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实验操作考试物理科评分参考细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9655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实验操作考试物理科评分参考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潍坊实验操作考试物理科评分参考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潍坊实验操作考试物理科评分参考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潍坊实验操作考试物理科评分参考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潍坊实验操作考试物理科评分参考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潍坊实验操作考试物理科评分参考细则.docx

《潍坊实验操作考试物理科评分参考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实验操作考试物理科评分参考细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潍坊实验操作考试物理科评分参考细则.docx

潍坊实验操作考试物理科评分参考细则

实验操作考试物理科评分细则(供参考)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考点:

准考证号:

姓名:

物理1

实验名称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扣分

原因

实验器材

确认

铁架台、杠杆、钩码

5

 

 

 

 

 

1把杠杆固定在铁架台上(5分),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5分)。

10

 

 

2、确定杠杆一端的钩码的个数和位置(5分),移动另一侧的钩码(5分),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10分)。

20

 

 

3、改变杠杆两侧的钩码数量和位置,重复第2步。

(打分标准同上)

20

 

 

4、再次改变杠杆两侧的钩码数量和位置,重复第2步。

(打分标准同上)

20

 

 

6、分析实验数据,将得到的结论填入表格。

20

 

 

实验器材

整理

对实验仪器进行整理

5

 

 

 总评分

100

 

 

 

实验次序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L1/m

阻力臂F2/N

1

 

 

 

 

2

 

 

 

 

2

 

 

 

 

 考生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实验结论:

 探究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考点:

准考证号:

姓名:

物理2

实验名称

探究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分值

得分

扣分原因

实验器材

确认

长直木板(上面光滑,下面粗糙),长方体木块

弹簧测力计,金属圆柱体(或其他重物)

5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拉木块(5分),使其在木板的光滑面上匀速滑动(10分),读出测力计示数(5分)。

20

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拉木块(5分),使其在木板的粗糙面上匀速滑动(10分),读出测力计示数(5分)

20

3、在木块上加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拉木块(5分),使其在木板的光滑面上匀速滑动(10分),读出测力计示数(5分)

20

4、对比数据,将得到的结论填入下表。

(每条结论15分)

30

实验器材

整理

对实验器材进行整理

5

总评分

100

考生签字:

监考老师签字

 

表格1

实验次数

实验条件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压力情况

接触面情况

1、

一个木块

光滑木板

2、

一个木块

粗糙木板

3、

木块加重物

光滑木板

结论: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

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压力,摩擦力越大。

用天平和量筒测小石块的密度

考点:

准考证号:

姓名:

物理3

实验名称

用天平和量筒测小石块的密度

扣分

原因

实验器材

确认

天平和砝码、量筒(量杯)、石块、细线、水

5

1、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游码不归零扣5分)

15

2、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10分),读数正确并把数据记入表格中(10分)。

20

3、往量筒(量杯)中倒入适量的水(10分),读数正确并将数据记入表格中(10分)。

(读数时视线不水平扣3分)

20

4、将石块放入量筒(量杯)中的水里(5分),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5分),并将数据记入表格中(5分)。

15

5、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误差太大扣5分)

20

实验器材

整理

对实验器材进行整理。

5

总计

100

考生签字监考教师签字:

 

表格

石块的质量m(g)

量筒中水的

体积V1(cm3)

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g/cm3)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考点:

准考证号:

姓名:

物理4

实验名称

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

扣分

原因

实验器材

确认

天平和砝码、量筒(量杯)、烧杯、饱和食盐水、水

5

1、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游码不归零扣5分)

15

2、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10分),读数正确并把数据记入表格中(10分)。

20

3、往量筒(量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10分),读数正确并将数据记入表格中(10分)。

(读数时视线不水平扣3分)

20

4、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10分),读数正确并把数据记入表格中(5分)。

15

5、计算出食盐水的密度。

(误差太大扣5分)

20

实验器材

整理

对实验器材进行整理。

5

总计

100

考生签字监考教师签字:

 

表格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量筒中盐水的

体积V(cm3)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g)

盐水的密度(g/cm3)

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考点:

准考证号:

姓名:

物理5

实验名称

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扣分

原因

实验器材

确认

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标值清楚)及灯座、干电池(带电池盒)或学生电源、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

5

1、设计电路图

(作图不规范扣5分)

15

2、连接电路。

(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错一处扣5分)

20

3、检查电路的连接情况。

10

4、调节滑动变阻器(5分),使电压表的示数为灯泡的额定电压(5分),读出电流表的示数,(5分),并记录下来(5分)。

30

5、根据公式算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15

实验器材

整理

整理器材,放回原处。

5

总计

100

考生签字监考教师签字:

1、画出电路图

2、表格

额定电压(V)

额定电流(A)

额定功率(W)

发光情况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考点:

准考证号:

姓名:

物理6

实验名称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扣分

原因

实验器材

确认

一个小灯泡及灯座、干电池(带电池盒)或学生电源、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导线

5

1、明确测量原理(5分)、设计电路图(10分)

(作图不规范扣5分)

15

2、连接电路。

(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错一处扣5分)

20

3、检查电路的连接情况。

10

4、调节滑动变阻器(5分),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5分),读出几组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5分),并记录下来(5分)。

30

5、根据公式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15

实验器材

整理

整理器材,放回原处。

5

总计

100

考生签字监考教师签字:

1、画出电路图

2、表格

次数

电压(V)

电流(A)

小灯泡的电阻(Ω)

1

2

3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考点:

准考证号:

姓名:

物理7

实验名称

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扣分

原因

实验器材

确认

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5

 

 

 

 

 

1、设计电路图。

(作图不规范扣5分)

10

 

 

2、连接电路。

(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错一处扣5分)

20

3、检查电路的连接情况。

10

 

 

4、调节滑动变阻器(5分),使电压表的示数为灯泡的额定电压(5分),读出电流表的示数,(5分),并记录下来(5分)。

20

 

 

5、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另一位置(10分),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10分)。

20

 

 

6、分析实验数据,将得到的结论填入下表。

10

 

 

实验器材

整理

对实验仪器进行整理

5

 

 

 总评分

100

 

 

考生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画出 电路图:

 

实验次数

电压值

/V

电流值

/A

1

2

实验结论

由实验数据可知:

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填“正比”或“反比”)

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考点:

准考证号:

姓名:

物理8

实验名称

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扣分

原因

实验器材

确认

小灯泡(2个)、电源、开关、导线、电压表。

5

 

 

 

 

 

1、画出实验电路图(作图不规范扣5分)。

10

 

 

2、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电压表、开关错一处扣5分)。

15

3、检查电路的连接情况。

10

4、用电压表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记录数据。

15

 

 

5、用电压表测出灯泡L2两端的电压,记录数据。

15

6、用电压表测出灯泡L1、L2两端的总电压,记录数据。

15

 

 

实验结论

得出实验结论

10

实验器材整理

 对实验仪器进行整理

5

 

 

总评分

100

 

 

 考生签字:

监考教师签字()

画出 电路图:

 

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V

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V

灯泡L1、L2两端的总电压U/V

 

 

实验结论: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考点:

准考证号:

姓名:

物理9

实验名称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扣分

原因

实验器材

确认

小灯泡(2个)、电源、开关、导线、

电流表

5

 

 

 

 

 

1、画出实验电路图(作图不规范扣5分)。

10

 

 

2、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电压表、电流表、开关错一处扣5分)。

15

3、检查电路的连接情况。

10

4、用电流表测出灯泡L1的电流,记录数据。

15

 

 

5、用电流表测出灯泡L2的电流,记录数据。

15

6、用电流表测出干路的电流,记录数据。

15

 

 

实验结论

得出实验结论

10

实验器材整理

 对实验仪器进行整理

5

 

 

总评分

100

 

 

 考生签字:

监考教师签字()

画出 电路图:

 

 灯泡L1的电流I1/A

灯泡L2的电流I2/A

干路的电流I/A

 

 

 

实验结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考点:

准考证号:

姓名:

物理10

实验名称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扣分

原因

实验器材

确认

光具座、凸透镜(焦距f已知)、光屏、蜡烛、火柴

5

1、把蜡烛、光屏、凸透镜放到光具座上的相应位置(5分),并调整(5分)。

确认凸透镜的1倍焦距处,2倍焦距处(5分)。

15

2、移动蜡烛,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5分),调整光屏到适当位置(5分),观察像的性质(5分)。

15

3、移动蜡烛,使物距等于2倍焦距(2分),调整光屏到适当位置(4分),观察像的性质(4分)。

10

4、移动蜡烛,使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5分),调整光屏到适当位置(5分),观察像的性质(5分)。

15

5、移动蜡烛,使物距等于1倍焦距(2分),调整光屏位置(4分),观察像的性质(4分)。

10

6移动蜡烛,使物距小于1倍焦距(5分),调整光屏位置(5分),观察像的性质(5分)。

15

6、根据实验过程,得出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条件(10分)。

10

实验器材

整理

对光屏、透镜、蜡烛进行整理。

5

总计

100

结论:

 

考生签字:

监考教师签字: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考点:

准考证号:

姓名:

物理11

实验名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扣分

原因

实验器材

确认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直角三角板、刻度尺

5

 

 

 

 

 

1.在桌上铺上白纸(5分),并竖直地放上平板玻璃(10分),标出玻璃板的位置(5分).

20

 

 

2、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5分),标出位置(5分)。

10

 

 

3、在玻璃板另一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10分),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做出标记(10分)。

20

 

 

4、观察蜡烛和像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10分);测量并记录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10分)。

20

 

 

5、归纳实验结论。

20

 

 

实验器材

整理

对实验仪器进行整理

5

 

 

 总评分

100

 

 

 

考生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记录和结论

1.记录数据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2.实验结论

(1)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是____立的_____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探究水的沸腾

考点:

准考证号:

姓名:

物理12

实验名称

探究水的沸腾

扣分

原因

实验器材

确认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5

1、安装实验仪器(10分),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5分)。

15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15分).(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15

3、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30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10

5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20

实验器材

整理

对实验器材进行整理。

5

总计

总评分

100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

90

100

5

4

1

0

95

3

2

6

时间/min

90

结论:

沸腾前有在水中上升;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

液体沸腾必须在温度达到_________时才发生

考生签字:

监考教师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