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名校高考化学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0106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9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名校高考化学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沈阳市名校高考化学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沈阳市名校高考化学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沈阳市名校高考化学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沈阳市名校高考化学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市名校高考化学联考试题.docx

《沈阳市名校高考化学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名校高考化学联考试题.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阳市名校高考化学联考试题.docx

沈阳市名校高考化学联考试题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装置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

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

B.图

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

C.图

用于酒精萃取碘水中的I2

D.图

用于FeSO4溶液制备FeSO4•7H2O

2.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

Z

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R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R>Q

3.如图是研究铁被海水腐蚀的实验装置。

图2中M是某种与铁片紧贴的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铁片靠近烧杯底部的部分,腐蚀更严重

B.若M是锌片,可保护铁

C.若M是铜片,可保护铁

D.M是铜或是锌都不能保护铁,是因没有构成原电池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都是微粒间的作用力。

其中分子间作用力只影响物质的熔沸点而不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B.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用“撕裂”方法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平面材料,用这种方法可以从C60、金刚石等中获得“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也必将成为研究方向。

C.由“同温度下等浓度的Na2CO3溶液比Na2SO3溶液的pH大”,可推知C比S的非金属性弱。

D.H、S、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与Na、S、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混合可能会观察到浑浊现象。

5.稀溶液一般具有依数性,即在一定温度下,相同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粒子数目越多,蒸气压下降数值越大。

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稀溶液中,其蒸气压最小的是()

A.H2SO3溶液B.NaCl溶液C.C6H12O6溶液D.NH3•H2O溶液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关于常温下0.1mol/LNa2S2O3溶液与pH=1的H2SO4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1LpH=1的H2SO4溶液中,含H+的数目为0.2NA

B.1mol纯H2SO4中离子数目为3NA

C.含15.8gNa2S2O3的溶液种阴离子数目大于0.1NA

D.Na2S2O3与H2SO4溶液混合产生22.4L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7.X、Y、Z、W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W可以形成两种重要化合物ZW2、Z2W2,X、Y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X、Y、Z组成的一种化合物(ZXY)2:

的结构式为Y≡X-Z-Z-X≡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Z2W2中含有离子键

B.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

ry>rw>rz

C.元素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D.X和Z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8.同一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X>Y>Z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X>H2Y>ZH3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X>Y>ZD.阴离子的还原性:

Z3->Y2->X-

9.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Y原子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

X和Y能组成两种阴阳离子个数之比相同的离子化合物。

常温下,0.1mol·L-1W的氢化物水溶液的pH为1。

向ZW3的水溶液中逐滴加入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W>Y>Z>X

B.Y、Z分别与W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C.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W>X>Z>Y

D.Y、W的简单离子都不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的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

B.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C.乙醛分子式为C2H4O2它可以还原生成乙醇

D.苯与溴水混合,反复振荡后溴水层颜色变浅是因为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泥中含有Zn、Fe、Ag、Au等金属

B.恒温时,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C.2CO(g)+2NO(g)=N2(g)+2CO2(g)在298K时能自发进行,则它的ΔH<0

D.在硫酸钡悬浊液中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过滤、洗涤,沉淀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Ksp(BaSO4)>Ksp(BaCO3)

12.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表示正确的是(  )

A.H2S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D.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核素:

13.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其简单氢化物中甲、乙、丙、丁的化合价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

化合价

-2

-3

-4

-2

A.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甲>丁B.元素非金属性:

甲<乙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丙>丁D.丙的氧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14.饱和二氧化硫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体系:

SO2+H2O

H++HSO3﹣HSO3﹣

H++SO32﹣,若向此溶液中(  )

A.加水,SO32﹣浓度增大

B.通入少量Cl2气体,溶液pH增大

C.加少量CaSO3粉末,HSO3﹣浓度基本不变

D.通入少量HCl气体,溶液中HSO3﹣浓度减小

15.维生素C是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及许多生物中的一种重要的维生素,作为一种高活性物质,它参与许多新陈代谢过程。

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化学方程式如下:

+I2

+2H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说明维生素C能使碘水褪色,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B.维生素C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C.维生素C可以水解得到2种产物

D.维生素C不可溶于水,可以溶于有机溶剂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吊白块(NaHSO2·HCHO·2H2O,M=154.0g/mol)在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吊白块在酸性环境下、100℃即发生分解释放出HCHO。

实验室制备吊白块的方案如下:

NaHSO3的制备:

如图,在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Na2SO3和水,振荡溶解,缓慢通入SO2,至广口瓶中溶液pH约为4,制得NaHSO3溶液。

(1)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Ⅱ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

(2)实验室检测NaHSO3晶体在空气中是否发生氧化变质的实验方案是__。

吊白块的制备:

如图,向仪器A中加入上述NaHSO3溶液、稍过量的锌粉和一定量甲醛,在80~90℃C下,反应约3h,冷却过滤。

(3)仪器A的名称为___;用恒压漏斗代替普通滴液漏斗滴加甲醛的优点是__。

(4)将仪器A中的反应温度恒定在80~90℃的目的是__。

吊白块纯度的测定:

将0.5000g吊白块样品置于蒸馏烧瓶中,加入10%磷酸10mL,立即通入100℃水蒸气;吊白块分解并释放出甲醛,用含36.00mL0.1000mol·L-1酸性KMnO4吸收甲醛(不考虑SO2影响,4MnO4-+5HCHO+12H+=4Mn2++5CO2↑+11H2O),再用0.1000mol·L-1的草酸标准溶液滴定酸性KMnO4,再重复实验2次,平均消耗草酸溶液的体积为30.00mL。

(5)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吊白块样品的纯度为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若KMnO4标准溶液久置释放出O2而变质,会导致测量结果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PEI[

]是一种非结晶性塑料。

其合成路线如下(某些反应条件和试剂已略去):

已知:

i.

ii.CH3COOH

+CH3COOH

(1)A为链状烃。

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下列关于D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不存在碳碳双键b.可作聚合物的单体c.常温下能与水混溶

(4)F由4-氯-1,2-二甲苯催化氧化制得。

F所含官能团有-Cl和______。

(5)C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个吸收峰。

仅以2-溴丙烷为有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也能合成C。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_____

(6)以E和K为原料合成PEI分为三步反应。

写出中间产物2的结构简式:

_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高氯酸钠可用于制备高氯酸。

以精制盐水等为原料制备高氯酸钠晶体(NaClO4·H2O)的流程如下:

(1)由粗盐(含Ca2+、Mg2+、SO42-、Br-等杂质)制备精制盐水时需用到NaOH、BaCl2、Na2CO3等试剂。

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除去盐水中的Br-可以节省电解过程中的电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电解Ⅰ”的目的是制备NaClO3溶液,产生的尾气除H2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电解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杂”的目的是除去少量的NaClO3杂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流干燥”时,温度控制在80~10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9.(6分)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

(1)用煤制天然气时会发生多个反应,通过多种途径生成CH4。

已知:

C(s)十2H2(g)

CH4(g)△H=-73kJ/mol

2CO(g)

C(s)+CO2(g)△H=-171kJ/mol

CO(g)十3H2(g)

CH4(g)+H2O(g)△H=-203kJ/mol。

写出CO(g)与H2O(g)反应生成H2(g)和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天然气中含有H2S杂质,某科研小组用氨水吸收得到NH4HS溶液,已知T℃k(NH3·H2O)=1.74×10-5;k1(H2S)=1.07×10-7,k2(H2S)=1.74×10-13,NH4HS溶液中所含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c(NH4+)>c(HS-)>c(OH-)>c(H+)

Bc(HS-)>c(NH4+)>(S2-)>c(H+)

Cc(NH4+)>c(HS-)>c(H2S)>c(H+)

Dc(HS-)>c(S2-)>c(H+)>c(OH-)

(3)工业上常用CH4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来制取H2,其原理为:

CH4(g)+H2O(g)

CO(g)+3H2(g)

①一定温度时,在一个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H4和1.4mol水蒸气发生上述反应,5min后达平衡,生成0.2molCO,用H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_______。

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

②下列说法中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生成1molCH4的同时消耗3molH2

C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D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E反应速率V(CH4):

V(H2O):

u(CO):

u(H2)=1:

1:

1:

3

(4)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

CH3OH(g)+H2O(g)=CO2(g)+3H2(g)ΔH=+49kJ/mol。

某温度下,将[n(H2O):

n(CH3OH)]=1:

1的原料气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初始压强为p1,反应达到平衡时总压强为p2,则平衡时甲醇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详解】

A.实验室制取氯气,二氧化锰与浓盐酸需要加热,常温下不反应,A错误;

B.实验室制取氨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加热,B正确;

C.酒精和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C错误;

D.Fe2+容易被空气氧化变为Fe3+,加热后得不到亚铁盐,D错误;

故答案选B。

2.B

【解析】

【分析】

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R为F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T为Cl元素,Q为Br元素,X为S元素,Z为Ar元素。

【详解】

A.Z为Ar元素,最外层为稳定结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在同周期中最弱,且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Z<X<T,A项错误;

B.R为F元素,Q为Br元素,原子序数相差26,B项正确;

C.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F>Cl>Br,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稳定性HF>HCl>HBr,C项错误;

D.R为F,非金属性很强,没有最高价含氧酸,D项错误;

答案选B。

3.B

【解析】

【分析】

据钢铁的腐蚀条件、原电池原理分析判断。

【详解】

A.图1中铁片在海水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水面处铁片接触氧气和水,腐蚀更严重,A项错误;

B.图2中,若M是锌片,则锌、铁与海水构成原电池,电子从锌转移向铁,使铁得到保护,B项正确;

C.图2中,若M是铜片,则铜、铁与海水构成原电池,电子从铁转移向铜,铁更易被腐蚀,C项错误;

D.M是铜或锌,它与铁、海水都构成原电池,只有当M为锌时铁被保护,D项错误。

本题选B。

4.D

【解析】

【详解】

A.氢键也属于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不仅影响物质的熔沸点,也影响物质的溶解性,故A错误;

B.C60、金刚石中碳原子间形成网状结构而不是层状结构,所以不能用“撕裂”方法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故B错误;

C.等浓度的Na2CO3溶液比Na2SO3溶液的pH大,则碳酸的酸性小于亚硫酸,而亚硫酸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比较C比S的非金属性弱,故C错误;

D.H、S、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可以是硫酸溶液,Na、S、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可以是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混合有不溶于水的硫单质生成,所以可能会观察到浑浊现象,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微粒间作用力、元素化合物性质、非金属性的判断等知识点,注意氢键不是化学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为易错点。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一定温度下,相同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粒子数目越多,蒸气压下降数值越大,亚硫酸和一水合氨都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很小,0.1mol•L-1的溶液中,其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浓度都远远小于0.1mol•L-1;葡萄糖是非电解质,不电离;氯化钠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0.1mol•L-1氯化钠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浓度均为0.1mol•L-1,所以上述稀溶液中,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粒子数目最多,其蒸气压最小,综上所述,答案为B。

6.C

【解析】

【详解】

A.1LpH=1的H2SO4溶液中,c(H+)=0.1mol·L-1,含H+的数目为0.1mol·L-1×1L×NA=0.1NA,故A错误;

B.1mol纯H2SO4中以分子构成,离子数目为0,故B错误;

C.硫代硫酸钠是强碱弱酸盐,一个S2O32-水解后最多可产生2个OH-,含15.8g即0.1molNa2S2O3的溶液种阴离子数目大于0.1NA,故C正确;

D.22.4L气体不能确定是不是标准状况,故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分析】

【详解】

X、Y、Z、W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说明二者位于同一周期;X、Y、Z组成的一种化合物(ZXY)2的结构式为Y≡X-Z-Z-X≡Y,X形成4个共价键,位于ⅣA族,Y形成3个共价键,位于ⅤA族,Z形成2个共价键,位于ⅥA族,则X为C元素,Y为N,Z为S元素。

Z、W可以形成两种重要化合物ZW2、Z2W2,则W为Cl元素,形成的物质分别为SCl2和S2Cl2。

A.化合物Z2WZ为S2Cl2,S最外层6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共用2个电子,Cl最外层7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共用1个电子,则S2Cl2中只含有共价键,结构是为Cl-S-S-Cl,A错误;

B.Y、Z、W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3-、S2-、Cl-,N3-核外只有2个电子层,半径最小;而S2-和Cl-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S2-的半径大于Cl-的半径,因此排序为S2->Cl->N3-,即rz>rw>ry,B错误;

C.W为S元素,Y为N元素,W的含氧酸有H2SO3,为弱酸,其酸性比Y的含氧酸HNO3弱,C错误;

D.X为C元素,Z为S元素,C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共用4个电子,S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共用2个电子,则1个C原子和2个S原子均可达到稳定结构,分子式为CS2,结构是为S=C=S,D正确。

答案选D。

8.A

【解析】

【分析】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题意可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H2YO4>H3ZO4,则元素非金属性X>Y>Z。

【详解】

A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原子半径:

X<Y<Z,故A错误;

B项、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

X>Y>Z,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X>H2Y>ZH3,故B正确;

C项、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非金属性:

X>Y>Z,则原子得电子能力:

X>Y>Z,故C正确;

D项、元素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

X>Y>Z,则阴离子的还原性:

Z3->Y2->X-,故D正确。

故选A。

9.D

【解析】

【分析】

Y原子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故Y为Na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说明ZW3为铝盐,即Z为Al元素;X和Y能组成两种阴阳离子个数之比相同的离子化合物,则X为O元素;常温下,0.1mol·L-1W的氢化物水溶液的pH为1,说明HW为一元强酸,W的原子序数大于Z,所以W为Cl元素;综上所述:

X为O,Y为Na,Z为Al,W为Cl。

【详解】

A.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氯离子电子层为3层,其他离子均为2层,所以简单离子半径:

Cl⁻>O2⁻>Na+>Al3+,即W>X>Y>Z,故A错误;

B.Al与Cl形成的化合物AlCl3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O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故C错误;

D.NaOH为强碱,HCl为强酸,所以钠离子和氯离子都不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D

【解析】

【详解】

A.乙醇的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都可看作是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和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故A不选;

B.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B不选。

C.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O,分子式为C2H4O。

它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即还原反应生成乙醇,故C不选;

D.苯与溴水混合反复振荡,溴水层颜色变浅是因为溴水中的溴从水中进入到了苯中,是萃取,不是苯和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故D选。

故选D。

11.C

【解析】

【详解】

A.电解精炼铜时,在阳极上活动性比Cu强的金属,如Zn、Fe会被氧化变为Zn2+、Fe2+进入溶液,活动性比Cu弱的金属Ag、Au等则沉积在阳极底部形成阳极泥,A错误;

B.恒温时,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HSO4,NaHSO4是可溶性强电解质,电离产生Na+、H+、SO42-,产生的H+使溶液中c(H+)增大,导致水的电离程度减小,B错误;

C.反应2CO(g)+2NO(g)=N2(g)+2CO2(g)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S<0,在298K时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G=△H-T△S<0,则该反应的ΔH<0,C正确;

D.在BaSO4悬浊液中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过滤、洗涤,沉淀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沉淀中含有BaCO3,这是由于溶液中c(Ba2+)·c(CO32-)>Ksp(BaCO3),与Ksp(BaSO4)、Ksp(BaCO3)的大小无关,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2.D

【解析】

【详解】

A.H2S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应为

,A项错误;

B.S原子为16号元素,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8,则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B项错误;

C.

为甲烷的比例模型,非球棍模型,C项错误;

D.质子数为6的原子为C原子,中子数为8,则该C原子的质量数为6+8=14,则该核素为:

,D项正确;

答案选D。

13.A

【解析】

【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氢化物中甲、乙、丙、丁的化合价可知,乙、丁处于V族,甲处于ⅥA族,丙处于ⅣA,且甲、乙、丙、丁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甲为O元素、乙为N元素、丙为C元素、丁为S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性质解答。

【详解】

A.甲形成的氢化物是水,丁形成的氢化物是硫化氢,非金属性氧大于硫,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是:

甲>丁,故A正确;

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

甲(O)>乙(N),故B错误;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碳元素形成碳酸,硫元素形成硫酸,故酸性丙<丁,故C错误;

D.丙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属于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

A。

14.D

【解析】

【详解】

A.加水稀释,虽然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平衡时,SO32﹣浓度仍减小,故A错误;

B.氯气与将亚硫酸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减小,故B错误;

C.CaSO3与H+反应生成HSO3-,从而增大溶液中的HSO3﹣浓度,故C错误;

D.通入HCl气体,氢离子浓度增大,第一步电离平衡逆向移动,HSO3﹣浓度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5.B

【解析】

【详解】

A.从题给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维生素C与I2反应时,脱去分子中环上-OH中的氢,形成C=O双键,不属取代反应,属氧化反应,故A错误;

B.维生素C中含有羟基、酯基可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羟基可发生氧化反应,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

C.维生素C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但为环状化合物,水解生成一种产物,故C错误;

D.维生素C含有多个-OH,为亲水基,能溶于水,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Na2SO3+H2SO4=Na2SO4+SO2↑+H2O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取少量NaHSO3晶体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溶解,滴加过量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若有,说明NaHSO3被氧化三颈烧瓶恒压滴液漏斗可以保持内外压强一致,液体顺利流下,同时避免HCHO挥发温度过低反应较慢,温度过高会导致吊白块分解当滴入最后一滴草酸溶液,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部变为原来的颜色92.40%偏高

【解析】

【分析】

⑴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Ⅱ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可以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

⑵实验室检测NaHS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