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及后续举措.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315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及后续举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及后续举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及后续举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及后续举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及后续举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及后续举措.docx

《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及后续举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及后续举措.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及后续举措.docx

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及后续举措

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及后续举措

 

2018年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精神和《规划》《意见》等文件要求,切实把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区域比较优势的关键路径,努力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一、组织领导机构、工作推进和督导考核、编制规划、配套政策文件等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

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相关区级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和指导新旧动能转换各项工作,审议确定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工作推进及配套政策落实情况。

领导小组下设推进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具体负责规划实施、研究政策、项目推进、督导考核等具体任务。

各镇街、各责任部门相应成立领导推进机构,由“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制定了推进方案,配备了工作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2、制定实施方案。

2018年3月份,区委、区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区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大会,对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全区上下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确保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迅速起势、快见成效。

同时,研究出台了《德城区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方案》(德城发〔2018〕3号),提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构建动能转换的产业、空间、动力、支撑和推进体系,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工作目标是:

力争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6.7%和88%;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以上,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35家。

为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我区还制定了《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事项推进落实责任分工表》,将5项重大工程、21个重大事项逐一明确责任部门,确保各项工作务实、高效开展。

3、强化督导检查。

区委、区政府把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列入重要事项督考一体化范围(德城办发〔2018〕15号文件),实行“2+N+2”工作法(“2”即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联合督查;“N”指为推进重大事项而成立的专项工作机构;“2”指区量化预警办公室、区考评办),对各级各有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督导,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有力督促各项工作开展。

同时,把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工作纳入今年镇街、区直相关部门考核体系并赋予较高权重(德城办字〔2018〕8号文件)。

其中,镇街、区直部门设置定量考核指标“新旧动能转换任务完成情况”,赋予40分权重,为所有指标权重最高。

此外,对镇街、区直部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情况设置加分项,参照《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每完成一项,牵头责任单位加2分,其他单位加1分。

二、特色产业及“放管服”、高层次人才、重大基础设施等工作专班建设情况

围绕省“十强”产业、市“6+6”产业,我区初步构建起“4+6”新旧动能产业体系,重点培植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养健康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现代商贸物流、现代金融商务、文化旅游、绿色化工、食品和纺织服装、现代高效农业等6大传统优势产业。

在具体工作中,健全完善推进体系,成立由分管区级领导亲自抓、牵头部门直接抓的工作专班。

1、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化工、食品和纺织服装产业工作专班:

设在区经信局。

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德州齿轮、德隆博德尔、梅卡尔机电等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发展车船零部件、高端汽车配件、新型环保设备、智能机器人、精密机床等制造业,规划建设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打造全市一流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新材料产业,以格瑞德、凯盛晶华、双一集团、鑫华润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新型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性玻璃、碳纤维材料等领域,拓展发展环保新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把新材料产业培育成特色优势产业。

新能源产业,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依托格瑞德、双一集团等企业,着力突破光伏系统集成、高效节能空调等产业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提升壮大新能源产业体系。

绿色化工产业,以基地化、链条化、智能化为方向,发挥实华化工龙头带动作用,坚持创新、安全、环保、质效联动发展,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做好新一轮化工评级工作,加快化工园区建设步伐,打造全市领先的绿色高端化工产业基地。

食品和纺织服装产业,依托益海嘉里、粮全其美、奥德曼红酒产业园等企业,积极开发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京津冀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加快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华源生态科技智能化差异化色纺纱线、新极佳公司年产30万件服装加工等项目建设进度,构建以精品纱线及功能化纤为主体、以品牌服装为延伸的产业体系。

2、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工作专班:

设在区商务局。

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新业态、新模式,促进集聚化、特色化、信息化、品牌化,发展提升现代商贸和现代物流业,着力抓好东北商贸物流城二期等项目建设,壮大德百、银座、百脑汇等骨干商贸企业,推动唐人中心、东方红地下名店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努力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3、现代金融商务产业工作专班:

设在区商务局、区金融办。

利用辖区丰富的楼宇资源,以“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为导向,搭建商务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着力引进一批工业总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新兴业态,打造全市现代商务服务发展高地、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市楼宇经济先行示范区。

4、文化旅游产业工作专班:

设在区文新局。

顺应大众文化旅游消费升级新趋势,大力弘扬黑陶文化、运河文化、美食文化等传统特色文化,突出南部生态区、大运河沿线等重点区域,围绕文化遗存、乡村旅游等主题,改造提升电大农场、奥德曼葡萄酒庄、万亩桃园等一批现代农业景点,高水平规划建设黄河涯南湖湿地、瑞景田园综合体、东海波尔多温泉健康小镇等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5、现代高效农业工作专班:

设在区农业局。

立足城郊型农业特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三园同建”,大力发展生态、特色、高效、安全的设施农业、都市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培植壮大电大农场、乐丰农业等特色园区,全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争创全省“新六产”示范县(区),促进乡村振兴。

6、医养健康产业工作专班:

设在区卫计局。

加快推进省级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医疗、养老、养生、体育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实施妇幼保健院新院、肛肠医院新院区等项目,推进以市立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建设;探索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养老、智慧养老社区等新模式;延伸健康服务产业链,抓好深圳好家庭(山东)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7、高层次人才工作专班:

设在区人才办。

用足用好省里支持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22条政策,充分释放市“黄金30条”和区“天衢英才计划”政策红利,通过政策引人才、平台聚人才、产业兴人才、环境留人才,着力引进一批现代产业领军人才、急需紧缺型人才、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三、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建设和本地“四新”经济项目建设情况

1、重大项目库建设管理情况。

建立区级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储备库,储备项目104个,总投资540亿元,涉及绿色化工、高端装备、双创平台、现代物流等领域。

其中“四新”经济项目占93%、省“十强”产业项目占71.16%。

积极与省市项目库对接,入选市级储备库项目23个,实华公司采用无汞新工艺改造40万吨/年PVC装置、凯盛晶华特种玻璃生产线搬迁升级改造及Low-E节能玻璃深加工一体化2个项目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近期又新申报省级库项目8个。

制定《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管理办法》,对入库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按季度对项目库项目进行更新,调出无法实施项目,新增符合要求的新项目,定期调度项目,及时协调解决困难。

2、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的实华化工采用无汞新工艺改造40万吨/年PVC装置项目、凯盛晶华公司特种玻璃生产线搬迁升级改造及Low-E节能玻璃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3.2亿元、11.2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97.8%、97%。

其中,实华化工改造项目已完成设备采购,罐区完成安装,土建部分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凯盛晶华项目于7月19号点火烤窑,进入试生产阶段。

3、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建设运营情况。

根据省、市部署要求,结合区情实际,我区计划出资1亿元认购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德州)新兴产业投资基金10%份额,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扶持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基金认购事宜已通过第8次区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将按投资进度分期分批实缴到位。

四、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动力培育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1、创新平台建设工作。

着力打造四大平台,集聚创新资源要素。

一是集聚科技研发平台,推进“一企一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联合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共建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与国家机械研究总院的合作,引进陈蕴博院士和范广宏教授引领的创新创业团队,加快轻量化国创中心德州分中心建设。

2017年以来,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8家,现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5家。

二是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引进金融、信息、科技等中介服务机构,将银座大厦、天翔大厦、长城宾馆等空置楼宇改造为众创空间。

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众创空间4家,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

三是做强科技孵化平台,利用富电电子、科海电子两家闲置企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将废弃厂区改造为“天衢高创智造谷”,建成面积为12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四是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先后引进了方圆知识产权、东联知识产权等20余家科技服务机构,2018年山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德城分中心落户德城。

2、制定招才引智政策措施情况。

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天衢英才计划”推进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规划实施产业人才领军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工程等“八大工程”,制定25项具体举措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对引进人才给予最高5000万元科研资助,落实无门槛落户、500—3000元/月生活补贴、人才公寓、最高80万元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对引才业绩突出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3—50万元奖励,新建在建人才公寓596套、3万平方米。

这是德城区历史上含金量最高、创新突破最大的人才政策。

发布《德城区科技人才需求目录》,举办“高端智力德城行”、“院士专家行”等活动,吸引300余名专家来德城与企业交流合作。

今年以来,成功引进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文学军院士、浙江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赵阳博士、美国肯特大学张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

目前,全区各类高层次人才达到239名,其中国家级人才5名、省级以上人才130名。

在2017年全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跃居第2位。

3、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去年简化村(社区)证明事项50余项,公布首批“零跑腿”、“只跑一次”事项82项。

近期,区委、区政府又印发了《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德城办字〔2018〕17号),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企业降槛减负、群众满意度提升、信息整合共享、监管提质提效“五大工程”,今年7月份,在已经实施的“三十一证合一”基础上,将第二批涉及10个部门的14类事项进行整合,实现了“四十五证合一”。

区级“一次办好”事项清单计划于8月25日前,在区政府网站面向社会公开。

同时,区政务服务大厅于8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除人社、税务、婚姻登记等分厅外,凡是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和涉及收费项目全部进驻,大力推行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一线连通、一次办结“五个一”集成服务,实现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通过放管服改革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截至7月底,全区新增市场主体6738户,其中新增企业3138家,较去年同期增长9%。

4、制定出台招商引资政策情况。

认真贯彻省、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动员大会精神,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疏解、我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等重大机遇,强化专业、专注、专门、专人“四专”招商理念,构建“四位一体”(专业力量、代办机制、载体平台、营商环境)招商体系,推行“3+1”招商方式(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为主,亲情招商为辅)。

研究制定《德城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实施意见》,出台系列激励政策措施,建立“5+N”(5名区级领导、N个专业团队)项目评审机制,在全区上下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

2017年累计引进过亿元新开工项目17个,总投资60.5亿元;今年1—4月份,引进过亿元新开工项目8个,总投资11.49亿元,包括投资5亿元的瑞景田园综合体、投资2亿元的长虹石油钻采机械配件、投资1亿元的金融创新产业园等优质项目,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5、积极扩大进出口情况。

鼓励引导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大东盟市场拓展力度,积极参加广交会、“德州百企下南洋”、“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高峰会”等活动,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鼓励格瑞德集团、双一科技等企业开展跨境投资。

加快发展海外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德州吉达进出口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公共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主体建设。

拓宽与欧美、日韩、港澳台等区域合作渠道,瞄准重点跨国公司开展精准对接。

上半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6.8%,新设立1家外资企业,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5.6万美元。

6、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

①2017年度,实施列入中心城区城建计划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8项,总投资1.036亿元。

其中,投资1354万元的太阳湖大道改造、投资450万元的三七路改造、投资457万元的三七东路改造、投资105万元的裕丰南路改造、投资470万元的大东关城中村配套道路等五项道路改造工程均已完工;投资1713万元的新华办事处雨污管网工程已完工;清洁取暖“气代煤、电代煤”改造项目,累计投资5700万元,共改造7084户,目前已完工,取暖季所有改造户取暖顺利,气源(电源)保障充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②2018年度,实施列入中心城区城建计划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4项,总投资2.568亿元。

其中,老旧道路改造项目,计划投资4000万元,对中原路、青年路、邹李大街等48条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完工46条,其余正在进行施工;区级雨污分流改造项目,计划投资1.97亿元,目前已出台《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实施方案》,现正进行东地北路、中原街、柴市街等重点地段的改造;“气代煤、电代煤”改造项目,计划投资1200万元,对1500户散煤取暖用户及公服设施进行改造,目前正在拟定改造方案,进行燃气采暖壁挂炉招标工作。

下一步组织燃气公司进场施工,确保改造户冬季顺利取暖。

此外,今年还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四河两点”黑臭水体综合整治项目(“四河”即萱蕙河、南干渠、东沟和长庄沟,“两点”即调蓄池和暗涵),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99%的工程进度。

五、落实省、市新旧动能转换《方案》《规划》《意见》等情况

今年8月份,根据《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2018年推进工作要点》,按照《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目标、重点任务,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德城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2018年推进工作要点》。

《要点》将构建协调推进体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培育壮大绿色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促进品牌高端化、夯实要素支撑体系、提升实施能力等9大类、75小项内容逐一细化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和相关镇街。

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实行“每月一调度、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我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一是思想观念方面,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意义重视不够、内涵把握不准,对如何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理解不深、研究不透,不善于运用新理念应对新形势,不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改革的举措解决新问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在全市先行先试的事项不多。

二是产业培植方面,我区工业经济普遍层次不高,企业缺大少强,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投入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有山无峰”现象突出。

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动能成长不快,发展活力不足。

三是项目建设方面,我区受土地指标等因素制约,投资规模大、影响带动力强的新旧动能转换项目不足,引进的传统产业项目多、新兴产业项目少,项目招商的力度亟待加强。

下一步,我区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转型升级,夯实动能转换产业支撑。

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紧紧围绕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全市“6+6”优势产业,实施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形成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化工、现代金融、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着力打造“4+6”新旧动能转换产业体系。

同时,按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思路,全面清理闲置低效用地,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为新产业、新动能拓展空间。

二是深化双招双引,夯实动能转换项目支撑。

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的引进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中之重。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充分把握政策“红利”,优化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加快“双招双引”步伐。

瞄准“高端、高新、高效”方向,确保每年引进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业态模式新、税收贡献多的优质项目15个以上,同时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0名以上。

三是推进改革开放,夯实动能转换环境支撑。

按照省委“一个符合、三个有利于”工作要求,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稳妥推进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八大领域改革进程。

大力实施“服务立区”战略,持续深化“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推行“五个一”集成服务、“10大专项行动”、“五个一”推进机制,落实“3545”工作要求,为客商和群众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努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