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584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7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研修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校本研修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校本研修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校本研修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校本研修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研修作业.docx

《校本研修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研修作业.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研修作业.docx

校本研修作业

作者姓名

田宝霞

学校

四十里一中

学科

历史

年级/班级

初二6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名称

第8课辛亥革命

上课时间

2013.11

学生人数

52

单元背景

本单元共分三个专题,专题一: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运动;专题二: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专题三: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这三个专题,分别让学生了解近代化探索的三部曲的历程及特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完成历史事件分析表,梳理自学成果;通过识别和使用历史图片信息,深入了解近代化探索的艰难;通过引导学习让学生了解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救中国。

本单元的难点是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和评价辛亥革命?

本课时要完成的是专题一:

辛亥革命。

本课选自人教版初一历史新教材上册第二章第三课。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本节课地位十分的重要。

从思想教育内容而言,通过辛亥革命,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挖掘领悟本节课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课时设计说明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孙中山早期活动图表构建,培养学生的阅读、信息收集和概括能力,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的是初二上学期的学生。

初二学生在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后,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对于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如背景、时间、人物、地点、影响、作用等都能够予以识别,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但对事物的认知仍以感性为主。

所以,识记层次的内容,完全可交由学生自主完成。

对于需要理解和应用的内容,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的方式去实现。

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出示资料、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一备)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求知欲

展示图片:

孙中山图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了《民族复兴》展览后强调民族复兴是最伟大的中国梦。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今天让我们重新走进这段历史,不但要学习当年革命志士们的斗争精神,而且要学习孙中山等人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前进的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篇忆伟人功绩

1.学生通过看书,自己总结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可以制作大事年表,也可以画表格进行。

2.识记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及什么是三民主义

 

4.学生以前学过这样的类似事件自己总结:

时间:

1911.10.10

经过(略)

结果:

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影响:

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朝而独立

5.学生掌握住时间地点领导人即可

 

6.学生分组讨论,在仔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辛亥革命的功绩。

7.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得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性质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2.教师展示兴中会及同盟会的图片

3.讲清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

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建立民国(核心)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4.问:

武昌起义包含的要素有哪些?

 

5.中华民国成立

 

6.据以下材料分组讨论:

辛亥革命的功绩有哪些?

7.探讨: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说它失败的,你怎么看?

 

1.鼓励学生动脑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展示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3.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4.播放武昌起义的片段感受新军的力量培养学生从影视资料中提取信息,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

5.播放孙中山的图片及民国临时约法还有宣统帝的照片感受辛亥革命的成果

6.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合作学习,对小组发言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7.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学伟人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展示图片:

死者千古

精神永存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代伟人孙中山,作为中学生的你们,可以从孙中山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呢?

辛亥精神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

远大抱负,人格魅力

 

1.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完成,积极承担分配任务,参与小组学习讨论,态度认真,合作意识强。

2.通过课件展示学生明确辛亥精神

第三篇:

继伟人遗志

体会伟人精神: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当今中国,孙中山先生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早已完成,民族独立早已实现。

但孙中山先生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夙愿,尚未实现。

所以,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担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继伟人遗志,做到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教学过程(二备)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求知欲

展示图片:

孙中山图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了《民族复兴》展览后强调民族复兴是最伟大的中国梦。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今天让我们重新走进这段历史,不但要学习当年革命志士们的斗争精神,而且要学习孙中山等人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前进的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篇忆伟人功绩

1.学生通过看书,自己总结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可以制作大事年表,也可以画表格进行。

2.识记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及什么是三民主义

 

3.学生以前学过这样的类似事件自己总结:

时间:

1911.10.10

经过(略)

结果:

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影响:

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朝而独立

 

5.学生以前学过这样的类似事件自己总结:

时间:

1911.10.10

经过(略)

结果:

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影响:

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朝而独立

 

6.时间、地点、领导人都要记住,特别注意民国元年即1912年。

公元?

年=(民国?

年+1912)-1

 

7.学生分组讨论,在仔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辛亥革命的功绩。

8.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得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性质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2.教师展示兴中会及同盟会的图片

3.学生:

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革命纲领

机关刊物

指导思想

性质

同盟会

4.讲清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

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建立民国(核心)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55.问:

武昌起义包含的要素有哪些?

5.

6.

7.

8.

 

6.中华民国成立

 

7.据以下材料分组讨论:

辛亥革命的功绩有哪些?

8.探讨: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也有人说它是失败的,

你怎么看?

 

1.鼓励学生动脑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展示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3.通过填写表格,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民主义是本课的难点,把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对应起来,重点解释三民主义,加深学生对革命纲领的理解

 

5.播放武昌起义的片段感受新军的力量培养学生从影视资料中提取信息,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

6.播放孙中山的图片及民国临时约法还有宣统帝的照片感受辛亥革命的成果

 

7.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合作学习,对小组发言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8.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学伟人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展示图片:

死者千古

精神永存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代伟人孙中山,作为中学生的你们,可以从孙中山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呢?

辛亥精神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

远大抱负,人格魅力

 

1.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完成,积极承担分配任务,参与小组学习讨论,态度认真,合作意识强。

2.通过课件展示学生明确辛亥精神

第三篇:

继伟人遗志

体会伟人精神: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当今中国,孙中山先生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早已完成,民族独立早已实现。

但孙中山先生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夙愿,尚未实现。

所以,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担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继伟人遗志,做到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教学过程(三备)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求知欲

展示图片:

孙中山图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了《民族复兴》展览后强调民族复兴是最伟大的中国梦。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今天让我们重新走进这段历史,不但要学习当年革命志士们的斗争精神,而且要学习孙中山等人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前进的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篇忆伟人功绩

1.学生通过看书,自己总结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可以制作大事年表,也可以画表格进行。

 

2.识记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及什么是三民主义

 

5.学生以前学过这样的类似事件自己总结:

时间:

1911.10.10

经过(略)

结果:

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影响:

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朝而独立

 

6.学生掌握住时间地点领导人即可特别注意1912年即民国元年

公元?

年=(民国?

年+1912)-1

 

7.学生分组讨论,在仔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辛亥革命的功绩。

8.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得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性质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促进了近代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2.为近代中国近代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3.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引起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1.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2.教师展示兴中会及同盟会的图片

3.学生:

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革命纲领

机关刊物

指导思想

性质

同盟会

 

4.讲清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

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建立民国(核心)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5.问:

武昌起义包含的要素有哪些?

哪些?

 

6.中华民国成立

 

7.据以下材料分组讨论:

辛亥革命的革命的功绩有哪些?

1.材料:

1912年2.12宣统帝下诏退位,二百多年的清朝统治结束了,由于帝国主义的威胁,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袁世凯在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后于1912年三月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2.材料: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说:

“在中国,不懂的皇帝的权威,就不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意义。

问:

清帝退位意味着什么

2.材料1: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

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问: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2.材料:

3.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问:

数据说明了什么?

4.材料1: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问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

革除历代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缠足,禁止蓄辫等。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

问:

辛亥革命引起了当时中国社会哪个方面的变化?

 

8.探讨: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说它失败的,你怎么看?

 

1.鼓励学生动脑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展示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3.通过填写表格,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民主义是本课的难点,把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对应起来,重点解释三民主义,加深学生对革命纲领的理解

 

5.播放武昌起义的片段感受新军的力量培养学生从影视资料中提取信息,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

6.播放孙中山的图片及民国临时约法还有宣统帝的照片感受辛亥革命的成果

 

7.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合作学习,对小组发言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8.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进行知识拓展,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和局限性的理解,全面评价辛亥革命。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综合概括能力,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第二篇学伟人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展示图片:

死者千古

精神永存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代伟人孙中山,作为中学生的你们,可以从孙中山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呢?

辛亥精神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

远大抱负,人格魅力

 

1.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完成,积极承担分配任务,参与小组学习讨论,态度认真,合作意识强。

2.通过课件展示学生明确辛亥精神

第三篇:

继伟人遗志

体会伟人精神: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当今中国,孙中山先生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早已完成,民族独立早已实现。

但孙中山先生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夙愿,尚未实现。

所以,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担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继伟人遗志,做到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达标训练

1.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

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

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

A.民国12年B.民国13年C.民国14年D.民国15年

2.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

A《民报》 B.《国闻报》   C.《时务报》  D.《湘报》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C.三大政策D.三民主义

4.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辛亥革命首义成功等事情,这一地点应该是(  )A.上海   B.武昌   C.北京   D.广州

5.小红问妈妈:

“谁是您心目中最崇拜的人?

”妈妈说:

“他是我们的国父,也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这个人就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C.溥仪   D.袁世凯

6.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革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7.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出卖过维新派,又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这人是(  )

A.袁世凯 B.荣禄 C.蒋介石  D.陈独秀

8.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请你谈谈对此次“巨变”的理解。

课后反思

教学思想:

以伟人孙中山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从忆伟人功绩、学伟人品质、继伟人遗志三个篇章循序渐进展开教学。

从现实导入,展开历史教学,最后再回归现实。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以孙中山为主线,贯穿全课,突出孙中山的人物形象,同时又是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功绩更加清晰。

尊重历史,求真求善,合理组织使用课程资源,将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实际。

重视师生互动,与学生在课堂中共同体会了孙中山的革命魅力和民主共和国这一全新的社会风貌,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点评

1.在合作讨论问题时,还要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持,而不能够自由散漫。

2.在回答问题时,还需要注意问题表述的准确性

3.学生自身的知识面与视野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宽,需要加强课外阅读与知识积累。

教研活动和记录一

教研活动时间:

2013、11、11地点:

初二办公室

参加人员:

魏代欣、张胜玉、、袁俊生、田宝霞

活动记录:

一、田宝霞谈《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在这次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了三个主要探究内容:

以伟人孙中山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从忆伟人功绩、学伟人品质、继伟人遗志三个篇章循序渐进展开教学。

从现实导入,展开历史教学,最后再回归现实。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以孙中山为主线,贯穿全课,突出孙中山的人物形象,同时又是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功绩更加清晰。

尊重历史,求真求善,合理组织使用课程资源,将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实际。

重视师生互动,与学生在课堂中共同体会了孙中山的革命魅力和民主共和国这一全新的社会风貌,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二、教研组教师谈自己的观点

针对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们纷纷谈自己的意见。

1.张老师提出关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及和三民主义的关系应该讲清。

2.魏老师认为,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除了让学生自己总结外,教师要发挥领的作用。

3.袁老师则具体谈了要掌控好学生不要让学生放任自流。

教研活动和记录二

教研活动时间:

2013、11、13地点:

初二办公室

参加人员:

魏代欣、张胜玉、、袁俊生、田宝霞

活动记录:

一、田宝霞谈《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修改请况。

根据各位老师的意见,将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主要是以下三点:

1、设计表格填写中国同盟会的有关内容,通过填写表格,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特别强调民国元年即1912年,注意民国元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

公元?

年=(民国?

年+1912)-1

3、课堂中注意调控好学生,认真组织讨论。

二、教研组教师谈自己的观点

1.魏老师:

引导方式还有待改进,学生参于的时间比较有限,教师说的有点多

2.张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总结归纳能力。

3.袁老师:

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参与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样比较直观,形象。

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第8课辛亥革命(课堂文本记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了《民族复兴》展览后强调民族复兴是最伟大的中国梦。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今天让我们重新走进这段历史,不但要学习当年革命志士们的斗争精神,而且要学习孙中山等人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前进的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追忆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

二:

落实课标:

投影展示:

教师:

请同学们看课本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有哪些?

学生自学课本找问题并找答案。

(老师巡视)

(师)好了,我们现在看一下同学们找到了哪些活动?

生回答:

生一:

1894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提出三民主义。

师:

这位同学找到了四个答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二:

孙中山和他的战友在许多地方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创立中华民国。

师:

还有补充吗?

(没有)

把这两位同学的观点合二为一就很好了。

投影展示孙中山的早期活动。

师展示兴中会的图片

教师:

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

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了。

学生:

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革命纲领

机关刊物

指导思想

性质

同盟会

生动手完成,同桌进行通兑答案。

师解释:

“鞑虏”在这里是指满族的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句话,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这也就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

教师:

“三民主义”指导思想是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展示图片:

 

过渡:

在三民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孙中山和他的战友在许多地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惟有牺牲多壮志,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继续前进,愈挫弥坚,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播放视频:

《武昌起义》片段。

请同学们仔细看视频,找一下武昌起义包含的要素有哪些?

(类似的事件以前学过,请同学们自己总结)

生回答:

1911.10.10

经过(略)

结果:

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影响:

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朝而独立

教师投影展示:

师强调:

因为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教师:

武昌起义后,这些独立的省的代表齐聚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关于中华民国大家记住时间地点领导人即可。

师:

特别注意民国元年即1912年。

公元?

年=(民国?

年+1912)-1

教师半开玩笑的说:

数小的话数手指头,数大了套用公式。

举例说明:

民国三年是公元多少年?

生答:

1914年。

那民国38年呢?

生用笔算后回答1949年

教师: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了,到底有什么历史意义?

请看下面几个材料,同学们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出示材料:

1.材料:

1912年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