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925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细胞生物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细胞生物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细胞生物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细胞生物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复习题.docx

《细胞生物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复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生物复习题.docx

细胞生物复习题

A.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辩两个质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电镜主要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类。

A.生物学上常用的电镜技术包括超薄切片技术、负染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等。

B.生物膜上的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和鞘磷脂。

A.膜蛋白可以分为膜内在蛋白(整合膜蛋白)和膜周边蛋白(膜外在蛋白)。

.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12.内在蛋白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疏水作用、离子键作用和共价键结合。

A.真核细胞的鞭毛由微管蛋白组成,而细菌鞭毛主要由细菌鞭毛蛋白组成。

14.细胞连接可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A.锚定连接的主要方式有桥粒与半桥粒和粘着带和粘着斑。

16.锚定连接中桥粒连接的是骨架系统中的中间纤维,而粘着带连接的是微丝(肌动蛋白纤维)。

A组成氨基聚糖的重复二糖单位是氨基己糖和糖醛酸。

B.细胞外基质的基本成分主要有胶原蛋白、弹性蛋白、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等。

50.真核细胞中,光面内质网是合成脂类分子的细胞器。

51.内质网的标志酶是葡萄糖6-磷酸酶。

.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磷酸酶。

62.被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B.线粒体在超微结构上可分为内膜、外膜、膜间隙、基质。

73.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内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膜是单胺氧化酶、膜间隙是腺苷酸激酶、基质是柠檬酸合成酶。

 

70.使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需要

a.特异的抗体b.扫描电镜c.带有一定波长过虑镜片的光镜d.荧光试剂e透射电镜(A.C.D.)

71.下列结构中,哪些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a.细胞壁b.核糖体c.细胞骨架d.核外D.NA.(A.B.D.)

72.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包括(A.B.D.)

a.糊粉粒b.叶绿体c.高尔基体d.液泡

73.原核细胞质膜的功能包括

a.内吞作用b.炭水化合物转运c.离子运输d.光合作用e氨基酸转运

74.下列结构中,哪些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a.内含子b.操纵子c.重复序列d.线状D.NA.分子(A.C.D.)

75.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具有

a.较多D.NA.b.有细胞器c.有较少D.NA.d.可生存在恶劣环境中e具有较小细胞体积(A.B.E)

76.下列哪些可称为细胞器

a.核b.线粒体c.微管d.内吞小泡e溶酶体(A.B.E)

77.下列哪些结构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

a.核b.叶绿体c.线粒体d.高尔基体e内质网(A.C.D.E)

78.有关协助扩散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需要A.TP提供能量b.需要转运蛋白参与

c.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A.D.)

79.有关协同运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需要A.TP提供能量b.需要转运蛋白参与

c.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A.B.D.)

80.参与胞饮泡形成的物质有

a.网格蛋白b.信号肽c.接合素蛋白d.微丝(A.C.)

81.用特异性药物细胞松弛素B.可以阻断下列哪种小泡的形成

a.胞饮泡b.吞噬泡c.分泌小泡c.包被小泡(B.)

82.哺乳动物细胞中合成分泌蛋白分子所需要的主要组分为

a.线粒体b.溶酶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e包被小泡(C.D.)

83.在溶酶体中可被酶水解的大分子有

a.核糖核酸b.蛋白c.脱氧核糖核酸d.磷脂e炭水化合物(A.B.C.D.E)

84.真核细胞中被称为异质性细胞器的有

a.溶酶体b.核糖体c.乙醛酸循环体d.过氧化物酶体(A.C.D.)

85.下列哪些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

a.真菌b.动物c.植物d.细菌e原生动物(C.D.E)

86.真核细胞骨架包括

a.微丝b.微管c.线粒体d.中间纤维e溶酶体(A.B.D.)

87.双信使系统产生的第二信使指(B.C.)

a.c.A.MPb.IP3c.D.Gd.C.a.2+

88.下列哪些物质属于细胞第二信使

a.c.A.MPb.D.Gc.IP3d.c.GMPeA.TP(A.B.C.D.)

89.原核细胞不具备下列哪种结构

a.环状D.NA.b.核糖体c.核小体d.核外D.NA.

90.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包括

a.内质网b.核仁c.中心体d.溶酶体

 

1每个病毒都含有一个或多个D.NA.或RNA.分子。

N

2蛋白聚糖是由氨基聚糖与核心蛋白共价连接形成的巨大分子。

Y

3协同运输是一种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

N

4协同扩散是一种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

Y

5G蛋白偶联受体中,霍乱毒素使G蛋白α亚基不能活化,百日咳毒素使G蛋白α亚基持续活化。

N

6微粒体实际上是破碎的内质网形成的近似球形的囊泡结构,又被称为微体。

N

7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开始后,有些转至内质网上继续合成。

Y

8核糖体属于异质性的细胞器。

N

9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都是70S的,而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都是80S的。

N

10核糖体成熟的大小亚基常游离于细胞质中,当大亚基与mRNA.结合后,小亚基才结合形成成熟的核糖体。

N

11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常游离于细胞质中,以各自单体的形式存在。

Y

12核糖体在自我装配过程中,不需要其它分子的参与,但需要能量供给。

N

13溶酶体是异质性细胞器。

Y

14人工培养的细胞中,细胞株是丧失接触抑制的细胞。

15人工培养的细胞中,细胞系是丧失接触抑制的细胞。

16所有的受体都是跨膜蛋白质。

17所有蛋白质的合成都起始于细胞质中,然后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合成。

18细胞外被是指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糖链。

Y

19细胞外基质中的分泌蛋白是从高尔基体分泌小泡中分泌到细胞外的。

Y

20协助扩散是将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的区域中,需要消化能量。

N

 

80.细胞凋亡与坏死的主要区别?

简单的说细胞凋亡指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细胞被自身的酶降解,按一定的步骤“自杀”,其死亡细胞仍为一整体,最终被白细胞吞噬。

而细胞坏死会有细胞壁破裂的现象,内含物外泄,会影响周围的细胞。

且细胞死亡是由外界条件引起的。

说白了细胞凋亡通常是正常的,而坏死则是不正常的

8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

形态学特征:

细胞变圆,染色质凝聚、分块,胞质皱缩。

之后整个细胞通过发芽、起泡等方式形成一些球形的突起,并在其基部绞断而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内含胞质、细胞器及核碎片的凋亡小体,然后被周围细胞吞噬。

其他的特征:

1.由基因控制,2,不引起炎症。

3.质膜不破裂,4,染色质DNA的有控裂解鉴别方法:

由于染色质DNA的有控裂解是由内源性内切核酸酶切割的,并且切割的DNA片段大小有规律,都为200bp的倍数,因此,抽提其中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梯状就可以得知发生了程序性死亡,即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对生物体形态建成具有重要作用,还能调节细胞的质量和数量。

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和信号传导进行。

12.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二、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指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三、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细胞的化学通讯及类型

它是间接的细胞通讯,指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

根据化学信号分子可以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以下4类:

1)、内分泌(endocrine):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环输至全身,作用于靶细胞。

其特点是:

①低浓度,仅为10-8-10-12M;②全身性,随血液流经身,但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③长时效,激素产生后经过漫长的运送过程才起作用,而且血流中微量的激素就足以维持长久的作用。

2)、旁分泌(paracrine):

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包括:

①各类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②气体信号分子(如:

NO)3)、突触信号发放:

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4)、自分泌(autocrine):

与上述三类不同的是,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一细胞,常见于癌变细胞。

如:

大肠癌细胞可自分泌产生胃泌素,介导调节c-myc、c-fos和rasp21等癌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

13.简要说明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主要特点。

39.简述核被膜的主要功能

1、核被膜(nuclearenvelope)核被膜(包括核孔复合体)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结构,它们不仅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界限,而且还控制着核、质之间物质和信息交流。

核被膜是双层膜,膜厚约7~8nm,膜间为宽10~50nm的核周腔(perinuclearspace)。

核被膜可分为三个区域:

—核外膜:

面向胞质,附有核糖体颗粒,与内质网相连。

—核内膜:

面向核质,表面上无核糖颗粒,膜上有特异蛋白,为核纤层提供结合位点。

—核孔(nuclearpores):

在内外膜的融合处形成环状开口,又称核孔复合体,直径为50~100nm,一般有几千个,核孔构造复杂,含100种以上蛋白质,并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

是选择性双向通道。

功能是选择性的大分子出入(主动运输),酶、组蛋白、mRNA、tRNA;存在电位差,对离子的出入有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

核纤层是紧贴核内膜的一层厚度为20~50nm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成分为中间纤维蛋白,称为核纤层蛋白(lamin)。

核纤层与细胞质骨架、核骨架连成一个整体,一般认为核纤层为核被膜和染色质提供了结构支架。

2、染色体和染色质染色质和染色体在化学成分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只是分别处于不同的功能阶段的不同的构型。

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内由D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形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形式。

固定染色后,在光镜下能看到细胞核中经许多或粗或细的长丝交织成网的物质,从形态上可以分为常染色质(euchromatin)和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常染色质呈细丝状,是DNA长链分子展开的部分,非常纤细,染色较淡。

异染色质呈较大的深染团块,常附在核膜内面,DNA长链分子紧缩盘绕的部分。

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缩聚而成的棒状结构。

染色质的主要成分:

DNA、蛋白质(组蛋白、非组蛋白)、少量RNA。

蛋白质有祖蛋白和非祖蛋白,组蛋白(histones)富含lys,Arg,碱性,能和带负电荷的DNA结合,分为H1,H2A,H2B,H3,H4五种;非组蛋白是参与DNA复制和转录的酶。

染色质的结构单体为核小体,直径约10nm,相邻以1.5~2.5nm的细丝相连,核心由4组组蛋白(H2A,H2B,H3,H4)构成,DNA缠绕在核心的外周,核小体之间为连接DNA,上有H1,1个核小体上共有200个碱基对,构成染色质丝的一个单位。

3、核仁细胞核中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状结构,没有外膜,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常有较大或多个核仁,核仁富含蛋白质和RNA分子。

核仁由颗粒组分,纤维中心和致密纤维组分三大部分组成。

核仁组成成分包括rRNA,rDNA和核糖核蛋白。

核仁是rRNA基因存储,rRNA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场所。

核仁组织区(nucleolusorganizerregion):

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

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rRNA所在处。

4、细胞核骨架核骨架是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网架结构,其蛋白成分按道理说细胞质骨架有的,核骨架也应该有。

但现在在核骨架中只发现有角蛋白和肌蛋白质成分,在某些原生动物核骨架中还发现含有微管。

同时在核骨架中还有少量RNA,它对于维持核骨架三维网络结构的完整性是必需的。

在进化趋势看,核骨架组分是由多样化走向单一,特化。

40.简述减数分裂的意义

导致生殖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过程。

在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活史中,细胞除进行数次有丝分裂外,还要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使其染色体数目由二倍体(2n)变为单倍体(n)。

减数分裂发生在配子形成前的某一时期,所以雌雄配子的核都是单倍的。

受精后形成的合子又成为二倍的。

由于减数分裂,使每种生物代代都能够保持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重新组合,同源染色体间发生部分交换,结果使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使后代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有更大的适应性。

减数分裂是由相继的两次分裂组成的,分别称为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在这两次分裂之间一般有一很短的间期,不进行DNA合成,从而也不发生染色体复制。

由于细胞核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所以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Ⅰ前期Ⅰ比较复杂,减数分裂的许多特殊过程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它又细分为:

①细线期。

染色质已集缩成细长的线状结构,每条染色体通过附着板与核膜相连,此期核的体积增大,核仁也较大。

②合线期又称偶线期。

是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时期。

这种配对称为联会。

联会一般是从靠近核膜的一端开始,有时在染色体全长的若干点上也同时进行。

配对是靠两条同源染色体间沿长轴形成的联会复合体实现的。

配对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称二价体。

由于联会,细胞中的染色体由2n条单价体成为n条二价体,虽然DNA含量未变,但数目看起来减少了一半。

③粗线期。

染色体明显缩短变粗。

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结合紧密,只在局部位置上有时可分辨出是两条染色体。

在粗线期每条染色体实际已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

粗线期核仁仍然很大,含有很多RNA。

④双线期。

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开始分离,但在许多称作交叉的点上它们还连在一起。

此期可以看清,联会的两条染色体都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

交叉发生在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一般认为,交叉是发生了交换的结果。

双线期的染色体进一步缩短,此时联会复合体已消失。

人和动物的卵母细胞常长期停留在减数分裂的双线期。

⑤终变期亦称浓缩期。

二价体显著收缩变粗,并向核的周边移动,在核内较均匀地分散开。

核仁消失,但有的植物在终变期的早期核仁仍然很大。

终变期末有些二价体的同源染色体只在末端连在一起。

中期Ⅰ核膜解体后二价体分散在细胞质中。

二价体排列于赤道区,形成赤道板。

后期Ⅰ每个二价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

n个二价体成为n条单价染色体,此时DNA含量减半。

末期Ⅰ染色体各自到达两极后逐渐解螺旋化,变成细线状。

核膜重建,核仁重新形成,同时进行细胞质分裂。

许多植物在减数分裂Ⅰ只发生核的分裂,而细胞质分裂在减数分裂Ⅱ的末期进行,使四个核同时分开。

间期在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之间的间期很短,不进行染色体复制。

这时每条染色体已是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了。

在有些生物甚至没有这个间期,而由末期Ⅰ直接转为前期Ⅱ。

减数分裂Ⅱ这次分裂基本上与有丝分裂相同。

前期Ⅱ时间较短。

中期Ⅱ染色体排列于赤道面,形成赤道板。

后期Ⅱ时两条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到达两极的子染色体为n数,并且每条子染色体只由一条染色单体构成。

末期Ⅱ时两极的子染色体解螺旋化。

形成核膜,出现核仁,经过细胞质分裂,完成减数分裂过程。

新产生的每个细胞都变成了单倍体。

3.信号学说:

Signalhypothesis

1)在胞质游离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合成出N端包括信号肽的最初约70个氨基酸残基.

2)SRP与新生肽链N端的信号肽和GTP结合,还结合核糖体使多肽合成暂停,SRP引导核糖体-多肽-SRP复合体,识别结合ER膜上的与GTP结合的SRP受体.通过水解GTP使SRP解离并再利用,多肽链开始继续延长.

3)核糖体大亚基与核糖体受体结合,锚定ER膜上,水解GTP供能,诱导肽转位复合物开放跨ER膜通道,新生蛋白信号肽插入内质网.

4)信号肽启动肽链转位,延长的多肽直接经核糖体及跨ER膜通道进入内质网腔.

5)内质网腔HSP70消耗ATP,促进延伸多肽进入ER腔并折叠成功能构象.

 

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ribonucleoproteinparticle),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其惟一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所以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器。

简单扩散物质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的一个自发过程,这种运动最终会使两处的浓度达到平衡.它不要膜蛋白的帮助,也不消耗ATP,仅靠膜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通过通透发生的物质运输。

简单扩散的跨膜运输限制因素

 

主动转运特点:

1逆浓度梯度

2消耗机体能量,与细胞内代谢有关,可被代谢抑制剂阻断,温度下降使代谢受抑制可使转运减少。

3需要有高度选择性的载体

4转运的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活性有关(饱和现象)

5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

6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7有结构特异性、部位特异性如VB2和胆酸的主动转运在小肠上端进行,VB2在回肠末端吸收

 

线粒体的增殖是通过已有的线粒体的分裂,有以下几种形式:

1、间壁分离,分裂时先由内膜向中心皱褶,将线粒体分类两个,常见于鼠肝和植物产生组织中。

2、收缩后分离,分裂时通过线粒体中部缢缩并向两端不断拉长然后分裂为两个,见于蕨类和酵母线粒体中。

3、出芽,见于酵母和藓类植物,线粒体出现小芽,脱落后长大,发育为线粒体。

线粒体能够复制,并有相应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但线粒体蛋白质大部分是由核控制。

线粒体的增殖和生长是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线粒体基因与细胞质遗传有一定关系。

 

1.下列哪一类型的生物膜流动性好B

A.胆固醇含量高B.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C.脂肪酸链长D.鞘磷脂/卵磷脂比例高E.以上都不是

2.研究细胞超微结构的主要技术是B

A.光学技术B.电镜技术C.离心技术D.电泳技术E.层析技术

3.与胞质分裂有关的细胞骨架成分是D

A.微丝、微管B.微丝、中间纤维C.微管D.微丝E.中间纤维

4.下列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具有KDEL信号序列的是A

A.酸性磷酸酶B.组蛋白C.内质网分子伴侣D.胶原蛋白E.过氧化氢酶

5.在细胞的分泌活动中,胰岛素的合成、加工及运输过程的顺序是A

A.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转运泡→细胞外B.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泡→细胞外C.粗面内质网→溶酶体→胞质溶胶→细胞外D.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E.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

6.下列不属于残余小体的结构是D

A.脂褐素B.多泡体C.髓样结构D.类核体E.含铁小体

7.在核仁以外区域合成的rRNA是E

A.45SrRNAB.18SrRNAC.5.8rRNAD.28rRNAE.5SrRNA

8.DNA电泳时出现特征性阶梯状条带的是D

A.细胞坏死B.细胞衰老C.细胞分化D.细胞凋亡E.细胞分裂

9.溶酶体内酸性环境的维持主要依靠C

A.钠钾ATP酶B.钠氢交换载体C.质子泵D.钙泵E.自由扩散

10.溶酶体酶在高尔基体被分选的识别信号是E

A.酸性磷酸酶B.甘露糖C.甘露糖-6-磷酸D.N-乙酰葡萄糖胺E.唾液酸

11.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的事件是D

A.染色质凝集B.染色体排于赤道板C.核膜裂解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E.收缩环形成

12.COPⅡ参与的蛋白质运输过程是E

A.内质网→高尔基体B.高尔基体→内质网C.胞质溶胶→线粒体D.内吞作用E.高尔基体→溶酶体

13.微丝组装所需能量来自于B

A.ATPB.GTPC.ADPD.GDPE.UTP

4.形态特征最明显的染色体结构存在于C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E.末期

15.关于通道蛋白的错误叙述是D

A.介导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B.以跨膜形式存在C.在介导离子运输时消耗能量D.可特异性识别被转运物质E.以上都不对

2.小分子物质通过脂双层膜的速度主要取决于(亲水性)和(浓度差)

13.肿瘤化疗中,长春碱和长春新碱可特异性杀伤(M)期的细胞。

 

名词解释题:

细胞周期:

通常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生长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结束为止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连接子:

间隙连接的多亚基复合体单元,每一个连接子由6个穿膜的连接蛋白(connexin)组成,中央有直径1.5nm的通道。

相邻细胞的两个连接子构成一个间隙连接。

常染色质:

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燃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他将细胞核内能与组蛋白结合并能介导核小体有序组装的核质素(nucleoplasmin)称为分子伴侣。

细胞被匀浆破碎时,内膜系统的膜结构破裂后自己重新封闭起来的小囊泡(主要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这些小囊泡的直径大约100nm左右,是异质性的集合体,将它们称为微粒体。

细胞被匀浆破碎时,内膜系统的膜结构破裂后自己重新封闭起来的小囊泡(主要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这些小囊泡的直径大约100nm左右,是异质性的集合体,将它们称为微粒体。

.有丝分裂器:

在中期细胞中,由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所组成的结构被称为有丝分裂器。

14.次缢痕:

是染色体上除主次缢痕之外的缢是染色体缩部位。

每种生物染色体组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上有次缢痕。

由于其数量位置和大小是某些染色体的重要形态特征,故可用作鉴别染色体的标记。

15.信号肽:

指导蛋白多肽链在粗面内质网上进行合成的决定因素,是被合成肽链N端的一段特殊氨基酸序列,即信号肽。

16..粘合斑:

位于上皮基底部,是细胞通过局部粘附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形成的粘合链接。

17.应力纤维:

应力纤维也叫张力纤维,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由微丝束构成的较为稳定的纤维状结构,在细胞内紧邻质膜下方,常与细胞的长轴大致平行并贯穿细胞的全长。

应力纤维具有收缩功能,但不能产生运动,而只能用于维持细胞的形状和赋予细胞韧性和强度。

216、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质子泵是(A)

A、P型质子泵B、V型质子泵C、H+-ATP酶D、三种都有

217、NO作为信号分子,它能使细胞内的(B)水平升高

A、cAMPB、cGMPC、Ca++D、DG

218、细胞质中合成脂类的重要场所是(B)

A、粗面内质网B、光面内质网C、高尔基体D、胞质溶胶

219、在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存在的胶原是(C)A、Ⅰ型胶原B、Ⅱ型胶原C、Ⅲ型胶原D、Ⅳ型胶原

220、白细胞表面抗原CD45是一种(C)

A、受体酪氨酸激酶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