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765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docx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docx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

综合说明

1、规划背景:

为贯彻落实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引导农民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为保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水利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5年》的规划编制工作。

本次水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依据中央1号文件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余干县水利局组织编写《余干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2006~2015年规划报告》。

2、规划范围

本次拟对全县32个乡镇场(2006~2015年)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规划。

规划条件:

各乡镇场辖区内的灌溉面积小于1万亩的小型灌区、灌溉片(灌溉面积小于200亩),排涝面积小于3万亩的排水区和容积小于10万M3小型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为主,包括小型水库(引水)自流灌区、小型扬水灌区的水源工程、灌排渠道、涵闸和小型泵站改造(1000KW以下)及井灌区改造,工程建设重点为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3、规划建设内容和技术措施

规划建设内容:

(1)小型水库(引水)自流灌区的取水枢纽、固定渠道(含排水沟)续建配套以及涵闸等建设物的建设;

(2)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固定渠道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以及涵闸等建筑物的建设;(3)水源工程(新建塘坝、小水池窖(水池)、提水设施);(4)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5)排涝泵站的建设。

技术措施:

(1)小型水库(引水)自流灌区的取水枢纽进行重建或改造、固定渠道(含排水沟)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节水以混凝土衬砌为主要工程技术措施,下同),涵闸完好率50%以下的拆除重建;

(2)对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固定渠道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涵闸完好率50%以下的拆除重建;(3)水源工程新建、改造、除险加固;(4)完好率50%以上的排涝泵站进行机电设备更新和建筑物改造和确实需要重建的拟重建。

4、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

投资估算:

本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建设总投资为2.048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1.4亿元,省市补助0.41亿元,本地自筹0.20亿元。

经济效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规划区内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通过灌区渠道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水源工程建设、机电泵站更新改造的,大大加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减小了农民耕种的风险,在很大程度提高了农民耕作积极性,垦荒耕地,施肥播种,肥沃了土地,改善了土壤结构,耕作物绿化土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自然的和谐,改善了自然环境。

同时耕作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田间地头,促进人民的交流互助,减少了陋习,净化了社会空气。

增产增收,丰收硕果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了社会矛盾,构筑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同时可以避免由于内涝洪水泛滥而污染环境、危害圩内人民群众健康等问题,环境效益显著。

,对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程实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积5.12万亩,新增排涝面积1.0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19万亩,改善排涝面积9.80万亩。

极大地完善余干县农田引水灌溉能力及排涝抗灾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提高到0.7,新增农业产值2.19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84.4元。

按照国民经济评价规范,采用动态分析法,按社会折现率12%,计算分析期n为30年,经济评价指标为:

净效益现值ENPV为9.99亿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为5.62,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9%。

5、管理运行体制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余干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使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经济实体。

随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建设开展,管理体制应打破目前现有的松散型管理体系,采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用水者协会”新型紧密型管理体系。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由于乡镇组建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具体管理单位,其主要职能为:

负责乡镇辖区内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长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农田水利工程年度建设管理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年度用水计划的编制与调度;灌区水费计收、管理和使用;灌区内各级用水者协会工作协调;特殊水文年份和灌区内特殊地域用水的调度工作。

用水者协会为灌区末级管理组织,其性质为群众型管理机构,但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有经济利益与组织关系,其主要职能:

通过调研,编制本协会所辖区的各类工程设施;工程水费的收取;为用户提供直接优质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负责解决用水户水事纠纷,调节用水矛盾。

第一章估述

1、余干县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等基本情况

1.1自然地理条件

余干县位于信江下游,鄱阳湖南岸,全年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具有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地理位置自东经116°13′48″~116°45′24″,北纬28°21′36″~29°03′24″之间,东接万年,南毗余江、东乡,西邻进贤、南昌县、新建,北临鄱阳湖,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的信江纵贯境内,流经余干县长达146.5KM,于大溪渡下游的八字嘴,分东、西大河流入鄱阳湖,信江支流在余干县主要有九龙河、珠桥河、木溪河、万年河等,余干县地貌基本上以低丘和滨湖平原所组成,东南环山,群峰崛起,西北临滨湖,东南低丘逐渐向西北倾斜,呈梯形状斜面过渡到滨湖平原,整个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之势。

余干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1794.55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历年最大降雨达2509.4mm(1954年),最小降水量仅为996.3m(1963年),降水量年内分配亦极不均,年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6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7%,区域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7.9℃,极端最高气温40℃(1971年7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9.1℃(1972年2月11日)。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58mm。

多年平均风速2.4m/s,实测最大风速20.7m/s,相应风向N(1976年4月22日)。

多年平均相对温度81%,日照时数1874h,无霜期266d。

全县地表水资源、储藏量多、潜力大,多年平均径流量191.45亿m3(本县15.79亿m3,入境水175.66亿m3),地下水蕴藏丰富,一般在3~6米深就能发现地下水,梅港—大溪砂砾石孔隙水区,面积60km2,地下水自然资源量为11.4万m3/日,县城—枫港一带含水层68km2。

覆盖型裂隙水开采资源量为31.4万m3/日。

降雨为本县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大量的民井和泉眼点调查证实,水位涨落和泉流量的大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呈季节变化,即汛季水位浅,泉流量大、旱季水位深,泉流量小。

余干县主要以蓄、引、提工程控制开发利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极低,总之,水资源虽然丰富,但目前开发量依然较少,利用率偏低,地理分布不均,东南丘陵地带易缺水易旱,西北滨湖地易旱涝。

1.2社会经济及农业生产状况

余干县所辖19个乡,6个镇,7个场(其中:

垦殖场3个,林场2个,水产场1个,良种场1个),据2003年统计资料数据,全县共有356个村民委员会,298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04225户,总人口924842人,其中:

农业人口790400人,非农业人口130842人;社会劳动力人数57.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3.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63800万元,财政总收入1465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80993万元,人均收入1610元。

据县统计局2003年统计,全县土地面积233lkm2,耕地69.1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8.92万亩,旱地面积10.24万亩,余干县以农业生产为主,尤以粮食生产居首位,林、牧、付、渔业也有较大发展。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2.26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

稻谷播种面积108.69万亩,总产量372646吨,小麦播种面积0.803万亩,总产量830吨,经济作物:

棉花播种面积0.14万亩,产量49吨,油菜、花生、芝麻等油作物播种面积24.48万亩,总产量15504吨,其他作物:

麻类、甘蔗、蔬菜、绿肥等播种面积26.253万亩,产量高达94218吨。

全县实有封山育林面积68.63万亩,当年植树造林0.255万亩,水产品养殖面积34.52万亩,总产量5.92万吨。

2、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2.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余干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94.55mm,多年平均径流量191.45亿m3(本县15.79亿m3,入境水175.66亿m3),水资源蕴藏量丰富。

余干县水资源主要依靠降雨补给,受季节性影响很大,且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也极不均匀,东南丘陵地带十几个乡镇(如:

杨埠、峡山、黄埠、社庚、九龙、梅港等乡镇)农田用水主要依靠水库、塘坝、闸坝、集水窖(池)、机井工程措施拦蓄雨水灌溉,拦蓄总供水量1.55亿M3,总有效灌溉面积达13.98万亩,需水量约0.98亿M3。

西北湖滨地区十几个乡镇(如:

瑞洪、康山、康垦、新生、洪家咀、鹭鸶港等)农田用水主要利用机电灌站提取内河湖泊、信江水灌溉,有效机灌溉总面积达29.99万亩,总需灌溉需水量1.95亿M3。

余干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无大型工厂,工业用水量不大用水量为0.14亿M3,工业用水大多利用地下水供给,城镇、农村生活用水均取用地下水,年均需水量约0.423亿M3。

从余干县水资源利用状况来看,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2.2、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兴、余干兴。

近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通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奋斗,余干水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据2003年统计,全县现有蓄水工程:

中小型水库159座,总库容1953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276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1.9万亩,其中中型水库4座,总库容918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46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10万亩;小

(一)型水库25座,总库容731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90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99万亩;小

(二)型水库130座,总库容303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399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81万亩。

另外,小山塘等塘坝工程1557座,蓄水量277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08万亩。

上述水利工程为保障余干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工程都是五六十年代的兴建的,受当时的经济、设计标准、技术水平、施工工艺的因素影响,工程运行至今都出现了工程隐患,急需除险加固。

为保障全县的防洪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余干人民长期以来进行修圩、堵支并流,扩大圩垣,在江河两岸沿湖滩地兴建了大量的堤防。

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大小圩堤38座,总长324km,保护人口52.94万人,其中十万亩以上圩堤2座,五万亩以上圩堤2座,万亩以上圩堤2座,万亩以下圩堤32座,特别是九八年特大洪水后,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投资,余干县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貊皮岭分洪道、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河湖疏浚,平垸行洪等工程的相继开工建设,全县堤防工程建设突飞猛进,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圩堤的抗洪能力。

余干县机电排灌站工程多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本县地势低洼,外洪内涝历来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也是余干的重要水患,洪灾过后,大片农田又要备受干旱之苦,为此,兴建电力排灌泵站是提高农田旱涝保收程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早在六十年代,余干县人民就开始从事电力排灌泵站工程建设,到目前止,全县共有电力排灌泵站1390座,大型泵站1座(锣鼓山排涝站),中型泵站1座(石口永安电排站);小型泵站1336座,其中小

(一)型91座,小

(二)型1245座。

全县涵闸工程共249座,中型涵闸(排水流量:

100~1000m3/s)2座,小型涵闸(排水流量10~100m3/s)39座,排水流量在10m3/s以下的涵闸工程208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