产厂家的合格产品,按规定定期检验并标证,使用人员按电压等级正确使用。

消防水池的危险性

企业设有消防水池,若周围无安全防护栏杆或防护设施存在缺陷,操作人员就有可能跌落其中,发生淹溺事故。

贴别是在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以及冬季结冰地面滑时,这种危险更趋严重。

仓库

原辅料及产品在仓库内临时存放时,若堆放过高,容易造成物料坍塌,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危害,另外车辆运输,可发生车辆伤害。

十大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分析

企业若未按要求严格执行化工企业“四十一”条禁令和各类安全作业规范未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配齐检测手段,未填写作业票证,未制定检修方案、未组织危险分析、未落实安全措施;在进行十大作业活动时,就有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窒息、触电、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等危险危害因素;还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特别是进入受限内空间作业,未对受限空间内的物质进行置换彻底、未进行分析化验合格、超时间进行作业、受限空间内缺氧或者氧含量不足19%等,人员盲目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危险作业必须提高一个级别审批。

凡是装置或设备局部停车检修涉及设备拆装实施动火作业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要制定检修方案、组织风险分析、落实安全措施;凡是涉及系统停车检修和长周期检修的,要制定检修计划,停车方案、安全对策措施报县市区安监局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严格限定现场作业人数。

从事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吊装、登高、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时,同一危险区域内不得超过3人;系统性检修时同一平台或同一有限空间内不得超过9人。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一)开车过程的危险性

(1)每次开车前要制定开车方案并严格执行,否则易引发事故。

(2)在运行中杂质会堵塞管道或损坏阀门的密封面,造成堵塞停车或泄漏停车事故,引起炙汤、火灾爆炸、中毒事故。

(二)停车过程的危害性

(1)停车前要制定停车方案并严格执行,否则易引发事故

(2)装置停车时,设备(管线)进行放料,运行设备停运,正常停车,一般按停车方案进行,遇紧急或事故停车,由于情况复杂,应按事故处理预案进行。

停车时,特别是(事故)停车,处理不当,易造成堵塞管道,设备内物质发生泄漏,造成事故。

(3)停车时,设备(管线)按步骤要切断工艺介质的进料,各项操作都要有严格的先后程序,切断后还要防止发生泄漏。

(4)若因物料管道设计或安装不合理,导致在紧急停电时管道内物料不能全部排空,大量物料在管内积聚,若清理不及时导致在管内凝结堵塞管道,当开车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导致管道内物料压力过大,使大量物料从法兰连接处泄漏,导致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或人员中毒窒息、炙烫等危险。

异常状态的危险分析

(1)当突发性停电事故时,若生产区内没有按要求设置事故应急照明,操作人员在巡检或操作过程中,存在发生物体打击或炙伤等危险。

(2)当发生停电事故时,若厂区内消防水系系统无备用电源,当发生火灾事故时会因无法及时供给消防水导致事故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