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时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练习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379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7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时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时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时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时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时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时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练习新人教版.docx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时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练习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时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练习新人教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时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练习新人教版.docx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时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练习新人教版

课时5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018备考·最新考纲]

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2.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考点一 沉淀的溶解平衡及应用

(考点层次A→自学、识记、辨析)

1.沉淀溶解平衡

(1)含义

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中,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溶解平衡状态。

(2)建立过程

固体溶质

溶液中的溶质

(3)特征

(4)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以AgCl为例:

AgCl(s)Ag+(aq)+Cl-(aq)

外界条件

移动方向

平衡后c(Ag+)

平衡后c(Cl-)

Ksp

升高温度

正向

增大

增大

增大

加水稀释

正向

不变

不变

不变

加入少量AgNO3

逆向

增大

减小

不变

通入HCl

逆向

减小

增大

不变

通入H2S

正向

减小

增大

不变

提醒:

AgCl(s)Ag+(aq)+Cl-(aq)与AgCl===Ag++Cl-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前者表示难溶电解质AgCl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后者表示强电解质AgCl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①调节pH法

如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至3~4,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

②沉淀剂法

如用H2S沉淀Cu2+,离子方程式为H2S+Cu2+===CuS↓+2H+。

(2)沉淀的溶解

①酸溶解法

如CaCO3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

②盐溶液溶解法

如Mg(OH)2溶于NH4Cl溶液,离子方程式为Mg(OH)2+2NH

===Mg2++2NH3·H2O。

③氧化还原溶解法

如不溶于盐酸的硫化物Ag2S溶于稀HNO3。

④配位溶解法

如AgCl溶于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H2O===[Ag(NH3)2]++Cl-+2H2O。

(3)沉淀的转化

①实质: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沉淀的溶解度差别越大,越容易转化)。

②应用:

锅炉除垢、矿物转化等。

提醒:

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也是动态平衡,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可以使平衡发生移动——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沉淀转化为溶液中的离子或一种沉淀向另一种沉淀转化。

②用沉淀法除杂不可能将杂质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

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沉淀已经完全。

教材

高考

1.(RJ选修4·P672改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都是向促进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B.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C.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沉淀和溶解即停止

D.BaSO4(s)SO

(aq)+Ba2+(aq)表示溶解平衡;H2O+HSO

SO

+H3O+表示水解平衡

答案 B

2.(溯源题)(2016·海南化学,5)向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①,增大的是②③。

①c(CO

)②c(Mg2+)

③c(H+)④Ksp(MgCO3)

探源:

本题源于RJ选修4P63“实验3-3”对沉淀的溶解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诊断性题组]

1.基础知识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沉淀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一定相等(×)

(2)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3)某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4)因溶解度小的沉淀易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故ZnS沉淀中滴加CuSO4溶液可以得到CuS沉淀(√)

(5)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6)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

2AgCl+S2-===Ag2S+2Cl-(√)

(7)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H2SO4代替H2O来洗涤BaSO4沉淀(√)

(8)洗涤沉淀时,洗涤次数越多越好(×)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溶液温度明显升高,pH增大

B.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

AgCl(s)Ag+(aq)+Cl-(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减小

C.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证明此条件下Ksp(AgCl)>Ksp(AgI)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HCO

、SO

,加热煮沸可以完全除去其中的Ca2+、Mg2+

解析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溶液温度明显升高,但Ca(OH)2的溶解度降低,溶液中c(OH-)减小,溶液的pH减小,A错;AgCl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向左移动,但离子的总浓度增大,B错;由沉淀的转化规律可得,Ksp(AgCl)>Ksp(AgI),C对;加热煮沸硬水,只能软化具有暂时硬度的硬水,D错。

答案 C

3.(2015·德州模拟)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  )

①热纯碱溶液去油污能力强

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混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

③溶洞、珊瑚的形成

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

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①⑤是水解平衡原理。

答案 A

4.(2016·成都一诊)工业上向锅炉里注入Na2CO3溶液浸泡,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而后用盐酸去除。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的Kw和c(OH-)均会增大

B.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O

+CaSO4CaCO3+SO

C.盐酸溶液中,CaCO3的溶解性大于CaSO4

D.Na2CO3溶液遇CO2后,阴离子浓度均减小

解析 温度升高,Kw增大,温度升高促进碳酸钠溶液水解,c(OH-)增大,A选项正确;加入碳酸钠溶液,把硫酸钙转化为碳酸钙:

CO

+CaSO4CaCO3+SO

,B选项正确;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而硫酸钙不与盐酸反应,所以在盐酸溶液中碳酸钙的溶解性大于硫酸钙,C选项正确;根据CO

+CO2+H2O===2HCO

知,HCO

浓度增大,D选项错误。

答案 D

【练后归纳】

沉淀生成的两大应用

(1)分离离子:

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如AgCl、AgBr、AgI,溶度积小的物质先析出,溶度积大的物质后析出。

(2)控制溶液的pH来分离物质,如除去CuCl2中的FeCl3就可向溶液中加入CuO或Cu(OH)2等物质,将Fe3+转化为Fe(OH)3而除去。

【规范模板】

某工厂用六水合氯化镁和粗石灰制取的氢氧化镁含有少量氢氧化铁杂质,通过如下流程进行提纯精制,获得阻燃剂氢氧化镁。

已知EDTA只能与溶液中的Fe2+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不与Mg(OH)2反应。

虽然Fe(OH)2难溶于水,但步骤②中随着EDTA的加入,最终能够将Fe(OH)2除去并获得纯度高的Mg(OH)2。

请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加以解释:

Fe(OH)2悬浊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Fe(OH)2Fe2++2OH-,当不断滴入EDTA时,EDTA将结合Fe2+促使平衡向右移动而使Fe(OH)2不断溶解。

考点二 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考点层次B→共研、理解、整合)

1.溶度积和离子积

以AmBn(s)mAn+(aq)+nBm-(aq)为例

溶度积

离子积

概念

沉淀溶解的平衡常数

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符号

Ksp

Qc

表达式

Ksp(AmBn)=cm(An+)·cn(Bm-),式中的浓度都是平衡浓度

Qc(AmBn)=cm(An+)·cn(Bm-),式中的浓度是任意浓度

应用

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①Qc>Ksp: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②Qc=Ksp:

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

③Qc<Ksp:

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2.Ksp的影响因素

(1)内因:

难溶物质本身的性质,这是主要决定因素。

(2)外因

①浓度:

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Ksp不变。

②温度:

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Ksp增大。

③其他: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物质或更难电离物质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Ksp不变。

提醒:

①并非Ksp越小,其物质的溶解性就越小。

对于阴、阳离子的个数比相同的难溶电解质,它们的溶解性可以直接用Ksp的大小来比较,Ksp越小,其物质的溶解性就越小;而对于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它们的溶解性就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来比较。

②溶度积小的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向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

当两种难溶电解质的Ksp相差不是很大时,通过调节某种离子的浓度,可由溶度积小的难溶电解质向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

教材

高考

1.(RJ选修4·P65思考与交流)判断下列有关难溶电解质及其溶度积常数Ksp的说法是否正确

(1)常温下,向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BaCO3的Ksp减小(×)

(2)Mg(OH)2可溶于盐酸,不溶于NH4Cl溶液(×)

(3)溶度积常数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sp增大(×)

(4)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sp不变(√)

2.(RJ选修4·P674改编)已知AgCl的溶解度为1.5×10-4g,AgBr的溶解度为8.4×10-6g,如果将AgCl和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AgNO3溶液,发生反应的结果为(  )

A.只有AgBr沉淀生成

B.AgCl和AgBr沉淀等量生成

C.AgCl沉淀多于AgBr沉淀

D.AgCl沉淀少于AgBr沉淀

答案 C

3.(溯源题)[2016·课标全国Ⅰ,27(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利用Ag+与CrO

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

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mol·L-1)时,溶液中c(Ag+)为2.0×10-5mol·L-1,此时溶液中c(CrO

)等于5×10-3mol·L-1(已知Ag2CrO4、AgCl的K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探源:

本题源于教材RJ选修4P65“科学视野”对溶度积的理解及定量计算进行了考查。

[拓展性题组]

题组一 溶度积概念理解及其定量计算

1.已知25℃时BaSO4饱和溶液中存在BaSO4(s)Ba2+(aq)+SO

(aq),Ksp=1.1025×10-10,下列有关BaSO4的溶度积和溶解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5℃时,向c(SO

)=1.05×10-5mol·L-1的BaSO4溶液中,加入BaSO4固体,c(SO

)增大

B.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NO3)2固体,则BaSO4的溶度积常数增大

C.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则该溶液中c(Ba2+)>c(SO

D.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Cl2固体,则该溶液中c(SO

)减小

解析 BaSO4的溶度积等于c(Ba2+)和c(SO

)的乘积,故饱和溶液中c(SO

)=1.05×10-5mol·L-1,再加入BaSO4固体不溶解,c(SO

)不变,A项错误;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B项错误;加入Na2SO4固体,BaSO4的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Ba2+)减小,应为c(SO

)>c(Ba2+),C项错误;加入BaCl2固体,BaSO4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SO

)减小。

答案 D

2.(改编题)以硫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所得的酸性废水中砷元素含量极高,为控制砷的排放,采用化学沉降法处理含砷废水,相关数据如下表,若混合溶液中Ca2+、Al3+、Fe3+的浓度均为1.0×10-4mol·L-1,c(AsO

)最大的是(  )

难溶物

Ksp

Ca3(AsO4)2

6.8×10-19

AlAsO4

1.6×10-16

FeAsO4

5.7×10-21

A.5.7×10-16mol·L-1B.8.2×10-3mol·L-1

C.1.6×10-12mol·L-1D.5.7×10-17mol·L-1

解析 若混合溶液中Ca2+、Al3+、Fe3+的浓度均为1.0×10-4mol·L-1,依据表中难溶物的Ksp大小可知,反应过程中Fe3+先形成沉淀,依据Ksp(FeAsO4)=c(Fe3+)·c(AsO

)=5.7×10-21可得,c(AsO

)=

=5.7×10-17mol·L-1。

答案 D

3.根据题目提供的溶度积数据进行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5℃时,Ksp[Mg(OH)2]=5.6×10-12;酸碱指示剂百里酚蓝变色的pH范围如下:

pH

<8.0

8.0~9.6

>9.6

颜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25℃时,在Mg(OH)2饱和溶液中滴加2滴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

(2)25℃向50mL0.018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mL0.020mol·L-1的盐酸,生成沉淀。

已知该温度下,AgCl的Ksp=1.8×10-10,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请计算:

①完全沉淀后,溶液中c(Ag+)=________。

②完全沉淀后,溶液中的pH=________。

③如果向完全沉淀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50mL0.001mol·L-1的盐酸,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________(填“是”或“否”)。

解析 设Mg(OH)2饱和溶液中c(OH-)为xmol·L-1,则0.5x3=5.6×10-12,x=1×10-4,c(H+)=1×10-10mol·L-1,pH=10,溶液为蓝色。

(2)①反应前,n(Ag+)=0.018mol·L-1×0.05L=0.9×10-3mol,n(Cl-)=0.020mol·L-1×0.05L=1×10-3mol;反应后剩余的Cl-为0.1×10-3mol,则混合溶液中,c(Cl-)=1.0×10-3mol·L-1,c(Ag+)=Ksp(AgCl)/c(Cl-)=1.8×10-7mol·L-1。

②H+没有参与反应,完全沉淀后,c(H+)=0.010mol·L-1,pH=2。

③因为加入的盐酸中,c(Cl-)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c(Cl-)相同,c(Cl-)没有改变,c(Ag+)变小,所以Qc=c(Ag+)·c(Cl-)

答案 

(1)蓝色

(2)①1.8×10-7mol·L-1 ②2 ③否

题组二 溶解平衡曲线及其应用

4.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又知t℃时AgCl的K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t℃时,AgBr的Ksp为4.9×10-13

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变到b点

C.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

D.在t℃时,AgCl(s)+Br-(aq)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816

解析 根据图中c点的c(Ag+)和c(Br-)可得,该温度下AgBr的Ksp为4.9×10-13,A正确;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后,c(Br-)增大,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B错;在a点时Qc

答案 B

5.已知:

pAg=-lg{c(Ag+)},Ksp(AgCl)=1.56×10-10。

如图是向10mLAgNO3溶液中逐渐加入0.1mol·L-1的NaCl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单位mL)变化的图像(实线)。

根据图像所得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提示:

Ksp(AgCl)>Ksp(AgI)](  )

A.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

B.图中x点的坐标为(100,6)

C.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Ag+恰好完全沉淀

D.把0.1mol·L-1的NaCl换成0.1mol·L-1NaI则图像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

解析 当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时,pAg=0,所以硝酸银溶液的浓度是1.0mol·L-1,A项错误;pAg=6时,二者恰好反应,所以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100mL,B项正确;

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可以认为沉淀达到完全,而x点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是1.0×10-6mol·L-1,所以C项错误;由于碘化银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银的,所以如果换成0.1mol·L-1NaI,则图像在终点后变为实线的上方,D项错误。

答案 B

【解题策略】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题的解题策略

1.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类似于溶解度曲线,曲线上任一点都表示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一点均表示过饱和溶液,此时有沉淀析出,曲线下方的任一点均表示不饱和溶液。

2.从图像中找到数据,根据Ksp公式计算得出Ksp的值。

3.比较溶液的Qc与Ksp的大小,判断溶液中有无沉淀析出。

4.涉及Qc的计算时,所代入的离子浓度一定是混合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因此计算离子浓度时,所代入的溶液体积也必须是混合溶液的体积。

 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的理解应用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在同浓度的盐酸中,ZnS可溶而CuS不溶,说明CuS的溶解度比ZnS的小(√)

(2016·天津理综,3D)

(2)向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中

不变(√)

(2016·课标全国Ⅲ,13D)

(3)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可推出Ksp(BaSO4)

(2016·江苏化学,13B)

(4)将0.1mol/L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说明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2015·全国卷Ⅰ卷,10D)

(5)0.1molAgCl和0.1mol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2015·重庆理综,3D)

(6)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说明Ksp(AgCl)<Ksp(AgBr)(×)

(2015·山东理综,11A)

(7)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

Mg(OH)2(s)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溶液(√)

(2015·天津理综,3D)

2.(山东理综)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Ksp[Fe(OH)3]

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解析 根据题意,图中曲线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曲线上的所有点对应的溶液都是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的溶液,D正确;选取曲线上的b、c两点,当溶液中两种阳离子浓度相同时,Fe(OH)3饱和溶液中的OH-浓度小于Cu(OH)2饱和溶液中的OH-浓度,所以Ksp[Fe(OH)3]

答案 B

 有关Ksp的计算

3.(2013·课标全国卷Ⅰ,11)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

,浓度均为0.010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A.Cl-、Br-、CrO

B.CrO

、Br-、Cl-

C.Br-、Cl-、CrO

D.Br-、CrO

、Cl-

解析 要产生AgCl沉淀,c(Ag+)>

mol·L-1=1.56×10-8mol·L-1;

要产生AgBr沉淀,c(Ag+)>

mol·L-1=7.7×10-11mol·L-1;

要产生Ag2CrO4,需c2(Ag+)·c(CrO

)>Ksp(Ag2CrO4)=9.0×10-12,

即c(Ag+)>

mol·L-1=3.0×10-5mol·L-1;

显然沉淀的顺序为Br-、Cl-、CrO

答案 C

4.

(1)[2015·课标全国Ⅰ,28

(2)]浓缩液中主要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

为________________,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

(2)[2015·江苏化学,18

(2)]已知:

Ksp[Al(OH)3]=1×10-33,Ksp[Fe(OH)3]=3×10-39,pH=7.1时Mn(OH)2开始沉淀。

室温下,除去MnSO4溶液中的Fe3+、Al3+(使其浓度均小于1×10-6mol·L-1),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________。

(3)[2015·福建理综,23

(2)②]某溶液含0.02mol/LMn2+、0.1mol/LH2S,当溶液pH=________时,Mn2+开始沉淀[已知:

Ksp(MnS)=2.8×10-13,c(S2-)为1.4×10-11mol·L-1时,pH=5]。

(4)[2015·广东理综,32

(1)]煅粉主要含MgO和CaO,用适量NH4NO3溶液浸取煅粉后,镁化合物几乎不溶,若滤液Ⅰ中c(Mg2+)小于5×10-6mol·L-1,则溶液pH大于________[Mg(OH)2的Ksp=5×10-12];该工艺中不能用(NH4)2SO4代替NH4NO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gI的溶度积小于AgCl,当滴加AgNO3溶液时,AgI沉淀先生成,AgCl开始沉淀时,AgI已经沉淀完全,则

=4.7×10-7。

(2)使Al3+完全除去时c(OH-)=

=1×10-9(mol·L-1),此时溶液pH=5,使Fe3+完全除去时c(OH-)=

≈1.4×10-11(mol·L-1),此时溶液pH≈3.1;而pH=7.1时Mn(OH)2开始沉淀,所以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5.0

(3)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