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K12学习高中三年级学习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213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K12学习高中三年级学习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K12学习高中三年级学习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K12学习高中三年级学习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K12学习高中三年级学习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K12学习高中三年级学习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K12学习高中三年级学习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1.docx

《精品K12学习高中三年级学习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K12学习高中三年级学习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K12学习高中三年级学习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1.docx

精品K12学习高中三年级学习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1

【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

一、先秦时期——社会转型及中华文明的勃兴

[阶段特征] 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核心史实]

一、夏商周时期

1.政治上

(1)社会性质:

奴隶社会。

(2)夏:

第一个国家政权。

(3)商:

内外服制度;弥漫着神权色彩。

(4)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2.经济上

(1)农业:

耒、耜耕作,井田制。

(2)手工业:

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

(3)商业:

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3.文化上

(1)文字:

文字产生,甲骨文、金文。

(2)艺术:

早期绘画和大傩之舞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

二、春秋战国时期

1.政治上

(1)社会转型: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和诸侯争霸使分封制被破坏。

(2)封建制度确立:

各国经过变法、改革,逐步确立封建制度。

2.经济上

(1)农业:

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2)手工业:

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

(3)商业:

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都会出现。

3.文化上

(1)思想: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科技:

《石氏星表》。

(3)文学艺术:

《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浪漫而古拙,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

[对点训练]

1.(2017·山东潍坊联合抽检)《吕氏春秋》中记载:

“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按年龄继承制

C.按军功继承制D.按遗嘱继承制

解析:

选A。

从材料内容分析“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这一问题,规定的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

2.(2017·山东潍坊联考)费孝通说: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

提取出的有效信息是“亲属关系就是”“以‘己’为中心”“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即这种关系是“愈远愈薄”,明显,这就是血缘关系远了,亲属关系也薄了,所以这与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一致,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家的结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到分封的情况,故D项错误。

二、秦汉时期——封建大一统、先秦文化向封建文化的过渡

[阶段特征]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核心史实]

1.政治上

(1)秦朝:

完成统一,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全国建立。

中央:

皇帝制与三公九卿制;地方:

废分封,置郡县。

秦法:

细密而严苛。

(2)汉代:

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设刺史,实行“推恩令”。

选官实行察举制。

2.经济上

(1)农业:

汉代犁壁的发明和二牛一人犁耕法使牛耕得到推广;漕渠、白渠、坎儿井和王景治理黄河推动了农业发展。

(2)手工业:

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3)商业:

秦统一了货币,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3.文化上

(1)思想:

秦朝:

“书同文”并加强思想控制。

汉初:

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武帝时:

以“大一统”、“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2)科技:

以医学、数学、天文学和造纸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得到发展。

(3)文学:

汉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对点训练]

3.(2017·河北正定期中)《新唐书·礼三本》说: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

“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解析:

选A。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题干反映出君父在家庭、国家政治生活中特殊地位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故A项正确;君父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着特殊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这种家长制作风体现的实质,故C项错误;皇帝与官吏之间是君臣关系,而非宗法关系,故D项错误。

故应选A。

4.(2017·山东烟台抽检)“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解析:

选B。

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之为封建官僚政治,故B正确。

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错误;西周世卿世禄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故D错误。

三、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核心史实]

1.政治上

(1)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2.经济上

(1)农业:

三国时期发明翻车;江南得到开发;北魏推行均田制。

(2)手工业:

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白瓷,制瓷业取得重要突破。

3.文化上

(1)思想: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出现“三教合一”现象。

(2)文学艺术: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形成:

顾恺之“以形写神”。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为代表。

(3)科技:

南朝祖冲之与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农书。

[对点训练]

5.(2017·河北承德联考)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蜀中人物品题(评论人物、议论时政)盛行。

辞官最为品题所重视。

当时似乎有这种规律,每辞官一次,在社会上的名气就升一节,故许多人以辞官为手段,来捞取更大的名气。

与品题之风盛行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D.科举制

解析:

选C。

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缘关系世代传承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且主要用于先秦时期,故A项错误;郡县制是秦汉时期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察举制是汉代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的制度,与材料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创立的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解析:

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得到保障的是父亲的利益,有利于维护家庭稳定,强化亲情关系,这符合儒家纲常伦理中和谐的主张,表明西晋时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四、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及中华文化圈的正式形成时期

[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核心史实]

1.政治上

(1)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完善。

(2)选官制度:

采用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

2.经济上

(1)农业:

曲辕犁发明、筒车出现,均田制一度盛行,农业经济繁荣。

(2)手工业:

丝织业发展;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3)商业:

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3.文化上

(1)科技:

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和以僧一行为代表的天文成就,使唐代科技进入新阶段。

(2)艺术:

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绘画艺术以吴道子为代表。

(3)文学:

唐诗进入黄金时期;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

[对点训练]

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解析:

选D。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皇帝封拜官职,需先经中书省,再经门下省,最后由尚书省下的吏部去执行,可见三省体制对皇权的独断专行有一定的约束。

答案为D项。

8.(2017·陕西咸阳抽检)“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科举制度的推行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学东渐的影响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当时一种重学的社会风气,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科举制度由于对读书人有巨大的利诱力,使得科举时代读书重学的风气长盛不衰,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北宋时期出现,而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已经推行,故B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中这种现象无直接关系。

五、宋元时期——中华文明发展全面领先于世界的又一高峰

[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核心史实]

1.政治上

(1)宋初采取杯酒释兵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中央集权,基本上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

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掌行政、军政、财政,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2)元朝:

废三省,实行行省制。

2.经济上

(1)农业:

租佃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2)手工业:

北宋已普遍用煤冶铁;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3)商业:

城市商业繁荣,打破市、坊限制并出现晓市、夜市;出现纸币交子。

3.文化上

(1)思想:

确立了理学思想体系。

(2)科技:

宋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外传,深刻影响了世界;元代《授时历》、王祯《农书》。

(3)文学:

宋词、元散曲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4)艺术:

绘画、戏曲成就突出。

[对点训练]

9.(2017·河南郑州联考)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规矩是:

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解析:

选D。

从题干材料关键词“官员不入酒肆”和“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来看,在宋朝时期对官员和王公贵族有明确的规范要求。

“遏止了官员横征暴敛”说法夸大了其作用,故A项错误;“形成了严密的反腐机制”材料没有体现“严密”一说,故B项错误;“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对材料信息解读不准确,故C项错误;“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对材料解读准确,故D项正确。

10.(2017·河北唐山联考)《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

“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

A.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B.重视分权和制约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开始出现重文轻武

解析:

选B。

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中央机构设置和权力分配情况,并未着重对军队的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掌行政、军政和财政,从而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B项正确;材料中所提及的机构均为中央机构,目的在于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重文轻武的内容,故D项错误。

六、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

明清文化异彩纷呈。

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

[核心史实]

1.政治上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2)明朝:

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3)清朝:

沿用内阁制度,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2.经济上

(1)农业: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2)手工业:

焦炭冶铁流行,棉纺织业发展,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商业:

商人群体形成,“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3.文化上

(1)思想:

活跃的儒家思想,反封建的民主色彩。

(2)科技: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3)艺术:

书法、绘画艺术出现平民化、世俗化倾向,通俗小说发展,京剧产生、繁荣。

[对点训练]

11.(2017·河南洛阳抽检)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

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

材料中的阁臣(  )

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B.升降由皇帝决定

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D.巩固了中央集权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阁臣刘健等向皇帝进谏了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令再拟,后又上疏,历数政令十失,皇帝仍没有接纳,刘健此时感到自己不能施展抱负,于是请求辞职,后李东阳、谢迁也随之请辞,武宗没有办法了,勉强同意了他们的上书,由此可以看出阁臣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A项符合题意;B、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的是皇帝,不是阁臣,表述错误。

12.(2017·浙江金华联考)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制定润格(即收费标准)“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人重商意识增强B.商品经济发展

C.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文人地位提高

解析:

选B。

明清时期,我国重农抑商政策加强,因此文人重商意识增强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郑板桥制定的润格标准和“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说明当时书画成为商品,主要原因在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社会逐利风气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导致,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书画市场形成,并没有反映出文人地位提高的信息,故D项错误。

七、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和罗马

[阶段特征]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人文主义思想,古罗马的法律,犹如璀璨的明珠,为古代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核心史实]

1.政治上,雅典民主制度和罗马的法律

(1)雅典民主制度经过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等人的努力逐步确立和完善,其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它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2)《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成文法的出现,历经公民法到万民法的转变,《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出现,标志罗马法体系完成,其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2.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上,人文主义的起源

(1)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

[对点训练]

13.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

”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  )

A.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

B.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

C.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D.排斥私有财产制度

解析:

选C。

古希腊雅典民主不是形式上,是实质上拥有民主,故A项错误;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说法错误,而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

”说明公民在享受民主时候自由受到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私有财产制度信息,故D项错误。

14.(2017·河北邢台联合抽检)一位著名的古罗马法学家说:

“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它不会在罗马立一项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也不会今天立一种,明天立一种。

有的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

”该法律指的是(  )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自然法D.罗马法

解析:

选C。

材料突出该法律“永恒不变”,适用于任何地方和民族,这与自然法的特征相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