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规划师考试之必需记忆的标准数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143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规划师考试之必需记忆的标准数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注册规划师考试之必需记忆的标准数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注册规划师考试之必需记忆的标准数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注册规划师考试之必需记忆的标准数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注册规划师考试之必需记忆的标准数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规划师考试之必需记忆的标准数据.docx

《注册规划师考试之必需记忆的标准数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规划师考试之必需记忆的标准数据.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规划师考试之必需记忆的标准数据.docx

注册规划师考试之必需记忆的标准数据

通常要考虑50%、75%、95%三种保证率,分别代表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年。

城市配水管网的供水水压宜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m的要求,相当于将水送至6层建筑物的最小水头。

在水量方面,应满足规划期内城市用水量需求,保证率应达到90%以上。

地表水厂的自用水量一般占供水量的5%-10%。

当城市为单水源供水系统时,输水管线应设两条,每条输水管线的输水能力应达到整个输水工程设计流量的70%。

干管管径一般在200mm以上。

支管管径,大城市一般在150-200mm之间,中小城市在100-150mm之间。

城市用水日变化系数,小城市在1.4-1.8之间,中等城市在1.3-1.5之间,大城在1.2-1.4之间,特大城市在1.1-1.3之间。

时变化系数大致在1.3-2.5之间。

管径在100-350mm时,流速控制在0.5-1.1m/s之间;

管径在350-600mm时,流速控制在1.1-1.6m/s之间;

管径在600-lOOOmm时,流速控制在1.6-2.1m/s之间。

在道路宽度小于40m的路段,雨水管渠或污水管道一般采用单侧布置;道路宽度大于40m的路段,雨水管渠或污水管道可考虑双侧布置。

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线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宽度超过50m的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

布置在道路上的雨水口间距一般为30-80m。

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坡度一般为0.01,长度不宜超过25m,接在同一连接管上的雨水口一般不宜超过3个。

管渠直线段上,管径小于500mm时,检查井最大间距为50m,管径大于1500mm时,检查井最大间距为120m。

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宜采用3-5年,其他地区重现期宜采用1-3年,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或排水条件好的地区重现期可酌情增减。

建筑物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等不透水材料覆盖的地面,径流系数最大,一般为0.9;公园绿地等透水面积较多的地面,径流系数最小,一般为0.15;其他类型的地面径流系数介于这两者之间。

在规划设计中通常采用综合径流系数。

不透水面积较多的地段,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取0.4-0.8,透水面积较多的地段,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取0.3-0.6。

管道预制管径一般小于2000mm。

因此,在排水流量不大的路段多采用管道。

雨水管道在满流时的最小流速应大于或等于0.75m/s,最大流速应小于或等于5m/s。

污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非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为5m/s;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为l0m/s。

最小管径不小于200mm,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4。

与雨水管渠水力计算不同,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按非满流考虑,不同管径的最大设计充满度是:

管径为200-300mm,最大设汁充满度0.6;

管径为350-450mm,最大设计充满度0.7;

管径为500-900mm,最大设计充满度0.75;

管径大于或等于lOOOmm,最大设计充满度0.8。

雨水管渠为了防止地面荷载的破坏,在机动车道上,管渠覆土厚度一般不小于0.7m。

污水管最小埋深需要考虑的因素与雨水管渠一样。

最大埋深则与地基条件和施工技术有关,例如,在南方一些城市,埋深达到5m就非常困难;而在北方一些城市,埋深达到10m以上也比较常见。

生活污水排放系数0.8-0.9;工业废水排放系数0.7-0.9;城市污水量排放系数0.7—0.8。

一级处理以沉淀工艺为主体,主要去除悬浮物,去除率约40%-55%。

二级处理以生物处理为主体,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进一步提高,悬浮物去除率约60%-90%,五日生化好氧量去除率约65%-95%。

深度处理是对污水二级处理后的出水进一步处理,主要去除二级处理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其工艺根据需要进一步去除的污染物种类而定。

一般至少应有两个向城网直接供电的电源点[220kV变电所(站)或地区发电厂],大城市应实现多电源供电方式。

220kV变电所(站)一般有两回电源进线、两台主变压器。

若只有一回路电源和一台主变压器的,应在低压侧加强与外来电源的联络。

高压配电网包括110、63、35kV的线路和变电所(站),应能接受电源点的全部容量,并能满足供应110、63、35kV的变电所(站)的全部负荷。

中、低压配电网包括1OkV线路配电所、开闭所和380/22OV线路。

中压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中压配电网主干线的导线截面宜按远期规划负荷密度一次选定,争取在二十年内保持不变。

当负荷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插入新的35-11OkV变电所(站),使网络结构基本不变。

当35-l1OkV变电所(站)的1OkV出线受走廊条件限制,或中压配电网运行操作有需要时,可以建设1OkV开闭所。

年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由平均日负荷率、月不平衡负荷率和季不平衡负荷率三者的连乘积再乘以8760而求得,也可将每月典型的日负荷曲线相加求出年平均日负荷率,再乘以8760而求得。

(1)火力发电厂选址要求

在取水高度超过20m时,采用直流供水不经济。

燃煤发电厂应有足够的贮灰场,贮灰场的容量要能容纳电厂10年的贮灰量。

厂址标高应高于百年一遇的水位。

如厂址标高低于洪水位时,其防洪堤堤顶高应超过百年一遇的洪水位0.5-1.Om。

(2)核电厂选址要求

以核电厂为中心,半径1km内为隔离区。

(3)区域变电所(站)的选址要求

5)110-500kV变电所(站)的所址标高宜在百年一遇的高水位之上.35kV变电所(站)的所址标高宜在50年一遇的高水位处。

电力线路电压等级有:

500kV、330kV、220kV、l1OkV、66kV、35kV、1OkV、380V/220V等八类。

通常城市一次送电电压为220kV,二次送电电压为11OkV,中压配电电压为1O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

大、中城市的城市电网电压等级宜为4-5级,四个变压层次;小城市宜为3-4级,三个变压层次。

高压配电网中市区电网的年平均供电可用率应争取达到99.9%以上,即每户年平均停电小时数在9小时以下;1OkV电压城网中市区的年平均供电可用率最低应争取到99.5%,即每户年平均停电小时不超过44小时。

大城市的主要市区1OkV电压城网的年平均可用率应逐步达到99.9%以上。

容载比,一般220kV变电所(站)可取l.8-2.0,35-11OkV变电所(站)可取2.2-2.5。

(1)城市变电所(站)规划选址

应满足防洪标准要求:

220-500kV变电所(站)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水频率为1%的高水位;35-11OkV变电所(站)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水频率为2%的高水位;

(3)城市变电所(站)规划用地面积控制指标

(4)城市变电所(站)合理供电半径

35kV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应规划专用通道,并应加以保护;

规划新建的66kV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穿越市中心地区或重要风景旅游区:

宜避开空气严重污秽区或有爆炸危险品的建筑物、堆场、仓库,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电缆敷设方式应根据电压等级,最终数量,施工条件及初期投资等因素确定,可按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敷设方式:

当同一路径电缆根数不多,且不超过6根时,在城市人行道下、公园绿地、建筑物的边沿地带或城市郊区等不易经常开挖的地段,宜采用直埋敷设方式;

地下电缆与公路、铁路、城市道路交叉处,或地下电缆需通过小型建筑物及广场区段,当电缆根数较多,且为6-20根时,宜采用排管敷设方式;

核电厂非居民区周围应设置限制区,限制区的半径(以反应堆为中心)一般不得小于5km。

核电厂周围应设置应急计划区。

应急计划区半径(以核反应堆为中心)为1Okm。

应急计划区内不应有10万人以上的城镇。

并不宜有人口密度超过10000人/km2的人口聚集区。

城市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保护

(1)一般地区的保护

各种架空电力线路通过一般地区的边导线外侧延伸距离不应少于表3-3-7所列数值。

架空电力线路的线路杆塔档距应符合表3-3-8的规定。

(2)人口密集地区的保护

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与地面最小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导线弧垂情况下)应符合表3-3-10规定。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距架空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基础外缘的下列范围内进行取土、打桩、钻探、开挖或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的活动:

1)35kV及以下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周围5m的区域;

2)66kV及以上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周围1Om的区域。

地下电力电缆保护区的宽度为地下电力电缆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0.75m所形成两平行线内区域。

江河电缆保护区的宽度为:

①敷设于二级及以上航道时,为线路两侧各100m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水域;②敷设于三级及以下航道时,为线路两侧各50m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水域。

海底电缆保护区一般为线路两侧各(2海里)3.7km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若在港区内,则为线路两侧各100m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天然气热值范围在34.8-36MJ/Nm3。

人工燃气热值范围在3.8-20.9MJ/Nm3。

液化石油气气态热值范围在92.1-121.4MJ/Nm3,液态热值范围在45.2-46.lMJ/Nm3。

生物气也叫沼气,热值约为20.9MJ/Nm3。

总体规划阶段燃气总负荷的预测依据分项相加法和比例估算法。

一般情况下,市区人口在80万人以下,气源厂宜集中,即建一个气源;市区人口在80万人以上,可以考虑建两个气源厂;个别特大城市可考虑建三个气源厂;若一个城市为组团结构,而且各组团相对独立,气源设施就必须分散布置;若两个城市相距很近,也可采用一套燃气设施。

人工煤气制气厂规模宜按一般月平均日的燃气负荷确定:

Q=Qa/365

式中Q——制气厂生产能力(m3/d);

Qa——城市所用气量(m3)。

天然气门站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0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m:

门站的控制用地一般为1000—5000m2。

煤气制气厂地基承载力一般不宜低于10t/m2,地下水位宜在建筑物基础底面以下。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选址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企业。

站址应选择在城市边缘,与服务站之间的平均距离不宜超过1Okm。

城市燃气输配管道的压力可分为四级,具体见表3-4-5。

天然气和人工燃气可通过长距离管线输送至城市或其他用气地区。

长输管线一般采用钢管。

天然气长输管线的压力可分为3级,一级:

P≤1.6(MPa),二级:

1.6

P≥4.0(MPa)。

一级管网系统只适用于供气范围为2-3km的较小的城市和地区。

中压环线的边长一般为2-3km。

低压燃气干管网络的边长以300m左右为宜。

对于供气规模较小的城市,燃气储配站一般设一座即可,并可与气源厂合设。

储配站的用地一般与罐容和储罐的类型有关,占地0.6-4.8hm2。

调压站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当用户分布较散或供气区域狭长时,可考虑适当加大供气半径。

瓶装供应站主要为居民用户和小型公建服务,供气规模以5000-7000户为宜,一般不超过10000户。

当供应站较多时,几个供应站中可设一管理所(中心站)。

供应站的实瓶储存量一般按计算月平均日销售量的1.5倍计;空瓶储存量按计算月平均日销售量的1倍计;供应站的液化石油气总储量一般不超过lOm3。

瓶装供应站的站址应选择在供应区域的中心,以便于居民换气。

供应半径一般不宜超过05-1.0km。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用地面积一般在500-600m2。

而管理所(中心站)面积略大,约为600-700m2。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分散供热是指小到一家一户,大不过三、四幢楼就有一个热源供热的供热方式。

划分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一般以单台锅炉不小于1Ot/h或供热面积不小于10的五次方m2为界。

集中锅炉房燃煤锅炉的热效率一般也可达到80%以上,比分散小锅炉50%-60%的热效率高得多。

在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下,每小时需要补充的热量称为采暖热负荷,通常以瓦(w)为单位。

对于住宅建筑,所属热负荷就相当于围护层的热损失。

采用计算公式如下:

采暖热负荷可以采用各类建筑采暖热指标综合平均值计算,也可以按不同建筑的采暧热指标分别计算各类建筑的采暖热负荷后总和.

在推荐荐值中,已包括了热网损失在内(约5%)。

居住区包括住宅与公建,采暖综合指标建议取值为60-67W/m2。

通风热负荷等于加热系数(一般取0.3-0.5)与采暖热负荷之积。

一般情况下,生活热水的使用温度为40-60℃,采用的生活热水计算水温为65℃。

使用生活热水的各类建筑热水用水标准如表3-5-2所示。

热电厂蒸气的输送距离一般为3-4km。

一是在热电厂附近寻找可以堆放大量灰渣(一般10-15年的排灰量)的场地。

热电厂要有方便的出线条件,一般一条管线要占3-5m的宽度。

(2)供热管网的竖向布置原则

为了避免地沟盖受汽车等动荷重的直接压力,地沟的埋深自地面到沟盖顶面不少于0.5-1.0m,特殊情况下,如地下水位高或其他地下管线相交情况极其复杂时,允许采用较小的埋设深度,但不少于0.3m。

热力管道埋设在绿化地带时,埋探应大于0.3m。

热力管道土建结构顶面至铁路路轨基底间最小净距离应大于1.0m;与电车路基为0.75m;与公路路面基础为0.7m,跨越有永久性路面的公路时,热力管道应敷设在通行或半通行的地沟中。

地下敷设必须注意地下水位,沟底的标高应高于近30年来最高地下水位0.2m,在没有准确地下水位资料时。

应高于已知最高地下水位0.5m以上;否则地沟要进行防水处理。

热力管道和电缆之间的最小净距为0.5m,电缆地带的土壤受热的附加温度在任何季节都不大于100℃。

通行地沟的净高不应低于1.8m,通道宽度不应小于0.7m,沟内应有照明设施;同时还要设置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以保证沟内温度不超过40℃。

一般半通行地沟的净高为1.4m,通道宽为0.5-0.7m。

热力站若同时供应生话热水,则建筑面积还要增加50m2

根据有关论证,冷暖站的供热(冷)面积宜在10的五次方m2范围之内。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

有线传输主要是通过光缆、电缆实现通信传输的工程,其中对称电缆容量只有60路,用于短距离传送。

同轴电缆可开通480-1800路,用于本地长途网中的各种路由。

而光缆则因其容量大(为同轴电缆容量数十倍以上)、不受电磁干扰、投资比同轴电缆省20%而备受青睐。

无线通信传输主要通过微波站接力的方式进行传递,可装1800-2700多门载波电话,是全国自动长途电信网的基础。

一般每100-150km设一枢纽站,50-70km设一中间站,用于长途干线网。

目前我国已建成37座大型卫星地面站,覆盖了全国主要城市,可同时提供65300多条数字电路的数字卫星通信网已基本完成。

开通亚太地区22个国家近3l亿人口的、中心设在北京的个人卫星移动通信(APMT)系统,通信容量达16000条,可提供双向语音通信、传真及其他GSM数字移动电话网相同的增值业务。

大中城市多实行小区制,每区设一个基地台。

城域网是指直径在50-100km范围内或一个城市中进行通话的网络。

移动电话网络的结构按覆盖范围可分为三区制,其分区技术指标如下:

(1)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

服务区内只设一个基站,其本身承担的用户不太多,几十户到几百户。

覆盖半径达30-60km,使用频率为450MHz。

(2)中区制移动通信系统

把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中区,每个中区设一个基站,为中区内移动用户服务。

覆盖半径达15-30km,可服务用户1000-10000户。

(3)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

把每个中区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设一个基站,为该小区内移动用户服务。

覆盖半径为1.5-15km,小区制的基站发射功率一般不大于20W。

最大容量为100万户,使用频率为900MHz。

l每个基站都与无线中心控制局或交换局相连。

交换装机容量:

(1.2—1.5)[目前所需电话容量(10—20)年后的远期发展总容量]

中继线数量是通信部门总体规划的内容,为了路由规划方便,暂按装机容量的20%—30%计算。

总体规划阶段可用指标进行套算:

每户住宅按1部电话计算;非住宅电话占总住宅电话的1/3;电信局设备装机率规划近期为50%,中期为80%,远期为85%;端局最终电话选4万—6万门,电话站最终期电话容量l万—2万门。

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电话实装数x(07—1.0)

电信局所的规模:

特大城市、大城市:

较多采用20万—30万门,可有多个枢纽局;

中等城市:

20万门以下,一般1—2个枢纽局;

小城市:

一般10万门以下,1个枢纽局。

电缆管道埋深在0.8-1.2m,确因条件限制无法满足时,可适当减小;

管道敷设应有一定坡度,一般为3‰—4‰,但不得小于2.5‰,以利于排水。

直埋电缆、光缆路由要求与管道线路路由相同,埋深应为0.7—0.9m,并应加覆盖物保护,设置标志。

架空电话线路不应与电力线路、广播明线线路台杆架设。

如果必须与1-10kV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与电信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m,与1kV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与电信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l.5m。

一般情况下,市话线路的杆距为35—40m,郊区杆距为45—50m。

在传输方向的近场区内,天线口面边的锥体张角20度,前方净空距离为天线口面直径的10倍范围内,应无树木、房屋和其他障碍物。

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之城多规划部分的要求,通信管道与其他管线的净距要求大于或等1.0m;由于城市道路的人行道一般只有3—5m宽,通信管道也只有统一建设,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新划分的无线电收、发信区距居民集中区边缘10km左右,距工业区边缘11km左右。

设在居民集中区的发信机最大发射功率不得超过150W。

发信台技术区边缘距输电线、架空通信线的距离应满足表3-6-12要求。

通信地埋管道应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尽可能敷设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

管道埋深不宜小于0.8m,不宜超过1.2m,应有3‰—4‰的坡度(表3-6-14)。

广播、电视中心台(站)建设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坚实的地段,距重要军事设施、机场、大型桥梁等的距离不小于5km,无线场地边缘距主干铁路不小于1km,距电力设施见表3-6-15。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量为0.6—1.2kg左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规规划人均指标以0.9-1.4kg为宜。

参照我国部分城市规划指标,可选用0.04-0.1t/万元的指标。

垃圾气动系统收集长的达15km,短的只限于居住区,只有1—2km。

根据经验,一般大、中型(2t以上)环卫车辆可按每5000人一辆估算。

堆肥体积可以减至原有体积的50%—70%。

焚烧体积可以减少85%—95%,质量减少70%—80%。

热解减容量达到60%—80%。

我国目前的危险废物基本暂时贮存,只有几个城市在建危险废物填埋场。

另外有近10%左右的危险废物排到环境中,对环境影响极大。

公共厕所的密度、间距、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根据用地类型确定:

公共设施用地:

密度4—11座/km2,间距300—500m,建筑面积50—120m2/座,独立式公共厕所用地面积80—170m2/座。

人流密集区域取高限密度、下限间距,人流稀疏区域取低限密度,上限间距。

居住用地:

密度3—5座/km2,间距500—800m,建筑面积30—60m2/座,独立式公共厕所用地面积60—l00m2/座。

旧城区宜取密度高限,新区宜取密度的中、低限。

工业和仓储用地:

密度1—2座/km2,间距800—1000m,建筑面积30m2/座,独立式公共厕所用地面积60m2/座。

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废物箱,其间距按道路功能划分:

商业、金融业街道:

50—100m;商业大街25-50

主干路、次干路、有辅路的快速路:

100-200m;交通干道50-80

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

200—400m。

一般道路80-100

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m。

在新建住宅区,未设垃圾管道的多层住宅,一般每4幢建筑设一个垃圾收集点。

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与收运方式有关,采用非机动车方式收这运,服务半径宜0.4—1.0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服务半径置为2—4km;采用大中型机动车收运,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服务范围。

生活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周边绿化隔离带宽度根据转运量确定,见表3-7-1。

垃圾码头综合用地按每米岸线配备不小于15—20m2的陆上作业场地,周边还应设置宽度不小于5m的绿化隔离带。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原则上应在城市建成区外选址建设,使用年限不应小于10年。

生活垃圾填埋场距大、中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5km,距小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2km,距居民点应大于0.5km。

场地内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0m的绿化隔离带且沿周边设置,场地四周宜设置宽度不小于100米的防护绿地或生态绿地。

当生活垃圾热值大于5000kJ/kg且卫生填埋场选址困难时,可建设垃圾焚烧厂。

生活垃圾焚烧厂宜布置在城市规划建成区以外或边缘,综合用地指标采用50—100m2/t.d,并不小于1hm2,厂区周边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小于10m并沿周边设置。

生活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大于40%时,可采用堆肥处理方式。

生活垃圾堆肥厂应布置在城市规划建成区以外,综合用地指标采用85—300m2/t.d,厂区周边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小于l0m并沿周边设置。

建筑物耐火能力分为四缎,耐火能力最强的为一级,最差的为四级。

为了降低火灾风险,新建各类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以一级和二级为主,控制耐火等级为三级的建筑,严格限制耐火等级为四级的建筑;现有耐火等级为三级及三级以下的危旧建筑密集区,应纳入城市近期改造规划,采取措施减少火灾隐患。

作为应急的临时避难场地,在火灾、地震和其他突发性灾害发生时具有十分重要的防灾作用,面积按疏散人口配置,人均面积2m2以上,服务半径在500m左右为宜。

按照上述原则,普通消防站和兼有辖区消防任务的特勤消防站,在城区内辖区面积不大于7km2;在郊区辖区面积不大干15km2;水上消防站至辖区水域边缘距离不大于30km。

陆上消防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布置在辖区适中位置便于车辆迅速出动的主、次干路临街地段,距道路交叉口不宜小于30m;

2)主体建筑距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影剧院、商场等人员较多的公共建筑的主要疏散出口不小于50m:

3)若辖区内有危险化学品设施,消防站应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处,距危险化学品设施不小于200m;

4)距道路红线不小于15m。

水上消防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若辖区水域或沿岸有危险化学品设施,消防站应布置在上游处,消防站陆上基地距危险化学品设施不小于200m;

消防站趸船和陆上基地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00m,且没有铁路、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分隔。

趸船(dǔnchuán),无动力装置的矩形平底船,通常固定在岸边,最初仅作为浮码头使用,用于装卸货物或供行人上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被用作商业、娱乐及水上学校等使用。

1)行人净空:

净高要求2.2m;

净宽要求0.75-1.0m。

2)自行车净空:

净高要求2.2m;

净宽要求1.0m。

3)机动车净空:

小汽车的净空要求为1.6m,公共汽车为3.Om,大货车(载货)为4.0m;

小汽车的净宽要求为2.Om,公共汽车为2.6m,大货车为3.Om。

4)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