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339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docx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主备人

执教者

二次备课或反思

第四单元加法

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

课本41—44页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计算百以内加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的式题以及三个数连加的式题;初步理解加法的验算方法,会用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能正确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的式题。

2、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学会判断一个三位数大约接近几百,会通过把加数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数估算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大约是几百,会用学过的估算解决一些简单求和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联系加、减法运算的意义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加、减法运算正确进行解答。

4、使学生在探索加法笔算、口算、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以及简单推理的能力,不断增强数感,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5、使学生在计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

不进位加法2课时练习四1课时

进位加法1课时练习五1课时

连加、加法估算2课时练习六1课时

复习2课时

第四单元加法

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学生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学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相加进行验算的方法,并初步培养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主备人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能笔算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

现在学校正在举办“读书节”活动,咱们图书馆的老师把本周各年级的借书情况做了汇总。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1、出示挂图。

2、提问:

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提问:

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分别列出算式吗?

(师板书问题和算式)

4、那143+126等于多少呢?

(二)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求出143+126等于多少。

(教师巡视并指导,捕捉有用的信息)

小组汇报

1、用计数器拨一拨。

2、竖式计算

(1)学生独立汇报。

(2)为什么1对1,2对4,6对3呢?

(3)先从哪一位开始算比较合适呢?

3、提示课题。

做这样的竖式计算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从个位算起,数位对齐等)

(三)学会验算,养成好习惯。

1、提问

2、同桌讨论

3、汇报交流

可以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为什么呢?

4、师生完整地展示验算的过程和格式。

小结:

我们可以自己检查和用验算的方法进行判断。

三、巩固学习,提高能力。

1、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43+236

(1)和同桌说说如何计算,计算过程主要注意什么?

(2)独立完成。

(3)汇报:

说说算理和算法。

]

谈话

2、“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完成。

(2)个人汇报,说算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主备人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1)挂图展示。

(2)要我们求什么?

(3)怎么求现在有多少台呢?

原来有的+又运进的=现在有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1)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要我们求什么?

已经知道了什么?

(3)如何求一共有多少页呢?

看的页数+没有看的页数=一共有的页数

四、全课总结(略)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第32页“想想做做”第2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探索出“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方法,并能初步应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若干花片,小○,小□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摆一摆。

1、教师摆,学生猜。

(1)第一行摆红花,摆5朵。

要求:

第二行摆绿花,比红花多4朵。

①猜一猜,第二行摆几朵绿花?

你是怎么想的?

怎么算的?

(5添上4,用加法算)

②摆一摆,验证。

(2)要求:

第三行摆蓝花,比红花少4朵。

①猜一猜,蓝花摆几朵?

你是怎么想的?

怎么算的?

②摆一摆,验证。

2、按要求摆。

(1)要求:

第一行摆6个○,第二行摆□,比○多5个。

①猜一猜,□要摆几个?

②学生摆一摆,追问:

怎么摆的?

 

主备人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2)把第二行的□收掉,要求:

第二行摆□,比○少5个。

①猜一猜,□要摆几个?

②学生摆一摆,追问:

怎么摆的?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把小英的摆在黑板上。

(1)小华摆了几个?

在脑子里摆摆。

同桌说一说想法,全班汇报。

(2)列式计算。

(追问:

为什么用加法算?

(3)小平摆了几个呢?

(同上)

3、小结: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2、拍手游戏。

3、“想想做做”第1题。

(1)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准备怎样列式?

(2)独立完成在书上。

(3)为什么用加法?

每一个数表示什么?

(4)注意单位,口头作答。

4、“想想做做”第2、3题。

教学方法同第1题。

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练习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计算,并深入理解算法,提高灵活性。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生活化理念。

3、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主备人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谈话:

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考验考验。

一、计算

1、235+65205+17345+533

(1)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并请个别学生板演。

(2)汇报交流。

你对黑板上的题有什么建议吗?

(格式、计算方法等)

(3)谈谈对于不进位加法在计算中的一些感受或注意点。

2、独立完成第1题。

同桌互批,互相指点。

二、解决问题。

谈话:

同学们,下面愿意接受我的第二轮考验吗?

1、第2题。

(1)读题。

从题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同桌说说。

(3)分析题目。

(4)独立解决。

完整说说解题过程。

2、第3题,教学方法同第1题。

3、第4题,教学方法同上。

4、第5题。

(1)读题,从题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要求。

三、全课小结。

进位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一次进位或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学生能养成验算的习惯和深入感受到验算的有效性。

3、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笔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主备人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一、复习引入,新旧交融。

出示题目(略)

1、上次咱们已经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呢?

谁还能来列式算一算呢?

2、独立完成第一和第二两个问题。

3、汇报:

简单的数量关系。

(你是怎么想的?

4、谈话。

二、例题教学,探索算法。

(一)一次进位的加法。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你准备怎么解决呢?

(2)列式。

(3)独立尝试,用竖式解决。

(4)汇报交流。

(5)同桌说说算法,并可相互提问。

2、三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独立完成。

请学生板演。

(2)分析板演学生的竖式。

(3)练说:

竖式计算的算法。

3、提问:

今天学的和昨天学的有什么不同呢?

4、小结:

(板书并提示课题)

(二)连续进位的加法。

1、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独立完成

(2)说算法

(3)比较

(4)强调

2、一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独立完成

(2)说算法。

详细过程以及注意点。

(三)加强比较分析

1、给四个算式分类,并说明理由。

2、说说两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追问: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最多就只有两次进位呢?

三、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完成。

(2)校对,分析错误的原因。

(3)进一步明确。

2、“想想做做”第3题。

(1)独立思考:

错在哪里?

(2)汇报交流:

同桌——全班

 

主备人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3)独立改正错误。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了解图意。

(2)提问。

(3)独立解决。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第37页“想想做做”第2题。

练习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并深刻理解算理。

2、学生能自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算法。

3、在探索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积极责任情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三位数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算一算。

1、口算:

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和在100以外的口算。

(1)独立完成第1题。

(2)你发现了什么?

(3)你想到了以前所学的怎样的口算?

(4)口算卡片。

(整十数加整十数)

适当让学生说说算法。

2、完成表格

(1)回忆,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算法。

(2)独立完成第2题,可请个别学生板演。

(3)全班交流,有哪些地方要注意?

为什么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二、解决问题

1、第5题。

(1)读题,了解题意。

(2)独立解决。

(3)汇报交流。

(4)改正错误。

2、第4题。

 

主备人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1)挂图呈现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3)提问

(4)四人讨论:

解决这道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

你从中有什么收获?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解决问题方面,我们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或者说还有哪些技巧呢?

四、课堂作业

第3题。

(注意格式的指导)

连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页,第40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算法多样化,并进行算法最优化。

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小组合作能力,以及与人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培养积极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个数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分类辨析,引出新知

小黑板:

235+128178+21569+263314+102+346

35+216209+56+167121+213

1、分类

不进位:

178+21121+213

进位:

235+128269+26335+216

三个加数:

314+102+346209+56+167

2、哪些我们已经学过了?

哪些我们没有学过?

3、复习:

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

(独立完成,请人板演)

分析交流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计算过程中的注意点。

4、提示课题:

这些三个加数的竖式计算是我们没有接触过的,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连加。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1、314+102+346

(1)小组合作,探究竖式计算的算法。

 

主备人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2)交流汇报。

方法一:

85228

+143+126

228354

方法二:

85

+143

228

+126

354

方法三:

85

+143

+126

354

(3)讨论:

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为什么?

(4)说说连加的竖式计算是如何展开的?

同桌说——个人说——全班说

(5)验算

2、209+56+167

(1)练习:

独立完成。

(有针对性地请学生板演)

预设一:

209预设二:

209

5656

+167+167

432927

(2)分析讨论:

哪种做法对,为什么?

(3)注意:

一定要数位对齐。

(4)验算。

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三、解决问题,巩固算法

“想想做做”第3题。

1、独立解决

2、交流汇报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加法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例题和第4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

主备人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2、在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加法估算

教具准备: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老师昨天到商场买了一些日常用品。

(出示例题挂图)这就是我的采购清单。

电话机电饭锅自行车电风扇

98元192元403元105元

1、复习旧知。

学生自由提出数学问题,有选择地笔算解决。

2、提问:

保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个电饭锅,大约需要几百元?

二、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1、例题教学。

(1)分析问题,圈画重点。

(估计,几百元)

(2)四人小组,进行估算。

(3)交流汇报。

(4)讨论:

你认为哪种估计方法最简单?

为什么?

练说:

你是怎么估计的?

(5)教学“≈”

“≈”的名称叫做“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2、试一试。

(1)四人小组,讨论完成第41页“试一试”两道题。

(2)汇报交流。

(3)小结。

通过例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在进行加法估算时,哪种估算方法最简单呢?

三、巩固练习,逐步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卡片提问。

(2)同桌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读题,理解要求。

(2)估一估,把估出来的得数用≈写在旁边。

 

主备人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交流各种估计的方法。

(3)算一算

通过估计的结果迅速判断计算得对不对。

(4)提问:

估计有什么任用呢?

估计和计算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汇报想法。

练习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

教学目标:

1、在熟练掌握两个加数相加的基础上,巩固三个数连加的竖式计算。

2、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

3、熟练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加法竖式的掌握和估算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设计:

谈话:

不知不觉,一个单元又快要学完了,那么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同桌相互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一、两个加数相加。

1、230+68445+414260+68445+464

267+68445+469

2、独立计算。

(可请6人板演)

你能算完后比一比吗?

3、全班交流。

(1)分析板演的六道竖式。

寻找错误之处,提高建议。

(2)比较:

进位加的竖式计算和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三个加数相加

谈话:

刚才我们一起计算了两个加数的竖式计算,同学们解决得真不错。

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1、

(1)234+324+109450+89+129

(2)独立计算。

(3)交流汇报。

450+89+129,要注意中间是两位数的,学生在操作时比较容易数位不对齐,及时帮助学生分析。

(4)讨论:

在计算三个加数的连加竖式时,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主备人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计算如何进行验算呢?

2、“想想做做”第4题。

(1)独立完成。

(请两个同学板演)

(2)交流汇报。

3、“想想做做”第5题。

(1)读题,理解题意,圈画重点。

(2)如何求花坛的栏杆一共有多长呢?

(3)列式:

268+268+268

(4)独立解决。

(5)交流汇报。

追问:

这样的题如何进行验算呢?

(交换加数位置)

三、估算

谈话:

看来同学们对竖式计算掌握得很不错。

那么这一单元还有一个重点——估算,你们还有印象吗?

回想一下,有哪些估算方法?

1、“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分析比较“接近”和“最接近”两者的区别。

2、“想想做做”第3题。

(1)读题,理解要求。

两个要求,先估再算。

(2)估一估,把估出的得数用≈写在旁边。

交流各种估计的方法(不仅仅是把加数看作整百数)。

(3)算一算。

(4)提问:

估计有什么作用呢?

估计和计算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四、全课小结。

(略)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第42页第1、3、4、5题。

复习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

教学目标:

1、在多样化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等各类计算能力。

2、熟练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计算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计算能力

 

主备人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1、口算

(1)独立完成第1题。

(2)校对,说说算理。

2、笔算。

(1)回忆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类型的竖式计算?

(2)比较“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区别和联系。

(3)练习:

第2题。

(4)纠错,找注意点。

并自我改正。

3、估算。

(1)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估算的方法?

(2)独立完成第3题。

(3)校对,并说说估算方法。

(4)同桌合作:

自己出一些要运用估算的题目。

共同完成,并评比谁出的题目最好,最有水平。

二、解决问题。

1、第4题。

(1)分析题意。

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求什么?

(2)列式:

158+216+142

(3)估算:

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

同桌合作,全体汇报。

(4)计算,并和估算结果进行比较,互相体验。

2、第5题。

(1)呈现挂图,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求什么?

(3)四人小组:

估计一下,三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交流方法:

97+105+97

(4)算一算,估计得对不对。

三、全课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内容?

复习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巩固三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熟练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提高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以及发现能力,培养数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

解决问题

 

主备人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计算

1、第6题。

2、独立计算。

(可请6人板演)你能算完后比一比吗?

3、全班交流

(1)分析板演的六道竖式。

(2)比较。

二、解决问题

(一)小黑板:

小丽体重26千克,小红比小丽重8千克,小红重多少千克?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2、如何求小红的体重?

练说:

……

追问:

为什么用加法?

3、列式“26+8

4、你能编一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

”的题目吗?

同桌合作,汇报交流。

(二)小黑板:

出示题目。

1、读题,了解题意。

2、黄花有多少朵?

关键句是什么?

如何求黄花?

追问:

为什么用加法?

为什么拿红花的加,不拿蓝花去加?

列式解答。

3、蓝花有多少朵?

(1)独立解决,请个别学生板演。

(2)分析。

(3)提问:

从解决这个问题中,你有哪些收获?

4、练习(小黑板)

(1)小组合作完成。

(2)分析校对。

三、找规律

第10题

四、全课总结(略)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第44页第7—9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