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676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6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x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x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

 

青海省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

土地开发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

1.1可研批复情况

“青海省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是青海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根据耕地占补平衡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和竣工验收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7号)文件精神,对国土资源部2004年批准的我省尖扎县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由于项目的实施受到康扬电站库区蓄水的影响做的调整,根据青土地整理领导小组[2007]2号文件《青海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关于尖扎县坎布拉镇直岗拉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批复》,在保证建设规模和新增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将尖扎县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调整到同仁县保安镇浪加村,按照已评审通过的初步设计,先行组织48.35公顷的施工,不足的建设面积和新增耕地面积由省安排项目补充,该项目为安排的补充项目。

1.2综合说明

1.2.1建设规模

项目区总规模21.06公顷,新增耕地为16.22公顷。

1.2.2项目类型

项目为省级重点项目。

1.2.3项目性质

本项目性质为土地开发项目。

1.2.4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同仁县保安镇,涉及塞加村1个行政村,地理位置坐标介于东经101°50′-102°07′,北纬35°01′-35°17′。

1.2.5地貌类型

项目区属丘陵山区,微地貌类型为丘陵,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处海拔2600米,最低处2400米,相对高差200米,平均海拔在2500米左右,宜于发展种植业。

1.2.6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位于同仁县保安镇,涉及塞加村1个行政村,权属清晰,无村与村土地权属纠纷。

1.2.7新增耕地面积

预计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为16.22公顷。

1.2.8建设工期

项目区建设工期为2个月。

1.2.9投资预算

根据总体规划中各项目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和计算指标测算,项目共需投资57.84万元,单位面积投资3.57万元/公顷。

1.2.10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情况

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好唐玉滩的土地,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和同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经过同仁县国土资源局及实施单位充分调查,设计单位实地踏勘测量,设计人员针对该项目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措施、工程管理措施听取了有关领导、专家和项目区农民群众的意见,充分吸收了广大群众和相关专家的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2项目概况

2.1项目所在县简况

2.1.1地理位置

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北部,介于东经101°38′-102°27′,北纬35°01′-35°47′,东与甘肃省夏河县为邻,西连贵德县,南接泽库县,北与循化县、尖扎县接壤,土地面积3169.32平方公里。

同仁县距省会西宁181公里。

2.1.2自然条件

同仁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青南牧业区的交接地带,阿米德合隆山和阿业夏琼山由南向北延伸,构成东、西山区。

隆务河纵贯全县南北,境内长46.6公里,为县内最大河流。

境内山峦迭起,地势高峻,沟谷相间,地貌复杂多样,地形南高北低,高差悬殊,最高点夏琼山海拔4767米,最低点麻巴沟口海拔2160米,相对高差2607米。

地形可分为:

河谷川地、低中山沟壑浅山、中山脑山、高山牧区四个区域。

自然条件和种植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垂直性变化。

本县地处高原气候区域,属凉温冷湿半干旱气候。

温度垂直变化明显,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雨量略缺,水热同季并有冷暖季之分。

春季冷暖多变,干旱风大;夏季凉爽,降雨较多,最暖月平均温度16度,降雨占全年降雨总量的54.7%;秋季较短暂,气温骤降,霜冻和初雪日较早;冬季漫长,干燥少雪,寒冷风大。

相对温度小于45%,由于绝对海拔高差悬殊,构成明显的地域和垂直气候带分布。

由北往南,海拔2300米的麻巴地区为温暖半干旱气候带;海拔2600米的隆务河谷和浅山地区为凉温半干旱气候带;海拔3000米的脑山地区为冷温湿润气候带;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牧区为寒冷湿润气候带。

同仁县共有大小河流11条,分属隆务河水系和大南曼河水系,水资源较为丰富。

同仁县土壤类型较多,以地带性土壤为主。

分10个土类,24个亚类,34个土属,47个土种。

土壤垂直分布状况是:

海拔2500米以下为灰钙土,2500-2800米为粟钙土,2800-300米为黑钙土,3000-3400米为灰褐土,3400-3600米为山地草甸土,3600-4300米为高山草甸土,4300以上为高山寒漠土。

另外还有灌淤土、潮土、沼泽土等属非地带的土壤。

2.1.3社会经济条件

截至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7.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9万人,占总人口的25.45%,农牧业人口5.83万人,占总人口的74.55%。

人口自然增长率10.10%,人口平均密度为23.88人/平方公里。

全县国民生产总值41127.4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2415.23万元,第二产业13830.20万元,第三产业14882.06万元。

全县人均收入为1673.38元。

2.1.4土地利用情况

全县土地面积32.76万公顷,其中:

林业用地15.48万公顷、非林业用地(包括未利用地、农地、牧地、水域及其它用地)17.28万公顷。

全县森林覆盖率19.99%。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7万公顷,疏林地0.19万公顷,灌木林地6.15万公顷,未成林地0.19万公顷,苗圃地0.003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0.19万公顷,无立木林地0.03万公顷,灌丛地5.37万公顷。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2.2.1自然条件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地理坐标北纬35°01′,东径101°38′,唐玉滩地东高西低,海拔在2500m左右,属中位浅山丘陵区,南北长800m,东西宽约250m,灌区地面平均坡度8.5%左右,土地面积为21.06公顷,涉及塞加村一个行政村。

2.2.1.1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丘陵山区,地貌类型为丘陵,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处海拔2600米,最低处2400米,相对高差200米,平均海拔在2500米左右。

2.2.1.1气象

项目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属高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点为气日温差较大、光照充足、辐射强、降水少,且降水变化率大,雨热同季,有冷热季和干湿季之分,该区热量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为5-6℃,对喜凉耐寒作物生长有利。

春季(3~5月)冷暖多变,干旱风大,降水稀少,只占年降水量的8.6%,一般5月中下旬才到雨季。

夏季(6~8月)天气凉爽,降水集中,平均气温20~22℃,没有明显的夏季,酷热的>30℃少见,本季降水较集中,降水量一般达到260mm左右,69%的降水集中在该季。

秋季(9~11月)气温骤降,逐月气温下降4~7℃,秋温低于春温,10月底雨转雪,初霜早到,11月中下旬土壤冻结。

冬季(12~2月),寒冷,少雪,相对湿度<45%,降水极少,只占年降水量的1~2%。

该项目区年平均气温6.8℃,最热平均气温17.9℃,1月份平均气温-8.1℃。

年平均降水量419.2毫米,年蒸发量1934毫米。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75小时,年太阳辐射为101.72千卡/厘米2。

无霜期为165天,初霜期为10月中旬,终霜期为4月中旬。

2.2.1.3水文与水文地质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主要灌溉水源为塞加泉水,塞加滩小流域气候干旱,自然条件较差,主要沟道均为季节性山溪,枯水期无地表径流。

塞加村耕地灌溉引上游的塞加泉水和沟道的季节性来水经塞加涝池调蓄后引水灌溉,经实地调查复核,塞加泉属基岩裂隙水,由降雨渗入补给,通过对已建输水管道工程观测和对涝池蓄水情况的调查,塞加泉基流稳定,出水量约10~15L/s,水量稳定,月来水量2.6×104m3~3.9×104m3,年来水量31.2×104m3~41.6×104m3。

涝池工程设计引水流量为10L/s。

水质良好,属HCO3-Ca-Na或HCO3-Ca-Mg型水,矿化度小于0.5克/升,可长年灌溉。

2.2.1.4土壤

项目区土壤属灰钙土和栗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土壤肥力状况为:

有机质总量较低、氮缺、少磷、钾丰富。

土壤养分含量为:

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72%,全氮0.204%,碱解氮191ppm,全磷0.145%,速交磷8ppm,全钾2.60%,速效钾232ppm。

阳离子代换量平均16.38me/100克土,碳酸钙含量10.67%,PH值8.3,C/N为12,养分综合值为2.3。

土层厚度一般为150-200cm,堆积地面有效土层厚度为100-150cm,地面坡度为2°-13°。

2.2.1.5自然灾害

影响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山洪、霜冻等,降雨集中在夏秋季,多见暴雨,加上地表切割植被奇缺,易形成山洪瀑发。

2.2.1.6农作物种植情况

由于受土壤自然条件的限制,项目区植被以栽培农作物为主,主要栽培作物有:

小麦、油菜等。

2.2.1.7工程地质

项目区无大的工程地质问题,滩地出露地层为第四系沉积层,除对灌排渠系进行防渗外,对坍塌山体段进行埋管处理,渠系建筑物建设基面均满足建筑要求。

2.2.2社会经济条件

根据2007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总户数为53户,总人口260人,无非农业人口。

塞加滩流域有可开发面积60.53公顷。

其中现有耕地、林地和渠道32.53公顷,田间道路占1.59公顷,田坎2.33公顷,有防护林地1.48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0.07公顷/人,人均林地面积0.055公顷/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097.33元,收入在全县处于中下等水平。

2.2.3土地利用情况

塞加滩土地总面积60.53公顷,其中项目区唐玉滩有土地面积21.06公顷,参加开发的土地面积20.63公顷,简易路用地0.43公顷,土地全部属于荒草地。

塞加滩耕地区和项目区唐玉滩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见下表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表2-1面积单位:

公顷

地类

塞加滩片

塞加滩片唐玉滩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合计

60.53

100.00%

21.06

100.00%

农用地

小计

37.93

62.66%

0.43

2.04%

林地

小计

1.48

2.44%

0.00

0.00%

有林地

1.48

2.44%

0.00

0.00%

其他农用

小计

36.45

60.22%

0.43

2.04%

其他农用

36.45

60.22%

0.43

2.04%

未利用地

小计

22.6

37.34%

20.63

97.96%

荒草地

22.6

37.34%

20.63

97.96%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基础设施条件

3.1.1交通条件

项目区距同仁县19km,距西宁市162km,项目区与西宁至同仁公路相距3.0km,有乡村道路通行,地形比较平坦,地势宽阔,交通十分便利。

3.1.2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现状

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源为塞加泉水和沟道的季节性来水,经输水管道输送至设计库容为6.0×104m3的塞加涝池调蓄后引水灌溉,可满足P=75%保证率情况下的灌溉用水量。

涝池现在解决塞加滩18.36公顷耕地的灌溉用水。

3.1.3田间排灌工程设施现状

塞加村属同仁县扶贫搬迁村,是新开发区,耕地、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排水工程比较配套齐全,有塞加主干渠贯穿塞加现有耕地,主干渠为“T”形预制衬砌渠。

3.1.4电力设施

项目区附近平均500米处有10KV高压输电线通过,电力在全流域已普及。

农业用电完全能满足需要,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对电力的需求。

3.2土地利用有限因素

(1)干旱

由于项目区属典型的高原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年降雨少,而蒸发量相对很大,容易形成干旱、造成作物减产。

(2)基础设施缺乏

项目区塞加村属于扶贫搬迁村,基础设施相对缺乏,现有的水利、电力、交通设施不尽配套,造成土地利用率低下。

项目实施应针对以上几项不利因素,通过采取土地平整,兴修农田水利,增加引水渠系的建设,修筑田间道等一系列措施,对项目区土地利用将有大的改善。

3.3水土资源分析

由于项目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

3.3.1供水量分析

塞加滩小流域年降水一般在419.2mm左右,且集中于6~9月,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属高原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光照充足,日照强列,冬寒夏凉,雨量偏少,雨热同季。

项目区以及塞加村现有耕地供水水源为塞加泉水和沟道的季节性来水经涝池调蓄后灌溉,经调查复核,塞加泉属基岩裂隙水,由降雨渗入补给,通过对已建输水管道工程观测和涝池蓄水情况的调查,基流稳定,塞加泉出水量约10~15L/s,水量稳定,月来不量2.6×104m3~3.9×104m3,年来水量31.2×104m3~41.6×104m3,涝池工程设计引水流量为10L/s。

设计库容6.0×104m3,维修库容5.0×104m3,现阶段运行库容2.5×104m3~3.5×104m3。

3.3.2灌溉设计标准

渠系灌溉设计标准采用: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CB/50188-99)

(2)《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5)《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3.3.3需水量预测

塞加滩计划开发土地60.53公顷,塞加村扶贫搬迁土地开发后,其中有农田防护林地1.48公顷、农村道路1.59公顷、田坎2.33公顷、渠道、耕地和林地32.53公顷。

唐玉滩土地开发后有道路、田坎、渠道3.62公顷、耕地16.22公顷。

唐玉滩开发后耕地灌溉引水渠直接与塞加主干渠“T”接,经调查塞加主干渠运行正常,因此塞加涝池解决总灌溉面积34.56公顷,灌溉采用集中轮灌的方法。

塞加滩地区以种植小麦、油料等作物为主,据调查,现状种植比例为小麦80%,油菜20%,根据当地水文气象条件和各作物种植结构,并结合地区几十年来的灌水经验。

拟定灌溉制度如表3-1和表3-2。

塞加灌区灌溉制度

表3-1定额单位:

m3/亩

灌区净灌水率表

表3-2净灌水率m3/s/万亩

塞加滩流域原有耕地加上本次唐玉滩土地开发后耕地面积共有耕地48.73公顷,由于塞加涝池蓄水达不到设计库容,也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同仁县政府、保安镇政府和塞加村村民根据同仁县实际情况和黄南州十一五规划、同仁县十一五规划对塞加村现有32.53公顷耕地已经做了种植调整,根据黄南州十一五规划发展同仁县万亩黄果林的规划,塞加村现有的耕地粮食种植18.36公顷,发展林地种植14.17公顷,林地用雨水集流窖灌溉,所以塞加涝池实际解决灌溉的耕地为34.56公顷。

根据以上调查塞加涝池解决的耕地年需水量计算如下表及表3-3。

年需水量计算

表3-3

作物名称

灌水定额

渠系利用系数

灌溉面积

灌溉用水量

总面积

项目区面积

总用水量

项目区用水量

(m3/亩)

万m3

万m3

小麦

60

0.8

414.72

194.56

3.11

1.46

60

0.8

414.72

194.56

3.11

1.46

60

0.8

414.72

194.56

3.11

1.46

60

0.8

414.72

194.56

3.11

1.46

油菜

60

0.8

103.68

48.84

0.8

0.4

55

0.8

103.68

48.84

0.8

0.4

55

0.8

103.68

48.84

0.8

0.4

55

0.8

103.68

48.84

0.8

0.4

合计

 

 

 

 

15.64

7.44

在灌溉制度设计中,通过流量过程计算,第一次灌水时段的净灌水率值较大,故取该时段的净灌水率值作为设计值,即净灌水率为0.463m3/s/万亩。

塞加村总耕地年用水量为15.64万m3,塞加村唐玉滩项目区灌溉年用年用水量7.44万m3。

3.3.4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塞加渠一次灌水所需最大灌水量为3.91×104m3。

灌区灌溉用水由塞加泉水和沟道的季节性来水经塞加涝池蓄水调节后供给,塞加泉水来水流量基本保证在10L/s~15L/s,,月来水量约为2.6×104m3~3.9×104m3,年来水量为31.2×104m3~46.66×104m3,涝池经冬季蓄水,春季时可达3×104m3左右,经用水量平衡分析,塞加滩项目区年来水量完全满足所有耕地和林地的年用水量,但是无法满足一次性用水总量,所以必须经过蓄水调节,通过塞加涝池调蓄后,在设计保证率为75%时,可解决34.56公顷的耕地灌溉用水,及一次灌溉用水后涝池水用完,蓄水三十天,灌溉十五天,总来水量为10L/s×45天×24小时×3600s=38880000L=3.89×104m3。

利用系数取0.8,塞加村14.17公顷林地灌溉用水有雨水集流窖解决。

3.3.5节水措施

整个塞加渠灌溉区主要节水措施为田间渠系配套。

耕地灌溉地面灌水方法采用田埂畦灌,干渠实行续灌,只、斗、农渠实行集中轮灌的方法,渠道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级渠道。

由于采用集中轮灌的方法支渠和斗渠采用同一断面,梯田灌溉时采用支、斗渠直接供水灌溉,以次来提高渠系利用系数,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结合渠道通过地段的土壤特性、渗透系数和衬砌型式,通过计算,并参考有关资料,考虑塞加滩地区实际缺水情况,以节省投资,提高当地水土资源利用率等各方面因素综合确定,渠系利用系数为:

干渠η干=0.93;支渠η支=0.93;斗渠η斗=0.93;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结合田间水利用系数设计值不低于0.90。

则项目区渠系综合利用系数为η渠=0.94×0.94×0.94=0.86。

项目区灌溉综合利用系数η灌=0.865×0.9=0.8

3.4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项目区现有塞加村民自行开发的耕地10.7公顷,田间道路0.104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5.5公顷,属荒草地开发。

4工程规划

4.1工程规划目标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低投入、高效能的开发原则,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综合规划,科学开发利用,土地开发与农田水利、道路林网配套建设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项目区建设开发后总耕地为16.22公顷,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要是干旱,所以防护林须在水利设施运行正常后集中建设。

项目实施后,要达到如下目标:

1.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提高项目区农田的耕地生产水平。

2.按照同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等工程布局;结合农业、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的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

4.2工程规划标准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政策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项目区的规划标准。

1.项目区土地开发平整工程:

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势特点,综合考虑田间机械化耕作方便以及作物种植比例、灌溉制度、农田水利。

设计梯田长不超过100m为宜,宽12~15m为宜。

2.农田水利工程: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502-1997)有关规定,干旱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70%,因项目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属气候干旱地区,故灌区设计保证率采用75%,根据项目区土地灌溉面积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标准,该项目属于小

(2)型工程,水工建筑物设计标准为5级。

3.道路工程:

本项目的道路分为田间路和生产路,田间路面宽4.0米,铺设沙砾石厚度为0.2m,生产路面宽2.0米,铺设沙砾石厚度为0.2m。

4.3工程规划设计依据

4.3.1规划设计依据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块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3.2规划设计依据的相关政策

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3.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4.《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

4.3.3规划设计依据的相关规划

1.《同仁县农业区划》;

2.《同仁县志》;

3.《同仁县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4.《同仁县“十五”计划》

4.3.4规划设计依据的技术标准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TD/T1011-2000

5.《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7.《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8.《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4.3.5规划设计依据的相关基础资料

《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隆务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青海省隆务河流域水利综合规划报告》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3.7;

《隆务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报告》(初稿)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3.7;

《隆务河流域灌区节水改造规划报告》(初稿)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3.7;

4.4工程规划

4.4.1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首先立足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实行田、路、水、林综合治理,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使项目区内的荒草地得到充分利用,农田水利、道路、林网和电力全面配套,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灌及时,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

项目区土地开发后,土地利用类型有:

耕地、农田水利等,耕地主要以种植小麦、油料为主,适当的发展其他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

4.4.2开发后土地利用结构

塞加村土地开发总面积60.53公顷。

耕地55.13公顷,其中田间道路占1.59公顷,田坎2.33公顷,防护林地1.48公顷,种植粮食耕地18.36公顷,经济林耕地14.17公顷。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项目区共有土地面积21.06公顷,整理后耕地16.22公顷,其中田间道路占2.02公顷、田坎占1.6公顷,项目区土地面积整理前后变化见下表。

塞加村唐玉滩项目区土地开发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

表4-1单位:

公顷

地类

整理前

整理后

前后增减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合计

21.06

100.00%

21.06

100.00%

0.00

农用地

小计

0.43

2.04%

21.06

100.00%

20.06

耕地

小计

0.00

0.00%

16.2

76.9%

16.2

水浇地

0.00

0.00%

16.2

76.9%

16.2

林地

小计

0.00

0.00%

0.00

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