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北京矿床参考 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043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大北京矿床参考 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国地大北京矿床参考 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国地大北京矿床参考 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国地大北京矿床参考 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国地大北京矿床参考 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大北京矿床参考 答案.docx

《中国地大北京矿床参考 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大北京矿床参考 答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大北京矿床参考 答案.docx

中国地大北京矿床参考答案

1997

一、名词解释

1、同生矿床与后生矿床:

A:

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

B:

矿床的形成明显地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即矿体和围岩是由不同地质作用和在不同时间形成的。

2、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

A:

矿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也称有用矿物。

B:

矿石中不能被利用的矿物,也称无用矿物。

3、金属矿床与非金属矿床:

A:

可供工业上提取金属矿产的矿床。

B:

可供工业上提取非金属矿产或含有可直接利用的矿物资源的矿床。

4、变成矿床与受变质矿床:

A:

岩石中的某些有用组份经变质作用后,成为有工业价值的矿床,以及原有矿床由于变质作用改变了其工业用途的矿床。

B:

先前形成的矿床在遭受变质作用后,矿石成分、结构构造以及矿体形态和产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其工业用途未改变的矿床。

5、结晶分异作用与熔离作用:

A:

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各种组份按一定的顺序(矿物晶格能、键性和生成热降低的方向)先后结晶出来,并在重力和动力的影响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过程,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B:

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降低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混溶的熔融体的作用,称为熔离作用。

二、简述题

1、简述矿床学研究方法

矿床学研究的方法论与方法如下:

一、地质作用是人类从未亲身经历的,也不可能经历的自然过程,因此,矿床学的研究,应以现实主义原则为基础,即工作程序和技术路线与方法要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这是由地质作用属性决定的。

地质作用的唯一属性是不可能在目前条件下进行实验性再造,自然界地质作用的表征仅仅在大自然中残存记录着,只能通过旁证和对比研究,得出若干经验性推理。

二、野外、室内地质观察-分析-测试为地质研究的基本手段,通过观察地质现象,分析其中因果关系,找出其内在原因。

三、地质研究的方法论主要是逼近处理的方法,不断逼近并逐步揭示其本质,上升为某一理性认识;再反馈于自然界,找出不相容处和缺陷,进行下一轮研究,不断扩大其内涵,加深对其本质的理解。

在具体的研究一个矿床时,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提出问题:

提出科学问题,明确研究内容,制定技术路线;

2、野外观察:

观察和编录,测制各类地质图件,采集各类标本;

3、实验研究:

实验室内的各项鉴定、测试和分析;模拟自然界类似地质条件的成岩、成矿实验研究;

4、综合研究:

总结规律,提出假说和理论,实践的应用和验证。

2、简述成矿作用控制因素

地球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和有用物质,在一定地质作用条件下和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称为成矿作用。

控制成矿的各种地质因素,即所谓成矿控制因素或简称成矿控制。

矿床在地壳中的形成和分布是由多方面的有利成矿的地质条件所决定的,如区域地球化学、构造、岩浆、地层、岩相等因素。

对于不同成因的矿床来说,各种控制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对形成内生矿床关系最大;地层、岩相、古地理、古气候等因素对外生矿床最为重要。

而地球化学因素对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都很重要,它是成矿的先决条件。

3、矽卡岩型矿床地质特征与矿产种类

矽卡岩型矿床指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或其他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通过含矿气水溶液交代作用形成的并与矽卡岩(钙铝−钙铁榴石系列,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在成因上和空间上存在联系的一类矿床。

矿床特点:

一、矿床的产出部位:

分布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

多数产于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化围岩中,少数产于内侧接触带的蚀变侵入体内,一般距接触面100−200m范围内,个别可远离接触带达1km以上。

二、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

矿体的形态和产状复杂,明显受接触带构造的控制,多呈不规则状、似层状、凸镜状、脉状、巢状等。

规模大小不一,由直径仅数米的小矿体,至长数公里、延伸达千米以上巨大矿体,但一般为中小规模。

三、矿石的物质成分:

物质成分极为复杂,主要由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和一组特殊的矽卡岩矿物组成。

金属氧化物:

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锡石、白钨矿,次有黑镁铁锰矿、红锌矿、黑锰矿等。

金属硫化物:

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辉钼矿、辉铋矿等。

四、矿石结构和构造:

矿石结构:

多为粗粒结构;矿石构造:

块状、浸染状、条带状、晶洞状、团块状等

五、矿床的分带性:

矿床常具分带性,由侵入体内向外依次出现:

蚀变岩体→内矽卡岩→外矽卡岩→蚀变灰岩→灰岩。

矽卡岩型矿床是一种具重要工业意义的矿床类型,主要矿产有:

铁、铜、铅、锌、钨、锡、钼、钴、金、石墨、刚玉、砷、铍、硼、石棉、压电石英、金云母和石榴石等

形成条件:

1、大地构造条件:

1)大幅度的沉降形成厚的碳酸盐岩建造;2)中酸性侵入岩频繁活动;

2、岩浆岩条件:

岩浆演化过程分异出含矿溶液,是形成矽卡岩矿床的先决条件,岩性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

3、围岩条件: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是各类碳酸盐岩类地层;

4、地质构造条件:

构造控制含矿溶液的通道,也为成矿提供有利的空间;

5、物理化学条件:

1)温度条件:

矽卡岩矿床形成温度区间为800~200℃;2)深度和压力条件:

中深至浅成(1−4.5km),形成压力一般为30−300MPa

成矿作用:

接触交代作用是矽卡岩矿床成矿的主要方式,接触交代作用可分为渗滤交代作用和扩散交代作用。

在矽卡岩矿床形成过程中,渗滤交代作用和扩散交代作用往往共同作用,密不可分,并构成复杂的配置:

1、在深部相对塑性的条件下,接触带裂隙、节理不发育,扩散交代起重要作用;2、在浅部相对脆性的条件下,接触带裂隙和节理发育,渗滤交代作用占优势。

成矿过程:

矽卡岩矿床是在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形成的,成矿过程具多期性和多阶段性,可划分为两个成矿期、五个成矿阶段:

1、矽卡岩期:

1)早期矽卡岩阶段;2)晚期矽卡岩阶段3)氧化物阶段;

2、石英−硫化物期:

1)早期硫化物阶段;2)晚期硫化物阶段。

1998

一、名词概念解释

2、矿体与岩体:

矿体是指自然界(地壳内或地表)产出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产状的有用组份(元素、化合物、矿物、矿物集合体)的集合体。

岩体是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由各类结构面和被其所切割的结构体所构成的刚性地质体。

3、金属矿产与非金属矿产:

A:

从中可提取某种金属元素的矿物资源;B:

从中可提取某种非金属元素或可直接利用的的矿物资源。

5、沉积分异作用:

流水等营力在搬运物质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而使搬运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为沉积分异作用。

6、成矿作用:

地球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和有用物质,在一定地质作用条件下和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称为成矿作用。

7、矿石品位:

矿石中有用组份的含量

8、矿化蚀变作用:

矿化指地层中可开采元素超过地球化学背景值而且相对集中分布并达到一定丰度。

蚀变是指岩石、矿物受到热液作用,产生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使原岩的结构、构造以及成分相应地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矿物的过程。

9、蒸发岩矿床主要矿物:

氯化物类:

石盐、钾石盐、水氯镁石、光卤石;硫酸盐类:

石膏、硬石膏、芒硝、无水芒硝、泻利盐;氯化物与硫酸盐的复盐:

钾盐镁矾、钙芒硝、钾芒硝、杂卤石、无水钾镁矾、软钾镁矾、白钠镁矾;碳酸盐类:

水碱、天然碱;硝酸盐类:

智利硝石、钾硝石;硼酸盐类:

硼砂、钠硼解石、硬硼钙石等。

10、硫化物矿产种类:

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毒砂、白铁矿、雄黄、雌黄、黝铜矿、辉锑矿、辉钼矿、辉铋矿、铜蓝、斑铜矿、辉铜矿等。

11、氧化物矿产种类:

金红石、尖晶石、锡石、软锰矿、黑钨矿、铌铁矿、赤铜矿、钽铁矿、钛铁矿、钙铁矿、铬铁矿、刚玉、赤铁矿、磁铁矿、

二、简述题

1、简述与矿床学相关学科在矿床学研究或找矿勘查中的作用

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矿床学与其它地质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1、矿物学和岩石学是研究成矿物质和矿床组成的基础;2、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是研究成矿地质历史的依据;3、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等是研究成矿地质构造条件和矿床空间展布的立足点;4、地球化学是研究成矿元素迁移富集条件的理论基础;5、找矿勘探地质学是找矿勘探应用的基础。

三、论述题

1、斑岩铜矿的地质特征

凡是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与浅成或超浅成中酸性斑岩体有关的细脉浸染型矿床,通称为斑岩型矿床。

斑岩铜矿就是斑岩型矿床中一种主要含铜的矿床。

矿床特点:

1、矿床常成群、成带分布,规模巨大。

斑岩型Cu矿是当今世界铜矿的最主要类型,占探明储量的50%以上,其储量一般为几百万吨,有的达几千万吨;

2、矿床埋藏深度浅,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的露天开采;

3、矿石品位较低(Cu一般为0.4−1%),但矿化分布均匀,矿石工艺性能稳定,可选性好。

4、矿石中常伴生有多种有用组份可供综合利用,除Cu、Mo、Au、W、Sn、Pb、Zn外,尚可综合回收Ag、Re、Co、S、Se、Te等元素。

时空分布:

空间上集中分布于滨太平洋带,次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和中亚−蒙古带;时间上集中分布于新生代,其次是中生代。

大地构造背景:

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汇聚板块的边界,包括大洋板片俯冲产生的岛弧和陆缘弧环境(滨太平洋带),以及陆−陆碰撞造山(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亚−蒙古带)环境。

岩浆岩:

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有关,含矿斑岩体的形态多为岩株、岩筒或岩钟状,矿化集中在斑岩体上部或顶部的内外接触带中,出露面积一般较小(多<1km2)。

控岩控矿构造:

1)含矿斑岩体和矿床受区域性断裂构造控制,尤其是两组断裂的交汇处;2)矿体受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原生裂隙、层间裂隙、片理等);3)角砾岩体(筒)在一些斑岩型矿床中起重要控矿作用。

围岩岩性:

含矿斑岩体的围岩岩性多样,造成矿化类型的多样性:

1)致密的硅铝质岩石:

可作为岩体顶盖的隔挡层,有利于矿液在岩体内部和接触带成矿;2)活泼的碳酸盐岩:

易于交代形成品位较富的脉状或似层状矿体,或在接触带附近形成矽卡岩矿体;3)斑岩型矿床常与脉状或矽卡岩矿床伴生。

围岩蚀变及分带:

1)围岩蚀变十分发育,范围可达数百米至数千米,并具明显的、规律的水平和垂直分带,由岩体中心向外:

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盘岩化带;2)矿化主要与钾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关系密切;3)围岩蚀变的带状分布规律是斑岩型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矿体形态产状:

受侵入体和接触面的形态产状、裂隙构造等因素控制,主要有柱状、筒状、环状、似层状等。

矿石物质组分:

1)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次为斑铜矿、黝铜矿,伴生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磁黄铁矿以及金、银等矿物;2)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绢云母、绿泥石、重晶石等。

矿石组构:

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由矿化中心向外依次为:

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

矿床的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

矿床在近地表常发生各种复杂的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既提高了矿石品位,又是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

1999(B)

一、名词解释

1、围岩:

指矿体周围的岩石。

母岩:

矿床形成的过程中,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它与矿床在空间上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2、火山矿床:

与火山岩、次火山岩有成因联系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床。

3、伟晶岩矿床:

矿物结晶颗粒粗大的,具有一定内部构造特征的,常呈不规则岩墙、岩脉或凸镜状的地质体,称为伟晶岩。

当伟晶岩中的有用组份富集并达到工业要求时,即成为伟晶岩矿床。

4、蒸发沉积矿床:

也叫盐矿床,是指水盆地中某些溶解度较大的无机盐类,通过蒸发作用产生各种有用盐类矿物的沉淀、富集而形成的矿床。

5、层控矿床:

指那些受多种成矿作用影响,但矿体呈层状或基本呈层状,包括部分不规则,但仍受一些地层层位控制的矿床。

9、砂矿床:

地表的碎屑物质容易被雨水、河水、海水、湖水或风搬运走。

当搬运介质的运载力由强变弱时,碎屑物质按体积和比重分别沉积下来,呈现机械沉积分异现象。

由此有用物质富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机械沉积矿床或砂矿床。

三、论述题

2、机械沉积矿床的主要矿产及其主要地质特征

地表的碎屑物质,它们容易被雨水、河水、海水、湖水或风搬运走。

当搬运介质的运载力由强变弱时,碎屑物质往往按体积和比重分别沉积下来,呈现机械沉积分异现象。

由此使有用物质富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机械沉积矿床或砂矿床。

砂矿的种类很多,有金、铂、金刚石、锡石、黑钨矿、金红石、铌钽铁矿、水晶、刚玉、锆石英、独居石、辰砂、铬铁矿、磁铁矿、钛铁矿、宝石以及磷酸盐等。

其中以金、铂、锡、钛、锆、金刚石等砂矿最为重要。

各类砂矿床主要地质特征

1)河流冲积砂矿床

岩石或矿床的风化破碎物,在被河水的搬运过程中通过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而形成。

适宜于冲积砂矿堆积富集的部位:

1)河水流速由快变慢的部位;2)河底地形变化形成涡流的部位;3)河流穿过古砂矿或原生矿脉的下游一侧。

冲积砂矿床的剖面层序,从上至下依次为:

①土壤层:

富含腐殖质和生物残骸

②泥碳层:

砂、粘土和有机质的沉积物

③小砾石层:

有时有重砂矿物

④粗砾石层:

主要含矿层

⑤基岩:

砂矿的基底

主要矿产:

砂金、砂铂、砂锡、金刚石、白钨矿、黑钨矿、磁铁矿、铬铁矿、铌钽铁矿。

2、滨海砂矿

由于海水的波浪和岸流作用,使重砂矿物在滨海的浪击带或潮间带分选聚积,形成海滨砂矿。

主要分布在大片基岩出露的上升海岸的海滨地带,成矿物质可由河流搬运来的陆源碎屑,也可由近岸岩石或矿床经海浪侵蚀冲刷而来。

在沿海岸线的不同地貌单元的接触处,有利于砂矿的富集。

如河流的入海处、海岸孤山处、砂堤发育处,都是海滨砂矿富集的有利地段。

矿体呈狭长带状,沿海岸延伸数公里至数十公里,个别达数百公里,宽几十米,厚数十厘米至数米;矿床规模较大,品位较高,易开采

主要矿产:

、钛铁矿、磁铁矿、锆石英、独居石、石英等。

3、风成砂矿

少雨的沙漠地区,风化作用使岩石中的矿物脱落,在风的搬运过程中轻矿物被风吹走,重矿物留下来,经较长时间的富集,能形成风成砂矿。

4、冰碛砂矿

冰碛砂矿是由冰川携带的风化、剥蚀物质在冰川移动途中或终碛附近形成的砂矿

5、古砂矿

新第三纪以前形成的砂矿床,称为古砂矿床。

它们大多数产在地层不整合或假整合面之上,且多已固结,或成岩或经受变质,并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被褶皱、断层所复杂化。

1999(A)

一、名词解释

矿物与矿产:

矿物:

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以及一定的内部结构。

矿产:

在自然界(地壳内或地表)产出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有用矿物资源。

岩浆矿床:

从地壳深部上升的各类岩浆,在冷凝过程中经过结晶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和爆发作用等,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

沉积矿床:

地表的风化产物、火山喷发物以及生物有机残骸,被水、风、冰川和生物等营力搬运到河流、湖泊、海洋等适宜的地质环境中沉积下来,造成有用物质的富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沉积矿床。

风化矿床:

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和矿石,在大气、水、生物等营力的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改组,在原地或附近形成的质和量都能达到工业要求的有用矿物堆积体。

也称为风化壳矿床。

变质矿床:

由内生作用和外生作用形成的岩石或矿床,在变质作用主要营力(热力、压力、时间和各种不同溶液)作用下,改造原矿床或产生新生矿床,将其称为变质矿床。

煤、石油与油页岩:

煤:

在沼泽盆地中堆积的大量植物(包括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的遗体残骸,在地质作用下,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固体可燃有机岩。

石油:

石油为可燃的有机液体矿产,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油页岩:

在沼泽盆地中推积的大量植物的遗体残骸,在地质作用下,经成岩作用形成的高灰分的含可燃有机质的沉积岩。

围岩蚀变:

气水热液矿床四周的围岩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发生的蚀变作用。

二、论述题

1、铜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主要地质特征

铜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

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

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主要地质特征:

1.交代作用

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或其他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通过含矿气水溶液交代作用形成的并与矽卡岩(钙铝−钙铁榴石系列,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在成因上和空间上存在联系的矽卡岩矿床。

①多产于大陆边缘造山带,次为大洋岛弧环境;

②火成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

③脉石矿物为钙矽卡岩(钙铁−钙铝榴石、透辉石、绿帘石等)或镁矽卡岩矿物(镁橄榄石、硅镁石、透辉石、金云母、透闪石、蛇纹石等)组合

④矿石矿物最主要为黄铜矿,次为斑铜矿、辉铜矿,含磁黄铁矿、黄铁矿、磁铁矿等

⑤铜品位较富,可达2−8%,可伴生Fe、Mo、Au、Co、W、Sn、Pb-Zn等矿化;

⑥环太平洋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是世界上矽卡岩铜矿分布的主要地区,中-新生代为主要成矿时代

2.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与浅成或超浅成中酸性斑岩体有关的细脉浸染型矿床,通称为斑岩型矿床。

①空间上集中分布于滨太平洋带,次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和中亚−蒙古带。

时间上集中分布于新生代,其次是中生代。

②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产于汇聚板块的边界,包括大洋板片俯冲产生的岛弧和陆缘弧环境(滨太平洋带),以及陆−陆碰撞造山(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亚−蒙古带)环境。

③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粗安斑岩、英安斑岩等,它们常与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等钙碱性系列喷出岩有联系。

④含矿斑岩体的形态多为岩株、岩筒或岩钟状,矿化集中在斑岩体上部或顶部的内外接触带中,出露面积一般较小(多<1km2)。

⑤含矿斑岩体和矿床受受区域性断裂构造控制,尤其是两组断裂的交汇处;矿体受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原生裂隙、层间裂隙、片理等);角砾岩体(筒)在一些斑岩型矿床中起重要控矿作用

⑥含矿斑岩体的围岩岩性多样,造成矿化类型的多样性

⑦围岩蚀变及分带十分发育,范围可达数百米至数千米,并具明显的、规律的水平和垂直分带,由岩体中心向外:

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

⑧受侵入体和接触面的形态产状、裂隙构造等因素控制,主要有柱状、筒状、环状、似层状等。

⑨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由矿化中心向外依次为:

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

10矿床在近地表常发生各种复杂的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既提高了矿石品位,又是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

3.火山-沉积作用

火山-沉积作用形成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①以典型的多金属透镜状、块状硫化物产出,形成于海底火山环境。

②形成于富含金属的流体,与海底热液对流有关。

③与它们最接近的围岩是火山岩或沉积岩。

④通常下盘蚀变,上盘几乎不蚀变。

主要蚀变类型:

绢云母化、石英化、绿泥石化。

4.沉积成因

沉积成因的砂页岩型(SST)(铜)矿床。

①主要分布于低纬度干旱、半干旱环境内沉积的陆相或浅海相砂质岩中,地层中有蒸发岩产出。

②容矿与含矿岩石为碳质粘土岩、粉砂岩、砂岩、泥质岩、白云岩等,往往夹互红层和蒸发岩。

③含矿层段可为一层或数层,矿体多为透镜状、似层状、脉状等。

④常见矿物:

黄铜矿、辉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伴有白云石化、重晶石化、硅化、粘土化等。

⑤矿石具微层条带状、浸染状、细脉状构造,可见硫化物呈显微球粒结构。

2、铁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主要地质特征

主要矿石矿物:

黄铁矿、磁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

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

(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

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

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

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岩区。

受变质铁硅建造中铁矿层是多层的,也有1~2层的,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矿层厚度一般几十至百米,最厚可达350m左右。

延长较稳定,个别矿层长可达几十公里以上。

矿床规模大多数为大型或特大型。

矿石中铁矿物与石英组成具有黑白相间的条带状、条纹状构造,变质程度高时,向片麻状过渡。

矿石为磁铁石英岩、赤铁石英岩、绿泥磁铁石英岩、角闪磁铁石英岩。

2.受变质碳酸盐建造型铁矿床

典型矿床分布于吉林大栗子,因此,称为“大栗子式”铁矿。

这种类型铁矿是受到轻微区域变质作用的碳酸盐型沉积铁矿床。

主要产于元古宇地层中。

含矿岩系主要由碎屑-碳酸盐岩组成,如砂岩、泥岩、灰岩等。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地瓜状、不规则形态,矿体一般沿走向长100~300m,倾斜延深200~500m,倾斜长大于走向长,厚度变化大。

矿石矿物有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褐铁矿等。

矿石以块状、条带状构造为主,鲕状构造次之。

矿石类型有赤铁矿型、磁铁矿型、菱铁矿型、次生褐铁矿型。

磁铁矿型、赤铁矿型矿石围岩多为千枚岩,而菱铁矿型矿石围岩多为大理岩。

富铁矿占较大比例为特点,如云南化念铁矿,其储量一半为含碱性炼铁用矿石。

(二)岩浆晚期铁矿床

这是一类与基性、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以其铁矿物中富含钒和钛,通常称为钒钛磁铁矿矿床。

按照成矿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1.岩浆晚期分异型铁矿床

矿床产于辉长岩-橄榄岩等基性-超基性岩体中。

而岩体多分布于古陆隆起带的边缘,受深大断裂的控制。

含矿岩体延长可达数至数十公里,宽一至数公里。

岩体分异良好,相带明显,韵律清楚。

铁矿体多呈似层状,分布于岩体的中部或下部韵律层底部的暗色相带内,与岩体的韵律层呈平行的互层。

矿床常由数至数十层平行的矿体组成,累计厚度由数十至两三百米,延深可达千米以上。

主要矿石矿物有粒状钛铁矿、磁铁矿、钛铁晶石、镁铝尖晶石等,含少量磁黄铁矿、黄铁矿及钴、镍、铜的硫化物。

矿石具海绵陨铁结构、镶嵌结构。

矿石呈致密块状、条带状和浸染状构造。

2.岩浆晚期贯入型铁矿床

铁矿床产于斜长岩、辉长岩岩体中。

矿体是沿岩体裂隙或上述两种岩浆岩接触带贯入而形成的。

矿体形态不规则,多呈扁豆状或脉状,成群出现,作雁行式排列。

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产状陡立。

从地表到深部,矿体常见分支复合现象,多为盲矿体。

单个矿体长数至数百米,厚数至数十米,延深数十至数百米。

主要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金红石和黄铁矿等。

脉石矿物有斜长石、辉石、绿泥石、阳起石、纤闪石和磷灰石。

矿石结构均匀,常见海绵陨铁结构。

具浸染状和块状构造。

贫富矿石均有,含钒、钛以及镍、钴、铂等硫化物。

近矿围岩常见角闪石化、绿泥石化和黝帘石化等蚀变。

有用矿物颗粒大,矿石易选。

(三)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

接触交代型矿床,常称为夕卡岩型矿床。

主要赋存于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含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

这类矿床一般都具有典型的夕卡岩矿物组合(钙铝-钙铁榴石系列、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而在成因和空间分布上,都与夕卡岩有一定的关系。

岩浆岩侵入体的形成时代,从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到燕山期都有。

在我国以燕山期最为重要。

接触交代型铁矿大部分形成于接触带,有的矿体可延伸到非夕卡岩的围岩之中,矿体常成群出现,形态复杂,多呈透镜状、囊状、不规则状和脉状等,矿石矿物成分较复杂。

铁矿石以块状构造为主,次为浸染状、斑点状、团块状和角砾状构造。

该类铁矿常伴生有可综合利用的铜、钴、金、银、钨、铅、锌等;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也有大型。

(四)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

这类矿床是指与火山岩、次火山岩有成因联系的铁矿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