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管重点难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9387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财管重点难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级财管重点难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级财管重点难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级财管重点难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级财管重点难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财管重点难点.docx

《中级财管重点难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财管重点难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财管重点难点.docx

中级财管重点难点

2012中级财管重点难点

难点讲解

第一章

【问题】如何理解把握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和优缺点?

【解答】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这几种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均很直接,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理解这几种财务管理目标就需要从它们的名字上入手。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2.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股票数量×股票市场价格

3.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市场价值

或企业价值=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4.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相关者利益:

股东、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等各方的利益。

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点和缺点是有关联的,主要围绕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是否考虑风险、是否反映投入产出比、是否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几个问题来展开。

把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总结如下:

分类

优点

缺点

利润最大化

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没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没考虑风险、没反映投入产出比、导致企业短期行为。

股东财富最大化

考虑了风险、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短期行为、上市公司股东财富容易量化。

非上市公司难于应用、股价受多因素影响、对其它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企业价值最大化

考虑了时间价值、考虑了风险、克服企业短期行为、克服了外界市场因素的干扰。

过于理论化,不易操作;对于非上市公司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兼顾了各主体的利益、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过于理想化,且无法操作。

注意: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最理想的财务管理目标,教材各章采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第二章

【问题】第二章中目标利润预算有很多种方法,如何记忆和区分?

各种方法有什么关系?

【解答】目标利润预算这个知识点有三组方法:

分别是量本利分析法、比例预算法、上加法,其中量本利分析法和上加法可以放在一起理解,它们与利润及利润分配的计算流程有关,比例预算法则是利用“利润与相关指标构成的比率”倒推出利润。

首先看量本利分析法,从这个方法的名称可以看出来,里面涉及到业务量、成本、利润这几项要素,这几项要素再加上单价,刚好构成了利润的计算公式:

利润=收入-成本=销量×单价-成本,进一步的细化就得到量本利分析法的最终公式:

目标利润=预计产品产销数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费用

从利润的公式出发,继续往下算就能引出上加法的计算公式。

目标利润×(1-所得税税率)=净利润

净利润有两个去向:

分出去股利和留下来的留存收益。

净利润=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额

净利润×(1-股利分配比率)=本年新增留存收益

将上面这几个步骤倒过来,就是上加法公式的计算流程。

最后看一下比例预算法,这组方法的分类名称是比例预算法,显然这里会涉及到各种比例,而这些比例都与利润有关,把利润分别与收入、营业成本、投资成本、上期利润放在一起,可以得到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投资资本回报率、利润增长百分比,如果已知下一期间的各相关要素,再配合这些比例,就可以算出目标利润。

所以这几种比例预算法的原理是相通的。

【问题】教材35页【例2-15】中规定最低现金持有量为50000元,但现金预算表中前三季度期末现金余额都为80000元,年末现金余额为56000元,前三季度与年末的预算余额不同,但很多辅导书上的题目都是给出每期的最低现金数量要求,请问这个最低现金持有量到底是指每期还是仅指年末?

【解答】教材在这里交待不太清楚,教材中的“最低现金持有量为50000元”是指年末的最低持有量。

从习题和历年考题的角度来看,如规定了每期最低现金持有量,则每期末的现金余额都要高于最低现金持有量。

如果现金余额少于要求的最低现金持有量,则应通过借款补足现金;如果现金余额多于要求的最低现金持有量,可以用多余的资金进行投资或归还借款本息。

【问题】编制全面预算时,在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材料预算这些环节中,相关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是怎么计算的?

这里思路不是很清晰。

【解答】在进行全面预算时,从销售预算出发,先做各种业务预算、然后再做专门决策预算,最后进行现金预算的汇总及相关报表的预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各项业务预算时,除了对销售收入、生产量、各项成本费用进行预算外,还要平行的计算与这些日常业务相关的现金流,主要的难点就出现在这里。

在对销售收入、生产量、各项成本费用预算时用的是权责发生制,而现金预算是按收付实现制来做的。

我们所预算的收入不见得在当期收到的现金,也许会提前或延后收到现金;所预算的成本费用不见得在当期支付了现金,也许会提前或延后支付现金,这就导致了日常业务预算中的收入成本费用与现金预算金额口径的不一致。

在计算各环节对应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时候,我们把握一个大的原则,核算的口径以当期实际收到和支出的现金为准,把握住这个原则,就抓住了总体的思路。

【问题】如何理解借款在期初、还款在期末?

【解答】在做预算时,如果通过预算的结果得知某一期末现金不足,就需要通过借款来补足现金。

由于预算期计算精度的问题,我们只能通过预算结果得知哪一期将出现资金不足,但无法确定是这一期的期初还是期末出现资金不足,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资金使用,应该在期初进行借款。

当某期出现多余的资金时,可以用多余的资金进行还款。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无法知道是期初还是期末出现多余的资金,为了保险起见,应该在有多余资金出现的期末进行还款。

由此便产生了期初借款期末还款,这样确定一笔借款利息的时间长度时,就应该从借款期的期初算起,到还款期的期末结束。

【问题】请简要说一下在全面预算中预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时,资产负债表期初期末各项目数值及利润表中的各项数据是如何得到的?

【解答】预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全面预算最后的环节,它建立在业务预算的基础上,自然就要用到业务预算的相关数据。

首先看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中各项数据的期初数值在题中一般都是作为已知条件给出的,期末数值则是与业务预算和现金预算密切相关的,所以预计资产负债表的重点应该是它的期末数据,需要搞清楚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与各种业务预算和现金预算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余额与各种业务预算和现金预算的关系如下:

现金期末余额来自于现金预算中的最终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来自于销售预算中期末尚未收到的货款,存货期末余额来自于材料采购预算中期末的材料结存金额与单位产品预算中期末结存的产品成本,固定资产类项目的期末余额来自于制造费用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专门决策预算中与固定资产和折旧有关的金额,短期借款期末余额来自于现金预算中短期借款的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来自于材料采购预算中期末尚未支付的材料采购款。

接下来是预计利润表,与预计资产负债表相比,预计利润表比较简单,只需要按各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现金预算中与利润表各项目有关的累计数额填列即可。

第三章

【问题】有同学针对教材63页【例3-1】提出如下问题:

【问题1】在计算每期租金时,为什么要减去“残值现值”?

而且残值要乘以复利现值系数?

【解答】这里我们需要计算企业实际融资的数额,然后再用这个数额均摊,从而求出每年的租金。

我们注意到,题中有这样一句话“预计残值5万元,归租赁公司”,这样,企业筹资时要付出买入设备的原值,但是,企业以后不可以得到残值,那二者之差才是企业筹资的数值,所以要将残值减去。

但是二者不在同一时点,我们的分析是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上,是求现值,所以需要把将来残值的数值折现到现在才能进行分析,所以要减去残值的现值。

由于残值是单独的一笔款项,计算它的现值要乘以复利现值系数。

【问题2】为什么要除以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而不直接除以6?

【解答】把租金平摊到各年的时候要时间价值,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算术平均。

这里就是想找一组等额租金支付方式,让它们的现值与筹资额相等。

公式如下:

筹资额=未来租金现值总和

租金现值总和=每年租金×(P/A,i,n)

由此反推出:

每期租金=筹资额/(P/A,i,n)

【问题3】租金摊销计划表中,“期初本金”、“支付租金”、“应计租费”、“本金偿还额”、“本金余额”之间的关系怎样,如何理解?

【解答】“期初本金”是尚未归还的设备价值金额,在第一年初时,“期初本金”是设备的原价。

期初本金是计算各期“应计租费”的基础,它等于上年年末的“本金余额”;

“支付租金”,是每年支付的租金,本题中每年支付的租金是131283元;

“应计租费”,是对尚未偿还的本金部分所支付的利息,应计租费=期初本金×折现率;

“本金偿还额”,是每年支付租金中扣除“应计租费”后的余额。

由于应计租费只占每年支付的租金中的一部分,所以租金扣除租费后,余额就是偿还的本金。

具体关系如下:

支付租金=应计租费+本金偿还额

本金偿还额=支付租金-应计租费

“本金余额”,是期末时还没有归还的本金,本金余额=期初本金-本金偿还额。

【问题】如何掌握教材74页回归法中a和b的计算公式?

【解答】这是一个财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适用于y=a+bx这样的公式中a、b的计算,在教材中多次出现。

教材21页第二章弹性预算编制的公式法、教材73页第三章根据资金占用总额与产销量的关系预测资金需求量、教材185页销售预测的因果预测分析法、教材198页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都与这个公式有关。

要掌握公式中a和b的计算方法,需要从最基本的公式y=a+bx出发。

对y=a+bx两边求和得到:

(1)

对y=a+bx两边乘以x得到:

xy=ax+bx2

再对两边求和得到:

(2)

(1)和

(2)构成方程组:

求解得到:

【例题】A公司产量和资金占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年度

产量(万件)

资金占用量(万元)

2007

6.0

500

2008

5.5

475

2009

5.0

450

2010

6.5

520

2011

7.0

550

假设2012年预计产量为10万件,用回归直线法预测2012年的资金需要量。

【答案及解析】计算相关数据:

年度

x

y

xy

x2

2007

6.0

500

3000

36

2008

5.5

475

2612.5

30.25

2009

5.0

450

2250

25

2010

6.5

520

3380

42.25

2011

7.0

550

3850

49

合计

30

2495

15092.5

182.5

将表中的数据代入下列公式:

a=205

b=49

y=205+49x

2012年资金需要量=205+49×10=695(万元)

【问题】有同学问,运用逐项分析法(高低点法)预测资金需求量时,公式中的最高、最低指的是最高资金占用量还是指最高收入?

【解答】凡是涉及到y=a+bx这个公式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逐项分析法来确定公式,这种方法在更多的地方叫做高低点法。

高低点法里的最高点、最低点是以x为基础来选取的,在预测资金需求量时,y=a+bx这个公式中x是指销售收入。

首先选取最高销售收入、最低销售收入这两个数值,进一步确定最高销售收入所对应的资金占用量、最低销售收入所对应的资金占用量这两个数值。

把这四个数值带入到高低点法的计算公式中求出b,再用最高销售收入和最高销售收入所对应的资金占用量(或最低销售收入和最低销售收入所对应的资金占用量)进一步求得a。

【例题】A公司销售收入和资金占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年度

销售收入(万元)

资金占用量(万元)

2007

1200

100

2008

1050

89

2009

1000

90

2010

1300

104

2011

1400

110

假设2012年预计销售收入为2000万元,用高低点法预测2012年的资金需要量。

【答案及解析】

根据条件,找出最高销售收入为2011年的1400万元、最低销售收入为2009年的1000万元;对应的2011年资金占用量为110万元、2009年的资金占用量为90万元。

b=(110-90)/(1400-1000)=0.05

a=110-0.05×1400=40(万元)

或a=90-0.05×1000=40(万元)

y=a+bx=40+0.05x

2012年资金需求量=40+0.05×2000=140(万元)

注意在不同的知识点里,x所代表的含义不同,但高低点法里面都是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是由x决定的。

【问题】有同学问,用股利增长模型法计算股票资本成本的公式中,何时使用D0?

何时使用D1?

【解答】教材中股利增长模型法计算股票资本成本的公式只是一个简化公式,是从股票估价模型演变出来的,原始公式为

,从这个公式中把K提出来,然后化简,就得到教材中的公式了。

这个化简的数学计算过程大家不必掌握

化简后的公式的分子有两种形式,一个是D1,一个是D0×(1+g),D1是原始形式,D0×(1+g)是演变形式。

到底是使用D1和D0×(1+g),要看试题中的实际条件。

如果试题中给出的是D1,就使用D1,如果试题中给出的是D0,就使用D0×(1+g)。

D1和D0会有各自的文字描述,如出现“预计第一年每股支付股利”、“一年后支付的股利”、“将来支付的股利”

切联系的,掌握这三个杠杆系数,一定要从它们的共同点出发。

首先来看有关这三个系数的计算公式,这三个杠杆系数从定义上来看,都是一个指标的变动率与另一个指标变动率之间的对比。

我们先从经营杠杆系数入手,既然名字带经营两个字,就应该与利息无关,因为利息是与财务风险有关,与经营风险无关。

这样经营杠杆系数公式中的两个比率就分别为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产销量变动率,它们进一步的化简得到简化公式:

,注意正常情况下简化公式的分子式大于分母的,且这些公式中不涉及利息。

接下来看财务杠杆系数,与经营杠杆系数相比,财务杠杆系数定义中的两个比率有变化,去掉了产销量变动率,加入了每股收益变动率,且每股收益变动率在分子位置。

财务杠杆系数同样有简化公式,仍旧是正常情况下简化公式的分子式大于分母,不同的是这些公式中涉及了利息的计算。

再看总杠杆系数,它就是前两种杠杆系数的集合体,不管是由定义得来的原始公式还是简化公式,都可以用两种杠杆系数公式的乘积得到。

所以,掌握这三个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应该用以下思路,先熟练掌握经营杠杆系数的公式,然后换为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最后直接用数学运算得出总杠杆系数的公式。

另外需要注意,三种杠杆系数的计算结果都有最原始的应用含义,这些结果都是反映变化的放大倍数,即它们原始公式中分母变动一个单位比例,会带来分子变动多个单位比例的放大效果。

除了与计算相关的问题外,三个杠杆系数在计算结果的分析上也有相通的地方,它们的结果都反映风险,且与风险成正比,只不过反映的风险各不相同,所反映的风险名称与三个杠杆系数的名称中的关键字相对应。

【问题】有同学问在计算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公式“

”总是记不准确,有没有好的记忆方法?

【解答】计算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所用到的公式

是最终的简化公式,如果直接记这个简化公式有困难,可以试着去理解和记忆原始公式。

这个简化公式是从每股收益的公式

得出的。

假设有两个筹资方案需要进行对比,方案1的每股收益的公式为

,方案2的每股收益的公式为

令方案1的每股收益与方案2的每股收益相等,得到

,这个就是需要我们记忆的公式。

从这公式出发,进一步化简就得到

【问题】教材第三章资本结构优化的公司价值分析法中涉及到很多公式和计算步骤,如何掌握这个知识点?

【解答】资本结构优化这里一共讲了三种方法,公司价值分析法是最复杂的一种方法,在掌握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熟练掌握里面的一些基本计算公式,然后是理解从头到尾的整个计算流程。

在这里的公司总价值分为两部分,债务市场价值和股权市场价值,公式如下:

V=债务市场价值+股权市场价值=B+S

其中债务市场价值B一般在题中直接给出,这样重点就在股权市场价值S的计算上面,股权市场价值S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的权益资本成本Ks的计算要借助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公式如下:

Ks=Rf+β(Rm-Rf)

到这里,就已经能够把债券市场价值、股权市场价值和公司总价值求出来了,但一般这类题中还会让我们同时计算各种资本结构下所对应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它的公式如下:

注意公式中各种资金的权重是使用各种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同时要对负债的利率乘以(1-T)。

不出意外的话,公司总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对应的平均资本成本也最小。

第四章

【问题】在使用内插法计算内含收益率时,如何确定测试数据的范围?

【解答】内含收益率是指能使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当我们需要求某个特殊现值状态所对应的折现率时,就需要使用内插法。

要搞清楚内插法的问题,首先需要知道折现率与现值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折现率越大,现值越小,折现率越小,现值越大。

最初的测试范围应该稍大一些,可以选取5%-15%这个范围或更大一些,然后根据第一次的测试结果,进一步缩小测试范围。

每次缩小测试范围时,应该采取二分法,如5%对应的结果大于零,15%对应的结果小于零,接下来选取10%进行测试。

如10%对应的结果小于零,则测试范围进一步的缩小为5%-10%;如10%对应的结果大于零,则测试范围进一步的缩小为10%-15%。

最终测试范围的选取精度,要结合给出的系数表来确定,如给出的系数表中数据间隔为2%,则最终测试范围间距也只能相差2%。

最后注意一点,内插法也不仅仅适用于内含收益率的计算,只要是计算“能让A指标处于特殊状态下的B要素”这类的问题都可以用内插法。

【问题】净现值、净现值率、内含收益率这几个指标计算较复杂,如何记忆?

【解答】净现值、净现值率、内含收益率都是动态评价指标,从计算的角度来看,它们有些共同的特点,建议大家把它们放在一起来理解和掌握。

三种指标的公式和判断标准汇总如下:

指标分类

计算

判断标准

净现值(NPV)

净现值=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之和

净现值大于等于零

净现值率(NPVR)

净现值率大于等于零

内部收益率(IRR)

使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折现率

这三个公式的核心是在净现值这里,在我们得到项目各期的现金净流量以后,把这些现金净流量折现并求和,得到的数据就是净现值。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得到了现金净流量,剩下的就是一个纯粹的数学运算问题了。

如果把用来计算净现值的现金净流量分成两部分看待,以流入为主的现金净流量和以流出为主的现金净流量,它们的现值之和分别对应A和B,那么净现值的计算就可以理解为(A-B),进一步得出净现值率的计算可以理解为[(A-B)/B]。

净现值和净现值率都是按给定的折现率来计算的,如果没有给定折现率,而是假设存在(A-B=0)这个特殊状态,能让这个特殊状态成立的折现率,就是内部收益率。

由于净现值、净现值率、内含收益率这几个指标的计算公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也能推算出它们在判断标准上存在以下关系:

当NPV>0时,NPVR>0,IRR>ic;当NPV=0时,NPVR=0,IRR=ic;当NPV<0时,NPVR<0,IRR<ic。

【问题】有同学问:

原始投资、初始投资、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原值等指标的口径总是搞不清楚,能否给总结一下。

【解答】有关投资管理的这几个指标口径很容易混淆,其准确理解关系到项目投资题目的计算是否正确,因此,一定要认真掌握这个问题。

从原始投资的定义来看,原始投资又称初始投资,是指企业为了使项目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展开正常经营而投入的全部现实资金,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两项内容。

定义中提到的原始投资是现实资金,不包括资本化的利息。

其中:

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它资产投资

项目总投资是反映项目投资总体规模的价值指标,等于原始投资与建设期资本化利息之和。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是现实资金,不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而会计提折旧时用的固定资产原值是含有建设期资本化利息的,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资本化利息

因此,如果项目投资的题目中需要计算折旧,不要只使用固定资产投资计算折旧,而应该加上资本化利息然后再计算折旧。

【例题】某企业购进一条生产线,买入价2000万元,安装调试一年,期间发生利息200万元,第二年投产,投入流动资金50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分析如下:

原始投资=初始投资=全部现实资金=2000+500=2500(万元)

企业为这个生产线投入生产,付出的总的代价为买价2000万元、利息2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所以,项目总投资=2000+200+500=2700(万元)

提折旧时,提取的对象是会计上的固定资产原值,包括资本化利息,因此,固定资产原值=2000+200=2200(万元)

【问题】为什么在计算项目投资现金流量时不考虑利息?

【解答】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要用一个假设即全投资假设,全投资假设是假设在确定现金流量时,是站在企业全体投资者的立场上,考虑全部投资的运动情况,而不具体分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等具体形式的现金流量,即使实际存在借入资金也将其作为自有资金对待。

所以,债权人和股东都是投资人,利息和股利一样,都是给投资人的报酬,属于筹资的内容,与项目投资无关。

因此,利息费用不是现金流出。

这样,我们计算时就不能减去利息,所以使用息税前利润计算所得税前现金流量。

但是利息在计算过程中还是要重视的,因为计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固定折旧从而确定折旧抵税,折旧的计算要使用固定资产原值,而固定资产原值的内容和会计上的口径相同,即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这一点计算时一定注意。

另一个要注意的内容是,在计算项目总投资时要包含资本化利息。

【问题】有同学问,教材134页【例4-41】中旧设备的报废损失15000元没有作为现金流出处理,而损失抵减的所得税却作为现金流入处理。

请问是为什么?

【解答】这个问题涉及到会计中利润的计算与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的确认问题。

在会计中,计算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确认的,赚了钱或赔了钱都不等于一定要有等量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

而交所得税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出行为,这一点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是统一的,正常交税会增加现金流出,减少交税会减少现金流出。

这道题中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的净损失是会计上的“负利润”,并没有导致等量的现金流出企业,但由于企业受到了损失,在企业计算应缴所得税时,这个损失是可以作为费用扣减的,从而减少了利润的数值,最终使企业少交了所得税,所以由此产生的所得税抵减使得企业的现金流出减少,从而导致现金净流量增加。

【例题】假设一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报废的变现净收入为6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则固定资产报废发生的净损失为20万元。

企业处理旧固定资产后得到的变现净收入为60万元,这60万元是真正的现金流入。

20万元的损失导致所得税减少20×25%=5(万元),导致现金流出量减少5万元,减少的所得税导致现金净流量增加5万元,企业因此增加了现金流量60+5=65(万元),可见,固定资产报废并没有导致20万元现金流出企业。

【问题】在教材135页运营期净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中,“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是如何计算的?

不是应该加“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1-所得税税率)”吗?

【解答】

关于公式中加折旧的问题,为了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