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和酚的教案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247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醇和酚的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醇和酚的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醇和酚的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醇和酚的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醇和酚的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醇和酚的教案doc.docx

《醇和酚的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醇和酚的教案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醇和酚的教案doc.docx

醇和酚的教案doc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醇和酚的性质

12化学班第八组:

孔繁萍陈志行陈秋易

一.实验目的要求

1.进一步认识醇类的一般性质。

2.比较醇和酚化学性质上的差别。

3.认识羟基和烃基的互相影响。

二.实验原理

1.醇和酚的共同点是羟基,性质分别受烃基和芳环的影响而有差异

2.区别1)、烃基是醇的官能团,O-H和C-O两个极性键容易断裂发生化学发应。

C-O键的极性,使氧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在酸的催化下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同时,α-H和β-H有一定的活泼性,使得醇能发生氧化反应,而邻多元醇除了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甘油能与氢氧化铜作用。

2)、酚类化学物分子中含有羟基,O-H键已发生断裂,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少量氢离子,使酚溶液显示弱酸性,-OH受苯环也受C-OH键的影响,使得苯环上的H的活性增强,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

试管、量筒、烧杯、点滴板、胶头滴管、表面皿、PH试纸

药品:

甲醇、乙醇、丁醇、辛醇、无水乙醇、金属钠、酚酞、高锰酸钾溶液、乙醇、异丙醇、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多元醇、苯酚饱和溶液、饱和溴水、碘化钾溶液、苯、硫酸溶液、浓硝酸、碳酸钠、氯化铁溶液

四.实验过程和步骤

(一)、醇的性质

(1)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

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甲醇、乙醇、丁醇、辛醇各10滴,振荡观察溶解情况,如已溶解则再加10滴样品,观察,从而可得出什么结论?

(2)醇钠的生成及水解

在一干燥的试管加入1ml无水乙醇,投入1小粒钠,观察现象,检验气体,待金属钠完全消失后,向试管中加入2ml,滴加酚酞指示剂,并解释?

(3)醇的氧化

在试管中加入1ml乙醇,滴入1%KMnO42滴,振荡,微热观察现象?

以异丙醇作同样实验,其结果如何?

(4)多元醇与Cu(OH)2作用

用6ml5%NaOH及10滴10%CuSO4,配制成新鲜的Cu(OH)2中,观察现象?

样品:

乙二醇、甘油

(二).酚的性质

(1)苯酚的酸性

在试管中盛放苯酚的饱和溶液6ml,用玻璃棒沾取一滴于pH试纸上试验其酸性

(2)苯酚与溴水作用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2滴,用水稀释至2ml,逐滴滴入饱和溴水,至淡黄色,将混合物煮沸1-2min,冷却,再加入1%KI溶液数滴及1ml苯,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3)苯酚的硝化

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0.5g苯酚,滴入1ml浓硫酸,沸水浴加热并振荡,冷却后加水3ml,小心地逐滴加入2ml浓HNO3振荡,置沸水浴加热至溶液呈黄色,取出试管,冷却,观察现象?

(4)苯酚的氧化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3ml,置于赶试管中,加5%Na2CO30.5ml及0.5%KMnO41ml,振荡,观察现象?

(5)苯酚与FeCl3作用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2滴,放入试管中,加入2ml水,并逐滴滴入FeCl3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五.现象记录与数据处理

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解释

 

六.注意事项:

1.如果反应停止后溶液中仍有残余的钠,应该先用镊子将钠取出放在酒精中破坏,然后加水。

否则,金属钠遇水,反应剧烈,不但影响实验结果,而且不安全。

2.加浓硝酸前溶液必先充分冷却。

否则,溶液会有冲出的危险。

七.问题讨论

1. 与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绛蓝色是邻羟基多元醇的特征反应,此外,还有什么试剂能起类似的作用?

邻羟基还可以和高碘酸反应实验内容

 

板书设计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认识醇类的一般性质。

2比较醇和酚化学性质上的差别。

3认识羟基和烃基的互相影响。

二.实验原理

1.醇和酚的共同点是羟基,性质分别受烃基和芳环的影响而有差异

2.区别1)、烃基是醇的官能团,O-H和C-O两个极性键容易断裂发生化学发应。

C-O键的极性,使氧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在酸的催化下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同时,α-H和β-H有一定的活泼性,使得醇能发生氧化反应,而邻多元醇除了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甘油能与氢氧化铜作用。

2)、酚类化学物分子中含有羟基,O-H键已发生断裂,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少量氢离子,使酚溶液显示弱酸性,-OH受苯环也受C-OH键的影响,使得苯环上的H的活性增强,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

试管、量筒、烧杯、点滴板、胶头滴管、表面皿、PH试纸

药品:

甲醇、乙醇、丁醇、辛醇、无水乙醇、金属钠、酚酞、高锰酸钾溶液、乙醇、异丙醇、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多元醇、苯酚饱和溶液、饱和溴水、碘化钾溶液、苯、硫酸溶液、浓硝酸、碳酸钠、氯化铁溶液

四.文献值(物理常数)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折光率/n

密度

溶解度

有机溶剂

丁醇

74.12

-89.53

117.25

1.39931

0.8098

9(15ºC)

与乙醇或乙醚混溶,溶于丙酮或苯

甘油

92.11

20

290

1.4746

1.2613

与乙醇互溶,微溶于乙醚

异丙醇

60.11

-89.5

82.4

1.3776

0.7855

与乙醇混溶,或溶于乙醚

乙醇

46.07

-117.3

78.5

1.3611

0.7893

与乙醚或丙酮混溶溶于苯

78.12

5.5

80.1

1.5011

0.87865

0.07

与乙醇、乙醚或丙酮混溶

苯酚

94.11

40.6

181.9

1.5418

0.8754

稍溶

可混溶于醚

五.实验内容

项目

原理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一).醇

(1)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

醇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下降

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甲醇、乙醇、丁醇、辛醇各10滴,振荡观察溶解情况,如已溶解则再加10滴样品,观察,从而可得出什么结论?

(2)醇钠的生成及水解

2Na+2C2H5OH=2C2H5ONa+H2↑

在一干燥的试管加入1ml无水乙醇,投入1小粒钠,观察现象,检验气体,待金属钠完全消失后,向试管中加入2ml,滴加酚酞指示剂,并解释?

(3)醇的氧化

5C2H5OH+4KMNO4+6H2SO4====5CH3COOH+4MNSO4+11H2O+2K2SO4

在试管中加入1ml乙醇,滴入1%KMnO42滴,振荡,微热观察现象?

以异丙醇作同样实验,其结果如何?

(4)多元醇与Cu(OH)2作用

乙二醇、甘油等相邻位置具有两个羟基的多元醇能和许多金属的氢氧化物螯合。

此反应可区别一元醇和多元醇。

乙二醇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绛蓝色的螯合物(甘油铜)。

反应式如下:

用6ml5%NaOH及10滴10%CuSO4,配制成新鲜的Cu(OH)2中,观察现象?

样品:

乙二醇、甘油

(二).酚的性质

(1)苯酚的酸性

酚类分子中都含有羟基和芳环,由于两者直接相连,相互影响,使酚羟基在性质上与醇羟基有显著差异。

苯酚氧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与苯环上的

电子形成共轭,降低了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有利于质子的离去,表现出酸性。

C6H5OH+NaOH=C6H5ONa+H2O

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

在试管中盛放苯酚的饱和溶液6ml,用玻璃棒沾取一滴于pH试纸上试验其酸性

(2)苯酚与溴水作用

酚的芳环受羟基的影响,比相应的芳烃更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实验中使用饱和的溴水,在常温下立刻发生反应,会生成2、4、6-三溴苯酚的白色沉淀。

但有时实验中却出现了黄色沉淀,这是因为在过量的溴水中,三溴苯酚可以继续和次溴酸(溴水中存在)作用生成黄色的2、4、4、6-四溴环己二烯酮。

如用2%的氢碘酸(HI)处理,可重新还原为2、4、6-三溴苯酚。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2滴,用水稀释至2ml,逐滴滴入饱和溴水,至白色沉淀转为淡黄色,将混合物煮沸1-2min(溴的沸点为58.8℃),冷却,再加入1%KI溶液数滴及1ml苯,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3)苯酚的硝化

C6H6+HNO3====C6H5-NO2+H2O

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0.5g苯酚,滴入1ml浓硫酸,沸水浴加热并振荡,冷却后加水3ml,小心地逐滴加入2ml浓HNO3振荡,置沸水浴加热至溶液呈黄色,取出试管,冷却,观察现象?

(4)苯酚的氧化

C6H5-OH+Na2CO3--→C6H5-ONa+NaHCO3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3ml,置于赶试管中,加5%Na2CO30.5ml及0.5%KMnO41ml,振荡,观察现象?

(5)苯酚与FeCl3作用

FeCl3+6C6H5OH→H3[Fe(C6H5O)6]+3HCl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2滴,放入试管中,加入2ml水,并逐滴滴入FeCl3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六.注意事项:

1.如果反应停止后溶液中仍有残余的钠,应该先用镊子将钠取出放在酒精中破坏,然后加水。

否则,金属钠遇水,反应剧烈,不但影响实验结果,而且不安全。

2.加浓硝酸前溶液必先充分冷却。

否则,溶液会有冲出的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