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774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docx

《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docx

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

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

时间:

2009-1-715:

06:

07,点击:

975

1.目的:

保证实验室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的具备开展该类实验能力的实验人员。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人员配置、管理、培训及考核。

3.负责人:

4.细则:

4.1  人员要求

4.1.1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为医学检验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专科以上学历。

4.1.2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参加卫生部或省临检中心举办的PCR技术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4.1.3对于新进入本室的人员,如尚未取得PCR技术培训合格证,应在实验室有培训合格证的上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工作,实验报告由有资格人员出具,并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上岗培训合格证。

4.2  人员配置

4.2.1实验室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目前实验室有主管技师2人、技师1人,3人都已获得培训合格证,视工作量的增加和业务发展需要,会适当增加工作人员。

4.2.2各级技术人员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4.3  人员培训及考核

4.3.1实验室负责人或负责人指定人员参加每年卫生部PCR室间质评总结会。

4.3.2实验室工作人员每1~2年至少参加1次PCR技术的省级或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会议。

4.3.3安排未取得上岗培训合格证的工作人员在合适的时间内参加技术培训。

4.3.4科室不定期组织实验室内部实验人员学习、更新核酸扩增方面的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理论学习水平。

特别是在标本接收区采血、接收标本的人员,需定期对其进行有关核酸扩增技术,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知识的培训。

一些科室的送检标本由该科室的人员送到标本接收区,对这些临床医护人员也要定期进行有关核酸扩增技术,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知识的培训。

4.3.5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进行考核一次,考核内容:

a)日常工作质量

b)室内质控测评

c)室间质控测评

d)在抱怨处理中的表现

4.3.6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实行严格奖惩制度,有下列表现者可受奖:

a)工作质量高,质控测评成绩优秀者

b)有科研能力,并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发表

c)有独创性工作成果,经鉴定认可者

d)受到有关部门或群众嘉奖者

有下列情况者将受到惩处:

a)工作质量问题较多,质控测评成绩不合格;

b)不遵守规章制度并造成一定影响;

c)不求上进。

4.3.7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奖惩方法分精神及物质两类,经实验室上报医院及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4.3.8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建立业绩档案,实行能进能出制度,不断吸收高质量人员,加强培训和提高,对于不适合本室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离。

4.4  人员管理

4.4.1实验室建立所有工作人员的技术档案,包括:

学历、任职资格、发表论文、研究成果、培训等相关材料复印件。

4.4.2技术档案分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文本档案每年更新1次,电子档案随时更新。

5.本文涉及以下表格

实验室主要负责人简历表       

PCR实验室工作人员一览表       

培训申请表                     

年度培训计划表                  

培训记录表                     

员工培训履历表                  

人员档案卡           

检验科行为道德规范

时间:

2008-7-1510:

15:

30,点击:

1103

1、以病人为中心,对患者一视同仁,耐心细致,周到认真,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的等候时间。

2、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

注意维护知识产权,未经上级同意,不向外泄漏保密范围内的技术与资料。

3、严谨求实,一丝不苟。

在实验室工作中严禁弄虚作假,编造数据与结果;严禁发假报告;不得向患者提供治疗建议。

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实验室工作制度;认真执行质量控制方案;对可疑结果重复核查,并与临床联系;不隐瞒工作中的问题和差错,以便及时纠正。

5、严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职守。

6、主要实验室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对患者和自身的保护。

7、工作时着工作服,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言行文明。

8、尊重同行,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

时间:

2008-8-1211:

05:

13,点击:

1078

目次

前言

1.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2.防火安全准则

3.实验室用电安全准则

4.化学危险物品使用准则

5.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

6.压缩气体的安全准则

前言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实验室,部分内容适用于同位素实验室。

本标准参照美国NCCLS同类标准GP17-A,并结合我国情况做适当修改提出。

本标准旨在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内容着重在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要求,防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微生物的安全要求,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

为各级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本标准是“临床实验室技术管理规范”的一部分,“规范”分为6个部分,包括:

(1)临床实验室安全”、

(2)体外诊断用品标识、(3)临床实验室废物管理、(4)尿分析及尿样的收集、(5)临床检验用血样的采集、和(6)检验样品的处理,共10项。

本标准为第一次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郭健、莫培生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

1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1吸烟

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食物、饮料及其它

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实验室应制定禁止在同一个冰箱内存放食物和标本的专项制度。

1.3化妆品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

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

所有人员在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遮盖前身的长袖隔离服或长袖长身的工作服。

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

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

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

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

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盛放被污染的实验服和工作服,应用合适的、有标识并能防渗的包装。

清洗时应用足够高的温度和足够长的时间以获得良好的去污效果。

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1.6鞋

在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

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所以最好穿皮革或其它防渗漏的合成材料的鞋。

1.7头发和饰物

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

头发不得垂肩,应与离心机、切片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

可用一次性发套保护头发。

不得佩戴有可能被卷入机器或可垂入传染性物质的饰物。

1.8胡须

蓄有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项(1.7)的规定。

1.9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

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10眼睛冲洗

任何使用酸、苛性碱或腐蚀剂的地方应设有冲洗眼睛的设施。

冲洗设施可以是一种固定装置或是一种较简单的通过软管与水源相接的喷啉型装置。

每周都应对这些装置进行功能检查,以排出管内的存水。

也可用便携式眼睛冲洗设备。

这些设备应合理设计和严格检测,以确保内容物品的生物学和化学上的纯净。

1.11急救淋浴

在使用苛性碱及腐蚀性化学品的地方,应设有急救淋浴装置,并定期做性能检查。

急救淋浴设备的数量可根据实验室的复杂程度和规模来确定。

要尽可能提供舒适的水温。

如地面排水管离急救淋浴较近,应保持排水管的泄水弯管经常充满水,在很少使用的排水管里可加入少量矿物油,并应对装置定期冲洗这些。

1.12呼吸防护

在没有有效的硬件控制的实验室或实验室不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时,应向工作人员提供合适的呼吸防护器具,以防止吸入被有害粉尘、气体、烟雾、蒸气污染的空气。

这些防护器具包括:

防尘面罩、机械或化学滤筒式呼吸器、导管式呼吸器以及自给式呼吸器。

提供的呼吸防护器具必须是根据现有标准专门设计的,对某些特殊危害应能提供足够保护的。

需要使用呼吸防护器具的工作岗位,必须建立书面的呼吸系统保护规定。

该规定应包括危险标准的评定方法;呼吸器具的选择、使用、维修和保管;并向使用者提供训练和指导以及医学评定和监护。

只有佩戴呼吸器具后仍能正常呼吸的人员,才能使用与他们接受指导和训练一致的、合格的呼吸器具。

未受培训及体质上不适合使用呼吸器的人员,不能在需要呼吸保护的岗位上工作。

在需要呼吸保护的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不应蓄有胡须。

下列情况应使用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有害气体的性质不明;

*氧气含量低于19.5%;

*存在有不易察觉的有害气体;

*吸入的污染气体会立即对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

*紧急处理危险物质的事故时。

在有可能需要做复苏治疗的地方,应准备一次性口对口式复苏包或其它相关的通气装置。

1.13用口移液

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液移,应使用助吸器具。

1.14锐利物品

谨慎处理针头、解剖刀、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

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

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

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及时丢弃。

1.15隔离措施

接触患者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的隔离措施。

1.16工作环境

1.16.1“清洁”区和“非清洁”区

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由主任选择并确定“清洁”和“非清洁”工作区,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之间设“缓冲室”。

被指定为“清洁”的区域,则应努力保持清洁,如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电话、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柄及其它经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触摸的物品的污染,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设备(如计算机键盘及电话的保护罩等)前取下手套,制定仪器设备和工作面的常规消毒和清洁制度和对严重污染的紧急处理措施办法。

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门柄、计算机终端和其它物品),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的。

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区域内的电话、计算机终端或其它设备,应该戴上手套,或在使用后立即彻底洗手。

为避免使用电话时的“手—脸”接触,最好采用扬声器电话。

“清洁”和“非清洁”区都应保持整洁。

实验台至少应每天清洁一次,如有必要可以多次清洗,用新鲜配制的1:

10的次氯酸钠稀释液或合适的含氯消毒剂清洗。

在处理溅溢的样品或严重污染的工作面时,应戴上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相应合适的清洁剂清除所有的溅溢物。

1.16.2设备

冰箱、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