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412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点(﹣1,3),(

,5),(0,4),(﹣

,﹣

)中,在第一象限的是(  )

A.(﹣1,3)B.(

,5)C.(0,4)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第一象限内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是正数即可求解.

【详解】解:

点(﹣1,3),(

,5),(0,4),(﹣

,﹣

)中,在第一象限的是(

,5).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掌握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4的平方根是(  )

A.2B.﹣2C.±2D.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数a的平方根,也就是求一个数x,使得x2=a,则x就是a的平方根,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

∵(±2)2=4,

∴4的平方根是±2.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依此可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再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求解.

【详解】解:

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故选:

D.

【点睛】考查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向右画;<,≤向左画),数轴上的点把数轴分成若干段,如果数轴的某一段上面表示解集的线的条数与不等式的个数一样,那么这段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几个就要几个.在表示解集时“≥”,“≤”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要用空心圆点表示.

4.下列说法正确的(  )

A.调查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适宜用全面调查

B.要调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适宜用全面调查

C.要调查七年一班学生的年龄适宜全面调查

D.要调查第一小组一次数测评学成绩适宜用抽样调查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

【详解】解:

A、调查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适宜用抽样调查,错误;

B、要调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适宜用抽样调查,错误;

C、要调查七年一班学生的年龄适宜全面调查,正确;

D、要调查第一小组一次数测评学成绩适宜用全面调查,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5.在实数

,π,

,3.5,

,0,3.02002,

中,无理数共有(  )

A.4个B.5个C.6个D.7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无理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解:

在实数

,π,

,3.5,

,0,3.02002,

中,无理数有

,π,

,共有4个.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含有π的绝大部分数,如2π.注意: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不能只看形式,要看化简结果,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若∠1=30°,则∠2等于(  )

A.60°B.30°C.140°D.150°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因∠1和∠2是邻补角,且∠1=30°,由邻补角的定义可得∠2=180°﹣∠1=180°﹣30°=150°.

【详解】解:

∵∠1+∠2=180°,且∠1=30°,

∴∠2=150°,

故选:

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和邻补角的特征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

①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②邻补角互补,即和为180°.

7.下列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各个方程组是否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1、只有两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项最高次数都应是一次;3、都是整式方程”.

【详解】解:

A、此方程组有3个未知数x,y,z.不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B、不是整式方程,不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C、此方程组正好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D、此方程组属于二次.不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故选:

C.

【点睛】本题是考查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识别,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就很容易判断.

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垂线段最短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同旁内角互补D.0没有立方根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垂线段的性质、对顶角、同旁内角和立方根的概念判断即可.

【详解】解:

A、垂线段最短,是真命题;

B、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是假命题;

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假命题;

D、0有立方根,它的立方根是0,是假命题;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9.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偏西50°,1000米B.东南方向,距此800米

C.距此1000米D.正北方向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地点的位置确定应该有方向角以及相对距离据此回答.

【详解】解:

根据地点确定的方法得出:

只有东南方向,距此800米,可以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其它选项都不准确.

故选:

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根据已知得出一个地点确定需要两个元素得出是解题关键.

10.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2),B(1,4),经过点A的直线L∥x轴,点C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则线段BC的长度最小时点C的坐标为(  )

A.(﹣1,4)B.(1,0)C.(1,2)D.(4,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如图,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BC⊥AC时BC最短;

【详解】解:

如图,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BC⊥AC时BC最短.

∵A(﹣3,2),B(1,4),AC∥x轴,

∴BC=2,

∴C(1,2),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二、填空题

11.不等式x+3<2的解集是_____.

【答案】x<﹣1

【解析】

【分析】

不等式经过移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移项得:

x<2-3

合并同类项得:

x<﹣1.

即不等式的解集为:

x<﹣1.

故答案为:

x<﹣1.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12.

_____5(填“>”或“<”).

【答案】<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比较得出答案.

【详解】解:

∵5=

<5.

故答案为: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大小比较,正确得出5=

是解题关键.

13.

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

【解析】

试题解析:

的相反数是-(

),

即:

1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垂足是点O,∠BOC=140°,则∠DOE=_____.

【答案】50°

【解析】

【分析】

运用垂线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解:

∵直线AB、CD相交于点O,

∴∠BOC=∠AOD=140°,

又∵OE⊥AB,

∴∠DOE=140°﹣90°=50°,

故答案为:

5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和垂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15.把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那么_____.

【答案】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内错角相等;

(2).这两条直线平行.

【解析】

【分析】

先分清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题设与结论,然后把题设写在如果的后面,结论部分写在那么的后面.

【详解】解: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内错角相等;这两条直线平行.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

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16.一组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6,取组距为4,则组数为___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6,已知组距为4,那么由于16÷4=4,且要求包含两个端点在内;故可以分成5组.

【详解】解:

∵16÷4=4,

∴组数为5,

故答案为:

5.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组数的计算,属于基础题,只要根据组数的定义“数据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来解即可.

17.点

轴上,且到原点的距离为3,则点

的坐标是_______.

【答案】(-3,0),(3,0)

【解析】

当点A在原点得右侧时,坐标为(3,0);

当点A在原点得左侧时,坐标为(-3,0);

∴点A的坐标为(3,0)或(-3,0)

18.如图,点A(0,0),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A1:

点A1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2;点A2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3:

点A3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右平移8个单位,得到点A4:

……按这个规律平移得到点An,则点An的横坐标为_____.

【答案】2n﹣1

【解析】

【分析】

从特殊到一般探究规律后,利用规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

点A1的横坐标为1=21﹣1,点A2的横坐为标3=22﹣1,点A3:

的横坐标为7=23﹣1,点A4的横坐标为15=24﹣1,

按这个规律平移得到点An为2n﹣1,

故答案为2n﹣1

【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规律型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探究规律的方法,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三、解答题

19.计算:

|

|+

=1.414,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案】﹣0.79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绝对值以及二次根式、立方根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

【详解】解:

原式=

﹣0.2﹣2

≈1.414﹣0.2﹣2

≈﹣0.79.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

20.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小明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负责了解他所居住的小区500户居民的家庭月人均收入情况,他从中随机调查了40户居民家庭的“家庭月人均收入情况”(收入取整数,单位:

元),并绘制了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

分组

频数

占比

1000≤x<2000

3

7.5%

2000≤x<3000

5

12.5%

3000≤x<4000

a

30%

4000≤x<5000

8

20%

5000≤x<6000

b

c

6000≤x<7000

4

10%

合计

40

100%

(1)频数分布表中,a=  ,b=  ,C=  ,请根据题中已有信息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观察已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组距是  ,这个组距选择得  (填“好”或“不好”),并请说明理由.

(3)如果家

庭人均月收入“大于3000元不足6000元”的为中等收入家庭,则用样本估计总体中的中等收入家庭大约有  户.

【答案】

(1)a=12,b=8,c=20%,见解析

(2)1000、好;(3)350

【解析】

【分析】

(1)根据利用百分比的定义求得

一组的频数;利用总数减去其它各组的频数即可求得

一组的频数,进而求得百分比;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观察已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组距,这个组距选择得比较合理,确保了数据不重不漏且没有数据为空白的组,比较好地展示了数据的分布情况;

(3)利用总数500,乘以抽查的户数中中等收入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详解】

(1)a=40×30%=12、b=40﹣(3+5+12+8+4)=8,

则c=8÷40=0.2=20%,

补全图形如下:

(2)观察已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组距是1000,这个组距选择的好,

理由是:

这个组距选择得比较合理,确保了数据不重不漏且没有数据为空白的组,比较好地展示了数据的分布情况;

故答案为:

1000、好.

(3)用样本估计总体中的中等收入家庭大约有500×(30%+20%+20%)=350(户),

故答案为:

350.

【点睛】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21.解不等式组

,并求它的整数解.

【答案】﹣1、0、1、2、3

【解析】

【分析】

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详解】解:

解不等式4x﹣1<5x+1,得:

x>﹣2,

解不等式

x﹣2≤5﹣

x,得:

x≤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

所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1、0、1、2、3.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阅读并完成下列证明:

如图,已知AB∥CD,若∠B=55°,∠D=125°,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BC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

BC∥DE

证明:

∵AB∥CD(已知)

∴∠C=∠B(  )

又∵∠B=55°(已知)

∠C=  °(  )

∵∠D=125°(已知)

∴  

∴BC∥DE(  )

【答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55,等量代换;∠C+∠D=180°,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解析】

【分析】

先根据AB∥CD得出∠C的度数,再由∠C+∠D=180°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

BC∥DE

证明:

∵AB∥CD(已知)

∴∠C=∠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又∵∠B=55°(已知)

∠C= 55 °( 等量代换 )

∵∠D=125°(已知)

∴ ∠C+∠D=180° 

∴BC∥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解题时注意: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3.如图,三角形ABC在直角坐标系中.

(1)请直接写出点A、C两点的坐标:

(2)三角形ABC的面积是  ;

(3)若把三角形ABC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三角形A′B′C′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这时点B′的坐标为  .

【答案】

(1)点A的坐标为:

(﹣1,﹣1)、C点的坐标为:

(1,3);

(2)7;(3)(5,3)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已知点在坐标系中位置得出各点坐标即可;

(2)直接利用△ABC所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进而得出答案;

(3)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进而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解:

(1)点A的坐标为:

(﹣1,﹣1)、C点的坐标为:

(1,3);

(2)三角形ABC的面积是:

4×5﹣

×2×4﹣

×1×3﹣

×3×5

=7;

故答案为:

7;

(3)如图所示:

△A′B′C’即为所求,点B′的坐标为:

(5,3).

故答案为:

(5,3).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正确得出三角形面积是解题关键.

24.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的解x比y的值大1,求方程组的解及k的值.

【答案】

,k的值为3.

【解析】

【分析】

把k看做已知数表示出方程组的解,根据x比y的值大1,确定出k的值,进而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

【详解】解:

把x=y+1代入①得:

2y+1=k③,

代入②得:

y+1﹣2y=3﹣k④,

联立③④,解得:

把y=1代入①得:

x=2,

则方程组的解为

,k的值为3.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5.我县某初中为了创建书香校园,购进了一批图书.其中的20本某种科普书和30本某种文学书共花了1080元,经了解,购买的科普书的单价比文学书的单价多4元.

(1)购买的科普书和文学书的单价各多少元?

(2)另一所学校打算用800元购买这两种图书,问购进25本文学书后至多还能购进多少本科普书?

【答案】

(1)科普书的单价是24元,文学书的单价是20元;

(2)12本.

【解析】

【分析】

(1)设购买的科普书的单价是x元,文学书的单价是y元,根据20本某种科普书和30本某种文学书共花了1080元;购买的科普书的单价比文学书的单价多4元;可列方程组求解.

(2)根据用800元再购进一批科普书和文学书,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

(1)设购买的科普书的单价是x元,文学书的单价是y元,根据题意得

解得

故购买的科普书的单价是24元,文学书的单价是20元.

(2)设还能购进a本科普书,根据题意得

24a+20×25≤800,,

解得

图书的数量为正整数,

∴a的最大值为12.

答:

至多还能购进12本科普书.

【点睛】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根据题意设出单价,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组求解是解题关键.

26.如图1,AB∥CD,点E是直线AB、CD之间的一点,连接EA、EC.

(1)探究猜想:

①若∠A=20°,∠C=50°,则∠AEC=  .

②若∠A=25°,∠C=40°,则∠AEC=  .

③猜想图1中∠EAB、∠ECD、∠AEC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提示:

作EF∥AB).

(2)拓展应用:

如图2,AB∥CD,线段MN把ABCD这个封闭区域分为I、Ⅱ两部分(不含边界),点E是位于这两个区域内的任意一点,请直接写出∠EMB、∠END、∠MEN的关系.

【答案】

(1)70°;65°;猜想:

∠AEC=∠EAB+∠ECD.

(2)当点E位于区域Ⅰ时,∠EMB+∠END+∠MEN=360°;当点E位于区域Ⅱ时,∠EMB+∠END=∠MEN.

【解析】

【分析】

(1)①过点E作EF∥AB,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②、③根据①的过程可得出结论;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EMB、∠END、∠MEN的关系.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解:

(1)①如图1,过点E作EF∥AB,

∵AB∥CD,

∴AB∥CD∥EF,

∵∠A=20°,∠C=50°,

∴∠1=∠A=20°,∠2=∠C=50°,

∴∠AEC=∠1+∠2=70°;

故答案为:

70°;

②同理可得,∴∠AEC=∠1+∠2=65°;

故答案为:

65°;

③猜想:

∠AEC=∠EAB+∠ECD.

理由:

如图1,过点E作EF∥CD,

∵AB∥DC

∴EF∥A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EAB,∠2=∠E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EC=∠1+∠2=∠EAB+∠ECD(等量代换).

(2)当点E位于区域Ⅰ时,∠EMB+∠END+∠MEN=360°,

理由:

过E作EF∥AB,

∵AB∥CD,

∴AB∥CD∥EF,

∴∠BME+∠MEF=180°,∠DNE+∠NEF=180°,

∴∠EMB+∠END+∠MEN=360°;

当点E位于区域Ⅱ时,∠EMB+∠END=∠MEN,

理由:

过E作EF∥AB,

∵AB∥CD,

∴AB∥CD∥EF,

∴∠BMN=∠FEM,∠DNE=∠FEN,

∴∠EMB+∠END=∠MEF+∠NEF=∠MEN.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