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阶段测试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835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阶段测试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阶段测试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阶段测试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阶段测试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阶段测试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阶段测试物理试题.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阶段测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阶段测试物理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阶段测试物理试题.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阶段测试物理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10月阶段测试物理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聪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3.35cm、3.36cm、3.37cm、3.40cm,则测量结果应记作

A.3.38cm

B.3.36cm

C.3.37cm

D.3.35cm

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淞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3.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

A.27℃

B.30℃

C.32℃

D.37℃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

5.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雨天打雷时,我们总是先听到雷声,后看见闪电

B.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高低的

C.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

D.燃放鞭炮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能“回声定位”,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传递能量

7.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B.小汽车的倒车雷达系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D.在高架桥两侧修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8.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

B.将湿衣物放烈日下晒

C.将谷物摊开来晒

D.用保鲜膜盖住水果

9.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10.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

物质

熔点/oC

沸点/oC

酒精

-117

78

-39

357

328

1740

A.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B.铅达到328℃就变成液体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标准大气压下80℃的酒精是液态

11.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12.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丁的响度相同

D.甲、丁的音调相同

二、填空题

1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最小刻度可达到__________,体温计_______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是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_________________的玻璃管,下图中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___°C.

14.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变为气体,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降雨.上面描述中,含有物态变化,找出并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例如:

冰变成水属于熔化)(此例填在下面不得分)

_______变成_______ 属于_______ ;_______ 变成_______ 属于_______ ;

_______变成 _______属于_______  ;_______变成 _______ 属于_______ .

15.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________不能传声.

16.正在建设的扬州城市南部快速通道,全长约16km,设计速度为80km/h,全程不设置红绿灯,正常情况下,最少需要_____h就能行驶完全程。

而实际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要减速慢行;秋天由于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雾会影响视线;寒冬的早晨,由于_____(填物态变化)会结霜,造成路面湿滑。

17.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____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

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____,而响度比蚊子大.

18.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属于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熔化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约是__________.

19.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在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的底部,底部的钢支架遇到这样的高温火焰将会发生 ____,为了保护发射塔,工作人员在塔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池中,利用水的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气团”是水蒸气____形成的.(以上三空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20.一只蝴蝶10s内振翅60次,它振翅的频率为_______Hz,这样的频率是在下面表格中_______的听觉范围内.人类_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21.声音在金属中比空气中传播得______,“掩耳盗铃”是在______处减弱声音的,童话故事中小白兔不用看就明白门外喊开门的不是兔妈妈而是大灰狼,这是因为不同的物体发声,其_______是不同的。

三、实验题

22.小红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如图所示实践活动.

(1)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力拨动钢尺时,它发出的声音较洪亮,此时钢尺上下摆动的幅度较大.这就可以研究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的关系,_________,响度就越大.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时,发现钢尺伸出桌边越长,其振动就越__,此时音调就越______,这就可以研究声音的音调与_____的关系.

23.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如图1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说明了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棉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2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

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

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_____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24.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一次轻拨钢尺,另一次用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

实验发现:

(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说明:

音调的高低与_____有关.

(2)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_;说明:

响度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25.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示的仪器外,还需要一种测量仪器是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还要观察冰和蜡的______.

(3)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熔化持续了______min,CD段冰处于______态.

26.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先调整并固定__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并固定下一个位置(选填:

A/B);

(2)如图乙是几位同学作出的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四、综合题

2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

A.30%     B.40%     C.60%     D.90%

(3)使用一段时间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逐渐减少,主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