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158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练习.docx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练习.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练习.docx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练习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ρ铁=7.9×103kg/m3,ρ铝=2.7×103kg/m3,如图所示,A端挂的实心铁块,B端挂的实心铝块,两金属块均浸没在水中,等臂杠杆平衡,若将两个盛水杯撤去,则(  )

A.A端向下,B端向上B.A端向上,B端向下C.A端向下,B端向下D.A端向上,B端向上

2.关于功、功率和机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C.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D.精密的机械,机械效率能达到100%

3.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b所示。

已知物体的质量为450g,所用动滑轮的质量为50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3.2N.g取10N/kg。

在0~2s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B.机械提升动滑轮做的功0.2J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D.拉力F的功率为0.64W

4.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A物体比B物体轻;②提升A的拉力大;

③提升A做的额外功多;④提升A做的有用功多

A.只有②④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④

5.如图甲,轻质杠杆AOB可以绕支点O转动,A、B两端分别用竖直细线连接体积均为1000cm3的正方体甲、乙,杠杆刚好水平平衡,已知AO:

OB=5:

2;乙的重力为50N,乙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甲物体下方放置一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6000cm3的水(甲并未与水面接触),现将甲上方的绳子剪断,甲落入容器中静止,整个过程不考虑水溅出,若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平衡时,乙对地面的压力为50N

B.甲的密度为2×103kg/m3

C.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未放入甲时增加了400Pa

D.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4N

6.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很薄、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用一竖直向上的动力F1、F2作用在水泥板一端的中间,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F1>F2,因为甲中的动力臂长

B.F1

C.F1>F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短

D.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7.如图所示,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分别将A、B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GA>G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η乙(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B.甲滑轮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

C.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D.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比乙的重

8.关于定滑轮、动滑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而动滑轮实质是不等臂杠杆

C.又省力又少移动距离的动滑轮是无法实现的

D.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只能省一半力

9.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B.25NC.30ND.35N

10.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支点两侧钩码都向右移动一格,杠杆仍平衡

B.在支点两边的钩码下各增加一个钩码,杠杆仍平衡

C.将支点左边加上二个钩码,右边加上一个钩码,杠杆仍平衡

D.将支点左边的钩码向左移动两格,将支点右侧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杠杆仍平衡

11.如图所示杠杆,力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当此杠杆在动力F作用下,将一个由细绳系的物体由图中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则

A.F大小始终不变B.F先变大后变小

C.F先变小后变大D.无法判断F大小的变化

12.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已知M>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则(  )

A.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M+m)g

B.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m)g

C.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Mg

D.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

二、填空题

13.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圆柱形的),重是100N,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的一端微微抬起,所需的最小力是_______N。

14.如图所示,用力F1和F2分别匀速提起物体C时,滑轮_______可以看作等臂杠杆(选填“A"或“B”).若物体C重为50牛,滑轮重力不计,则力F2的大小为___________牛.

15.如图所示,一直撬棒AD=1m,CD=BC=0.15m,石头垂直作用在棒上的力是420N,若要撬动石头,则施加在撬棒A点的力至少是_________N。

1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盐水的密度,已知木块的重力为3N,体积为500cm3,当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g=10N/kg,盐水密度是________kg/m3;若剪断细绳,木块最终静止时所受浮力是________N。

(一切摩擦与阻力均忽略不计)

17.五一长假期间,小聪随母亲去老家农村,看到很多老乡使用如图a所示杆秤称量质量。

回家后,小聪用一根长30厘米的轻质细木棒作秤杆、用0.3千克的铁块作秤砣,在距木棒一端4厘米处系上提纽线,制作了一把简易杆秤如图b所示。

①将被测物挂上并调节秤砣至图c所示位置时杆秤水平平衡,则被测物的质量m物=_______________。

②这把简易杆秤的最大称量是________千克。

若小聪不小心将秤砣摔掉了一块,则该杆秤测量物体质量的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18.如图所示,用F为40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拉着重为300N的物体A在水平面上以0.4m/s的速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3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拉力的功率是W。

19.如图所示,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0N,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拉力F=5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拉力F的功率是______;物体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是______N。

20.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钩码匀速向上提起20cm,则绳端移动的距离是___________cm;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只适当增加钩码的重力,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三、实验题

21.图甲是某型号的抽水马桶水箱进水控制装置的示意图,浮子是有上底无下底的圆柱形容器,中间有圆柱形的孔(图乙是浮子的放大示意图),壁的厚度忽略不计,浮子通过圆孔套在直杆上,并与调节螺母紧密相连,手动上下移动调节螺母,可以使浮子的位置随之上下移动,轻质细杆AB可绕O点旋转,A端与直杆底端相连,B端装有塞子当水箱的进水孔进水,水面接触到浮子下端后,浮子内的空⽓开始被封闭压缩,随着水位继续上升,浮子上升带动直杆向上运动,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AB杆处于水平位置时,塞子压住进水孔,进水孔停止进水。

(1)为测出浮子上底面的面积,现有刻度尺、量筒和水,请完成实验:

①将浮子倒置后,用刻度尺测出浮子内的深度h;

②将浮子装满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浮子上底面的面积表达式:

S上=_________(用所测量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若浮子上升的过程中内部被封闭的空气不泄露,用上述方法测得的浮子上底面的面积为10cm2,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浮子、直杆、细杆AB、塞子的重力及所受浮力均不计,忽略所有摩擦,当进水孔停⽌进水时,浮子内的⽓体压强为外界大气压强的1.2倍,OA=6cm,OB=4cm,塞子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_____N。

(3)科学研究表明,⼀定质量的⽓体,在温度不变时,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当进水孔的水压过大时,塞子被冲开,水箱内的水位超过⼀定⾼度,会使水溢出,若通过移动调节螺母的方法保证⻢桶正常使用,应如何移动调节螺母:

__________。

22.小明小组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时应先调节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若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螺母向________调(填“左“或“右“)。

(2)下表是该组某同学在实验中记录杠杆平衡的部分数据:

分析表中的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实验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2

5

1

10

2

3

10

2

15

3

1

20

4

*

(3)第3次实验数据不全,请根据已有信息分析,此处的数据应该是_______;

(4)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图乙所示的A位置挂上3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图示位置保持平衡.这时应在B位置挂上_____个钩码.

23.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她没有考虑到_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______.

(4)通过比较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通过比较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物体的重力G/N

提升的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1

2

0.1

1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74.1%

4

2

0.1

1.5

0.2

(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结果精确到0.1%)。

这次数据是用图中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要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________。

在第1次实验中,当拉着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W。

(3)某同学认为,使用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越大,他的想法正确吗?

________。

请你利用补充完整后的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________。

25.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实验前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这时应调节杠杆左右两端的螺母,使其向______端移动,直到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写一条)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下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值;

实验次

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1

0.98

4.0

______

8.0

2

1.47

______

2.94

6.0

(3)实验中,一同学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如图所示那样挂上钩码,调节钩码位置,并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重新保持平衡,并记录有关数据,该同学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26.如图,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相同的重0.5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图B中杠杆平衡了,若在杠杆左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向______(选填“左”或”右”)倾斜;

(3)甲同学通过对一组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cm,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乙同学发现,动力×动力臂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

实验C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甲同学结论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分析】

【详解】

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时,杠杆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G铁-F浮铁)l=(G铝-F浮铝)l

所以

ρ铁gV铁-ρ水gV铁=ρ铝gV铝-ρ水gV铝

(ρ铁-ρ水)gV铁=(ρ铝-ρ水)gV铝

解得

V铁=

V铝

当将两个盛水杯去掉,杠杆右端

G铁l=ρ铁gV铁l=ρ铁g⋅

V铝l=7.9×103kg/m3×g⋅

V铝l=1.95×103kg/m3⋅gV铝l

杠杆左端

G铝l=ρ铝gV铝l=2.7×103kg/m3⋅gV铝l

所以

G铝l>G铁l

挂铝块的B端下沉,挂铁块的A端上翘。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2.B

解析:

B

【详解】

A.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有关,而功率是指的做功的快慢,由做功的多少和时间共同决定,做功多的机械,不一定花的时间短,故A选项错误;

B.功率是指的做功的快慢,故功率大则做功一定快,是正确的,故B选项正确;

C.做功快的机械是指功率大,是做功的快慢,而机械效率是指的有用功和总功的比例,故功率大,机械效率不一定大,故C选项错误;

D.任何一个机械不可能达到100%,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D

【详解】

A.由图可知,当物体运动2s时,路程是10cm,物体上升速度为

故A错误;

B.动滑轮做的功

故B错误;

C.当物体运动2s时,路程是10cm,有用功为

总功为

机械效率为

故C错误;

D.根据图可知,当绳子运动2s时,路程是40cm,绳子的速度为

拉力F的功率为

故D正确。

故选D。

4.A

解析:

A

【详解】

由题知,提起两物体所用的滑轮组相同,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由W额=G动h知,提升A和B所做额外功相同,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额外功相同,提升A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所以提升A物体所做的有用功较大,由于提升物体高度一样,所以A物体较重,提升A物体用的拉力较大,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C

解析:

C

【详解】

A.乙的边长

L乙=

=10cm=0.1m,

乙的底面积

S乙=L乙2=(0.1m)2=0.01m2,

杠杆平衡时,乙对地面的压力

F乙=p乙S乙=3000Pa×0.01m2=30N,

故A错误;

B.地面对乙的支持力和乙对地面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地面对乙的支持力

F乙支持=F乙=30N,

B端受到的拉力

FB=G乙-F乙支持=50N-30N=20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甲OA=FBOB,

G甲=

=8N,

甲的密度

ρ甲=

=0.8×103kg/m3

故B错误;

C.因为

ρ甲<ρ水,

甲落入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

F浮甲=G甲=8N,

排开水的体积

V排甲=

=8×10-4m3,

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面上升的高度

Δh=

=0.04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未放入甲时增加了

Δp=ρgΔh=1×103kg/m3×10N/kg×0.04m=400Pa,

故C正确;

D.原来容器中水的深度

h=

=30cm=0.3m,

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的深度

h1=h+Δh=0.3m+0.04m=0.34m,

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1=ρgh1=1×103kg/m3×10N/kg×0.34m=3400Pa,

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1S容=3400Pa×200×10-4m2=68N,

故D错误.

6.D

解析:

D

【分析】

把水泥板看做一个杠杆,抬起一端,则另一端为支点;由于水泥板是一个厚度、密度都均匀的物体,所以,其重力的作用点在其中心上,此时动力F克服的是水泥板的重力,即此时的阻力臂等于动力臂的一半;在此基础上,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确定F1与F2的大小关系。

【详解】

两次抬起水泥板时的情况如图所示: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动力克服的都是水泥板的重力,对于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都在其几何中心上,所以两图中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依据

可得,

所以,前后两次所用的力相同,即

,故ABC都错误,D正确。

【点睛】

本题作为考查杠杆平衡条件应用的一道经典例题,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印象中选错,一定要仔细分析,重点记忆!

7.D

解析:

D

【详解】

A.两个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h时,甲滑轮组动滑轮上有三段绳子,所以F甲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h,乙滑轮组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所以F乙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h,故A错误.

B.根据公式W有=Gh,由于两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但是GA>GB,所以W有甲>W有乙,故B错误;

C.W有甲>W有乙,η甲<η乙,结合

知,W总甲>W总乙,时间又相等,由P=

知,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大,故C错误;

D.根据

,得

=1+

,因为η甲<η乙,所以

,又因为W有甲

W有乙,所以

,再根据

得,

,故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关键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以及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

【详解】

动滑轮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A、B正确,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说又省力又少移动距离的动滑轮是无法实现的,故C正确。

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动滑轮上最多可以有3段绳子,也可以说拉力是物体重力的

,故D错误。

故选:

D。

9.D

解析:

D

【详解】

由图可知,物体与滑轮的总重由两股绳子承担,且两根绳子的拉力的方向不平行,所以2F>G动滑轮+G物=10N+50N=60N,即F>30N,故选项A、B、C不符合题意,D正确为答案.

10.D

解析:

D

【解析】

设一个钩码的重为G,每一格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

A.将支点两侧钩码都向右移动一格,可得:

,所以杠杆不平衡,故A错误;

B.在支点两边的钩码下各增加一个钩码,可得:

,所以杠杆不平衡,故B错误;

C.将支点左边加上二个钩码,右边加上一个钩码,可得:

,所以杠杆不平衡,故C错误;

D.将支点左边的钩码向左移动两格,将支点右侧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可得:

,杠杆仍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11.A

解析:

A

【解析】

如图,当杠杆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

因为动力、阻力作用点不变,

所以

不变;

又因为阻力(物重G不变),由

得:

.

所以当杠杆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动力F的大小不变.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不变,而阻力臂不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知道动力不变.

1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B.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定滑轮,因物体B静止,则滑轮两侧每股绳子上的拉力都等于物体B的重力mg,所以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g,故B错误;

A.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该滑轮受到天花板对它向上的拉力和两股绳子向下的拉力,所以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2mg,故A错误;

D.根据相互作用力可知,滑轮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也为2mg,即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故D正确;

C.物体A受三个力的共同作用,向下的重力

、绳子向上的拉力F=mg和地面对物体A向上的支持力N;由于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A所受的三个力的合力为0,即

所以,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的大小为

故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3.50

【详解】

根据题意知,此时可以将木棒看做是一个以木棒没有离地端为支点的杠杆,阻力是木棒的重力,为100N,因为木棒是均匀的,所以动力臂等于木棒长L,阻力臂是木棒长的一半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

解析:

50

【详解】

根据题意知,此时可以将木棒看做是一个以木棒没有离地端为支点的杠杆,阻力是木棒的重力,为100N,因为木棒是均匀的,所以动力臂等于木棒长L,阻力臂是木棒长的一半为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所需要的力为

故所需要的最小的力为50N。

14.A25

【详解】

[1]由图可知,A滑轮是定滑轮,所以滑轮A是等臂杠杆。

[2]滑轮B是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F2的大小为25N。

解析:

A25

【详解】

[1]由图可知,A滑轮是定滑轮,所以滑轮A是等臂杠杆。

[2]滑轮B是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F2的大小为25N。

15.63

【解析】要使施加在撬棒A点的动力最小,应使动力臂L1最大;当以D为支点,在A点施加垂直AD向上的动力时,动力臂L1=AD=1m,即动力臂为最大值,则动力为最小;此时阻力F2=420N,阻力臂L

解析:

63

【解析】要使施加在撬棒A点的动力最小,应使动力臂L1最大;当以D为支点,在A点施加垂直AD向上的动力时,动力臂L1=AD=1m,即动力臂为最大值,则动力为最小;此时阻力F2=420N,阻力臂L2=CD=0.15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施加在撬棒A点的力:

故答案是:

63.

16.3

【详解】

[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F+G=3N+2.5N=5.5N

因为所以液体的密度为

[2]因为G=mg所以木块的质量为

木块的密度为

小于液体密度,木块将上浮,最终静止

解析:

3

【详解】

[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F+G=3N+2.5N=5.5N

因为

所以液体的密度为

[2]因为G=mg所以木块的质量为

木块的密度为

小于液体密度,木块将上浮,最终静止在液面上,受到的浮力为F浮′=G=3N。

【点睛】

浮力的计算

17.5千克;1.95千克;偏大

【解析】

试题分析:

轻质杠杆的质量忽略不计,在C图中杠杆平衡,满足平衡条件即G物×4cm=G砣×20cm;可得G物=5G砣由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可得m物=5m砣=5×0.3k

解析:

5千克;1.95千克;偏大

【解析】

试题分析:

轻质杠杆的质量忽略不计,在C图中杠杆平衡,满足平衡条件即G物×4cm=G砣×20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