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295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

刘村村民收入与支出情况调查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提交时间:

2017.8.10

摘要:

在我国国民经济问题中,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通过对我国农民的收入以及消费支出进行了各种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等,从而提出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刘村、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农民经济收入去向、问卷调查。

引言:

农业是文明发展的基础,我国作为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能持续稳定的发展。

近几年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但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相比,依然很低。

虽然我们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却使用了占世界44%的农民来实现的,我国农业在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的同时,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也在日益显露。

为了了解农民收入与支出的具体情况,我们做了如下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介绍

(一)调查时间

2017.7.15—2017.8.1

(二)、调查地点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刘村

(三)、调查方法

走访调查为主与问卷调查相结合

(四)、调查对象

刘村村民

(五)、调查主题及目的

刘村村名年收入的主要来源与收入的支出情况、村民对于自己一年的收入是否满意以及村民对于未来收入的愿景。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收入主要来自于在家务农的农民

人数

人均年收入

人均年支出

288

14500

10430

2、收入主要来自于外出务工的农民

人数

人均年收入

人均年支出

206

26600

11530

3、收入主要来自于其他方面的农民

人数

人均年收入

人均年支出

86

83000

36500

三、主要数据分析

(一)、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分析

1、在家务农

由上表可以得知,刘村大部分村民还是在家务农,而年收入也主要来自于农产品的兑换。

这是农民最传统的经济来源,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经济形势也受到了冲击,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也日益显现,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少。

随着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剧了价格的下跌趋势。

这是导致农业生产收益少的直接原因。

虽然政府也曾为改变这种局面而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但是同时也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产生刺激,造成农资价格也随之上升,结果依然是增收空间十分有限。

另外,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也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原因,这两种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民增收的困境。

(2)商品流通不畅。

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入下降。

然而农产品大多以乡村为单位组织销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单位各自为阵,不断增加了费用,而且易使区内产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杀价,造成内耗,一些农户只好忍痛低价甚至亏本倾销,满载而去,负债而归。

(3)增收难度增大。

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提价的空间和可能均已很小。

并且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3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

而且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风调雨顺即丰年,天旱雨涝就减产,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

2、外出务工

在改革开放浪潮下,外出务工成了农民获得农业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选择。

这是一种工资性收入,这种收入以其广阔的增长空间成为了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切入点。

由上表可以看出选择外出务工的农民收入要远高于在家务农的农民,而且这是一种工资性的收入,不会受到天气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收入相对于在家务农要稳定些。

然而这种选择外出务工的农民群体存在的问题及弊端也不少,只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知识水平决定就业难度。

缺少技术专长、文化素质低一直是农民工身上暴露的最明显问题,金融危机以来更为突出。

企业停产或裁员,无技能、文化低、年龄大的农民工是被首先剔除的对象。

靠出卖体力挣钱的农民工,生活更加艰难。

(2)工作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

据调查显示,全县外出农民工平均周工作时间为50.7小时,日平均工作时间在8小时内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9.6%,8-10小时的占33.8%,10-12小时的占28.2%,12小时以上的占8.5%。

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仍然是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难题。

(3)保险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偏低。

农民工主要从事一些城里人不愿意干的脏、累、苦、险的工种,生产安全缺乏保障,尤其是在建筑、采掘行业工作,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及保护用品,工伤保险的需要特别强烈。

然而,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县农民工此项保险的参保率也只有27.3%。

(4)还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外出务工的农民要么是夫妻都外出务工,要么就是丈夫外出务工,妻子在家务农。

前者基本上孩子都是交给老人看管,而老年人普遍缺乏文化知识,而且对于孙子、孙女多是宠爱,甚至是溺爱,百依百顺。

这就导致对于子女的教育上出现了问题,而且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对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并没有好处。

空巢老人现象也不容忽视,对于老人们来说,年纪大了,难免有个疾病什么的,而老人们又普遍看医生等,没有子女在身边照顾和陪伴,要是有什么突发情况就得不到解决,而且老人们因为没人陪伴心情上难免寂寞。

而对于后者,丈夫外出务工,妻子在家务农这种家庭。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就相对要好得多了。

3、其他方面

还有一小部分村民,既不在家务农,也不是外出务工。

这类村民绝大多数都是做生意,包括各种财产投入性收入、租赁变卖财产等。

而这一部分村民主要是80后与90后,接受过教育的人,他们几乎都是年轻的一代,有的人在公司上班,工资、福利都有保障,有的人在外开店做生意等。

由上表可以看出,这一小部分村民的收入要远远高于其他两种村民的的收入,而且一年的支出也要高于其他两种村民,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村民。

这一小部分村民因为基本都是做生意的,投入高,回报也高。

但是高投入与高收入也往往伴随着风险。

如果遇到行情和市场不好、不景气的情况,那这一部分村民收入就会大打折扣,还不如在家务农的农民,甚至还会亏本,陪得一文不剩。

所以说,这类村民赚的多,风险也大但总的来说,这部分村民还是赚到钱了。

(二)支出主要方向

刘村的村民收入主要是用于家用,置办一些家庭用品,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生活水平上升了,对于食品方面的支出也挺大的。

孩子的教育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每年用于孩子的学费占家庭费用的比例也越来越重。

(三)、综合分析

由以上问卷调查及走访调查的数据来看,当前农民经济的来源于支出结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民收入方式的多样化,使农业对农民增收的主体地位动摇,出现了明显的趋势性减弱。

由上表可知,农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虽然还是比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多,但通过走访调查可知,现在继续选择在家务农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并且现在人数减少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因为选择在家务农的人收入要低于外出务工的人。

(2)非农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巩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能力出现了明显的趋势性增强。

由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无论农民是选择外出务工还是在外面或在家做生意,年收入都要明显高于在家务农的的农民。

传统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冲击,甚至正在面临着窘境。

(3)政策方针,使得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近年来,随着各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和政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一部分农民通过下海经商而发家致富,虽然这种新兴的致富方式能很好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风险也同时存在,由于大部分农民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在就造成了他们在经商这一领域上的种种困难。

虽然有一部分人通过经商发家致富了,但也有人由于亏本而赔了血汗钱的。

(4)由于村里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而空巢老人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而且子女又常年在外打工,空巢老人也就随之产生了。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些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孤独,由于长期感到寂寞,又不能得到及时排解,部分“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

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5)从总体上看,刘村的村民收入还是不平衡、不稳定的。

贫富差距还是较大的,而且人均收入相对于全国相比还是偏低。

农村由于地理位置、农村户口、教育水平等的差异,农民的年收入和城市居民还是没法相比,而且农民的收入多来自于劳动力的交换,从事脑力活动而拿工资的人基本都是80后90后得年轻人,他们都受过高中以上甚至大学以上的教育。

这一部分人从事的工作相对较为轻松,年收入也比在家务农的农民高。

(四)、对于刘村经济结构的一些建议

(1)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

(2)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3)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

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4)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5)要想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应大力发展地方经济。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实质上是如何促进"三农"更好发展的问题。

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挣钱的门路,离土不离乡,以此减少外出务工现象。

还应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教育部门要把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学校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加强投入,扩大寄宿规模,改善住宿条件,为"留守学生"提供住宿便利,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6)而空巢老人的问题也一样刻不容缓,我们要向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应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所谓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第二,老人的子女们应该经常回家看看,加强对老人们的“精神赡养”。

(五)、对刘村未来经济结构的预测

(1)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农民的收入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以企业为龙头,放眼民营经济。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以企业为龙头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以本地区历史上的从商传统为基础,借着改革开放后国家及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传承并充分发展这种从商的传统,形成民营经济占主体地位的一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2)以市场为导向,狠抓特色经济。

所谓“特色”,就是优势和专长,就是市场竞争力。

农村经济发展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

对于不同的农村地区来说,畜牧业、养殖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旅游业等等都可能成为特色产业。

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为响应学校的号召我参加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以农民的收入与支出问题对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刘村。

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经历了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农村真实的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农村、了解社会的机会。

而这段暑期社会实践的经历也将会成为我们今后学习工作、待人接物方面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5-6.

[2]胡晓东.我国农民的收入现状几问题分析[M].1版.武汉:

科学出版社,2014:

1-6.

[3]胥红.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强化策略[M].2版.沈阳: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