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十单元 《遗传与进化》综合检测教师用卷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431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十单元 《遗传与进化》综合检测教师用卷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十单元 《遗传与进化》综合检测教师用卷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十单元 《遗传与进化》综合检测教师用卷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十单元 《遗传与进化》综合检测教师用卷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十单元 《遗传与进化》综合检测教师用卷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十单元 《遗传与进化》综合检测教师用卷 新人教版.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十单元 《遗传与进化》综合检测教师用卷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十单元 《遗传与进化》综合检测教师用卷 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十单元 《遗传与进化》综合检测教师用卷 新人教版.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第十单元《遗传与进化》综合检测教师用卷新人教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生物卷(十)

第十单元 《遗传与进化》综合检测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

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

A.优胜劣汰     B.过度繁殖     C.生殖隔离     D.性状分离

解析:

两种杜鹃花在自然状态下,一种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两者由于花期的不同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属于生殖隔离。

答案:

C

2.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连线,不吻合的是

A.孟德尔——发现了遗传三大定律

B.艾弗里——首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达尔文——《物种起源》

D.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解析:

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发现了遗传的连锁和互换定律。

答案:

A

3.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解析:

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可能相同;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不仅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还可以检测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是否分离,从而形成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答案:

D

4.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家族遗传现象的疾病B.在出生时就表现出的疾病

C.均由致病基因控制的疾病D.染色体上的基因改变引起的

解析: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有家族遗传现象,出生时不一定表现出来。

人体细胞中线粒体内DNA的缺陷也会出现遗传病。

答案:

A

5.从起源上看,狗是人类在1万多年前,将捕到的狼长期驯化培育得到的。

2013年1月,瑞典进化遗传学家ErikAxelsson和同事将狗的DNA与狼的DNA进行了对比,发现狗体内消化淀粉的基因比狼体内的相同基因活跃28倍。

有关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与人类以及人类的饮食协同进化

B.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消化淀粉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C.在狗的驯化过程中,消化淀粉的基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该现象说明了狗与狼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解析:

狼为肉食性动物,其食物中几乎不含淀粉;经人类长期驯化得到的狗为杂食性动物,由于人类食物以淀粉类为主,导致人给狗喂的食物也以淀粉类食物为主。

经长期的选择过程,不适应这种饮食结构的被淘汰,逐渐适应的被保留下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狗。

可见,在驯化过程中,发生的是定向选择而不是定向变异。

答案:

B

6.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个动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只能产生四种生殖细胞

B.性腺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发生基因重组的是乙和丙

D.该动物正常的细胞中最多含有8条染色体

解析:

从图乙和丙看出,该动物为雌性,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性腺中可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图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含有8条。

答案:

D

7.用32P标记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35S标记其蛋白质,将其加热杀死后与未标记的R型活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到活的S型和R型细菌。

下列有关元素分布的分析,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35SB.部分R型细菌含有32P和35S

C.所有S型细菌都含有32P,不含35SD.所有R型细菌都含有35S,不含32P

解析:

S型细菌利用自己的DNA的两条链为模板,用R型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因此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35S。

答案:

A

8.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导致大肠杆菌裂解死亡;HIV感染T淋巴细胞后,造成T淋巴细胞死亡。

那么T2噬菌体和HIV在繁殖过程中所利用的宿主细胞的物质,它们的主要差别是

A.用于组成蛋白质的原料B.用于构成核酸的原料

C.ATPD.mRNA和tRNA

解析: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氨基酸和核苷酸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和核酸,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需要脱氧核糖核苷酸;HIV的遗传物质是RNA,需要核糖核苷酸。

答案:

B

9.小麦的抗锈对感锈是显性。

让杂合的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感锈病类型,F5播种后长出的抗锈植株中纯合子占

A.31/33B.31/32C.31/64D.31/66

  解析:

要明确从亲本P开始到F5要自交5代,再利用公式:

显性纯合子为1-[2/(2n+1)],可得出答案31/33。

答案:

A

10.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

B.一次诱变处理供实验的生物一定能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

C.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的选育,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D.诱变育种过程能出现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过程则不能

解析:

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出现新的基因,因此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一次诱变处理不一定能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

答案:

B

11.对摩尔根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

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B.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

C.萨顿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解析:

“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是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萨顿的染色体假说的基础上通过杂交实验验证而得出的。

答案:

D

12.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基因型为YyRr和Yyrr的两株豌豆杂交,其后代只能出现2种新的基因型

D.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种类相同

解析: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型为YyRr和Yyrr的两株豌豆杂交,共产生6种基因型,其中可能出现4种新的基因型。

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种类相同。

答案:

D

13.下列生物变异或遗传病,与细胞有丝分裂异常或减数分裂异常无关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B.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C.人工诱导多倍体D.缺少X染色体而性腺发育不良

解析:

21三体综合征是减数分裂过程中21号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一个细胞,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人工诱导多倍体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是有丝分裂异常所致;因缺少X染色体产生的性腺发育不良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染色体未分离移向细胞一极,形成的配子中无X染色体与正常配子结合所致。

答案:

B

14.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少数雌火鸡的卵细胞可发育成二倍体后代。

遗传学家推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

若该推测成立,则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雄=1∶1B.雌∶雄=1∶2

C.雌∶雄=3∶1D.雌∶雄=4∶1

解析:

按题意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若卵细胞含Z染色体,则三个极体分别含Z、W、W染色体,卵细胞与其中之一结合后的情况是ZZ(雄)∶ZW(雌)=1∶2。

第二种情况:

若卵细胞含W染色体,则三个极体分别含W、Z、Z染色体,卵细胞与其中之一结合后的情况是WW(不存活)∶ZW(雌)=0∶2。

故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雌∶雄=4∶1。

答案:

D

15.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

用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X自花传粉得F1,其中抗病植株占7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株X一定是杂合子

B.抗花叶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C.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是定向的

D.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都能传给子代

解析:

抗花叶病植株自交得到的子代抗病植株与不抗病植株的比为3∶1,则植株X是杂合子,抗花叶病基因是显性基因。

答案:

A

16.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

右图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种群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

B.②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

C.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

从图示看出,种群①到50代时只有A基因,说明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②在125代时a基因频率为25%,aa基因型频率则为1/16;150代后3个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明显的变化,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自然选择可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

B

17.下列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D.线粒体中的DNA不能进行转录形成RNA

解析:

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被多种tRNA携带;DNA聚合酶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上的与密码子互补的三个相邻碱基;线粒体中的RNA能表达,其控制着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C

18.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B.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故能影响图乙中②过程

C.图乙中的②③可表示图甲所示过程

D.图乙中①②③途径能在浆细胞的细胞核中进行的只有②

解析:

图甲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说明此图解为原核生物在进行基因表达,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是裸露的;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分裂,故不能进行①过程,③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浆细胞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答案:

A

19.人类秃发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一对夫妇,丈夫秃发、妻子正常,生育一秃发儿子和一正常女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秃发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B.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

C.若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基因型相同,父母一定是纯合子

D.这对夫妇再生一女儿是秃发的概率可能为0、25%或50%

解析:

由题干可知这一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且杂合子b+b在不同的性别中表现型不同,由此可以推出这一对夫妇的基因型组合有多种可能,分析如下:

①♂bb(秃发)×♀b+b+(正常)→b+b(男为秃发,女为正常);②♂b+b(秃发)×♀b+b+(正常)→b+b+(男女都正常)∶b+b(男为秃发,女为正常)=1∶1;③♂b+b(秃发)×♀b+b(正常)→b+b+(男女都正常)∶b+b(男为秃发,女为正常)∶bb(男女都为秃发)=1∶2∶1;④♂bb(秃发)×♀b+b(正常)→b+b(男为秃发,女为正常)∶bb(男女都为秃发)=1∶1,所以这对夫妇再生一女儿秃发的概率可能为0、25%或50%。

答案:

D

20.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

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

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时间短但不简便

D.图中所示过程两处添加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从而影响着丝点的断裂

解析:

从图示看出,存在杂交过程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利用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原理;③过程有可能会诱导花药壁(2n)分化成二倍体再生植株;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为单倍体育种,时间短但不简便;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答案:

D

21.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核苷酸和校读(移除错配的核苷酸)。

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酶中的氨基酸序列没有发生改变

B.突变酶作用的底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C.突变酶降低了基因突变频率不利于进化

D.突变酶大大提高了DNA复制的速度

解析:

突变酶与正常酶属不同酶,其差异表现在氨基酸的序列不同;突变酶作为DNA聚合酶,其作用底物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突变酶大大提高了DNA复制的精确度而非速度。

答案:

C

22.下图为人体对性状的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A.过程①、②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食物中缺乏酪氨酸会使皮肤变白

C.M1和M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D.老年人细胞中不含有M2

解析:

图中①是转录,②是翻译,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酪氨酸为非必需氨基酸,可在人体中合成,M1只存在于红细胞中;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答案:

C

23.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黑色猫与玳瑁猫杂交的后代中有1/4的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1/4

C.为持续高效地繁殖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A项中,黑色的基因型为XBXB、XBY,黄色为XbXb、XbY,玳瑁色为XBXb。

只有雌性猫具有玳瑁色,子代玳瑁猫XBXb的比例是1/4;B项中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1/4;C项中由于只有雌性猫为玳瑁色,淘汰其他体色的猫,将得不到玳瑁猫;D项中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杂交或黑色雄猫与黄色雌猫杂交,子代中雌性猫全为玳瑁色。

答案:

C

24.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人类为XY型性别决定,则遗传的隐性致死基因(伴Z或伴X染色体)对于性别比例的影响是

A.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

B.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

C.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

D.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

解析:

由于人类中男性只含有一个隐性致死基因就会导致死亡,因而男性的比例会下降。

家蚕的雌性致死多于雄性致死,人类与之相反。

答案:

B

25.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胚胎致死。

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则F1中

A.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占3/8B.染色体数正常的白眼果蝇占1/4

C.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D.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解析:

亲本缺失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型表示为ⅣOXBXb、ⅣOXBY,由于缺失2条染色体致死,则F1中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概率为2/3,红眼果蝇概率为3/4,则A选项为1/2;B选项为(1/3)×(1/4)=1/12;C选项(2/3)×(1/4)=1/6;D选项(1/3)×(3/4)=1/4。

答案: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7分)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细胞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的同一器官,此器官是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图    的变化特征。

此器官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有    条。

 

(2)细胞甲、乙、丙、丁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值是1∶1的有      ,具有2个染色体组的有       。

 

(3)曲线图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段,CD段对应于甲、乙、丙、丁中的    细胞。

 

答案:

(1)睾丸(精巢) 丙 8 

(2)甲、乙 乙、丙

(3)FG 甲(每空1分)

27.(9分)某种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为白色,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该植物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B、b)控制。

只要b基因纯合时植株就表现为细茎,当只含有B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

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2)现发现这一白花植株种群中出现少量红花植株,但不清楚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基因情况,需进一步研究。

①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则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②若花色由D、d,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下图。

a.该植株花色为    ,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      。

 

b.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遵循孟德尔的     定律。

 

c.该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的子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    ,红花植株占    。

 

答案:

(1)粗茎∶中粗茎∶细茎=9∶3∶4(2分)

(2)①红花∶白花=2∶1(2分)

②a.红色(1分) 同源染色体(1分)

b.分离(1分)

c.白花(1分) 1/2(1分)

28.(7分)下图表示某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以    为原料,催化该过程的酶主要是    。

 

(2)过程②除了图中已表示出的条件外,还需要           等(写出两项)。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

 

(3)科研人员发现有些功能蛋白A的分子量变小了,经测序表明这些分子前端氨基酸序列是正确的,但从某个谷氨酸开始,以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全部丢失,据此推测转录该功能蛋白A基因的模板链上相应位置的碱基发生的变化是    。

(已知谷氨酸密码子:

GAA、G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4)题图表明,靶基因正常表达的机理是                                   。

 

答案:

(1)核糖核苷酸(1分) RNA聚合酶(1分)

(2)转运RNA、氨基酸和能量(1分) 提高肽链合成的效率(1分)

(3)C→A(或CTT→ATT、CTC→ATC)(1分)

(4)活化的蛋白激酶A激活基因调控蛋白并使其磷酸化,进一步使靶基因活化,进而表达出相关的蛋白质(2分)

29.(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

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

人数  

性别     

有甲病、

无乙病

无甲病、

有乙病

有甲病、

有乙病

无甲病、

无乙病

男性

279

250

7

4464

女性

281

16

3

4700

(1)若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发病情况,应在人群中    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2)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

 

(3)假设被调查群体中患甲病的纯合子为200人,则被调查的人群中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    %。

 

(4)下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甲病(基因为A、a)、乙病(基因为B、b)的家族系谱图。

①Ⅲ2的基因型是    。

 

②如果Ⅳ6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    。

 

③如果Ⅳ6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Ⅲ1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    。

 

④现需要从第Ⅲ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乙病致病基因,提供样本的合适个体为    。

 

答案:

(1)随机抽样(1分)

(2)常(1分) X(1分)

(3)3.85(2分)

(4)①aaXBXB或aaXBXb(1分) ②1/8(1分) ③基因突变(1分) ④Ⅲ3、Ⅲ4(1分)

30.(8分)某中学同学在高一时用牵牛花做杂交实验,高二时得到子代,结果如下表所示:

班级

父本

母本

F1(子一代)

一班

1朵红花

1朵红花

298朵红花、101朵蓝花

二班

1朵蓝花

1朵蓝花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三班

1朵红花

1朵蓝花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四班

1朵红花

1朵红花

全红花

(1)若四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     两个班的同学对花色显隐性的判断相反。

四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

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

若该假说正确,则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为①     、②     两种情况。

 

假说二:

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他情况均表现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

能否仅根据一班F1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

     (填“能”或“不能”)。

 

(2)将一班F1中的蓝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班F1中的红花自交,得二班F2。

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则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并且可推测二班F2中的花色比例应为     ,而这个推测数据和二班同学实验得到的真实数据吻合,表示我们的假说     (填“一”或“二”)是对的。

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花色遗传方式的这种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     法。

 

答案:

(1)一班和二班 ①A+A×A+A ②A+A×A+a 不能

(2)Aa1和Aa2 红∶蓝=1∶0(全为红花) 二 假说-演绎(每空1分)

31.(10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

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多数不能存活),但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黑腹果蝇可以存活,并能繁殖后代。

(1)果蝇的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表现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了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白眼黑身四种表现型。

由上所述,亲本的基因型是       ,雄性个体产生精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2)果蝇群体中存在无眼个体,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无眼果蝇个体与纯合野生型个体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无眼

野生型

Fl

0

85

F2

79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