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金融市场第13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820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耶鲁金融市场第13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耶鲁金融市场第13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耶鲁金融市场第13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耶鲁金融市场第13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耶鲁金融市场第13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耶鲁金融市场第13课.docx

《耶鲁金融市场第13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耶鲁金融市场第13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耶鲁金融市场第13课.docx

耶鲁金融市场第13课

美国耶鲁大学网络公开课《金融市场》视频笔记13

耶鲁大学网络公开课《金融市场》由罗伯特.J.希勒(RobertJ.Shiller)教授主讲。

共26课(集),每课时长均为一个多小时,配有字幕。

[第13课]银行业:

成功和失败(时长1小时11分)

(本课一开始,希勒先介绍了下次演讲嘉宾安德鲁.莱德利夫AndrewRedleaf的一些情况)安德鲁.莱德利夫毕业于耶鲁,在2000年创办了“白匣子顾问公司WhiteboxAdvisors”,也就是八年前,现在已经成长为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8亿美元的公司。

“管理资产规模(Assetsundermanagement)”是指,从投资者那里吸引进来了多少钱。

所以,莱德利夫做得非常好,在众多对冲基金经理人中,具有一些名气。

尤其是,我在网上的教学大纲栏目中,贴上了3月5日《纽约时报》一篇关于莱德利夫的文章,题为《好奇心的优缺点CuriosityHasItsMerits》。

我猜想,打动文章作者的是,莱德利夫正是一位对许多事情都抱有好奇心的人(笑)。

莱德利夫想知道那些事情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

这也许是一种自然的推动力,而有些人具有这种推动力会比另一些人更多。

如果你进入投资领域,那最好要具有良好的推动力。

当然,莱德利夫把这种推动力转化成为有成效的目的,因此,在那篇文章中有一些例子。

其中之一是,有一篇关于期权和股价操作的金融文献,是讲十年前,在公司发行期权方式上有些事情不完全对,发生了什么呢?

越来越多发生的情况是,在公司里的那些雇员,或起码是高层执行雇员,能得到所在公司股票价值的期权作为奖励,并当作薪酬的一部分。

例如,你为XYZ公司工作,这时股票交易价格为每股10美元,公司会给你“平价Atthemoney”或“价外Outofthemoney”期权,比如以每股11美元来买股票的期权,这就比当前市场多花1美元,因此,除非股票价格增长了,否则期权就不值了。

所以,这时假设能够激励你,作为一位经理要去提高股票价格。

如果股票价格高于每股11美元,这时你就能赚钱了,一切皆大欢喜。

经理人能得到期权,这听起来挺好,因为这样会激励经理们为了公司的利用而工作。

在金融文献中揭露出的问题是,当公司奖励给经理们大量的股票期权之后,总会有股价上涨的一种诡异趋势。

这听起来令人惊讶吧?

你可以说,这意味着期权的确起作用了,因为确实激励了经理们,他们努力了,使得公司的价值更多。

如果是在公布奖励之后,股价就突然上涨,就会让人怀疑其中是否有些古怪呢?

所以,有一些文章记载到,在公司发给经理们股票期权之后,股价都呈现出短期地激涨。

因此,这就引起了人们即时的怀疑,我认为,这不止是怀疑,更让人侧目的情况是,公司在发行股票期权之后,就会安排发布好消息的时间(笑),公司的经理们都是一类圈内的,彼此相互帮助,“让我们互相奖励期权给对方吧,然后再发布好消息,那股价就会上涨,这样大家就会赚到钱了”。

其中,存在一个税收激励因素。

如果所奖励的期权是“价内的Inthemoney”,就意味之后已经可行使而赢利了,要立即履行缴税的责任。

当然,这些人并不想这样做,他们要发行“价外Outofmoney”期权,然后发布能把价外期权变为价内期权的消息。

已经证实那些公司就是这样做的。

我刚在《时代theTimes》周刊读到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是最近由埃里克.李写的一篇文章,文章说,要是这样做,不仅只是发布消息,这些公司也一定会倒签期权。

埃里克.李指出,在期权发布之后,就会发生一些股价激涨的情况,这不可能是通过发布信息进行操纵的,这一定是,他们莫名其妙地知道,在发放的日期,股价将要上涨。

但是埃里克.李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知道的。

所以,埃里克.李得出结论,这些公司是欺骗性地倒签期权(backdatingoptions),这是基于统计检验得出的结论。

你们明白我说的吗?

如果股票期权正是在股价上涨之前发布的,其发展趋势与公司后来发布的消息一样,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没有人能够确切知道,何时股价上涨。

所以,他们必然是在期权发行日期上撒谎了(笑)。

你们理解“倒签backdating”的问题吗?

在埃里克.李的文章里,倒签是一种丑闻,并让监管权威机构意识到,存在着一些欺诈作为,但并不是大多数公司的事,我认为,埃里克.李指的是一小部分公司。

而且,已经确定其中是有一些公司,他们在发布期权的日期上撒谎。

你们知道我在说什么吧?

他们会在12月公布,“我们已经在8月向我们的经营管理者予以这些期权了”。

有趣的是,当他们公布时,正是在8月到12月之间,股价飙升(笑)。

所以,监管机构开始调查这个问题,倒签期权是欺诈行为。

安德鲁.莱德利夫做了什么呢?

他决定做自己的研究,与埃里克.李的相同,但范围更广泛。

所以,他自己一路研究下去,找出了所有用倒签期权欺诈的公司,试图利用这个结论来跑赢SEC(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监管机构。

安德鲁.莱德利夫做了什么呢?

他要做空股票或其他什么操作去赢利。

(他认为)只要这些公司被调查,其股价和债券价格就会下跌。

所以,安德鲁.莱德利夫采用与埃里克.李相似的方法,找出了这些公司,并由此获利了。

这是一件好事吗?

但是,这就是华尔街运作的方法,或至少是方法之一。

一些人说市场是有效的,股价综合了所有的信息。

我并不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这就是一个例子,即莱德利夫的例子。

在某种意义上,有效市场要求,每一个人,就是每一位分析人员都要一起去完成埃里克.李的研究,但是这些人并没有这样做,我不知道,他们只是这样了。

(的确)世界上就是缺少足够的主动性,大多数人并没有去做。

莱德利夫在其他人行动之前,就能够找出谁将会受到倒签丑闻的打击,这就是一个优势。

我再讲一个莱德利夫的成功例子。

大家都知道,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Motors)美国的一家汽车制造商,一直运转得不好,可能你们听说过了(笑),这和全国汽车行业情况一样,遭受到海外同行的竞争。

因此,安德鲁.莱德利夫买了通用汽车的债券,是以折扣价买的,因为人们担心,通用汽车会无法偿还。

然后,莱德利夫要求与通用汽车的管理层对话,他到了那里,提出一个请求,希望通用汽车减少支付给股东们的股利,这是一种合理的做法。

如果公司经营不善,就应该减少股利,但是,各公司都不情愿这样去做,因为这样做就显得很糟糕,因此都拖延很长时间,就是不减少股利。

莱德利夫去后说,你们真的应该减少股利。

显然,莱德利夫说服了他们,通用汽车减少了股利。

在这之后,通用汽车的债券价格涨起来了,因为人们认为降低股利是一个信号,说明该公司开始紧缩开支,开始做正事了,有钱偿还债券持有者。

所以,(莱德利夫的做法)这是利己行为。

我想,你们可以就此事向莱德利夫提问。

这种行为也称作股东行动主义(shareholderactivism),或投资者行动主义(investoractivism)。

也就是说,股东或投资者参与进来,改变了公司经营的方式。

以上只是关于莱德利夫和他做什么的一两个例子。

我很钦佩他,我认为,正是他的好奇心和勤奋,使他发现了投资的机会。

莱德利夫的事例就是“市场确实不是有效”的又一个例子。

如果市场足够有效,那你只要工作刻苦就会发现机会(笑),但是,市场并不完全有效。

今天讲银行业(banking),这与前一讲的房地产紧密相联,因为银行是最主要的房地产贷款方,也是最主要的房地产证券的投资方。

现在我们正经历着次贷危机,同时也是银行业的危机。

我将讲一些上次讨论过的内容,不管怎样,我还是要从最基础的内容讲起。

银行(banks)是什么?

在历史上,各类资金放贷人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古代就有银行了。

但是,银行的历史常常只追溯到数百年,常被人们提起的故事之一,是追溯到几百年前的金匠银行家(goldsmithbanker)故事。

金匠(goldsmith)是做金品制作的人,做出金银珠宝以及金器等等之类的制品,还有咖啡壶(coffeeurns)。

金匠储存金子,用保险箱或其他安全的方式来储存。

因为金匠能够安全保管金子,所以,大多数人都问他们,你能把我的金子存到你的保险箱里吗?

金匠会接受请求,作为金匠生意的扩展部分。

特别是当金子是金币时,人们并不在乎,拿回来的是不是同一个金币。

随后,金匠发现,放在保险箱里的所有这些金子只是这么放着,为什么不拿出一部分放贷呢(笑)?

就是呀,我放贷就能挣到利息,就赚钱了。

而且,当人们来取回他们的金子时,只要愿意拿到其它的金子就行。

这很明显,人们并不介意拿到的金币是不是同一个金币。

金匠在保险箱里依然存有足够的金子,所以能够支付出来。

所以,事情正是这样发生了,任何一个金匠都会想到这个点子,因为这正是金匠业务的逻辑扩展:

有些顾客想要使用你的保险箱,因为保险箱难以获得,而且也贵,所以金匠就得到所有的这些金子,然后金匠会谨慎地把金子借出去,这就开始出现了所谓的“部分储备金制度fractionalreserve”。

这就是说,金匠只有一部分金子是负债,金匠也会写下票据,承诺同样多的金子,但是不承诺归还任何一个特定的金品。

因此,金匠会在票据上签名,并写下“我承诺支付这么多盎司的金子”。

在某些情况下,票据是不记名票据(bearernotes),这就意味着,金匠会把金子付给持票人。

在其他情况下,票据上会有某人的名字。

不记名票据变得非常重要。

你们城镇的金匠写下一张票据,并承诺会付给持票人这么多的金子,而任何人都可以是持票人。

所以,你要藏好票据以防被偷走(笑),但是,至少你不用藏起一堆金子了。

这样,纸币以不记名票据的形式开始用了起来。

因为,如果你把金子存在金匠那里,你就能消费那些票据,起码是在你居住的城镇里能消费,在那里金匠众所周知并具有信誉。

所以,这就是银行怎样兴起,以及纸币怎样出现的整个概念,起码在西方是这样的,而在中国则有不同的历史。

现在具有不同类型的银行,我要直接跳到现代部分来讲。

最重要的一类银行称为商业银行(commercialbank)。

商业银行就像是一个金匠银行家,接受存款,这是关键点。

这意味着,你可以把钱放进银行,可用于放贷,就这么简单。

银行给存款付利息,对贷款收取利息,而对贷款收取的利息高于付给存款的利息,利差就是银行的利润。

银行就是这样赚钱的。

除了商业银行之外,我不会在这里谈到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那是另一节课,投资银行是非常不同的,纯粹的投资银行既不接受存款,也不放贷,是证券的承销商(underwriterforsecurities)。

这节课不讲投资银行,只讲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从储户那里接受存款。

早期的商业银行并不面向一般公众,而是为富人和商人服务,从商人那里接受存款,并向商人放贷。

后来发展的其他类型的存款机构称为储蓄机构(thrifts)(笑),其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运动,这是我从历史中了解的,如果你们进一步研究,也许会有一些其他的版本。

在英国,十九世纪初期有一场运动,要求建立储蓄银行(savingsbanks),为普通人提供小额存款的机会。

用我的话来说,这是金融大众化的一个努力。

过去人们把钱藏在家里,经常被盗,也挣不到任何利息,所以,就有了一场要求建立储蓄银行的运动,在十九世纪,这个运动从英国扩展到了美国,这是一场博爱运动(philanthropicmovement)。

换句话说,富人们要努力去缓解贫困,就要创建储蓄银行。

例如,在纽黑文(NewHaven)这里,就建过一家储蓄银行,叫做纽黑文储蓄银行,经历了一百多年,后来被收购了,现在叫做新联盟银行(NewAllianceBank),已经不再是一家储蓄银行了。

大部分储蓄银行都是很老的机构,都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另一个例子是“储蓄和贷款协会theSavingandLoanAssociation”。

我常想,我们是多么的“英国化”,这里真是新英格兰(NewEngland),而这里是美国,一个前英国殖民地,在这里我们做的许多事情都源于英国。

储蓄和贷款协会也是来自英国的一场运动,叫做建房社团运动(theBuildingSocietyMovement),也传播到了美国。

储蓄和贷款协会与建房社团一样,最初的概念以及现在的一般理念都是认为,这些银行的建立是为了让小额储蓄者能够去买房子。

所以,传统的储贷协会大都是以房屋抵押贷款的形式来放贷,其想法是,大多数人都供不起房子,那就让我们都把钱存在一起,放到一个建房社团或储贷协会里,然后向其中要买房的人放贷,这要比每个人自己单独去做就会有所帮助。

还有一类叫做信用合作社(creditunions).

信用合作社可能来源于互助合作运动(thecooperativemovement)。

有很多社会活动都隐含着某种理想主义,在19世纪末,推动形成了“耶鲁互助会theYaleCooperativeSociety)的相同运动,也催生了信用合作社。

信用合作社是某些人的一种俱乐部,这些人同属于一些组织,或居住在同一城市,或有一定的关联。

可以想到,信用合作社接受存款,并对特定情况向其成员放贷,包括房屋抵押贷款,而且还扩大放贷范围,如购车贷款,在创建信用社时不会有购车贷款的(笑);还有其他一些贷款项目等等。

信用社是由一些实体,如俱乐部或社团组织创建的,除了这一点,其他方面与储贷协会一样。

信用社并不向全社会开放。

现在的储贷协会也不局限于发放抵押贷款,也发放住房改装贷款,以及汽车贷款等之类的贷款。

下面讲一下这些机构的规模大小。

我这里有关于美国各类银行的总资产数据,我的这些数据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

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为10万8千7百20美元,即2007年底的总资产为10.8万亿美元。

其中20%为外国银行资产。

有很多大的外国银行都来到了美国。

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20%的比例并不算大。

如果你去到墨西哥,现在墨西哥的主要商业银行几乎全都是外资。

在美国,国内商业银行的数据,即国内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为7万9千8百70亿美元,将近8万亿美元。

这些都是大型银行。

我是将(储蓄银行和储贷协会)这两类数据合在一起的,我没有各自分开的数据。

在2007年第三季度,这两类总资产合计为1.868万亿美元,接近2万亿美元。

所以储蓄银行和储贷协会是小得多了。

信用社更小,只有7480亿美元,小于1万亿美元。

所以,当我们说到银行,那主要就是指商业银行。

还有另外一种银行排序的方法,是按照银行的数量来排序,这会给出非常不一样的看法。

如果以从事这种业务的机构数量来看,就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果:

信用社成为最重要的了。

我这里的数据是源于1998年的,信用社共有1万1千家,这是1998年全美信用社的数量;而商业银行只有9千家,这是银行的数量;至于储蓄机构,只有1500家,可能在逐渐减少,因为很多这类老的储蓄银行正在被转换为商业银行。

你们可能会有一种错误的印象,认为信用社是重要的,你们常听到很多关于信用社的信息,因为信用社就在你家附近(笑),常向小储户做广告,所以总出现在你的面前。

但是,实际上,商业银行要重要得多。

我要再梳理一下,银行到底是做什么的。

首要的一点,是要理解在一开始我讲的金匠银行家的故事。

我喜欢讲这个故事,是因为要说明的道理很明显。

如果你是几百年前的一名金匠,那你很可能会变成一位银行家,这是很自然就做成的事情。

所以,银行是自然而然地产生,部分准备金制度也是自然要做的事情。

于是,银行普遍存在于世界上每个国家,无处不在。

所以,银行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银行的形成必有其根本的原因,下面重温一下其中的一些基本原因。

为什么会有银行?

我得出三个主要原因,分别是:

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道德风险(moralhazard)、以及流动性(liquidity)。

换言之,银行提供了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方案。

这些内容已经超过前面讲的那个简单金匠银行家故事。

1.逆向选择

要用逆向选择来表明什么意思呢?

关于逆向选择问题,是要考虑……

对于借款方而言,都努力要借到钱,如果你是贷方,假设你有兴趣投资于公司的债权,那么,你作为投资人,会面临这样问题,即如果不够谨慎,你就会以最坏结果而告终。

假设你是一个幼稚的投资者,你说了,好的,我要投资这些公司的债券。

债券是公司的偿还承诺,是他们的借条(IOU)。

但是,问题是,作为一名幼稚的投资者,就有可能会受到最坏结果的打击。

那些熟知情况的人们,知道哪些借款人是可信的,知道谁具有还款的好信誉。

但是,如果我无知地走了进去,就会受到最坏结果的打击。

这就是逆向选择。

你担心有人会或不会,但你自己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由于你没有能力判断一个公司的偿还能力,这就使得你很难于进行投资。

这就引出了所谓关系型银行业务(relationshipbanking),其实就是全部的银行业务。

银行业务的核心就是关系型银行业务。

银行是存在于社会环境中的机构,是生存在这个社会环境下的商企人群之中,与人们保持着不间断的关系。

实际上,这对银行业务是最基本的,几乎可以说,这就是银行的定义。

银行家经常打高尔夫球(笑),因为商企人士喜欢打高尔夫球,你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的经济脉搏。

如果你是银行家,那与当地商企人士一起打高尔夫球,是件非常有益的事,因为你会听到小道传闻,都是在不经意间透露的,这些事不会有人愿意专门告诉你的,因为他们不愿意被记录上给你打过电话,比如告诉你某某公司陷入麻烦了,或者他们在干被人看起来有趣的一些事,你可不能给银行家打电话说这些事。

但是,如果你们一起打高尔夫,那就很自然地脱口而出。

或者,你加入到在纽约的“耶鲁俱乐部theYaleclub”一类的组织(笑),坐在那里与人们闲聊(笑)。

我喜欢翻翻旧书,我记得读过一本19世纪的书,讲如何成为一名银行家。

这本书强调,你必须是随时奉陪,你坐在玻璃窗后面,有人进来要和你聊聊,你就应该聊聊。

做银行的就是这样,你从事的就是一个不同的行业,你不是一个经营业务的规矩商人,你是这些商人的贷款者。

结果,人们投资银行,购买银行的股票,因为他们懂得,银行家与商人具有长期的关系,这样就免于逆向选择。

你不可能把你的垃圾债券推给银行家,银行家对圈子里的每个人都了解,银行家会看出问题。

所以,就由银行家解决了逆向选择的问题。

2.道德风险

只要一家公司从银行或是任何人那里借了钱,那就具有了一项责任,是一种金钱责任。

于是,这家公司就有去追求高风险的动机,为什么呢?

可以这样来考虑,假设有一家公司刚借了100万美元,而现在看起来公司有点不稳定,可能会破产。

由于你是公司的股东,你就有动机去说,嘿,我为什么不在这里赌上一把呢,也不告诉任何人,我把剩余的钱拿去买股票,就有三分之一的机会赢得300万美元,如果输了,那就全赔了,反正我也是要损失掉的,不妨就赌一把。

如果什么都不做,那也是全都损失掉的,也会因为要还债而破产。

所以,就要大赌一把,起码还有三分之一的机会能赚钱。

你们看看,这可是有说服力的争辩,你们会这样做吗?

当然,实际上企业不可能用贷款去投资彩票,这会有悖于借贷的条款,但是,企业可能会去做类似的事,可能会去做豪赌式商业冒险。

这又是贷方具有的一个问题,即借贷公司可能会具有这种不良动机,至少是在特定的时候,会追求过分的风险,因为最终是由借出钱的债权人(creditors)来承担损失。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关系型银行业务的又一个原因。

这正是当你在和其他银行家玩高尔夫时,你会觉察到的事情。

所以,当你经常与这个人以电话通话,嗅出一些事情,那你就会停止放贷。

因此,要盯紧这家公司。

3.流动性。

谈到流动性,或许又要用到所讲的金匠银行家故事。

流动性是指银行贷长借短(bankslendlongandborrowshort),短是指短期。

大多数想从银行贷款的人,这里指的是企业,我们接受企业贷款,贷款企业都不会明天就还钱。

如果你借钱是为了做一项经营,比如要开一个商铺,或是要进货,还有,你的经营有一两年都不太好,或者,你要建一个工厂等等,诸如此类的贷款,都不可能马上就还,都需要借上几年。

但是,投资者并不希望他们的钱被占用好几年,所以,银行提供的(服务)就是流动性,这就是短借而长贷的能力。

银行是如何做的呢?

银行是通过部分准备金制度(fractionalreserves)来实现的。

银行相信,储户们不会在同一天都来取钱,就像金匠银行家那样,只在保险箱里留着能满足通常提款要求数量的黄金。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以向存款人支付利息,即使是短期存款,即存款人可以随时取走存款,存款人也可赚到只有长贷才有的利息。

如果银行不发放长贷,也就不会(向储户支付)高息。

顺便说一下,从技术层面而言,通常银行借给公司的都是短期贷款,所以,银行是同时做短贷和短借的业务。

事实上,银行是在做着长期的业务,因为你与银行有着一种关系,你和银行家一起打高尔夫(笑),银行家了解你有经营活动,他是你的朋友,的确如此。

银行家会理解,你的生意可能无法还钱,而银行在业界有着一种声誉,就是帮助做生意的人们,所以他们不会要你(马上)还钱,即使借给你的是短期贷款。

除非你的行为不端(作弊),否则银行不会让你立刻还钱的。

这种做法变成了一种压力影响。

由于道德风险的问题,银行就有收不回欠款的危险状况。

因此,如果你的公司行为有误,银行必须迅速察觉。

在通常情况下,这种做法非常有效。

当然,在这样做的结果之外,贷款公司也会从银行家那里得到建议。

银行家认识圈内每一个人,当你与银行家一起打高尔夫时,在收集到信息之外,银行家会有一些积极的建议,比如,(银行家说)你应该和与你合得来的某某做生意等等。

银行家需要在业内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在全世界都是如此。

重要的是要知道,在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务更加庞大。

发展中国家应该是欠发达国家,简写为LDCs(lessdevelopedcountries),是相对发达国家(developedcountries)而言的。

这就是说,银行业务趋向于更加庞大,这是因为欠发达国家缺乏发达的证券体系、法规法律和传统惯例,所以,这通常就形成了只能通过银行进行商业筹资的唯一途径。

而在更加发达的国家中,证券市场拥有更高的诚信,所以就不需要如此多的关系型银行业务。

对于很多事情来说,这一点还是显得非常重要。

我想过要在本课提及这一点,因为我一直强调,银行是怎样帮着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我也想过要简要地讲讲信用等级评定机构(ratingagencies),这些机构就是要履行这些职能的。

我没有对这些内容准备单独的课程。

世界上第一家信用等级评定机构是由约翰.穆迪先生(Mr.JohnMoody)于1909年在美国创建的,他当时也是要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他有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用字母来代表证券的信用等级。

最高等级是AAA,这是能获得的最好等级了。

没有什么A+,这听起来有点像学院似的,但不太一样。

如果你不是完全的AAA,那就是AA;如果不是完全的AA,那就是A;再往下就可能变成BA了,如此往下排,排到C或更低时,那你就不及格了。

这与学院的评级几乎相同(笑),这就是约翰.穆迪的主意。

因此,约翰.穆迪创立了穆迪信用评级机构(Moody’sRatingAgency),其工作就是给各个证券评出字母等级。

这有点像银行,但还是有区别,因为并不发放贷款。

还有另外一位,亨利.普尔(HenryPoor),他在1916年按照类似模式创建了普尔评级机构,后来又与标准统计机构(StandardSt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