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529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高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计60分)

1.胡适曾说:

“《春秋》那部书,只可当做孔门正名主义的参考书看,却不可当做一部模范的史书看。

后来的史家把《春秋》当做作史的模范,便大错了。

为什么呢?

因为历史的宗旨在于‘说真话,记实事’。

”胡适认为《春秋》

A.记述的历史不可信B.编写体例不合规范

C.其目的背离修史原则D.选材记事范围狭窄

2.人们对中国古代君主的称呼或以年号相称,或以庙号、谥号相称,按上述习惯以下对古代君主的称呼归类不一致的是

A.周文王、周武王B.汉高祖、汉武帝

C.唐太宗、唐玄宗D.顺治帝、光绪帝

3.在中国古代史上,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一地位最早可追溯到

A.4000多年前B.3000多年前C.2000多年前D.1000多年前

4.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

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

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5.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认为“海内新定,同姓寡少”,为了“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柳宗元说: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秦朝灭亡是由于未实行分封制

B.秦朝灭亡是由于实行了错误的地方管理制度 

C.西汉统治者正确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D.柳宗元认识到了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6.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

“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7.图2—01是武则天陵墓前有名的无字碑,若要写上她当政期间的政绩,下列哪一内容不能书写

A.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B.发展科举,首创殿试制度

C.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D.任用庶人,抑制门阀士族

8.史载:

宋太祖曾令后苑造一荚笼,数天未成,太祖怒责左右,某僚答此事必须经过尚书省、本部、本寺、本局等许多关口,等到逐级办齐手续后方奏,得到皇帝的批示“依”字,然后方可制造,宋太祖听后大怒,说:

“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即可买一荚笼。

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

”对此,宋太祖的举措或态度有可能是

A.精简机构,提髙效率B.禅位于弟,自求清闲

C.整顿吏治,严格升迁D.无可奈何,按部就班

9.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帝权威不断加强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10.北京是著名的古都,它拥有众多的古代建筑。

下列建筑能够充分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11.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房屋建造   B.谷物种植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12.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其中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

A.吃葡萄、喝肉羹B.盖棉被、穿绸衣

C.放鞭炮、听说书D.抽卷烟、烤甘薯

13.北宋史学家说:

“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

”上述言论

A.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14.下列货币在我国古代具有开创性历史意义并影响深远的是

 

①秦半两钱②隋五铢钱③开元通宝④民国银元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15.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名士,竟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

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这表明唐代

A.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D.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

16.史书记载:

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长安城商业发展范围扩大B.长安城内的夜市非常繁荣

C.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D.唐政府设立了新的商业区

17.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18.明清时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的说法,这句话反映了①专业市镇发展  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这说明明代

A.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

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20.下图中清代人均占有耕地呈现的趋势出现的原因是

①“摊丁入亩”的政策②土地开垦速度相对人口增长速度缓慢③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④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21.马克思指出:

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产生

B.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22.“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23.有人说: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25.朱熹说:

“未有天地之先,毕

竟也只是理。

”又说:

“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

”这表明,宋代儒学家开始从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指

A.万事万物的本原  B.天理与人欲 

C.天人之间的关系  D.人的本性

26.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

“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

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27.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

“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意在

A.肯定郡县制对于君权强化的作用B.批评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压迫

C.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D.对社会政治体制变革的考量

28.黄宗羲在《自序》中说:

“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这反映出黄宗羲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29.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

(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30.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B.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大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

以日断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材料二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回答:

(1)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的看法有何不同?

(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

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

(不许照抄材料)

(3)根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

从制度角度说明你的认识。

(4)上述材料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什么特征。

32.(1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汉代外交以“博望”“定远”作为成功的主要标志。

唐代国威强盛,却没有大规模的远行出使记录。

当时的外交,有所谓“万国朝未央(宫)”“万国拜含元(殿)”的形势。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布国威于四方”。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各自的发展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谈谈中国古代发展对外关系的动机与西方有何不同。

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能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

宗治立而刑清。

天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据材料,分析明末清初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

(2)归纳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观点并评价。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计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B

C

D

C

C

D

C

C

B

A

B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A

C

B

C

C

B

B

A

B

D

D

C

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40分)

31.(14分)

(1)唐太宗认为应该加强宰相制度,以避免决策失误。

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2分)

(2)唐太宗认为皇帝决断和集体讨论应结合起来。

(2分)明太祖认为中央政府各部门只管办事,皇帝一人决策即可。

(2分)

(3)从根本上说并不矛盾。

(2分)因为唐太宗要求“百司商量,宰相筹画”后“方可奏行”,最后的决定权仍在皇帝一人手中。

二者都坚持专制制度,但唐太宗要求将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统—起来,明太祖将宰相制与君主专制绝对对立来看待,因此得出不同结论。

(4分)

(4)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2分)

32.(14分)

(1)演变趋势:

陆上:

汉朝时开通,唐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宋、元、明、清时衰落。

(3分)

海上:

汉朝时开辟,唐朝时进一步发展,明中期后衰落,其范围逐步向西扩展。

(3分)

(2)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受政治目的的驱动。

(2分)

西方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开拓市场,受经济利益驱动。

(2分)

政治经济根源:

政治上,封建专制王朝的长期统治;(2分)

经济上,以农立国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分)

33.(12分)

(1)背景: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

(4分)

(2)思想观点:

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学校控制评议是非的标准;郡县官吏世袭,扩大地方官权力;加强宗法制度等。

(4分)

评价:

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要求,具有民主色彩,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2分)但这些观点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还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