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水平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560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水平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教师水平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教师水平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教师水平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教师水平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水平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小学语文教师水平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水平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师水平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小学语文教师水平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5年小学语文教师水平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或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

[解析]和煦(xù)。

  A.澄(chéng)清灼(zhuó)热白驹过隙等因奉此

  B.和煦(xǜ)跻(jī)身锲而不舍春华秋实

  C.镌(juān)刻裨(bì)益孜孜不倦茫无涯际

  D.称(chèn)职湍(tuān)急根深蒂固茅塞顿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解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意思是一个人守在这里,就是一万个人也不易攻打开。

形容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此句望文生义,故选D项。

  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正确的是(A)。

[解析]慈爱和慈祥都是形容人的,由此可以排除CD项;"装潢"一般指建筑物,所以排除B项。

  ①"下来吧,孩子,"他带着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②因为有这样的冬天,干啥还希望点别的呢?

  ③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④我们唯一的,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A.安慰慈善宽恕装饰B.慰问慈善宽待装潢

  C.慰问慈爱宽恕装潢D.安慰慈祥宽待装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解析]B项有歧义,"利息"含义不明确,可理解为"获得的利息"或"贷款利息",从后文知道是"贷款利息",所以将"利息"改为"贷款利息";同时后边的转折不合逻辑,删掉"然而"。

C项谓语残缺导致偷换主语。

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

D项表意不明,由于"谁也不能发生矛盾"和后边的"一发生矛盾"造成双面内容,致使"这"指代不明,可以将"谁也不能发生矛盾"改成"谁能不发生矛盾"。

故选A项。

  A.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5.下列作品、作家、朝代或国籍对应正确的是(C)。

解析]A项《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B项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不是宋朝;D项蒲松龄是清朝人。

  A.《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现代

  B.《咏雪》--刘义庆--宋朝

  C.《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

  D.《山市》--蒲松龄--明代

  6.第一学段(1-2年级)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解析]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

  7.现代教学媒体的扩散性是指(D)。

[解析]现代教学媒体的扩散性是指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传递。

故选D项。

  A.媒体可以记录和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时再现

  B.媒体固定的信息符号是可以再现出来

  C.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组合使用

  D.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传递

  8.下列选项不属于测验特点的是(B)。

[解析]测验的特点包括客观性、间接性、相对性。

故选B项。

  A.客观性B.主观性C.间接性D.相对性

二、填空题(10分)

  1.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

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

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1)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错别字:

________富_______改正:

_-赋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别字:

__________偕________改正:

__-谐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曲线画出"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并把修改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_______________(1分)

  (3)根据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

__青山绿水,在他读来是大自然抒写的美妙绝伦的山水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1分)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_____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_________________。

(2分)

  4.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人生几度新凉?

"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4分)

  凉"字用得妙。

因为:

"凉"字指中秋时节天气凉;诗人遭贬,感到悲凉;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

  

2.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4分)

 2.既再现了当时的天气状况(云遮月),又借此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闷心情)。

且"月明多被云妨"多指自古贤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质常被污浊掩盖,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四、科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科技文,然后回答问题。

  动物眼中的色彩

  在正常人的眼中,能看到红的花,绿的树,蓝的天,白的云……人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

那么,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眼中的色彩又是什么样的呢?

科学家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

如我们常见的马、牛、羊、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观看斗牛表演时,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会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而实际上是因为斗篷在公牛面前不断地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的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

狗也不能分辨颜色,它看景物就像一张黑白照片。

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也是色盲,天天过着平淡无奇的灰色生活。

田鼠、家鼠、黄鼠、花鼠、松鼠、草原犬等也不能分辨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斑马,虽然它也是地地道道的色盲,但它却能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

斑马和其他动物混在一起吃草,黑白条纹可以引起注意,因此在出现危险时,只要领头马一动,所有斑马就会迅速逃走。

当斑马奔跑时,黑白两色条纹的晃动使得捕食动物难以快速测定距离,斑马便可以借机安全逃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

鹿对灰色的识别力最强,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

  鸟类的情况便好多了。

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认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

鸟在高空飞行,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就能够抓住在高空中飞行的虫子,在树枝上轻轻降落。

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

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试想,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多数水生动物都有辨色能力。

鲈鱼能感知颜色,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待其习惯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

龙虾、小虾以及爬行动物里的甲鱼、乌龟和蜥蜴等,也都有色的感觉。

  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却比哺乳动物高明。

  据悉,蜻蜓对色的视觉感最佳,其次是蝴蝶和飞蛾。

苍蝇和蚊子也能看见颜色。

家蝇最讨厌蓝色,因而不愿接近蓝色的门窗、帐幔。

蚊子能够辨别黄、蓝和黑色,并且偏爱黑色。

勤劳的小蜜蜂生活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却是红色盲,红色和黑色在蜜蜂眼里没有什么区别。

蜜蜂能分辨青、黄、蓝三种颜色,但橙、黄、绿在它们看来是一样的,它们也搞不清蓝与紫有何不同。

可是,蜜蜂能看见人所看不见的紫外线,并能把紫外线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白色和灰色准确地区别开来。

  1.从全文看,文中介绍的几种动物对色的感受能力有何不同?

(4分)

动物类别感受色彩的能力

哺乳动物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

飞禽许多飞禽有色的感受

水生动物多数水生动物具有辨色的能力

昆虫昆虫的辨色能力比哺乳动物高明

2.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写到人眼中多姿多彩的世界?

(2分)

2.为了引出本文说明的对象动物眼中的色彩状况,同时把人与动物进行比较,更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从文中看,某些过惯夜生活的鸟类为什么不能辨别色彩?

(2分)

3.因为它们的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

4.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去掉吗?

为什么?

(2分)

"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

4.不能去掉。

"主要"表明狗追捕猎物关键是靠嗅觉与听觉,但也可能依靠其他的感觉器官。

如果去掉就表明只依靠嗅觉与听觉,与实际不符,表意不准确。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大鼠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踯④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⑤项毛,口龁⑥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⑦。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

噫!

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注释]①万历:

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

关闭,合拢。

③逡(qūn)巡:

这里指来回地走动。

④跳踯(zhí):

指跳上跳下。

⑤掬:

双手捧取。

这里指用双爪抓住。

⑥龁(hé):

咬。

⑦啾啾:

形容声音杂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阖其扉,潜窥之扉:

门扇窥:

偷看

  

(2)如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